她凭什么比肩芈月?只是因为委身下嫁家中奴仆吗?

她凭什么比肩芈月?只是因为委身下嫁家中奴仆吗?

齐国君王后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由于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女人在历史上留下姓氏就很不容易了,名垂史册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但也有极少数女人能脱颖而出,在历史的天空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战国时代齐国的君王后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女人。她不仅因委身下嫁家中奴仆留下一段爱情传奇,还登上了战国后期齐国的政治舞台,执掌齐国朝政达43年之久,执政之久堪比秦国宣太后芈月。

那么君王后究竟是谁?她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故事呢?

闺阁秀女目光如炬,追求真爱舍弃亲情。

翻开《战国策》,读《齐闵王之遇杀》一文,我们知道,君王后复姓太史,是齐国莒地太史敫之女。当时因齐国独自吞并它的邻国宋国而引起其他诸国不满,燕赵等五国联合伐齐,齐国大败,国土被燕国名将乐毅一举攻陷,齐闵王被杀,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犹在坚守。这时,太子田法章逃亡到莒,乔装化名做了太史敫家的奴仆。

在太史敫家,太子田法章虽然穿着粗布衣衫,整日混迹于佣人中间干着粗活杂务,但皇族的高贵气质和良好修养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当时太史敫的女儿虽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但却独具慧眼,颇有识人眼力。她发现这位新来的佣人言谈举止不凡,绝非普通平庸之人,于是“怜而常窃衣食之,与私焉”。就是说她不但偷偷地给田法章吃的穿的,还心生爱慕,并以身相许,勇敢地把自己一生的幸福献给了危难之际身处困境的家奴田法章。

要知道,那个时代女子的婚姻不能自己做主,而是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么史小姐为什么要冒着违背父母之命私定终身的巨大的风险,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一个家中的奴仆呢?

她凭什么比肩芈月?只是因为委身下嫁家中奴仆吗?

太子田法章和君王后

笔者以为,首先太史小姐虽是闺阁女子,但却具有不同于一般女子的识人慧眼和远见卓识。她从田法章与众不同的相貌和不同于凡人的独特气质,就认定他绝对不是一个寻常之人,将来必会大有作为,因此心甘情愿委身于他,甚至不惜与父亲反目,以致父亲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她也义无反顾。其次太史小姐虽是女流之辈,却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决绝的奇女子。她敢于冲破礼教和伦理道德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她认定的人,无论承受多大的压力,她也无怨无悔长相随。

逆袭王后,辅佐君王,比肩芈月。

战国后期,崛起的秦国和强大的齐国是当时国力最强的两个诸侯国。虽然齐国因灭宋被五国灭国长达两年,但莒地和即墨始终没有沦陷,这两个地方的当政者也在到处秘密寻访太子田法章,准备立他为王。

太子田法章也在悄悄关注着这件事,只是他还不敢亮出自己太子的身份。直到他确定他们寻找他的真实意图后,他才承认自己的身份,之后被立为齐王,是为齐襄王。

后来,齐军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国土,得以复国,齐襄王还都临淄。

齐襄王重情重义,把患难与共的太史小姐立为王后,是为君王后。更为可喜的是君王后生下的嫡子田建,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齐襄王对君王后宠爱日隆,加之君王后很有治国才能,齐襄王便让她帮着处理朝政。此后,君王后在齐国的影响力日益提高,直至左右朝政。

她凭什么比肩芈月?只是因为委身下嫁家中奴仆吗?

秦宣太后芈月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死后,君王后的儿子田建即位。当时齐王建只有十五六岁,君王后辅政,“国事皆决于君王后”。从此,君王后登上了战国后期齐国的政治舞台,执掌齐国朝政达43年之久,执政之久堪比秦国宣太后芈月。那么,君王后执掌齐国朝政期间,她都做了什么呢?

一是推行“事秦谨”的国家战略。

战国后期,为了分化瓦解六国联盟抗秦,秦国丞相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与君王后推行的事秦的外交政策不谋而合。对秦国来说,韩赵魏是“近攻”的对象,而远隔千里的齐国则是“远交”的对象;对齐国来说,与秦国交好,就不会遭到强秦的攻击可保齐国安全,因此两国一拍即合,秦国不攻齐,齐国也不帮其他国家。

可以说君王后“事秦谨”的国家战略,使齐国得到了暂时的太平,“以故建立四十有余年不受兵。”40多年无战事,齐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国人免受战争之苦,但是,这一战略却是错误的,因为君王后忽略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其他国家是齐国的防火墙,一旦其他五国被灭,齐国也就独木难支了。这也是君王后死后齐国被灭国的原因。

二是智解玉连环,展现了君王后的机智果敢。

她凭什么比肩芈月?只是因为委身下嫁家中奴仆吗?

秦国使者拿出玉连环为难君王后

据《战国策》记载,秦王派曾派使者拿着一件环环相扣的玉连环送到齐国,让君王后“解此环”。君王后在“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的情况下,立即果断地拿起铁锤将玉连环击碎,机智地解决了秦王提出的难题。可见君王后敢于超越常规,想人之不敢想,为人之不敢为,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胆识。

三是在长平之战中不援助赵国,致使赵国战败,这是君王后执政的一大败笔。

长平之战中,赵国缺乏粮食,赵王请求齐国援助粮食,但君王后拒绝援助,最后赵国战败,45万赵军被活埋,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削弱了六国抗秦的力量。在这件事上,君王后不借粮给赵国,一是怕得罪秦国,二是为了报五国灭齐之仇。虽然事出有因,但在战略上,还是体现出了君王后的短视和狭隘。

四是任人唯亲,重用娘家人,导致最终国灭子亡。

前面说过,君王后与曾是他家奴仆的齐襄王私定终身,父亲认为她有辱家门,与她断绝父女关系。但君王后并未记恨父亲,在她掌权后,重用提拔娘家人,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她重用的娘家人中最著名的就是她的弟弟后胜。这个后胜非常贪婪,经常收受秦国的贿赂,在齐王建和君王后面前说秦国的好话,大谈事秦的好处,齐国对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说到底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她凭什么比肩芈月?只是因为委身下嫁家中奴仆吗?

战国诸侯争霸

更让人可气的是,君王后死后,秦国大军压境,齐王建惊慌失措。这时,秦国派使者对齐王建说,只要他投降,就可以得到500里的一块地,做个封君。齐王建难以决断,问计于时任宰相的后胜,接受了秦国贿赂的后胜主张投降。至此,秦军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拥有千里国土、40多万军队的齐国不战而降。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说是君王后临死前,对齐王建说朝中有一些大臣可堪大用。当齐王建找来纸笔准备记录她的临终遗言时,君王后却说她忘了。

据笔者推测,当年还是少女的君王后能从家奴中一眼发现田法章的不同寻常,说明她确有识人眼光,执掌朝政43年的她更应该很清楚朝中哪些人可用。她说忘了,是她不想说,因为一旦说出,重用了那些人,她的弟弟后胜就不会受到重用了。可见,君王后直到临死,想的还是娘家人的得失,她真的是一个孝顺女儿啊!

客观地看,君王后不是一个好王后好母亲。她主政期间,独断国是、任人唯亲,致使齐王建形同傀儡、毫无建树;她也不注重对忠臣良将的发现和重用,使齐国的政治日益腐败,为齐国灭亡埋下了祸根。

公元前221年,秦兵击齐,齐王建听信君王后弟弟后胜之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被秦军围在一片小树林里活活饿死。

若君王后在天有灵,看到儿子的悲惨下场,她当做何感想?(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