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人突然向你借錢,你要當心了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_

老黃,就是昨天小隨中說的生意人,做實業的,最後虧損2000多萬而倒閉。

有個細節值得說說,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位長期合作的生意夥伴。

老黃向那商人供貨,至少有5年以上,合作關係一直很好,沒有任何磕絆,那商人也很講信用,從不拖欠貨款。

然而,在老黃公司倒閉的1年前,那商人突然有筆款沒跟上來,老黃去過問,對方找了個很自洽的理由,還說,大家都合作這麼多年了,你還不信我?

老黃一聽,也是,做生意講個誠信,這麼多年合作都沒出問題,還能有什麼大事呢?

誰知,沒多久,又欠了筆款,老黃還是沒太上心。後來大概欠了4批貨款都沒結清,老黃才覺得不對,上門去找,發現對方早沒影了。

為此,老黃損失好幾百萬,買了一個教訓:生意場上沒有真正的信用

一個好人突然向你借錢,你要當心了

類似的事,我也遇到過。

當年,有個同事,平時老老實實,沒有任何負面傳聞。

一天,他突然開始向大家借錢,公司幾乎每個人都被借過,數額也豐儉由人,反正能借一點就借一點。

雖然大家也有質疑,但是想到他平時的表現,多數人都借給他了。

結果,如你所想,那同事失蹤了,據說是賭球什麼的......

作家劉墉講過自己的一件事。

一次他去旅遊,在一個工藝品店,看中一個雕像,老闆非常熱情,告訴他可以幫他郵寄過去。

當老闆得知,劉墉的飛機快起飛,卻又叫不到出租車時,還開車把他送到了機場。

把劉墉感動的稀里嘩啦,覺得自己遇到一個絕世好人。

可是,當劉墉收到雕像時,才發現,貨不對版,比他之前選中的那個小了一號......

一個好人突然向你借錢,你要當心了

上面三個故事,似乎都在講一個人從好到壞的轉變,然而,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

無論是老黃的生意夥伴,還是我那借錢的同事,或者劉墉遇到的老闆,他們都是與對方最後一次相遇,從此人生不再有交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曾提出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末端欺騙效應

指在一個階段性的事件快結束的時候,人們很有可能抓住最後一次機會來欺騙,還不覺得可恥。

研究人員還做了一組實驗,來驗證這種心理機制。

他們把參加實驗的人分成幾組,每人發一枚硬幣,讓他們投擲硬幣,然後記朝上的是正面還是反面。

實驗前就告訴參加實驗的人,哪面能中獎。

比如第一次是正面,第二次是反面,然後讓他們去投硬幣。投出來的結果符合預設的話,就能中獎。

但是,這幾組投硬幣的次數都不一樣,有的組要投7次,有的投10次。

研究結果顯示,不管投7次,還是10次,中獎率最高的都是最後一次。

而且,人們在最後一次說謊的概率,也比前幾次的說謊概率高了將近三倍。

你看,這就是實驗的結論:最後一次賭局,會讓人不由自主的出老千

一個好人突然向你借錢,你要當心了

那麼知道這個效應,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首先,當你和別人合作時,不要讓對方知道,最後一次合作是什麼時候。

其次,與人合作,在讓對方獲得更多收益的前提下,不要把所有的利益都押在最後一次機會上。

比如,你是一個管理者,就不能只設置“年終考核指標”,還要設置“月度”和“季度指標”。

最後,當信任的人,一反常態地向你借錢時,你要當心了,不是說不借,而是取決於你是否真的知道對方的底細。

當然,最有效的方法是,無論是誰,儘量都不要借錢給對方。

-END-

一個好人突然向你借錢,你要當心了

夕陽下的肉肉 ——攝於2019年5月6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良叔暢銷書上架,點擊瞭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