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2.5倍,為什麼他們住的都是獨棟小樓?

c陳斌


根據2018年中國統計年鑑,2017年國際主要國家人口密度日本排名第八,為347.87人/平方公里;中國排名第16位,為147.67人/平方公里;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國高2倍多。

在這樣的人口密度下,我們卻經常在漫畫中看到很多日本人住著獨棟小樓,如此高人口密度的國家卻有很多這樣的獨棟小樓,這是為什麼呢?

1.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郊區有成片的獨棟小樓很正常,世界上哪個國家沒有幾片這樣的郊區小樓呢!

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人口的分佈都不均勻。一般來說,呈現城市人口密集,農村人口稀少的趨勢。

大城市中,高樓大廈,雖然交通發達,生活便利,但跟農村相比,居住面積都相對擁擠。而農村住房普遍比城市寬,一般都是自建二至三層小樓。

日本共有大約1.2億人,其人口分佈也很不均衡。其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居住在首都東京圈附近。比如東京、大阪、神戶、橫濱、京都等地,聚集了大約7000萬人。而剩餘的絕大部分土地,則生活著剩下的7000萬人。

這就造成一種獨特的對比。一方面,是居住在像東京這樣大城市的很多年輕人,他們只能住在網吧、小旅館等地方。好在雖然可能只有不到十平米的小格子間,但無線網、電視一應俱全,生活很方便。

很多找不到工作或者沒錢的日本年輕人,在這樣的地方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有點類似我國的北漂,實在是讓人感慨。

另一方面,是一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日本人,會選擇在郊區買地建獨棟小樓,白天在城裡上班,晚上回郊區休息,其實也是蠻辛苦的。

而在日本的農村地區,跟我們國家的情況一樣,遍佈獨棟小樓。這些獨棟小樓,大部分也並不是豪宅,只是自建房而已。

由於地皮關係,他們的房子也很擁擠,有的獨棟小樓之間只有一塊磚的距離,跟中國的很多城中村相似。

2.日本的獨棟小樓蓋得比較矮,是防震的實際需要。

經常看新聞的朋友們會發現,日本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發生地震的頻率很高。日本限制樓層的高度,也是為了保障人員的安全。發生地震的時候,可以儘快逃出來。如果樓層太高,逃生的時間會耽誤很多。

儘管日本現在的拉震技術非常的先進,他們也有能力建造抵抗地震的高層。但是,樓層越高,對抗震的要求就越嚴格,成本就會隨著增加,對於一個缺乏資源的島國來說,就不太現實。

因此,防震的實際需要,使日本存在很多比較低矮的獨棟小樓,他們的住宅樓房高度受到限制,大體上不超過10米。

當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有很多,像日本的歷史傳統等。日本的首都東京,直到明治時代才允許蓋3層樓,但由於當時發生過意外,就直接規定過禁止修建大樓。

因此,現在的東京,除了新宿、銀座這種商業區是以高樓大廈為主,其它地方很少有20層以上的住宅。這有點像廣西桂林,很少有超過獨秀峰的建築,也是一種城市的傳統。

3.拍影視作品,當然得挑一些好看的建築入境頭,可以增加影視作品的吸引力和美感。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優美的建築,如同美妙的音樂,流淌進人的心間。很多影視作品,都曾藉助建築本身的美,來烘托氣氛,推進情節。

還記得姜文拍的電影《讓子彈飛》嗎?你可能馬上就會想起周潤發飾演的黃四郎以及他的府邸和地堡。

那座地堡給人的印象如此深刻,它位於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的自力村,人們把它稱之為碉樓。

電影中,子彈從碉樓中飛出,在空中劃出優美的曲線。動與靜形成了美妙的對比,讓人印象深刻。優美的碉樓,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

在日本的一些影視作品中,導演也常常借用優美的建築為影視作品添彩。他們選擇一些好看的獨棟小樓來拍攝影視作品,實屬正常。

丘吉爾說:“人要塑造建築,建築也要塑造人。”的確,一個地方的建築樣式和風格,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反過來,建築同樣影響人。日本建築低矮壓抑,建築空間小,也是日本人抑鬱症比例不斷攀升的客觀原因。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最近,有媒體報道,日本的人口密度是348.3人/平方公里,中國的人口密度是139.6人/平方公里,日本是中國的2.5倍。但是。很多人在日劇裡看到東京的高樓大廈稍微多一些,其他城市的人住的都是獨棟小樓。難怪有中國網友感到奇怪,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好幾倍,他們為啥都可以住上獨棟小樓?

數據顯示,日本全國人口1.4億都不到,但是日本人口分佈卻更加集中。東京都周圍的“首都圈”、大阪京都神戶的“京阪神地區”和名古屋周圍的“中京圈”這三大都市圈就已經聚集了7000萬人,日本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這樣一來,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沒有人了。所以你去札幌之類的城市,會驚奇的發現原來人人住的都是獨棟小樓。

當然,像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也會出現“獨棟小樓”。在日語中把“獨棟小樓”叫“一戶建”,這種“一戶建”的建築在日本住房比例中大概是54.9%。不過在大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購買土地建房的家庭,大多是屬於非富即貴。他們就是買下一塊地就等於中國農村買了一塊宅基地,自己在這塊宅基地上建房子,只要土地是你的,你想怎麼折騰都可以。

此外,“一戶建”還有就是祖上傳下來的居民住在房子裡,或者擁有這塊地皮的家庭。他們往往把大宅子拆了改樓房,或者把大宅子地皮改成幾塊小宅子地皮。這在大城市區比較多見。

不過,“一戶建”也給當地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一方面,目前日本老齡化嚴重,幾代人住一套“一戶建”,這就導致了獨棟小樓擁有很長的使用期,舊樓拆不掉,而周邊的新樓卻越造越高,形成一道獨特風景線,這讓人感覺日本人的小樓好像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大城市裡擁有這麼多“一戶建”,開發商要想拆除建造高樓大廈就難了,因為土地是私有制的,永遠歸屬私人所有,不願意賣沒有人能強買,就算開發商磨破嘴皮,人家也未必肯把土地讓出來。

事實上,日本人的“獨棟小樓”與中國和美國的“別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土地大概是90平米以下,建築面積120平米左右,一樓廚房飯廳客廳衛生間,二樓三到四個房間。“一戶建”的價格也不貴,即便在東京都23區裡面,7000萬日元左右的價格也能弄到一個所謂“獨棟小樓”,按今天的匯率大概410萬人民幣左右。如果,跑到日本中小城市,可能弄一套“一戶建”也就不到300萬人民幣了。

當然,日本普通工薪階層還是喜歡住高樓大廈,沒有願意選擇“一戶建”。首先,買公寓房貸款更容易,而且大樓住戶多,安全上有保障,有些事情可以由住民自治會交涉,不像“一戶建”什麼都要自己來出面。再者,大樓房都是鋼筋水泥結構,就算髮生強震抗震強度好。當然,大樓里居民多,附近又有很多小區,基本上交通、超市等配套設施比較完善,在生活上相對比“一戶建”方便些。

日本人口密度遠超中國,但是人口主要集中在幾個都市圈內,其他的土地上住的人就稀少多了。所以,一些邊遠地區的家庭住“獨棟小樓”不稀奇。此外,即使是大型城市,也有很多家庭幾代人都住著“獨棟小樓”(一戶建),在日本土地是私有的,沒人可以讓逼迫你出售。當然,還有一些日本富裕家庭,在日本熱點城市買地造“一戶建”,也不是中國人想象住的是“豪華別墅”,日本人的“一戶建”全部建築面積也不過100平米左右。


不執著財經


日本獨棟小樓多,是因為日本有自建房。

日本是一個國土私有化的國家,擁有一塊地就可以自己建房子了。

原來的房子房齡太長,設計落後,所用材料落後,家裡人口增長,原來的房子不夠住了……這些缺點都可以成為主人重建的理由。

那麼日本人可以隨處建房子,城市規劃會不會很亂呢。

一張圖告訴你,不會。

從圖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城市規劃很齊整。

在日本,自建房不需要統一建設,自己建自己的就好了,但是會有一些關於高度方面的限制,但是每塊土地所有者都會盡可能的讓自己土地上的建築做到最好。

日本人的自建房水平很高,全部是用機械建房技術,效率高,質量也很好。

這是一家自建房工地,可以看到,建築工人很少,預製牆體運到現場後直接組裝便可以。

一棟這麼高的建築,只需要幾個工人便可以完成了。

東京寸土寸金,能在市中心地段擁有獨棟小樓的,那真是有錢人了,這部日劇中的歐巴桑說的話,還真是東京房價的真實寫照了。


可可西兒伶俐坊


所謂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國大其實是一個偽前提,無非是一些網友以此來曲線貶低中國政府對民生的投入,所以我們必須先澄清這個問題才能回答為什麼日本普通城市居民可以擁有單家獨戶的兩層小樓房、而中國城市居民要這樣統一居住在高樓大廈裡。



第一、中日兩國其實人口密度相差無幾。

通常大家是這樣比較的:日本總人口1.25億、總面積約37.78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330人/平方公里;

中國總人口13.9億、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44人/平方公里。

日本的國土總面積相當於兩個廣東省,而工業化程度與日本大致接近的中國廣東省算上外來務工者、則總人口也是一億多、人口密度卻遠遠大於日本。




這樣比較看、其實日本的人口密度也低於中國的主要人口居住地區如山東、河南、浙江、江蘇、廣東……

中國西部、北部、東北部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古、黑龍江等地,要不是沙漠戈壁和黃土地、要不就是草原和林區、並不適合大規模的人口生存,我們的絕大多數人口主要還是集中在中、東部地區。

那我們就先暫且剝離一些人口與面積誇張得不成比例的地區、再來統計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吧:

1、新疆(面積160萬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 ;2、西藏(面積120萬平方公里、人口337萬); 3、內蒙古(110萬平方公里、 人口2376萬);4、青海(72.9萬平方公里、人口593萬);5、黑龍江(46萬平方公里、人口3689萬);6、甘肅(39萬平方公里 、人口2562萬);7、陝西(19萬平方公里、人口3605萬);8、寧夏(6.6萬多平方公里、 人口562萬)——以上地區面積57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57億。

這樣、剩下的國土面積387萬、總人口12.33億、總人口密度約318人/平方公里。日本總人口密度330人/平方公里,這樣完全可說雙方人口密度無什麼差異——相當於說你居住的小區增加一戶家庭的變化。

第二、中國必須將糧食安全放在重要地位、必須留足可耕地,而日本是一個受美國保護的非正常國家,無需也沒權利為此問題操心。


作為一個具備超級大國潛質的負責任大國、中國政府清醒的認識到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或者有義務養活中國人,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中國人的肚子問題才是最安全的。因此、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中國政府絕對不可容忍逾越的,也就能理解沒什麼不能無限制的將農業用地轉為工業用地和城市住宅用地。


反之、日本則沒有這樣的顧慮。作為二戰戰敗國、日本至今還沒有擺脫美國的控制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因此她們也無需為糧食安全問題過多操心。


其實日本目前也沒有權力為這個問題操心,這個主導權在美國的手上攥著。一旦日本對美國有不臣之心、美國分分鐘即可對日本不僅僅是在農產品出口方面卡脖子,從政治、軍事、經濟、能源、民生、文化等等全方位均可以卡脖子而置日本於死地……當然、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將自己置於日本的這種尷尬境地裡去。


第三、日本由於工業化的進程領先、早已脫離單純勞力密集型產業的階段,因此也就無需為工業用地預留多大空間。


日本已經提前多少年將勞力密集型產業轉移至其他國家和地區,而中國雖說也在進行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但這顯然也是有一個長期的過程的。也要考慮到美、日、歐盟等等國家和地區的阻擾和防範,道路也必然是曲折的。

所以對中國來說、既然勞力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佔用土地、獨立自主的農業產業也需要保持大量可耕地、留給城市居民的用於住宅的建設用地必然是要整體的科學規劃,我們的城市居民也就不可能像日本城市居民那樣、大多數以單家獨戶的兩層小樓的形式存在。


樹德為平


人口密度問題,在東京市區你試試,能有35平米,都算你是小康之家。一般獨棟或疊拼別墅的住戶都在郊區或者更遠。在日本上班,坐新幹線長達一小時時間的人,基本上都住這樣的房子。

第一:人少,全國也就1 億人左右。

第二:房子位置偏遠,離市區挺遠的。換做我國,並不符合國情。首先我們工作對企業的忠誠度就很低,很多人頻繁的跳槽,而日本人80%終生只在一個企業上班。我國地大、工作機會多,大部分人不會願意日復一日的坐動車花費一個小時時間跨省上下班。

第三:土地私有制,房屋木質化,是導致房價低廉的主要原因。不過不要羨慕,日本社會房價雖然便宜,但是生活成本卻很高,不是我們每個人能承受的。例如:你倒垃圾,要學會分揀才不會被罰款,並且垃圾傾倒費用高昂。房屋維修,基本靠自己。否則你很有可能在某段時間天天打電話催維修公司的工人上門服務,雖然服務態度極其的讓人滿意,但是能不能過來,還需要天意……

第五:在日本定居的千萬別高興太早,日本人越來越少,房子不是在商業區好地段的,基本流通率為0,國內很多人買日本房屋認為是撿了多大的便宜,其實你很有可能是接盤俠。而且你最好養成定時給你的親朋好友打電話報平安的習慣,日本絕對是個超級冷漠並注重隱私有禮貌的國家!有的人一輩子都不認識周圍的鄰居街坊。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因為一旦突發意外,很難說你能否在腐爛成骨頭前,有人能發現你……

第六:國際地產交易商認定日本房地產為減值類商品,板塊邊緣地帶下沉、地震、核輻射等危險指標為B+級別,目前對日本房屋進行海外收購的只有中國人(包括臺灣親綠陣營人士),歐美與韓國地產代理行業對本國公民有意向收購海外地產的投資指南里都有文字上的警示。

第七:出現災難提前疏導時(尤其是海嘯、核汙染類),你別指望會通知你,本地社團對每一家住戶的情況都瞭解,傳訊電話(只有座機號碼手機號碼不負責記錄,除非你是某當地株式會社的重要人員)都有記錄。但是壞就壞在日本是個超級守秩序的民族,遵守秩序達到變態的程度。一般本地社團的任務是最快速的通知本地國民,外來投資者或持他國護照者不在服務範圍內,由國民自衛隊負責。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假設專家已經預判到可能會在半夜出現海嘯,本國的國民接到通知會安靜有序的撤出危險地帶,而你有可能在無知的狀態下,睡在臥室裡接受海浪的洗禮。等國民自衛隊集合完畢,趕到事發現場時,基本房子已經漂沒影了。

以上就是我同學在日本生活的經驗,現在後悔並且正在申請加入中國國籍……我班同學一致的觀點是,這廝最多也就拿個中國的居留證,想要回自己已經拋棄的國籍那是沒可能了。😄😄


冰糖160709070


在日本動畫片,經常都會出現一戶家庭擁有獨棟小樓的場景,比如蠟筆小新、多啦a夢,很多人都以為日本人都住獨棟小樓。事實上,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可以住上獨棟小屋,據數據顯示,全日本一戶住宅的比例大概是40%,很多人也住高樓的小公寓。

1、大城市人口“爆炸”,無法滿足戶戶住上獨棟小樓

日本的人口分佈極不均衡,人口大量集中在兩個城市圈。資料顯示,東京都市圈擁有超過3700萬人口,關西的近畿地區擁有超過2000萬人,這意味著兩個都市圈就集中了日本接近一半的人口,而兩大都市圈的面積僅佔日本的國土不到10%。

都市圈的人口密度可想而知,每戶家庭想要住上獨棟小樓幾乎不可能,他們大多居住在高層建築的公寓房。毫不誇張地說,在東京市區,如果一戶家庭有個40平,那都能算是小康之家。

題主所提到的“獨棟小屋”,大多位於非核心都市圈的其他城市(城鎮),農村地區就更不用說了,必定是戶戶“獨棟”。當然,大城市也有一些獨棟小屋,但是由於用地緊張,數量不多,佔比很低。

2、戰後日本經濟騰飛,政府大力倡導“一戶一套”

想必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日本的獨棟小屋數量比較多呢?這跟日本的發展歷史有關。上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飛速發展,鋼鐵、煤炭等傳統工業興起,日本人開始注重解決住房問題。而戰後的日本,廢地荒地比較多,於是日本政府制定了一戶住宅的獨棟小屋興起計劃。1965年,日本政府提出“住房建設五年計劃”,要求“一戶一套,一人一室”,那時獨棟小屋一度成為中產階級的代表。

不過,也不是每戶家庭都擁有獨棟小屋。要知道,日本實施土地私有制,只有家庭條件優越,才有實力擁有獨棟小屋,這種現象在大城市特別明顯,像如果在東京擁有獨棟小屋,那麼必然是非富即貴。

對於住不起獨棟小屋的日本人,日本政府也一邊主導建設公租房,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叫地方住房供給公社的機構,確保人人都住得起房子。

3、獨棟小樓面臨人多地少,年輕人不再追捧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日本獨棟小屋也面臨了發展瓶頸。獨棟小屋瘋狂開建後,日本樓間距越來越小,這直接造成日本的道路變得越來越狹窄,難以通車,給有車一族帶來出行不便。在大城市,獨棟小屋建設的數量逐漸少了很多。

90年中後期,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新一代年輕人對獨棟小屋也慢慢失去興趣,不再把擁有自住房子當作生活追求。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讓他們只能選擇租房或者購買公寓滿足居住需求。由於日本實施終身僱傭制和年長制,年輕人大多處於職業基層,無法去負擔私人獨棟小屋背後的巨大成本。

不難預見,獨棟小樓將成為日本記錄過去經濟輝煌的標誌性建築,隨著老齡化愈加嚴重變得越來越閒置,不再為新一代年輕人所追捧。


金十數據



一般的回答都是圍繞著日本土地私有化、人口集中等老掉牙的理由上,其實日本之所以會給我們人人住獨棟小樓的印象大多是日本電視劇和動漫造成的,這是日本影視產業發達的緣故,而事實上能住的起獨棟小樓的日本人並不多。


日本有8000多萬人聚集在關東城市圈裡,他們中有80%居住在高層公寓當中,只有極少數富人居住在別墅區和獨棟小樓裡,日本城市裡沒有那麼多獨棟小樓,現實中的獨棟居住區都分不在日本的農村裡,正是城市人嚮往獨棟生活空間才在影視劇和動漫當中刻畫那種家家戶戶獨棟小樓的環境,這又碰巧被我們看到才誤以為一戶建在日本很普及,錯覺由此產生。

日本中小城市的一戶建比較多,這與他們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有關,由於家庭富有外國的一塊土地以後都會想盡辦法的建成屬於自己的生活居住區,哪怕是犄角旮旯也不例外的建成小房子,這時候日本發達的建築技術起到了作用,因為宅基地小所以要建成高層建築,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獨棟小樓都是2層或者更高的原因。



中國前幾年經濟不發達老百姓空有大片土地卻無法建造高層建築,因此大多都是單層建築的四合院,但是隨著這幾年我國經濟好轉老百姓都有了錢不管是農村還是郊區,陸陸續續出現了小產權的高層建築,一些釘子戶甚至是十幾層的高層住宅區,這就說明以我們的人均土地面積和人口密度,只要建築技術跟得上、資金到位完全可以家家戶戶都建特朗普大廈。


兵器世界


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2.5倍,是俄羅斯的40倍,但日本卻沒有到處高樓雲集,而是人口承載力較小的獨棟小樓和民宿隨處可見,難道日本人都不住房子?其實,計算人口密度都是粗略計算,並不是只計算了居住面積,儘管日本國土面積僅有37.8萬平方公里,但其可居住面積佔比較大,其實按照我國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來比較,日本的人口密度根本不算什麼,上海市的人口密度早已經超越了1000人╱平方公里。

高樓雲集的上海



不過日本人口密度超過300人╱平方公里確實也是一個不小的數據,在37.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裡可以容納近1.3億的人口確實令人驚歎,關鍵是日本有到處可見的獨棟小樓,而並非高樓大廈,這種情況其實跟上面所描述的上海的狀況差不多,日本也有很多像上海一樣的城市,承擔了日本大部分的人口安置工作。比如日本東京幾乎承擔了日本10%的人口,其周邊城市也是人口密集地,根據日本政府統計九州、本州地區分佈的居民佔日本總人口的60%,而這些地區中居民群聚也較為明顯,因此這也就讓日本政府仍然可以騰出區域給居民建造獨棟小樓。

日本東京



另外,受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日本居住區域分佈也有所變化,居住的房型同樣隨之變化,儘管日本建房的質量較高,抗震級數可達8.0級,但一般考慮到地震的影響,日本人一般也不會把高層樓房建在自然災害多發區。在地震頻繁區域的小資民眾居住區就建築獨棟小樓,而且小樓的建造材料多為實木,承重遠遠比不上混凝土,因此樓房不高,但安全係數十分的高,即便是有地震發生也不用過於擔心人身和樓房的安全。

日本獨棟小樓



還有,日本人建造的府邸一般可以居住幾代人,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這也就間接導致了日本獨棟小樓擁有很長的使用期,舊樓不拆,新樓仍在繼續修建,慢慢的建造率高出了拆除率,小樓自然也越來越多。


黑先生1998


“日本人口密度是中國全國的2.5倍”這句話說的是全國平均。其實日本比中國的人口密集度更高,日本全國人口一億4千萬不到,但是東京都周圍的“首都圈”、大阪京都神戶的“京阪神地區”和名古屋周圍的“中京圈”這三大都市圈就已經聚集了7000萬人,日本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這樣一來,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沒有人了。

所以其他地方你想怎麼蓋房子就怎麼蓋房子,那些地方的問題不是有沒有地方蓋房子,而是因為老齡化社會造成的人口過疎帶來的被廢棄了的房子怎麼辦的問題。日本的廢房也有一個產權問題,風能進雨能進別人不能進。即便知道這房子無主,根據現有法律,地方政府也不能去拆,但是不拆又會帶來安全上的問題,大家都在撓頭。

當然問題說的不是這些“其他地方”,而是東京這樣的大城市。其實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的市中心基本上都是高樓,獨棟小樓少一些。

但即便在首都圈,也能住上“獨棟小樓”,有趣的是價格也不是很貴。比如即便在東京都23區裡面,7000萬日元左右的價格也能弄到一個所謂“獨棟小樓”,按今天的匯率大概410萬人民幣左右,這個價格估計在北京三環之內能弄一個廚房沒問題。再肯遠一點,擴大到琦玉神奈川的話,5000萬日元弄一個也不難,那就是不到300萬人民幣了。

日語中把題圖中的這種“獨棟小樓”叫“一戶建”,很日本式。在東京土地面積一般就只有60平米左右(到了神戶能有100平米),蓋起來了全部建築面積大約也就在100平米左右,除了能停一輛汽車的地方,一般沒有能稱得上“院子”的地方,和中國或者美國的“別墅”“豪宅”完全不同。當然那種真正的大豪宅也有,但基本上集中在高級住宅區,像東京的田園調布,神戶邊上的蘆屋等地方。大城市市中心也算寸土寸金,非大富大貴人家住不起大豪宅。

題圖中的房子,土地大概是90平米以下,建築面積120平米左右,一樓廚房飯廳客廳衛生間,二樓三到四個房間。

下面是東京都品川區的新建一戶建,土地64.48平米,建築面積112平米,價格6945萬日元(按今天的匯率大約相當408萬人民幣,再加上8%消費稅,440萬人民幣左右吧):

而真正的豪宅是這樣的:

選擇一戶建還是大樓看個人的口味和追求,如果追求自由的私有空間,“一戶建”是一個選擇,雖然稍微貴一些。但是對於一般工薪階層來說,大樓是更好的選擇。首先是貸款更容易,其次大樓住戶多,更安全,有些事情有住民自治會出面交涉,不像“一戶建”什麼都要自己出面。樓房一般都是鋼筋水泥結構,抗震強度也更好,而且因為牆體厚,保暖隔熱性能好,光熱費也節省。再有就是大樓因為居民多,附近基本上都會有超市什麼的,生活方便。

至於為什麼日本的大城市裡還會有這麼多“一戶建”存在,沒有給開發商全弄成高樓大廈的理由是因為日本的土地管理非常嚴格,而且開發商沒有那麼大的拆遷能力。

日本全國的土地都有臺帳,產權,用途都有規定。如果是住宅用地,容積率也是定死了的,要改變非常困難,不是睡個午覺就能解決的。而且是完全私有制,永遠歸屬自己所有,不願意賣就沒有人能強買,一般能搞拆遷的就只有國家大型公益項目,一般的開發商就只能和人磨嘴皮,有那功夫還不如另找塊空地去。所以祖上留下來的地皮一般就永遠在手裡,後代有把大宅子拆了改樓房的,也有一塊大宅子地皮改幾塊小宅子地皮的。但基本上不太有人去動把幾塊小宅子的地皮合起來改大樓的腦筋,因為太麻煩。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在日本即便是在大城市也有不少“獨棟小樓”一戶建的現象。


冰冷雨天


日本是個島國,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了一億三千萬。2016年,日本人口的密度為348.3人/平方公里,中國每平方公里不到146個人。 雖然日本的人口密度接近中國的3倍,但是日本的樓房都是以幾層的居多,這裡的居民大多是住獨幢房子,舒適度比中國的好多了。

許多朋友到日本來,會發現東京的房子沒有想象得那麼高大,高樓大廈也沒有我國一二線城市多,走進一般的住宅區,更是的是密密麻麻的幾層小樓房,覺得這樣的都會沒有壓迫感,其實很不錯呢。

在東京這樣的大都市,面積是北京的八分之一,人口密度更是北京的幾倍,自建的幾層小樓房非常多,很多日本人住的都是獨棟的小別墅。日本真的是這樣嗎?日本國土面積狹小,為了儘量節約土地,應該是多建高樓大廈才對啊,他們還能住別墅?

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1,據說東京一直到明治時代才允許蓋三層樓,平房的歷史源遠流長;此外,東京在明治5年(1872年)發生大火後,制訂了“銀座煉瓦街計畫”(銀座規則),要求建築的高度符合街道寬度,這從安全或景觀角度來說都有道理,深植人心。

(東京車站)

所以,在2003年,森大廈等一批開發商公佈了170米級別的大規模舊城再造方案,但迫於當地百姓強烈反對,最後蓋成了地上12層、地下6層,高度66米左右的模樣。由此,百年前誕生的“銀座規則”再度得到遵守,東京的鬧市區終未出現太過唐突的摩天樓。

2,東京住宅區的樓房有高度限制。日本有“日照權”的概念,就是蓋房子不能妨礙別人享受陽光的權益。所以許多住宅區限制樓房不能高過10米。

(東京都內的獨棟小樓)

3,日本土地私有制法律保障土地所有者權益。

日本土地私有制,一旦購入,有永久的所有權。在自己的土地上可以想蓋房子就蓋房子,不受時間限制,只要符合當地住宅規劃。日本很少有像中國那樣大面積拆遷現象,因為要幾百戶住戶都統一拆遷,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就比如成田機場,到現在了機場內,都還有幾家住戶不走。

在東京,你可以經常看到路邊一棟老平房拆了,又重新在原地蓋新房子。筆者家周圍,一年四季都有一棟2,3層一戶建出售。

(東京都內正在建造的獨棟小樓。2層樓,帶車庫。室內面積86平方米)

4,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過高的建築物在強烈地震當中不利於人員逃生,因此日本政府嚴格限制了建築物高度,這是出於對建築物內人員安全的考慮。

5,日本雖然也有能力建造耐地震、颱風的千米級摩天樓的技術,但建築業者普遍相信,只要超過500米,建築物就需要大量混凝土維持強度,無法確保寬敞的內部空間,只能當作地標等象徵,並不適合人棲息,所以並沒有一股腦兒地去趕這樣的熱潮。

雖然在東京都內也可以買地蓋樓,但東京都內土地價格比較昂貴,買一塊地要付出大筆錢。很多在東京上班的人,都喜歡在東京郊區或鄰近的縣買一塊地,蓋房子。由於交通便利,也不耽誤上班時間,而且房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建設,所以從東京開外郊外的電車沿線,都是密密麻麻的一戶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