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校分成兩類:一類允許懲戒學生,一類不允許懲戒學生教育,你會怎麼選擇?

人生苦旅80後


這是一個偽命題。我經歷了那麼多學校,從事教育那麼多年,沒有不允許懲戒的學校,也沒有不行使懲戒的老師。

懲戒教育一直伴隨著我工作始終,似乎我沒有一天不進行懲戒教育的。學生並沒有因為懲戒教育而逃離課堂,也沒有因為懲戒教育而引火上身。

所以說,懲戒教育並不是家長選擇學校的依據和標準;如果真的按照這樣的標準去選擇學校,可能最終的結果一定是把孩子留在家裡自己教!

1.懲戒教育內容豐富,但與體罰有著本質區別。

批評、責令學生檢討、回家反省都是懲戒教育的內容,它不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對於實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是每一個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矯正手段。試想,如果離開懲戒,學生如何認識錯誤,如何反省錯誤,如何改錯誤?

體罰則是傷害學生肉體和精神的手段,它是教育中應當盡力避免和努力規避的。許多老師和家長錯誤地把懲戒與體罰混淆起來,才導致有題主這樣的問題產生。

2.懲戒教育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忠於職守的體現。

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今天學校里老師行使更多的是“分數教育”職能,而弱化了“道”的教育,即道德品質、行為規範教育。

要求教師放棄對學生的懲戒教育,那更是隻見分數不見人的教育,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榜樣的引導,紀律的約束。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視而不見,見而不懲戒,那不就是教師失去了為師的責任嗎?

綜上所述,學生能夠不接受懲戒嗎?教師能夠不行使懲戒嗎?您能夠找到這樣不懲戒的學校嗎?


亂語三千


懲戒這詞太含糊。如果是輕微體罰,也是不得巳而為之。正好,我今天去理髮,理髮師傅講了一件事:她姑娘讀高二,把窗門關了一下,被老師打了一耳光,還當眾被罵了一頓,捎帶把父母也罵了。我問:這老師什麼年紀?答:四十出頭。我又問:老師腦子正常嗎?答:沒毛病。我其實是擔心這老師患有精神病,無緣無故打罵學生,實在令人費解。現在姑娘哭著不願去上學了。理髮師傅問我怎麼辦?我當然息事寧人喲。我說:我小時候也挨個不少打,當然是同學之間鬥毆多,母親知道了也打,老師抬不起頭,不打人。小孩子受點挫折,心理素質會好一些。我建議班主任上門找學生談一談,解開心結為上。如果把這事鬧到校長或教育局,把肇事老師報復一下,於事無補,以後老師沒威信,學生更管不住了,吃虧的還是學生。成年人做事,目的一定要明確,如果事於願違,就會因任性而自禍。


朵朵佬爺


就這問題在我三口之家都有意見分歧,何況大千社會!

我老公出生在縣城,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優越(應該說家教產生了優越感)。從上小學開始,就對老師的嚴厲管教產生逆反心理!數學老師因為他上課和同桌說話沒有認真聽講,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尺子打了手…結果他決定了,以後都不聽數學老師講課了。

到後來上了初中,語文老師因為他上課看小說,當面批評罰站, 他又決定了,以後也不聽語文老師講課。因為學習成績差了,英語老師因此也經常叫他罰站,當面羞辱批評,他又決定以後不聽英語老師講課…

到後來只有地理和歷史老師,,因為從不批評他,所以他學得最認真。還被選為歷史科代表,成績接近滿分……

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我老公比較反對學校用懲戒的方法管理教學。

而我是女生,出生在普通農民家庭,成長環境比較單純,直到上小學那天還是一張白紙。我還記得上小學第一天也是數學課。數學老師那天就懲罰了三個不好好聽課的留級男生,一個打手、一個揪眉毛、有一個面壁…

別人不知道有什麼感受?就我而言已經是深入骨髓的恐懼…我告訴自己要好好聽課,要考好了,如果學習不好,給老師揪我的眉毛,那我真是無臉見人了!嗯,雖然我們班主任語文老師解釋這是殺雞駭猴!但是,從此我對老師很敬畏!,也成了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最初動力。

最後那三個留級生成績還是沒有好轉,接著還是留級了,後來就棄學,學技術去了。至少他們都好好做人,沒有成為流氓。

因此看,每個孩子的家教環境都不同,對於學校是否採用懲罰的手段進行教學管理是可以給家長進行自由選擇的


香圃茶優質


把學校分成兩類:一類允許懲戒學生,一類不允許懲戒學生教育,你會怎麼選擇

我不是老師,作為家長方。

我要選擇第一類,也就是允許允許懲戒教育的學校(懲戒教育是學生犯了錯誤要受到懲罰,當然不包括毆打辱罵等暴力行為),,而前提,一定是老師對孩子,沒有毆打辱罵等暴力行為發生!!!

其原因如下:

一、老師的懲戒權不等同於“體罰”。

真正可以起到好作用的教育,它是一門科學。

有獎有罰,是有一些技巧的。

老師的“適當懲戒”,只要把握好了度,不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是能夠有效幫助孩子戒除一些不良習慣的。

例如美國加州Dann中學的懲戒教育,就很值得老師們學習。

  • 學生無理由遲到、或早退的學生扣3分。

  • 學生沒有正當原因,缺課扣5分。

  • 吃飯遲到,無理由扣2分……

當被扣分值達到5分及以上,就請學生週五晚8點-10點,到指定教室進行自修”處懲“。大多數學生表示為了周5本來要去愉快的玩耍,這時學習是件很不開心的事,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他們一般不會讓自己被扣上5分及以上,每一分都很珍惜。

(圖片來自網絡,侵則刪)


二、允許懲戒學生的好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適當的讚美和表揚,同懲戒與批評處於相等地位,都是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

1.讓孩子明對錯。

孩子是在犯錯誤的過程中不斷長大的,誰都不是一生下來就全知全能,孩子常犯錯很正常。但錯誤的改正,需要懲罰參與,它起著糾正孩子錯誤的作用,讓孩子知道這是錯的,下次不要再犯了,因此,相當重要。


2.讓孩子知善惡。

孩子對善與惡的不分明,也是理所當然。

而懲罰是可以讓孩子對惡念要抑制。表揚善的擴大,懲罰惡的發生。才是負責任的良好教育。

3.讓孩子不斷進步。

懲罰的目的,其實就是一個反饋機制。

要說如果懲罰用得好,孩子的進步,來自於懲罰也不為過。

我們都知道,在學習的過程,反饋很珍貴!就像作業本上紅色的勾與叉。紅對勾,就是讚美與表揚。紅叉叉是讓孩子們改進的地方。也就是讓孩子從錯誤的地方吸取教訓和經驗,不斷前進的一個過程與方式方法。

但是,信任與公正是前提,老師們不能以偏概全,以自己的看法與偏見,把一全學生的表現全盤否定,還歧視、侮辱某一方面表現差的學生。

好的老師。對待學生,要看全,用表揚,用批評,也用懲罰,都要以一顆師心、愛學生之心出發。

我是小曉樣兒,擅長健康、真誠分享育兒心得,以及喜歡PS、塗繪。歡迎關注。歡迎在評論區多互動。

小曉樣兒


把學校分成兩類:一類允許懲戒學生,一類不允許懲戒學生教育,你會怎麼選擇?



看到這個提問,忽然想起了我剛參加工作時的一件事情來。我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畢業生,當時各行各業都缺乏人才,我剛畢業時被在農村任教的老爺子的得意門生要了去。學校離縣城很遠,每週只能回縣城父母家一次。由於剛參加工作特別認真,不僅學生的家庭作業和課堂作業同樣批改,連學生的課堂筆記我都認真檢查。我任教的班裡有個男同學,平時作業馬馬虎虎,每天放學幾乎天天被我留下來重寫作業。有一次週末我回縣城回來,剛到學校同事就告訴我說校長要開除被我留下來補作業的那位男同學。我問為什麼?同事說因為禮拜天他趴在學校牆頭上喊著我的名字罵,正好被校長逮個正著。我雖然為了那位同學的事情找校長去求情,但是自己心裡也很生氣。我對那位同學一沒打二沒罵,我對他苦口婆心的教育和耐心輔導不說,還經常陪著他寫作業,我究竟哪裡做錯了?!

我一生從事教育,雖然後來一直搞教學研究,畢竟站了十年的講臺,對“教育不是萬能的”這句話深有體會。多年來我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始終採取說服、用愛心感化學生,雖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方法對於極少數的學生卻等於對牛彈琴,最終在實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有把問題上報學校處理。

人常說:“不以規矩 不能成方圓”。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由於相當一部分父母從小就把孩子丟給老人帶,家庭教育缺失,又加上老人溺愛孩子,家長對孩子百般嬌寵,孩子養成了自以為是的個性,經常聽到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是說不得管不得。之所以現在的學生說不得管不得,正是因為學校不允許懲戒學生。

如果我是老師,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允許懲戒學生的學校;我是家長我同樣會這樣選擇。允許懲戒不一定就對學生實行懲戒,懲戒就像法律一樣,對棘手學生可以起到震懾作用。



智慧奶奶


我是一名孩子的家長,我選擇第一類,允許懲戒學生,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記得我和我妻子說過,我家的寶貝誰都不能打包括老師,有錯了也是我來解決。但經歷了這麼幾年的育娃,突然發現曾經的自己很好笑,或許那就是出於一個父親、一個男人的強勢吧。

雖然現在放開了二胎,但大部分家庭還是獨生子女為多,往往三代人,三個家庭裡面只有一個小孩子,可以想象這對孩子來說是多麼幸福的事情,但也是因為資源的集中,因為寵愛的集中,造就了孩子喜歡使小性子,做事有時候都有些無法無天,不服從家長管束,因為孩子知道你不寵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會寵他。

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都會在教師裡備有戒尺,對於非常不聽話調皮搗蛋的孩子,那還是很管用的,那時候的孩子在心裡面充滿了對老師的敬畏,願意服從老師的教導,但現在的孩子,根本不在懼怕老師了,怕的也就是老師叫家長,因為他們知道再怎麼調皮老師最多也就是無傷大雅的說教幾句,然後告訴家長來管束,因為老師現在真的也不敢管的太嚴厲,說重了說多了,孩子往往會做出很多讓人難以想象的事情。

其實想想我們這一代人在那樣的管教下,也都一個個長大了,有些時候還在感嘆,當初老師在管我嚴厲點,或許我現在就不在這樣了。所以我同意在合理的範圍內懲戒學生,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老師的形象、威望,讓孩子能夠更好的接受老師的教導,成為一個棟樑之才。

拒絕家庭暴力,拒絕校園暴力,合理的懲戒學生,教會孩子敬畏之心,感恩之心,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我是頭條號“鑫鑫爸爸聊育兒”每天分享一篇育兒或教育方面的文章,歡迎寶爸寶媽一起來聊聊帶娃遇到的問題和新鮮事,歡迎私信哦。

躍笙遊戲


堅決選擇不懲罰學生的學校

首先,我自己有信心教育好孩子。能保證他在學校遵守校規校紀,不給老師添亂。

很多家長還迷信所謂的懲戒權其實是懶政。因為你自己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管教,導致其上學後的行為習慣不好,不能與周圍的老師,學生很好的相處。

其次,有懲戒權的學校能很好的把握一個度嗎?當然不能。我也見過一些老師在懲戒的時候只有懲戒的過程,而沒有事後教育安撫的過程。懲戒只停留在懲戒其實不是教育,而是教訓。犯了錯誤的孩子成了老師的情緒發洩對象。

真正要教育好小孩是需要耐心的,粗暴的懲戒當然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副作用也是很大的。一如飲鴆止渴,到頭來自食其果,有何必呢?


男援北喆


懲戒是教育所需,不可或缺!

懲戒的意思是懲罰以示警戒。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戒有助於規矩意識的建立,有助於責任承擔精神的形成。

教育者,首先要對受教育者負責。對於犯錯誤的學生尤其是犯嚴重錯誤的學生不敢管.無法管.不能管的狀態是教育的病態和教育手段的缺失,無益於學生的成長。

作為教師,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也是對教育負責的心理我會選擇允許使用教育懲戒的學校。對那些家長管不了管不好的嚴重違紀學生,經說服教育仍屢教不改的學生行使懲戒權,讓學生明白做錯了事就要為之付出代價,就要承擔後果,再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我作為學生的家長,也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敢於行使懲戒權的學校。我希望孩子的老師對孩子的過失要像修理小樹苗一樣,不能讓枝枝杈杈隨便亂長,要對孩子過錯行為實施必要的懲戒,使孩子從小養成敬畏規則的意識,知道是非對錯,敢於承擔責任,糾正錯誤行為,為以後進入社會奠定良好的行為基礎。

作為教師要敢管善管,敢於行使懲戒權;作為學生要勇於擔責,要懂規矩,要服從管理;作為家長要支持教師行使懲戒權,要和教師共同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讓孩子知錯必改引以為戒。

懲戒是其它教育方法無法代替的教育手段,應讓教育懲戒理直氣壯的回到教育中來。


甦醒459


對學生的教育,全靠說服,會感覺教育的無奈。靠懲戒,又與相關法律法規相違背。

個人認為採用家長式的教育為好,以說服教育為主,適當懲罰為輔的原則。

回想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做錯了事,有沒有受到過家長懲罰呢?肯定是有的。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小的時候騎自行車,不小心把超市老闆的一扇玻璃門撞壞,老闆要求克林頓賠錢,克林頓當時只是一位學生,身上沒有錢,就把自行車押在超市裡,然後回去向父親要錢,父親瞭解情況後,語重心長地對克林頓說:"孩子,你也不小了,自己做錯的事自己要勇於承擔,這扇玻璃門的錢,我可以幫你墊付,你要通過勞動獲取報酬,來還我這筆錢,這扇玻璃門要賠60美元,你每天給我擦一次皮鞋,我給付給你兩元的報酬,剛好兩個月就可以還清你的賠償款。"

克林頓聽後,迅速找來擦鞋工具,把父親的皮鞋擦得能夠照出人影,父親很滿意,兩個月過去了,克林頓獲得了60美元報酬,便把這60美元交給了父親。

父親對克林頓說:"打碎一扇玻璃門只需賠償60美元,但你為此付出了兩個月的代價,你覺得值嗎?"克林頓點點頭說:"我知道我錯了,我必須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這個經典的案例告訴我們,說服教育,不能讓孩子明白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適當的懲罰會讓孩子刻骨銘心,懂得做人的道理。


Lance課堂


首先,我表示支持懲戒教育。

多和學生接觸,你會發現學生是個綜合體,學生有自律的,聽話的,膽小的,調皮的,膽大的,硬氣的,怯弱的,自私的,去一線調研一下你會發現全班40多個學生,班主任的管理幾乎有一半用的調皮搗蛋,壞事的學生身上,幾個調皮學生幾乎可能帶壞整個班。教師沒有懲戒權,單純的賞識和鼓勵對這些學生作用只適用在初期。後期不行,懲戒一般就是隻發生的不聽話惹事的學生身上,去看看網友評論有好多從小沒有捱過打,而有的捱過,有的感謝,有的現在還懷恨在心。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跟你做人做事總有人不喜歡你一樣。所以懲戒這個事情沒必要一棒子打死,這是有針對性的。從這幾年事例看,戒尺下了講臺,有好一部分未成年人犯錯教師處理沒有辦法,學校沒有辦法。最後傷害的聽話孩子不在少數,然後做錯事的凌霸的卻屁事沒有。這時候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更像是保護那些蔫壞的學生。雖然說懲戒並不一定全能讓壞學生變好,可是能給他們形成震懾力,也一定程度上保護他們和其他學生。不要說你管不住是不會管,要是單純的語言教育有用的話,中國的監獄早該關門了,美國的校園也沒有槍擊案了。9歲小男孩也不會被小女孩父親給殺死了。所以對事不對人,不要因小失大。

另,一定程度上的懲戒會使一部分學生更加健康成長。參考樹枝修理技術。。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