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人照顾孩子上学和生活,夫妻俩在在打工,你怎么看?

儿童防护卫士


农村夫妻俩在外打工,老人在家照顾孩子生活和上学的家庭很多。

如果小夫妻都在家里,靠种地维持生活,很难养家糊口,孩子大了还要上学。孩子上学的费用,父母如果身体不好,看病的费用从哪里来,所以,夫妻俩都出去打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有些夫妻好,每月还能给父母打回一定的生活费,孩子的学费自己出,有些夫妻一年到头都不给父母钱,孩子留在家里,吃喝拉撒都是父母的,如果孩子上学了,不能跟着爸妈去外地,父母还要给孙子孙女出学费。

有能力的人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打工,让孩子在大工地上学,没能力的只能把孩子委托给父母了,都是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爷爷奶奶能不管吗?

农村的爷爷奶奶不想有些城里的爷爷奶奶,要出去旅游,要跳广场舞,要跟朋友们相约逛街,不愿意带孙子孙女。

农村家庭的隔代人,十家有九家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有些老人再苦再累,都要给子女们带孩子,这就是农村来人的憨厚,宽容之处。因为农村老人没有城里有些老人的优越性:“我老了有政府管,不用你管。”

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没有工作单位,说不起“我老了有政府管,不用你管。”这句话,在儿女面前争不起这口气,所以,只能任劳任怨的为儿女们服务,晚年依赖儿女们来养老。

有个远房亲戚,生有一儿四女,从小到大就见不得儿子,总是咒骂儿子。先给大女儿找一个上门女婿,结果和女婿关系相处得很僵,后来分家单过。儿子成家时,她不管,让儿子单过,三个孙子都不管。最后给二女儿招了一个女婿。以后一直跟儿女生活到老。

二女婿人善良厚道,女儿也不是很好。女婿不在家时,女儿担心母亲把自己家里吃的给大姐或哥哥家拿,每次下地干活,都要把厨房门锁上,自己不回家,母亲就不能自己做饭吃。就这样,母亲还要忍着,不然一个人生活吗?

不要说农村的媳妇不好,也不要说农村的公婆不好,不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不理解农村人的苦衷。

因此,夫妻俩在外打工,老人在家里带孙子孙女上学,打理孙子孙女生活,无可厚非。老人不吃亏,儿子和媳妇也没占便宜,他们各有各的苦衷而已。


牵住夕阳的手


这种现象在农村最正常不过了。农村就这常态,老人、小孩留守,青壮年外出赚钱。

做为一个农村女人来说,我自己的小孩也同样经历过这种留守的岁月。

记得2014年的冬天 ,我和我老公在深圳打工三、四个月。两个孩子就在家里,大的在学校寄宿,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小的每天下午从学校回来,晚上吃饭必须自己做,那年小男孩只有十岁,也不道每天的晚餐是如何吃的,反正炒菜必须自己慢慢学,炒熟就行。洗衣服用洗衣机,记得小男孩很无助地说:“洗碗怎么办,我就是不想洗碗”。三、四个月的时间,兄弟两个的日常也就自己慢慢应付过去了。

记得我从深圳回来时,两个小孩看到我,表现出无与伦比的亲热,特别是小的,滔滔不绝地跟我说话:“我什么 都靠自己,咳嗽好多天不好靠自己,发烧也是靠自己,都是我自己治好了”。做为母亲,听着也是好心酸、好无奈,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让十来岁的小孩慢慢品尝和承受,愧疚之情难以言表。但是呆在农村,放弃打工,确实无法改变生活的拮据,无法走出生活的困境。

也许很多人会说,要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健全、美满的童年。只是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何以谈美好,何以谈幸福,贫瘠的物质,能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吗?

所以说,农村特定的环境,选择造就特定的群体。留守儿童就是一个目前不得不存在的群体。农村青年男女选择离乡,无法团圆,目前还是一个无法破解的局。



冰冰286157604


这就是我们国人的思想。

我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村人,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我是我爷爷跟奶奶带大的。

1.父母没有读过多少书,没多少知识,在家乡所在的地方,找不到可以能边照顾孩子边工作的工作,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城市是三线城市,根本挣不到钱,没有钱,就根本养不了我们这个家。

2.父母为了让我们能过好日子,读上书,经常几年才回回家,那时候穷,家里电话都没有,也不能打电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后来,才能一周通次电话。

在我眼里,他们很拼,365天,天天在工作。

在我眼里,他们为了一点点价格,都会讨价还价。

以前问了他们一个问题,那么拼干嘛,那么节约干嘛。

他们告诉我,这辈子,因为以前穷,没读过几年书,要让自己多读书,要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很多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的爱是无私的,宁可自己苦,也不会让孩子苦。

他们用他们的行动,在为这个家,默默的付出。

只要能挣到钱,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的出去打工,务农只能解决温饱,尤其是山区地带。

也许在我们眼里他们忽视了成长对我们的重要性,可是却又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他们只会用行动去努力着。

多少年后, 当我成家立业的时候,我想我们跟爸妈是差不多的吧


天小渔


1:作为一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我还是比较了解农村现状的,经过大学以后,我在城市里待过几年,现如今又回来农村,我不得不感慨,农村这些年的变化真的很大,针对农村人口往外走,天荒地荒无人管的这种现象,今天想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

2: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里人很少,只有老人在家照顾孩子,上学和日常生活。走进村子来,明显感觉并没有前些年热闹年。大人大量的往外走,就形成了一个问题,土地谁来管呢?祖祖辈辈种着几十年的土地没有了年轻人的活力,依靠年老体衰的老龄化人口如何足以耕种的了,确实也是如此,孩子要上学,老人体力不支,年轻人外流,那么很多土地已经面临荒芜根本就无人来照管。

3: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传统中国的农民靠的是身体,吃饭干的是体力活,需要大量的体能消耗,这是一个很辛苦很累的活,对身体损伤没有收益的活,谁都不愿意多干点,,收益多干活少,得以都原意投身于城市的建设,

4:在外漂泊,冷暖自知,只是希望社会多一点温暖与善意,对他们多一点宽容,毕竟他们的远方,还有等待他们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盼着他们早日回家,谁都不容易。





湖小强


留守儿童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很关注,随着城市华发展加速,为了生活,农村劳动力都往城市转移,有子女的绝大多数都把孩子留在家老人照顾,都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把孩子留在老家让老人照顾有什么弊端呢?首先教育方式问题:老人一般都会宠溺孩子,过度的溺爱导致孩子无法领悟是非对错的理解。其次就是孩子沟通问题:老年人毕竟是老年人,思维方式、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还是老旧,无法引导孩子的思维。想法不一致,无法沟通。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父母不能陪伴其成长,只管生没有育,没有起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只有那几年,恰恰这几年是关系到其一生的时期,很多叛逆不走正道的孩子都是童年没有教育好。所以如果有能力,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没有能力努力客服、争取回家的次数多一些,争取陪孩子的时间多一些。


田甜的生活


这是现阶段中国农民生活的特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由此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村分田到户的经营模式,又解放了大量生产力,使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可能,这就使几亿农民走上了打工的道路,从农民自身来说,解决了经济问题,获得了高于农业生产几十倍的收入,也有力的支援了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带来了农村的衰败、土地的荒芜,以及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年轻夫妇这支生力军,扎根在农村,农村会带来生气,农业会兴旺发达,进入城市,城市增添了活力,扩大了城市消费,促进了城市繁荣昌盛。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的发展是落后于城市的。姑且不谈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甚至落后倒退,单就留守儿童来说,给这一代人造成了具大的心里创伤,年初我见到几张照片,可惜找不到了,拍的是春节过后,年轻夫妇外出打工,告别孩子的景象,一个小女孩蹬着双腿哭叫,拽着妈妈背行李袋的绳子,就是不撒手,鞋子都蹬掉了,老师在抱着她,也不能把她的手拽回来;还有一个小男孩,也就两岁左右,一只手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是他的鞋㡌和玩具,对着镜头,号啕大哭,据介绍说,夫妇离家的前一天晚上,小男孩无论如何也不睡觉,他要看着爸爸妈妈不要自己走了,又把我扔在家里,最后妈妈说:你睡吧,明天我们带你一起走。小男孩听后,高兴的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安然的进入梦乡。第二天醒来一看,爸爸妈妈早已不见踪影……。这只是千千万万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他们从小失去父母的关爱,与奶奶爷爷相依为命,心灵的孤独可想而知,奶奶爷爷又能对孙子孙女的教育尽到多大的责任呢?这是当代中国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希望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以获得合情合理的解决。


若飞305


我觉得这样做 ,也是没有办法的。大部分农村人在外打工,比较辛苦,为了生存,离开家乡,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以后生活的好,不要像自己一样这样外出打工,这样累,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好的教育,上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所以迫不得已在外打工。所以大部分人都把孩子放在家里给父母带着这样可以专心的在外打工挣钱。其实大部分家长也是很想念孩子的 。

但是这样孩子从小缺少父母关爱,孩子也是不幸福的,哪个孩子不希望爸爸妈妈陪伴着自己成长。但是父母也没办法,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的孩子可能不理解父母,但是总有一天会理解父母的,生活都不容易,父母也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父母所做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家乡有好的工作谁愿意出去打工啊。所以希望孩子能理解你们的父母,父母在外打工不容易

,作为孩子要理解父母,自己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不让父母操心就行了。





中医爱好者骆顺


其实我就是这样,一个孩子5岁,一个孩子3岁,家里还有13亩田,父母真的很不容易,照顾孩子衣食住行,还要忙地里面的活,我父母66岁了。我和媳妇在洛阳工作,努力奋斗,争取让家人过上好生活,我父亲给我儿子庆祝生日



儿童防护卫士


这是多数农村生活的现状,前几年我自己也是将孩子放在老家给婆婆带,那时孩子才一岁半,各种不舍,但有什么办法,要生活,也想给孩子提供更好些的生活条件,只好离开孩子家人外出工作。老人的教育理念与我们这一代不同,他们会比较宠小孩,孩子脾气变大,我是深有体会。所以孩子在三岁的时候接到身边了,再苦再累也心甘。现在只有老人在家,好在他们身体都还健朗。


晴&天


现在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了,身体精力已去了大办,再加上儿女都成家有孩子了,能让在当下生活的好些,多挣钱,作父母者只有竭尽全力再帮孩子们一把,让他们再给他们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希望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