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很弱的的稱號或官職?

全歷史


我覺得聽起很厲害而實際上很弱(有名無實)的稱號或官職,首先要數戲臺上常說的太師。

比如戲臺上,或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潘太師潘仁美,那個潘妃的父親,著名的奸臣反派。還有包青天中的龐太師,這 個太師職銜,聽著很唬人,經常被拿出來打壓天波府楊家將和包龍圖包大人。

那麼,究竟太師是個啥東西?真有戲裡說的那麼厲害嗎?

當然不是的,太師這個職銜,是個虛銜,是一個類似於顧問的勳爵。不是實職。但是在宋朝,太師可以說是跟皇帝非常近的人,皇帝有疑問都會去討教,地位類似於皇帝的顧問,沒有實際管理的事物,是個虛職但是影響特別大。

本來太師全稱是太子太師,起初指太子的老師,但發展到後來,基本是有名無實了,後來慢慢成了加銜虛銜。像潘太師、龐太師什麼的,一般都是本來就得寵,而後皇帝為表親近,又給他們加這麼個榮譽稱號。所以他們不用使用太師的那個不存在的權力,他們的派頭很足,來源於其他權力,可以隨意欺壓楊家將,插手開封府事務,使得天波府眾人敢怒不敢言,也使得包黑子每次見他們進來,都得以禮相待。

除了太師這個華麗麗而又沒多大實際權力的稱號,再來說說那個更威風的”八府巡按“。

這也是戲文裡經常出現的角色,好多美女加財女救的落魄書生,進京趕考後高中狀元,都會弄個八府巡按來耍威風。

其實戲說當然是戲說,美女救的書生往往沒了音信,中了狀元的,也不一定就當個八府巡按,當了八府巡按,也不一定威風。

”巡按“一職出現於明朝,現實中的八府巡按沒有戲文裡那麼大權力。正式的稱呼是“某某地巡按御史”,是朝廷派往地方巡視的欽差大臣,只是一個臨時差事,不是真正的官職,品級不高但權力很大,不過並沒有到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可以隨意斬殺地方官員的地步。

巡按只有調查權而沒有處置權。調查中發現的問題,該巡按只能上報朝廷,再由朝廷決定處理意見。”八府巡按“也就是巡查的地方多一點的一個臨時差事。但其有可能會查到庶民之冤,所以被百姓們寄予厚望,又經戲文演繹,變得那是能解決許多問題的神人啦。


我是”錢多多讀文史“,非正經論史,歡迎正經交流。


錢多多讀文史


在歷史中,有著不少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權力並不怎麼大、甚至有些弱小的官職,或許大家在聽到他們的官職時,會對他們聽起來就很高大上的官職產生一種無形的敬仰,但在真正的歷史中,他們的權力地位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巨大。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聽起來高大上,但實際上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厲害的官職。

清朝的兵部尚書

清朝的朝廷主要由六部構成,清朝六部分別掌管著不同的職責,根據掌管職責的不同,六部被劃分成了吏部、兵部、工部、戶部、刑部、禮部

兵部尚書就是掌管著兵部的大佬,如果不瞭解詳情的話,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兵部尚書掌管著非常巨大的權力,以為他們的手中把握著整個清帝國的兵馬調動大權。


但實際上兵部尚書並沒有這麼厲害,權力也沒有那麼巨大。

清朝的兵部尚書和我們現如今的國防部長是有著一定類似的,雖然都掌管著軍事方面的職責,但同樣沒有太過於巨大的權力。

清朝的兵部尚書不掌管兵馬的調動大權,如果更形象地描述他們的職責,我覺得我們可以將他們稱之為清朝軍方的後勤部長。


清朝兵部尚書更多時候掌管地是各種後勤方面的工作,比如糧草的調動、將領軍官的考核、各種計劃的參謀制定等等。

民國軍統局局長

雖然現如今距離民國已經有了將近百年的時間,但是在各種影視劇以及歷史記載的影響下,人們對於軍統仍然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

軍統建立於1938年,當時正是抗戰爆發的初期,蔣介石為了能加大對日本軍隊情報的偵查力度、為了增強各種可供他調用的鷹犬力量,他就擴大了原本復興社特務處的規模,成立了接下來影響了整個抗戰局勢的軍統。

軍統建立之後,隨著抗戰的爆發,規模擴大了許多倍,在軍統最為巔峰的時期,軍統擁有了編內、編外30多萬龐大數量的特務、情報人員。

軍統的時代是非常輝煌的,而如果說起軍統局的局長,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他們非常的厲害,能掌管著這麼一個權勢滔天的部門。


但實際上軍統局的局長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厲害,軍統局的局長在軍統內部是不掌握實際權力的,這個崗位就是一個虛職。

在戴笠擔任副局長、掌握著實際權力的年代,他們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為戴笠遮擋住來自於國民政府內部各種無形的腥風血雨。

在軍統成立之初,蔣介石就早早地為戴笠做好了各種工作,當時的國民政府很講究資歷,在蔣介石的支持下,戴笠雖然掌握了非常巨大的權力,但總不免會遭受到來自於國民政府內部的各種阻撓和攻擊。

在這種阻撓和攻擊下,會極大限制到軍統的發展。

這種內部無謂的消耗是最為致命的,為了避免這種尷尬,蔣介石就挑選了一個在國民政府內部有著極高資歷的大人物擔任了軍統局局長的虛職。


而讓相關能力很強,但是資歷不足的戴笠擔任了軍統局的副局長。

在這種操作下,就避免了不少的尷尬。

雖然能擔任軍統局局長的人地位很高,但他們在這個位置上並不掌握任何的權力,因此軍統局局長也可以被我們歸類到這個名單之中。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麼厲害的官職,當然在我們浩瀚的歷史中,還有一些其他許許多多這樣的官職,只不過因為篇幅有限,我們這裡就不過多介紹出來了


孤客生


史上最唬人的稱號當《水滸傳》中形容豹子頭林沖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莫屬。


(《水滸傳》東京禁軍任教的林沖)

實際上這一稱號確實存在於史,以前看施耐庵《水滸傳》看了半天也搞不明白,為何手握八十萬禁軍的林沖會被高俅、高衙內父子欺負的跟孫子似的。後來瞭解了些宋朝史才驚覺“八十萬禁軍教頭”就是哈牛皮充大旗的稱號,林沖教頭稱號實際上在當時弱雞的很。

記得不錯的話,《水滸傳》中有八十萬禁軍教頭之稱的一共有六位。豹子頭林沖、九紋龍史進的師傅王進、金槍班教頭徐寧、還有徵伐遼朝時負責向宋江軍運送物資的王文斌,以及兩個比王進林沖等級要高一些的丘嶽和周昂,此二人後跟隨高俅進攻水泊梁山,實際算作是八十萬禁軍的正副“都教頭”。

注意,《水滸傳》中只出現了六位教頭並不代表只有六位,不然按照八十萬禁軍六位教頭均攤來說,每人下轄也有十六萬不是,那也了不得啊!

《水滸傳》沒有明說當時到底禁軍有多少教頭,後我翻閱史料發現,單宋仁宗時,單教頭就有二百七十個,另外又有更高級別的都教頭、都軍頭等不下四十個。宋仁宗時期,算是比較昌盛的時期,到了林沖所在的徽宗時期,軍隊尾大不掉,空頭軍銜官職更甚往朝,禁軍教頭以上職位絕不下於三百個。

如此一來,我們再按照八十萬禁軍均攤給三百人,每個教頭所轄不過兩千六百餘人,這樣一來八十萬禁軍的唬人稱號就大大縮水了。

(林沖)

你以為到這就結束了?那就太天真了。北宋徽宗時的東京位於今河南開封,小小彈丸之地,就是人扎堆站,怎麼可能容得下八十萬禁軍?

北宋這個禁軍和我們所理解的禁軍還是有出入的。我們理解的禁軍既皇帝的御林軍,專戍衛宮城皇權的軍隊,如果這樣看來放在北宋看起來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稱號似乎沒毛病。然而不是,北宋對禁軍有新的定義,既由中央政府控制的精銳正規軍,包括東京與地方的。並且這個八十萬是沿襲後周軍隊編制的稱號,實際上宋太祖趙匡胤時期,禁軍地方加上京都的不過十九萬。原因很簡單,趙匡胤重文輕武,本就不多,又裁員縮編。

但是,到了宋仁宗時期,禁軍所有地方與東京的確實膨脹到了八十萬,但是這也僅是紙老虎而已。

比如我們看後來女真六萬鐵騎南下滅北宋時,當時北宋號稱有不下十幾萬精銳禁軍戍衛東京,有恃無恐。然而事實令人大跌眼鏡,所戍十幾萬禁軍被六萬女真人如切瓜砍棗般滅了。可見,這個十幾萬禁軍,真正能上陣的不過只有六萬人以下才有可能成就女真人以少勝多的傳奇。

(女真人六萬鐵騎滅北宋)

我們按照這個比例可見,當時北宋號稱八十萬的禁軍,絕對有不下於四分之三的人吃空餉,佔著茅坑不拉屎的掛虛職。事實勝於雄辯,當時徽宗時東京禁軍確實只有十幾萬而已,其中又僅有不超過一半合格,撐死了不過六萬左右,並且有一半以上是戰時從地方調遣而來,那麼這個數字在林沖在東京時又得縮減一半。

如此一來,真相便來了,林沖在東京任禁軍教頭時,真正在東京的禁軍人數在五萬至九萬之間,按照北宋不下於三百個教頭且大多吃空餉的尿性來看,絕大多數教頭會在東京吃香的喝辣的,林沖所轄的禁軍均攤下來不過兩百到三百人左右。

並且,教頭不是將軍,僅是教授禁軍武藝的職位而已,無權調派軍隊。當然,按照林沖武藝來看,不排除他在東京禁軍中有較高的威望與地位,這也能解釋高俅為什麼有所忌憚給他來陰的,否則就直接殺了便罷。

我們再考究北宋武官共九品數十級來看,林沖的禁軍教頭卻並不在此列,可見其連個像樣的官職都沒有,在他之上更有都教頭、都軍頭、各正副都教都軍頭等不下於十幾個官職。而我們知道《水滸傳》裡高俅是太尉,算是專司軍隊最高領導人。



(高俅)

你們說這個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稱號唬不唬人?!


不書公子


很多人都說了聽起來很大,但是實際上很小的官職。那我就來一個反的,聽起來很小,但是實際上很大的官職——弼馬溫。


太白金星在招安孫悟空之後,玉帝封了孫悟空為弼馬溫。在和屬下喝酒的時候,問他們是幾品官職。

屬下:沒品。

孫悟空:沒品?莫非是大到了極點?

屬下:哪裡是大到極點,根本不入流。

孫悟空:什麼是不入流?

屬下:最低最小的官,只配給玉帝看馬。

孫悟空聽到之後,可謂是生氣到了極點,打翻了面前的桌子。闖出了南天門,回到花果山做他的美猴王。

很多人生起了對孫悟空的同情之心,認為這是玉帝騙了他,實際上是錯怪了玉帝。他此次上天,得了兩大好處。


第一:籍名在錄。意思是名字留在了仙界上面,是天庭的正規編制,也就是現在的公務員。有的妖怪修煉一生,最後都做不到籍名在錄。

孫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後,就有兩個小妖怪前來投奔:

久聞大王招賢,無有得見,今見大王受了天祿,得意榮歸,特獻“赭黃袍”一件,與大王呈慶。肯不棄鄙賤,收納小人,亦得效犬馬之勞。

這句話中有真有假,是看到孫悟空受了天庭正規編制之後,前來投奔。想當年孫悟空在下界為妖,他們這兩人也不見前來。如今剛剛從天庭下來,立刻跑來獻殷勤。

後來二郎真君和梅山六聖前去捉拿妖猴,最後幸不辱命。梅山六聖說要“壓著妖猴去請功”。但是被二郎真君拒絕了,皆是因為“汝等未受天祿,不得面見玉帝。”


雖然梅山六聖是末流的神仙,但是此次捉拿妖猴有功。然而因為未曾受天祿,甚至連見玉帝的資格都沒有。然而孫悟空在下界為,玉帝還是“授予天祿”,可見還是認可他的。

第二:弼馬溫是個不小的官職。玉帝問武曲星君天庭當中還有什麼職位空缺?最後得知御馬監缺一個正堂管事。然而御馬監是個什麼地方?它等同於天庭當中的宮、殿、方、處,屬於天庭直屬部門的負責人。

雖然電視劇當中,弼馬溫似乎是一個光桿司令,每天還需要自己去放馬。但是實際並非如此,建成、建賦、點簿、力士等大小官員。其中官職最小的是力士,他們負責養馬。剩餘的人都是管事的,也就是說只需要坐在辦公室批批文件。

而且這個御馬監也不是憑空而來的,明朝邊設立有御馬監,平時主要給軍隊飼養戰馬,也負責皇家的馬匹。


如此說來弼馬溫是御馬監的執事,放在明朝甚至還是一個四品的官職,並不是電視劇當中所說的不入流。

而且到了明朝後期,御馬監的職責也開始逐漸擴大。從剛開始的只負責養馬,到後來涉及財政軍事等領域。

為了照顧數量眾多的馬匹,甚至還需要配備相應的管理技術人員,包括了騰驤四衛及四衛、勇士營。這支部隊最多的時候人數達到4萬多人,在古代的時候,4萬多人是一個不可小覷的部隊,更何況還是駐紮在皇宮之中。

4萬多人所養的馬,總不能只有幾千匹吧。光是皇宮當中所用,就不止幾千匹了,時不時的還要賞給一些大臣。所以就要配備相應的牧場,以及對應的飼料等等。

幾萬匹的馬,一天就得吃幾萬斤的飼料,這中間全部都是油水。一天的一出一進之間,油水就夠普通人生活一輩子。
所以說弼馬溫絕對不是一個小官,而是一個有著非常大油水的官職。可惜孫悟空到頭來還只是一個猴子,如果他真的耐得住性子,說不準也就沒有後來的事情了。


史之策


確實有很多聽上去威武霸氣,實際上根本排不上名次的官職

八十萬禁軍教頭

這是林沖的官職,乍一聽,八十萬禁軍的教頭,管著八十萬人吶,絕對的實力人物啊,但其實呢,林沖這個職位真的很低。本來宋朝就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對武將多有打壓,而且當時東京城裡的禁軍滿打滿算也就四五萬人(參考金軍圍攻東京可知),哪裡有八十萬!這個數字只不過是拿出來唬唬人用的,還有就是禁軍教頭有很多,每一個教頭負責一批禁軍的專業訓練,差不多一個教頭負責一二百人吧,這些教頭統稱“八十萬禁軍教頭”,而且教頭上面還有副總教頭,總教頭,虞候,都虞候等等,太尉高俅是他們的最高長官,所以林沖這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放在現在最多也就是個連長級別的官,這種級別的官在東京不下五六十個,在全國也有幾千個,所以教頭在東京城真是不入流啊,也難怪林沖前期面對高俅,高衙內是能忍則忍啊,這根本不就不是一個檔次好嗎?



王羲之的右將軍

如果單獨拿出“右將軍”這個職位,很多人肯定認為這是高級武將啊,當年張飛,徐晃都擔任過此職。但王羲之擔任的這個右將軍可沒那麼厲害,至少沒有張飛,徐晃那時候厲害。晉武帝統一全國後,在全國設置了多達四十餘種的武將銜,右將軍只是其中之一,而且王羲之的正式官職是會稽內史領右將軍!這個“領”很重要,其實說白了就是王羲之這個右將軍的名號是在會稽內史的基礎上再給的一個沒有實際軍權的榮譽稱號罷了。



八府巡撫

這個官職在歷史上其實是沒有的,在清朝,巡撫是一省掌管,巡撫之上是總督,哪裡有什麼八府巡撫。其實八府巡撫的原型是“八府巡按”,而這個“八府巡按”正是官銜是“監察御史”,就是臨時由朝廷委派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的官職,品級不高,只有五品,而巡撫可是二品大員,只不過監察御史是朝廷委派到地方巡查的,品級不高但畢竟是從天子身邊來的,所以地方巡撫見了也都要客客氣氣的,生怕這些監察御史回去給他們穿小鞋。

其實還有一些榮譽銜的官職除了能體現一下地位之尊外也根本沒有任何實權,比如東宮三師三少的官職,都挺唬人的,就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太子少保這些,都是沒有權利的虛職,只不過只有那些德高望重,有功於社稷的官員才能得到,雖然是虛職但也少。


鹹魚閒聊


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

這個頭銜只有一個人被授予過,那就是少帥張學良。貌似一人(蔣介石)之下,萬人之上。其實,這是個虛銜。

1930年6月21日,經過一系列的討價還價後,蔣介石授予張學良“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他自己是“正”總司令。

但是,張學良這個副司令在“蔣閻之爭”(中原大戰)中,並不是真心支持蔣介石。雖然蔣介石給了張學良很多好處,把華北地區劃給張學良,外加幾千萬鉅款,還封他為副司令,但是,他一直不出兵。直到蔣介石勝局在握,佔領濟南,少帥才出兵“調節”。此時已經是1930年9月18日,這個副司令真是對黨國忠心耿耿啊。

而且,副司令的部隊一入關,就找蔣介石拿了500萬軍費。在這裡也是替蔣介石感覺委屈,雖然是總司令,但是指揮不動副司令。

1930年10月9日張學良正式就職,中華名國三軍副司令。1931年,“918事變”後,東北邊防軍在“三軍副總司令”的“不抵抗”命令下,開始陸續撤出東三省。

1933年3月,128名日軍攻佔承德,東北全境淪陷。10日,張學良引咎辭職。

少帥雖有三軍副司令的名號,卻沒有幹三軍副司令的活。他這個副總司令也指揮不動別人,擔不起三軍副司令的責任。這個官職,我覺得符合題目。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聽起來很厲害其實很弱的官職,比如大家熟知的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包龍星被封為八府巡按,包龍星問幾品,皇上說是一品,連總督、巡撫都要會同他來查案,聽起來厲害的無邊了,其實這是民間演義,真實的八府巡按只是考核各地官員的小官,屬於監察御史序列,是最低級別的巡查御史,明朝時只有正七品,清朝時是從五品。

吳山,江西高安人,早年為河南巡查御史,相當於八府巡按了,他雖為嚴嵩同鄉但不為伍,與其鬥智鬥勇,後官拜禮部尚書,圖為吳山畫像。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大家讀到《水滸傳》時,介紹林沖是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官聽起來很威風,禁軍那就是保衛皇帝的御林軍,覺得林沖當的是禁軍大官,其實不然,首先宋朝經王安石精兵簡政後,京城的禁軍遠遠沒有八十萬,另外教頭就是教各種武藝的教練,禁軍裡每10個人配一個教頭,可想而知禁軍有多少教頭,最重要一點,教頭並不是宋軍隊官職,頂多只是個合同工,沒有任何權力,所以林沖雖是教頭,但連街頭的小混混都敢欺負他。

上圖出自《徐顯卿宦跡圖》,中坐者為萬曆皇帝,金臺欄杆旁邊就是錦衣衛大漢將軍。

大漢將軍,神武霸氣的名字,出現於明朝,這個大漢將軍並不是真正的將軍,也不是帶兵打仗的官職,而是朱元璋創立錦衣衛後,從眾多衛士中挑選人高馬大,孔武有力的封為大漢將軍,是一種榮譽稱號,朱元璋時期就有1500名錦衣衛封為大漢將軍,這類人平時負責皇帝的安全,出行時擔任儀仗隊,皇帝打仗時也跟著上前線,算是錦衣衛的精英人群了。

李貞,朱元璋的姐夫,被封為駙馬都尉,死後追封為隴西王,他是明朝開國功臣排名第三李文忠的父親,圖為李貞畫像。

駙馬都尉,駙馬是皇帝的女婿,都尉是武官,聽起來品級一定不低。其實在漢朝時,為皇帝駕馬車的叫奉車都尉,跟著皇帝的隨行馬車是駙馬都尉,這個駙馬都尉只是個從五品的下級官職,而魏晉以後,皇帝常常把駙馬都尉授於女婿,漸漸駙馬都尉由一個官職變成了榮譽,所以駙馬都尉在歷史上是個無實權、品級低的稱號。


圖文繪歷史


亞洲小姐

我的兒童時期,一直以為亞洲小姐類似於世界小姐,是整個亞洲最大的選美賽事,但是後來發現不是,是香港亞洲電視舉辦的,因此而得名,其風頭一直被香港無線電視舉辦的香港小姐賽事壓著,2000年起一度停辦,2010年起移到安徽省合肥市舉辦。


太上皇

比如李淵,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唐高祖李淵失勢,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傳位給李世民,自己做了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從此再也沒有接觸過政事。

還有李隆基,安史之亂中李隆基逃向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為唐肅宗,尊李隆基為“上皇天帝”,自此李隆基的權力被架空。

除此之外,中國歷史上還有多位“太上皇”,情況各不相同,有些太上皇是有實權的。


八十萬禁軍教頭

我的兒童時期,一直以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是教八十萬兵力的禁軍的總教頭,後來發現不是,“八十萬禁軍”需要連起來讀,在宋代,禁軍指朝廷的正規軍。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八十萬禁軍”其中的一個教練,級別也就相當於一個士官。


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是小說戲劇裡面的說法,在歷史上曾經叫做十三省巡按,聽起來似乎是管理十三省的官員,要知道古代一個省可能比現在的省大多了,所以十三省巡按聽起來像一個一品或者二品的大官。但實際上這個官職只有七品。


Ace心晴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東漢的三公沒有,這三個官職聽起來是很厲害,但實際的權利卻是讓人慾哭無淚。

東漢三公

三公在周朝時是代表文官最高的職位,那時候的三公權侵朝野,管理國家最重要的部門。可到了東漢時候就讓人崩潰了,東漢時的三公分別是:太尉、司空、司徒,太尉管軍事,司空管建設,司徒管教育,這三個位置抓住了國家的軍事,建設和教育,聽上去是不是很拉風?

然而,東漢時的三公頭銜是不錯,可對政務沒有任何的權利,建設、軍事、教育什麼的,他們壓根就沒有拍板的權利,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朝堂上陪著皇帝聊聊天而已,並且還不能跟皇帝聊政治上的事,只能說些家長裡短。

但即使沒有任何權利的三公,世人也是對這些位置趨之若鶩,因為三公被譽為是道德、名望、家世最頂級的象徵,只有門閥豪族中最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擔任。但悲劇的是東漢的三公除了是擺設外,位置還不穩定,動不動就會被炒魷魚,如發洪水、地震、乾旱等莫名其妙的原因,就會怪三公,然後這些人就被罷官。

雖然三公沒什麼實權,但這麼榮耀擺在那裡,因此世人皆以家族出三公為榮。如當時四世三公的袁家和楊家,周瑜和王璨也是出自二世三公的名門,所以當時曹操的老爸曹嵩可是羨慕的很啊,為了過把三公的癮,花了好多錢買個太尉當,可才當半年就因為汝南發生黃巾軍攻城的事而被罷官。

(曹嵩:這也能怪我?)

當時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的老爸崔烈也是找了關係花了很多錢才買到個司徒,也才當了兩年就被罷免了,所以這個三公的職位就成了當時皇帝的造錢機器,沒錢了就找個理由罷免三個然後再等人上門來花錢買,還不怕賣不掉。

駙馬

駙馬是稱謂也是官職,源自“駙馬都尉”一職。但駙馬可算是歷史以來最無實權也最悲劇的職位,在已知的幾個朝代中,如宋、明兩朝,誰如果做了駙馬,就等於從此跟仕途無緣,再也不會有任何的權勢了。

按道理講,古代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男人三妻四妾非常正常,但悲催的是駙馬的老婆只能有一個,不能有妾。從國家法律上來講,老婆的地位還比自己高,切生活中處處受到皇家禮儀的約束,就連平常見到自己老婆還要行禮,老婆做啥事都不能過問。

駙馬的悲催還有:就算有委屈只能忍著不能發作,不能有情緒,早晚要向老婆請安,吃飯不能跟老婆一起吃,如果犯了錯,嚴重的話可能會被流放或殺頭。因此,駙馬的日常生活都是提心吊膽,就連下人都可能抓住駙馬的把柄,平常對待下人還要細心對待。

不能出去瀟灑,不能發脾氣,有委屈只能忍著,所以駙馬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就是一個悲催、悲劇的職位。

(怎麼感覺,結了婚的男人都像駙馬?)

除了以上舉例的兩個,還有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頭銜:

  • 齊天大聖

齊天嘛,表面上與玉帝平級,實際上就是看園子的,別人看果園水果隨便吃,他吃個桃子就犯大事了。

  • 國際地球自傳事務中央局IERS
名字很長很洋氣,其實就是巴黎一個負責管理地球物理數據和授時機構。
  • 八十萬禁軍教頭

《水滸傳》裡八十萬禁軍教頭,很多人以為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至少也是個將軍什麼的,但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個體育老師。

  • 亞洲影帝、影后、天王、天后

每年都不知道產出多少個,行不行的都能拿個什麼天王、影后的,也不知道幹嘛用的。


大國布衣


南京國民政府的主席,這職位夠牛吧!那可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著中華民國。

然而在某一段時間裡,這個職位卻是一個沒有多大實權的職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虛位元首 。而擔任這個虛位元首的人叫做林森。

林森也是國民黨中的元老級人物,早在1898年就加入國民黨的前身興中會,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時,林森擔任南京國民臨時政府參議院議長。袁世凱掌權之後,林森又一直跟著孫中山進行革命活動,是國民黨右派西山會議派的領袖人物。

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在南京令立國民政府,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在經過一番博弈之後,寧漢合流,蔣介石在李宗仁等人逼迫下被迫下野,林森取代蔣介石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主席。

手握兵權的蔣介石很快又重回權利的最中心,不過這次蔣介石倒沒有急著要奪回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寶座,而是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身份執掌軍政大權。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蔣介石都沒有染指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一直到1943年林森去世後蔣介石才重新擔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一職。

也就是說,從1931年到1943年,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一直是林森。

林森雖然是當時的國府主席,卻只是一個虛位元首,沒有多大實權。舉個例子,可以說明問題: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蔣介石剝奪張學良的兵權並軟禁張學良,林森認為張學良是愛國的,不應該被軟禁,因此以國府主席的名義接連發布了赦免令和復權令,想要蔣介石赦免張學良並恢復其兵權。但是蔣介石對此無動於衷,林森也只能作罷。

就連林森自己也經常對人說:我就是個監印官,替蔣介石看大印的。

當然了,作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有些事情還是需要他來乾的。比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林森以國家元首名義宣佈遷都重慶,向德、意、日三國宣戰。此外,在當時印刷的一些鈔票上,也會出現林森的頭像。



1943年,75歲的林森在前往接見外國使者的途中和一輛美國軍車相撞,林森因車禍去世!蔣介石接替林森擔任國府主席,國府主席再次擁有實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