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從新疆天山公路採訪歸來,“八百勇士 天路築夢”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報道組成員的心緒久久無法平靜。每個人都無法忘記,喬爾瑪烈士陵園裡潔白精緻的蔥蓮,還有那黑底紅字的碑座上,四位淮安籍天山築路英雄的名字——周文飛,張金龍,王克友,艾少平。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喬爾瑪烈士陵園

英雄靜臥無聲,

與天山融為一體,

守望天路,護佑生靈。

如果他們生命不息,

一定也會想念

遠在八千里外的淮安摯友和親人。

如果他們泉下有知,

一定能感應到

來自八千里外的淮安追思與牽掛。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天山公路

由此,尋訪烈士親屬,聆聽他們深情追憶關於烈士的點點滴滴,對於緬懷和告慰英雄,有了一種特殊的意義。正式尋訪始於4月29日。得益於淮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淮安籍天山公路築路老兵陳志鳳、胡永勝的傾力協助,報道組一連數日風雨兼程,最終在淮安區、漣水縣、上海市練塘鎮找到了四位淮安籍築路烈士的家人。烈士的音容笑貌及其走過的光輝歲月,在報道組成員心中開始變得逐漸清晰。

今天,讓我們來聆聽

其中兩位烈士的故事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喬爾瑪烈士紀念館烈士牆上的信息顯示:周文飛是淮安區人,1970年1月入伍,197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2月13日在執行任務時犧牲,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十二支隊後勤部汽教連教員。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周文飛烈士墓碑

4月30日,根據淮安區人、天山公路築路老兵陳志鳳提供的聯繫電話,報道組在淮安區復興鎮大李小學見到了大李小學校長、周文飛烈士的弟弟周文禮。“我們老家在復興鎮東城村塘北組,兄弟姊妹11個,文飛排行老三,生於1954年2月,上面有兩個姐姐,我排行老六。”周文禮告訴報道組,因為父親週日昶教育有方,哥哥周文飛從小就品學兼優,樂於助人。東城村家喻戶曉的一件事是,周文飛從小學四年級起,就開始幫助村裡的孤寡老人“八奶奶”挑水,一直持續到參軍入伍前夕。

周文禮說,哥哥犧牲後,他也在千方百計瞭解和收集哥哥的英雄事蹟。其間,自己多次被哥哥的堅強和善良感動到落淚。“聽跟哥哥同在一個排當兵的老鄉朱建明說,他們於1974年進疆,是首批進疆修天山公路的部隊,先是在團部的汽車排,後來哥哥被調入師部的汽車教導隊擔任教練員兼三排排長。”周文禮告訴報道組,哥哥上進心強,每天都是第一個起床,幫戰友準備洗臉水,什麼活都搶著幹,還被人民日報社聘為特約記者。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融媒體報道組採訪周文飛烈士的弟弟周文禮

修築天山公路期間,周文飛由於勞累過度,患上了肝炎。連隊領導下命令要求他住院。“可他在醫院待不住,偷跑回部隊,心思全在教戰士開車修車、幫部隊運送物資上。”據周文禮瞭解,1976年12月11日,又一次從醫院跑回部隊的周文飛,正好遇上連隊需要急運一批物資,人手不夠,便主動請戰。途中山路顛簸、風雪交加,周文飛數度肝痛難忍,副排長陳如剛勸他上醫院,他咬咬牙,硬是挺了下來。過了一天一夜,車隊途經昌吉,周文飛陷入了昏迷,被送往解放軍第十三醫院搶救。“據參與搶救的護士回憶,在長達20多個小時的昏迷中,哥哥有過幾次短暫的甦醒,甦醒後關心的只有一件事,問‘物資送到了沒有’。”周文禮說,12月13日,周文飛經搶救無效辭世,年僅23歲。

周文飛犧牲後,父親週日昶趕往部隊料理後事,得知周文飛還欠著部隊200多元伙食費。父親用撫卹金償還了欠款,心裡卻很疑惑:文飛一向勤儉節約,也沒給家裡寄過錢,怎麼會欠公家的伙食費?說來也巧。“就在周文飛犧牲當天,師部給他頒發的三等功立功受獎證書被送到了連隊,立功受獎證書上的日期,正好是1976年12月13日。”周文禮滿含熱淚地說,正是這份立功受獎證書,解開了父親心中的謎團。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周文飛烈士立功受獎證書

採訪中,周文禮帶著報道組從大李小學前往自己在復興鎮的家,翻找出周文飛的立功受獎證書。“哥哥先後兩次榮立三等功,有一份立功受獎證書已經找不到了。”周文禮說。而擺在報道組眼前的這份立功受獎證書,在“主要事蹟”一欄這樣寫道:“該同志助人為樂,將自己的津貼費,郵寄給戰士家中,幫助解決困難。在工作中,總是勤勤懇懇忘我工作,事蹟突出,成績顯著。”

周文禮回憶,自己經過多方求證,得知哥哥周文飛犧牲前曾以部隊名義,給陝西籍困難戰士的家裡、唐山大地震救援委員會等匯過款,部隊也是事後根據受助對象寄到部隊的家書和感謝信,追查出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原來就是周文飛。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周文飛烈士的日記

在周文禮家中,報道組還看到了周文飛留下的日記本。日記本上記錄著周文飛寫的工作總結、汽車排官兵人數等信息。在其中一頁紙上,周文飛用大號字體摘錄了毛主席說過的一段話:“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只要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通過查看新疆喬爾瑪烈士紀念館烈士牆上的信息,報道組發現,犧牲的四位淮安籍天山築路英雄,張金龍年齡最小,犧牲時間為1979年5月17日,時年19歲。不僅如此,報道組還有一個新發現:四位烈士,只有張金龍是漣水縣人,其餘三人都來自淮安區(原淮安縣)。

上述新發現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當年修築天山公路的淮安籍官兵,除了淮安區的800多名勇士外,應該還有一批來自漣水縣的好兒郎。具體情況如何,需要尋訪查證。但有一點已經明確:對張金龍親屬的尋訪,是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張金龍烈士墓碑

有鑑於此,4月29日下午,報道組根據漣水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的聯繫電話,很快與張金龍的弟弟張金玉取得了聯繫,並隨即奔赴張金龍出生地——漣水縣五港鎮馬渡村四組。

“四十年了!”得知報道組為尋訪張金龍因參與修築天山公路而犧牲的英雄事蹟而來,正在家中打掃庭院的張瑞山頓時老淚滿眶,進屋翻出一份革命烈士證明書。張瑞山是張金龍的父親,今年82歲。這份(蘇)字第350812號革命烈士證明書顯示:張金龍1977年6月加入中國共青團,1977年2月入伍(後經核實,應為1978年3月9日),1979年5月17日在修築天山公路過程中犧牲,犧牲後被安葬在新疆新源縣哈音溝(後被遷至喬爾瑪烈士陵園),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36135部隊92分隊戰士。

“雷鋒式”排長、“小個子”戰士,家鄉親屬的深情懷念!

4月29日,在漣水縣五港鎮馬渡村四組,融媒體報道組採訪張金龍烈士的父親張瑞山和他的弟弟張金玉。

“我們兄弟姊妹七個,張金龍排行老大。”弟弟張金玉回憶,大哥個頭小、文氣,身高不足一米七,參軍後去了哪裡、什麼時候去參加修築天山公路,家人一無所知,只在書信裡瞭解到,他在部隊主要負責出黑板報。張瑞山記得,張金龍犧牲後,部隊來人報信,他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車、汽車,趕到天山腳下,看到的是張金龍的墳冢。

大哥究竟是怎樣犧牲的?張金玉曾聽與大哥同在天山築路的漣水老鄉邱士明提起過:“張金龍當時在工地上用平板車運石料,車軲轆脫落,滾進了山溝,他跑下山溝搶救車軲轆,人滑進了河溝裡,河溝裡水流湍急,把他沖走了,第二天才找到遺體。”

“這麼多年,我們再沒去過新疆,想到他,心裡就痛。但又覺得他死得值,為了國家建設。”張瑞山說,張金龍犧牲後,黨和政府月月都給家裡發撫卹金,40年從未斷過。老人尤其感動的是:前年,得知張金龍的事蹟後,淮安區清江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學洪專程找到張家,上門慰問;去年,為烈士守墓30多年的築路老兵陳俊貴和老伴孫麗琴,特地從新疆趕到漣水看望張瑞山,替張金龍盡一份孝心。

融媒體報道組:王健全 杜勇清 劉志鈞 陸春濤 宋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