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对仗,有哪些讲究?

逍遥邀对联


对仗又称为对偶、属对、对章、骈偶等等。是指前后两个词组或句子相互成对,是基于汉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法。讲究的是两个词组或句子,要字数相等、词性相近、句法相似、意义相关。



对仗一词,据说是源于队仗,即宫庭中左右分设、相对而立的队列仗卫。但此一修辞手法则在诗经及先秦散文中就常见有使用,比起有对仗此词的时间要早。

说到对仗,首先联想到的肯定是对联、骈文、诗词这些应用得最广泛的文体了。其实在汉语言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对仗此一修辞手法都很常用,我举两个较早期的例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出自《诗经.小雅.采薇》的句子,形式上属于扇面对,是对仗的一种形式。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是出自《易经.乾文言》的对仗句式,这样的句式我们在先秦散文中还可以读到很多。



还有一种最容易让我们忽略的对仗句式,就是句中自对。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说:“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攀龙附凤”,“攀龙”和“附凤”两词形成了对偶,所以便可看成是句中自对,当然也有要求是词组或句子的说法。

对仗就把相同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分为对句与出句进行构建,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美感。

不同的文体对对仗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所以又分出如格律诗的对仗,对联中的对仗,骈体文中的比仗等等形式。其中格律诗的对仗要求最为严格,这点我在稍后的《诗词基础课》会作专门详述,有兴趣的可关注后进入我的文章查阅。

除了以上提及的句中自对、两句相对、扇面对等形式外,还有由三句子组成的鼎足对。例如元曲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对句)。 小桥流水人家(对句)。 古道西风瘦马(出句)。”

在古人的创作实践中,对仗的运用方法还是比较活的,除了常见的工对、宽对、自对、流水对、扇面对、鼎足对等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如邻对、借对、交错对等,举一个例子作结,其他的对仗形式放在《诗词基础课》展开。



交错对:又称错综对、交股对、交互对、犄角对、磋对等。其特点是不拘于字词的特定位置。出句和对句间本应相对的字词,处于交错排列的状态,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诗词书院


对仗的解释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律诗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仗、对偶的语句。

二、骈文要求词句整齐对仗、对偶的文体,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盛行于六朝。

三、律诗形成于唐初,这种诗歌格律较严,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仗、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七个字的叫七律。

以毛泽东七律诗三首举例如下:一、《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对

乌濛磅礴走泥丸。 / 仗

金沙水拍云崖暖,\对

大渡桥横铁索寒。 / 仗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 《回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对

黒手高悬霸主鞭。 / 仗

为有牺牲多壮志,\对

敢教日月换新天。 / 仗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三《解放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对

天翻地覆慨而慷。 / 仗

宜将剩勇追穷寇,\对

不可沽名学霸王。 / 仗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以上内容回答完毕。



user5796615290216


对_对偶,仗_仪仗,二者意思差不多,就是两两相对。

近体诗的对仗,通俗地说就是一联中出句和对句是一付对联,要求词性.词类.句型上都相对。按现代汉语的话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副对副.代对代.形容对形容.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当然,古时侯还把名词分成天文.地理.时令.器物.衣饰.饮食.文学.文具.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亊.人伦等很多门类,要求分类相对。今天,我们可以不严拘于此,但作参考即可。

对仗分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工对是指词性.词类.句型都相对,是律诗的基本对仗形式。宽对是相对工对而言的,是指工对放宽到只要词性相同即可对。借对是指借音.借义相对。借音是说同音不同义的字借此音代彼音。借义是说借用此字或此词的另一重意思。流水对是说一联中的两句话是一个意思的连贯,是一句话分开了在说,但像流水一样分不开,两句构成一个意思。流水对一般用在尾联。

近体诗的对仗是格律的主要要求之一,用得好既能增加诗的节奏顿挫感,增加诗的华丽色彩,为全诗增色。所以,对仗应特别注意合掌之大忌,也就是说一联中的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或基本同义。这种诗病往往被今天的诗者忽视,屡屡出现于诗中。

笔者不尊崇对仗的唯工整,但对对仗是否有新意是看重的。一句话,意境最重要,不可以对为对。


原卉诗词


对仗的方法,就是按照对仗的原则,把同词性的字词,依平仄要求在意义上造成相似、相同或相反并列的偶句。古今诗词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归纳过很多种对仗方法或形式,名目繁多,而且越析越详,愈分愈细。如近代学者张正体先生在《诗学》一书中则分对仗为“平头对、合壁对、垂珠对、拱璧对、隔句对、联璧对、互成对、实字对、虚字对、流水对、双声对、迭韵对、交股对、浑括对、假借对、同类对、巧变对、无情对、问答对、双声迭韵对”等二十种,然而,不论何种分法,不外乎“工对”、“邻对”、“词性对”等几类。工对者,如天对地、日对月、春对秋、朝对暮、山对水、大对小、远对近、有对无、来对去等;邻对者,如天文类对地理类、文事类对文物类、飞禽类对走兽类等;最宽者为“词性对”,如名词与名词相对,动词与动词相对等。


简书如人


回答太占篇幅,你买本《诗词格律》看看就知道了。


云鹤166082174


上下联句平仄相反,

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词,

动词对动词,字数、结构相对。


品茶论酒商城


对仗工整就是两两相望。两两相对。上是男下就是女。

上联,天 雨 大陆

下联,地 风 . 长空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LzQ570226


平仄相对,词性相同,意思相反或承接。


朱小砚诗书


刘老师对⺀对仗″的解释精辟。


罗日钦撰


答复:对仗是诗词和书写对联要求的一种格式,如果想再深入的了解可以请教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专业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