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平台,你还剩多少?

职场中的人,很容易把平台当成自己的能力,当有一天离开平台的时候,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原来什么也不是。

这个世界,根本不认识你。

网上常常会看到一句话“不要错把平台当能力”。

离开了平台,你还剩多少?

两年前我从南京一家公司辞职,辞职后念念着心中的诗和远方,也踏上远方的路,去追求我心中的诗。

可辞职后的那段日子,变得异常安静,没有客户给我打电话催我各种事情,没有同事给我打电话聊天,领导再也不会找我,似乎一夜间我与世界脱轨了,那公司与我似乎毫无关系了。

以前在职时,我曾骄傲地和朋友说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是卖什么产品的,而且产品在网上限量都排上名,双十一冲刺了多少多少业绩,话语间流露出的是自豪和骄傲。

发朋友圈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点赞和评论,都是赞美之言,包括公司领导,同事,客户。

由于工作缘故,还经常去在各个城市飞来飞去出差,每次定位发朋友圈,都招来一波波羡慕。

出去谈业务,别人一听你是某某大公司的,都会和颜悦色地好生伺候你。

因为平台好,工作上结识的人脉优质,时间久了,会不自觉地滋生出几分自信和骄傲来,说白了,就是把平台带来的红利错当作自己的能力所致。

在对方眼里,你仅仅是某某企业一名优秀员工而已。

一旦离开了那个平台,你就是个面目模糊的路人甲。

离开了平台,你还剩多少?

很多时候,你满面春风、事事如意,不是因为你能力强,而是你平台好。

聪明之人,清醒地明白,哪些是你自己的能力,哪些只是自己所在平台带来的福利。

衬托他人光芒只是锦上添花,并不能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离开那家公司后才清楚地发现,很多现在认识的人都不会搭理我了,之前身上的光芒,只是舞台给我打的光,并不是我自带的光环。

辞职后终于明白,真正牛逼的是平台,并不是自己。

离开公司大平台后,让我自己去运营店铺,管理店铺,同样的产品,却再也创造不出曾经辉煌的业绩,甚至一点点业绩都创造不了。

以前能轻易地卖出产品,现在要很努力争取。

以前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维持的关系,站在要如履薄冰地去维护。

你离开,很快便有人顶上,因为我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所有人都能做的工作,是不值钱的。

离开公司的头衔,你还剩下什么?

这是每个人都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好的平台起点固然重要,可最终,离开了这些标签,你能否依然被人认可?

离开了平台,你还剩多少?

投资人蔡文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认为在大公司待5年以上的人基本就废了,进入眼高手低一群,成了温室里的小白鼠,生存能力退化,却又自视很高。

这样的人一旦离开大公司的环境,身上的品牌光环去掉之后,会顿显能力缺失,要跌跟头的。”

他说的这话当然有失偏颇,因为不是所有在大公司待超过五年以上的人都会丧失学习力、创新力。

但是,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有将近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平台上的我”和“真实的我”,到底存在多少差距。

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平台赋予了你什么,如果有一天你“净身出户”,脱离了这个平台,你究竟还能剩下什么?

什么东西不能失掉?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你在一个公司呆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每年能否有一些新的变化,新的进步。

公司招你来,在意的是因为有了你,能给公司带来何种变化。

如果你做的事情,别人也都能干,那你就将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了。

离开了平台,你还剩多少?

主持人窦文涛,曾在节目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的朋友99%都比我有钱。

天天和这些有钱人在一起,以至于我以为他们买的东西,好像也是我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总和有钱人在一起,听着他们几十亿上百亿的聊天,好像自己也有钱了似的。”

这段话,真实地反映了职场中很多人的心理状态。

但只有你亲身经历过辞职、被裁、退休或者公司倒闭,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人走茶凉。

优秀的职场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工资还是级别,都应是个人能力的沉淀物。

但很多人却本末倒置,认为自己只要在一家公司,就应该享受到某种待遇。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认识到哪些是平台带来的福利,哪些是自己真正的实力。

珍惜你的平台,努力在选择了你的平台创造价值,利用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

离开了平台,你还剩多少?

如果你的平台不够珍惜你或者你和平台“三观不合”、注定要跟它分道扬镳,那就努力发展出“离开平台也能活得好”的能力。

怕就怕,“在其位但不谋其事”,自己不珍惜平台的声誉不说,反而借平台之势“狐假虎威”。

仗着大平台拿来的资源和权势,真没什么好炫耀的。

所以,一个聪明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是谁,自己究竟能有几分创造价值的真实能力。

平台再大,你不参与,也永远是观众;平台再小,你若善用,也能施展威力。

离开了平台,你还剩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