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河南方言里,最传神的一个词汇是什么?

何立廷


1967年文革时期武斗厉害,母亲担心我被打或者打别人,让姐姐姐夫带我去姐夫老家洛阳孟津靠黄河边的一个名叫“扣马”的村庄住了一个半月。听了当地的话,回忆起来,这几个字或短句当地人经常说:1.中!老中!意思是好、行,加个老字表示更好、特别好。

2.恁弄撒来?你干什么的意思。3.抓?(实为咋的意思,什么?)4.老加丝(读音,意思是特别牛逼),5.欧逼塞(读音,意思是小气、吝啬)。


手机用户耕地的牛


我是一个东北人,在河南上学工作生活了18年,早就已经是一口流利的河南话,没人能听出东北口音,基本上河南的方言我都会学着说。但是……注意啦啊,但是来了,只有一个词是我无法克服内心学说出口的,就是河南话里的“操”字,这不是传统意义的那个涵义,我平时说脏话也会说,到用到河南意思上我从没说过,就是“搓”的意思。

你能体会在洗澡的时候有人跟你说,来,帮我“操”一下,又或者是我给你“操操”,第一次听到时的震惊真的是让我一头冷汗,现在的朋友们说的少了,毕竟都各自在家洗澡,没这个机会,但还是会有老人时不时地说一句“拿个刷子使劲操就干净了”……

这也许只是驻马店部分地区的方言,不代表全河南,但就趣味性来讲,哈哈,估计不可超越了吧……


总得转回来


先上段子:话说在北京工作的洛阳籍男生和他的媳妇,有一个2、3岁的小娃娃。年青的父母要上进呀,太忙,娃照顾不过来,于是把洛阳老家的妈请来了。妈本来不想去北京,但经不起儿子的要求,所以还是去了。但是有一天,年轻父母看到的一幕令他们崩溃。

奶奶正抱着小孩,正教小孩说洛阳话:

母亲指着青蛙说,这是水劲儿;

母亲指着蛇说,这是长虫;

母亲指着鹰说,这是恶老雕;

母亲指着麻雀说,这是西虫儿;

母亲指着蒲公英说,这是黄黄苗;

母亲指着脑袋说,这是帝脑儿……

第二天,儿媳妇默默地为婆婆买了一张到洛阳的高铁票,并奉上三万元红包。

老太太坐上了高铁,自言自句道,哼,小样,不给你们来点洛阳话,老娘落死也走不了。

要说过河南话中最传神的词,莫过于“怼”了,这个字既传神又适用广。

一帮人要干大事,怼!

一帮人一起喝酒,怼!

一个(伙)人对付另一个(伙)人,怼!

先怼上~~

<strong>


元和拾一年


17岁离开老家河南商丘,到了海南生活了21年了。我认为商丘的河南方言是最正宗的,字正腔圆,没有那么多让人听不懂的字,但是有一些没办法用字来表达,我说几个商丘的方言。逮住了(kai住了),干什么(nua咧),为什么这么讲?弄啥咧说快了就变成了(nua咧),骂人时先叫(nia),后来我想了想应该是娘的另外一个音。骂人凶的时候那些农妇叉着腰,一蹦老高(日恁万奶奶)!好久没回老家,我妈给我倒了一杯白开水说。来,喝点茶。其实那个茶就是白开水。不知道,通常会说成知不道。小伙子长得帅(长得排场)。好多想不起来了,暂时想起这些。哈哈


海口有机花生芽


在河南施工的时候住了有一年多 会说点当地话 天凉了去买电热毯 回来跟当地人聊天说买的挺便宜 可能是因为我说当地话了 人家问我咋说的 我就说我买个电热毯啊 人家就笑了“一听恁这说话就不是俺当地人 俺这人不说电热毯 俺叫电铺滴 被子叫盖滴” 太贴切了 褥子是铺的 被子是盖的 没毛病


终得峰回


河南文化受宋朝,明朝文化影响极深,记得有位江西表俵跟我说过字典就是河南人人编的,有很多字意,字音我们都不知道,你们河南人却是口语,比如瓠子这种蔬菜,江西人不知到是什么东东,但他吃过。老鸹这种鸟,有好多省份人都不知是什么,我们河南人知道是喜鹊,但字典里就有解释,没办法,中原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好多口语外人跟本不懂咋回事儿,但字典里就有。还一次台湾慈济到浙江义乌搞抚贫,我当时在一所学校工作,负责本校贫困生资助项目,带领慈济基金会工作人员摸底资助,有位河南信阳老妇,当时已70多岁了,在了解情况时问她身体健康情况如何?她答:我吃饭很eng实,就是吃饭还很能吃的意思,台湾省慈济人员根本听不明白,我解释了老半天才说明白。总之河南文化是一部中国历史中之精华文化,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胡士忠3


不沾弦

我其实去过的河南的地方不多,我就说我们那块的文化吧

我们是古蔡州,听老人讲,古时候兵荒马乱的时候,各地都被打下来了,唯有我们蔡州还在挺立,就是说我们蔡州人性的骁勇,如果说我对我们河南或蔡州的文化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心思感情特别重。

比如我们的语言里的很多发音,语音语调都很重,我在外多年自觉说话什么都没有变,可是一回去都说我是外地回来的,我问原因,都说:我说话发音飘。

我举几个例子,我们发“脚”的音是(juo)发“药”的音是(yuo)

比如你出了一个主意,或提出一个意见,如果遭到别人的反对,他一般都会说:那不沾弦

不沾弦原本的意思是荒腔走板的意思,或者他的原意是指你唱歌唱的完全走调,走调走得跟乐师弹的曲子完全是两个曲子了。

但是在我们那里这就成了一个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彻底否定的词语,你的提议完全不行,或者你跟我打架根本就是自不量力的意思。

随着这个词的日常广泛的运用,他其实又失掉了,强烈的主观否定的意思,仅表示很普通的不同意的意思,但是他作为我们那边的人的一种喜欢浓烈的表达自己感情的印记,却广泛的运用起来,他记录的是一种很强烈的文化符号。但是他表达的就是一般的,很普通的否定的意思。


百悦轩


我是河南北面的,西临107国道,我们哪里的土话给大家一一解释一下,秋解就是早上,晌午就是中午,后半就是下午,邦黑就是傍晚,黑地就是夜晚,我平时最爱说的话就是中中中,行行,没办法改不了的,太阳叫老燕儿,挂儿子音,现在在浙江打工十多年了,好多土话都忘了,不喜勿喷


二饼他爸


我今天来说关于河南话中的脏话。

从脏话中看河南文化,以及影响。

河南话中的”性交”的意思的话大概有一下几个:尻,日,熊,怼,弄,搞,干,操

尻,靠

河南说:尻比。就是交配做爱得意思。

比如:靠他妈。

河南人说脏话特点,是第三人称,不针对扥。

比如:靠他妈。。。。这个骂人就是严重的话了。

不像湖北人:你个婊子养的。直接赤裸裸针对人。。

周星驰的电影的:靠,就是受了河南话的影响。

其实就是河南话,是一句脏话,就是性交的意思。。、

”我靠”起源于1995年拍摄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当紫霞为救至尊宝而最终死在他怀中时,周星驰同学用“我靠”这两个字表现了内心无以言表的愤怒与悲伤。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靠流行于大江南北!

其实这是错的。周星驰的电影,几乎每部里面都有我靠这俩字。

很多河南人:嘴边都有这句话。比我x文明多了。

现在这个我靠,已经变成了中性词,男女嘴边都可以说了。


这个词,应该全国通用。


日"于天南地北的口语中似乎都又含有同一意思,那就是性 交、做 爱。并且以用法情形看,基本属于男性专用词,属于主动性、进攻性的一种状态。

河南人一般骂人:日她姐,日他妈。

日她姐就变成别人姐夫了。。。

因为这个词的。意思。中国人就一只看不上日本这个国家。

也还有一个故事也为人常作笑谈,即李白的老婆和女儿叫什么:李白的妻子叫赵(照)香炉,女儿叫紫烟。原因是李白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

河南最经典的是:我日他day。日天了。厉害。。。

这个也是性交意思。现在变成一个普通词了。就是批评的意思。不再多说。

怼。


2017年12月12日下午,《咬文嚼字》评出了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怼”字位列其中。2017年12月18日,“怼”入选“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这个词其实也是”性交”的意思。现在变成了一个中性词了。变成反驳的意思了。

以前,河南话说:怼他。如果对方是男的,是收拾他的意思。如果对方是女的,就是。。交配干的意思。。。

啪啪啪,就是一怼一怼的形象描述



这个也是交配的意思张国立演的电影。《1942》后,这货记住了开头少东家非礼那个妇女时说得话:给你家两升小米,让我弄一下。

就是这个意思。

就这个意思。

搞,操,干

这个意思全国通用了。。。不在多说了。。。

这几个词都比较粗俗了。一般不能挂嘴边。。。

欢迎大家讨论啊

目前全国流行的就是:怼,靠。


高校专业那些事


我先生的老家是河南新县,这里的方言绝对够特别。同属北方人,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方言我听个大概是不成问题的,但若是我先生说家乡话,我顿时蒙圈——比如,“真痛人”,意为“长得好看、长得漂亮”;“掉了”意为“丢了”,“丢了”意为“扔了”。和他用方言对话,完全会炸裂*#@¥%*&@#

新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鄂豫皖边界,属于信阳市下的一个小县。新县靠近湖北,方言又有湖北话成分,但绝对不等同于湖北话,同武汉话的差别更大。

语言上,新县话处在中原官话、下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受三者的影响较为明显,呈现出“交融”的特点。因为地区介于南北之间,处于南方型方言向北方型方言过渡的地带,又呈现出“过渡”的特点。同时,有很大一部分新县人的祖上是从江西九江迁过来的,因而也继承了一些九江方言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就形成了今天颇具特色的新县方言。

在我先生印象中,老家方言这么几个词汇或者几个字出现得频率较高。1、“么”,一般意为“什么”。例如,“么底耶”意为“怎么了”,“搞么事”意为“做什么”,“么样们”意为“怎么样”,“么咱儿”意为“什么时候”,“么整们”意为“没什么办法,无奈”。2、“几”,出现的频率也高,比如“几多钱呢”意为“多少钱呢”。“几多人呢”意为“多少人呢”。“几咋呢”意为“什么时候呢”。而“几”字前加个该,就变成了确定的话。比如“该几贵耶”,意为“真的很贵”;“该几多人呐”,意为“人真的很多。3、还有“莫”字,意思是“不”“别”。比如,“莫怪哉”,意为“别吃惊,别奇怪”,“莫这样搞”意为“别这样做”。

对于新县方言,大家的感受如何,是不是因此增加了一分对河南方言新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