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人群“杜絕”主食健康嗎? 專家怎麼說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類,是為人們提供營養的“三大能量物質”之首。關於這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你瞭解多少?有沒有什麼“誤會”?讓我們來聽聽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的專家怎麼說。

糖類有好壞之分嗎?

許多高血糖人群為了保證身體健康,“杜絕”主食。這樣做真的健康嗎?糖類有好壞之分嗎?有的人認為,蘋果、燕麥等升糖指數較低的是“好的糖類”,而白麵包、大饅頭這一類升糖指數較高的是“壞的糖類”。這是科學的嗎?營養源研究所專家蔣彤說,“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升糖指數對人的影響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蔣彤舉例,哈佛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合作實驗,將163名超重人分組,讓他們食用不同升糖指數但總熱量一致的飲食,進行長期跟蹤。“其實對血糖波動的影響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蔣彤表示,不少糖尿病人對糖類物質存在誤區,“所有跟‘糖’有關的東西都不吃了。”事實上,碳水化合物是人類最基礎的供能物質,如果全都“杜絕”掉,就會產生酮症等嚴重後果。“血糖升降主要與胰島素的接受能力和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有關。改善機能不僅僅要靠控制攝入,更要靠增加消耗和代謝。‘要節流,更要開源’,對於高血糖的人群來說,運動是非常必要的。”

癌細胞能餓死嗎?

近幾年,市面上流傳著一種“神奇”的說法——“餓死癌細胞”,引起了許多腫瘤病人的注意。零碳水化合物供給,真能餓死癌細胞嗎?蔣彤告訴記者,這類說法純屬無稽之談,“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細胞的營養攝取和需求非常複雜、特殊。”

蔣彤解釋,腫瘤細胞在攝取營養時,“有碳水化合物就吸收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沒有碳水化合物時則吸收蛋白質的供能,連蛋白質都沒有時則吸收氨基酸或脂肪的供能。”也就是說,不管您控制了哪一項,癌細胞都能從體內找到其他的營養物質來替代供能,“碳水化合物一停,它立馬就會從肌肉分解蛋白質供能,保證營養需求。癌細胞還沒餓死,先把自己餓死。”

蔣彤提醒腫瘤患者,患病時,應保證營養物質的供給,“抗癌藥物會摧毀人的免疫系統,而營養則是幫助人重建免疫系統。只有所有營養都跟上,才能調動免疫系統與疾病作鬥爭。”

與之道理類似的,還有這些年流行的“哥本哈根減肥法”,“大家都不吃主食,通過吃牛排、喝黑咖啡,也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供給,而增加蛋白質供給,達到減重的目的。”蔣彤指出,這種減肥方法在短期內對體重的控制確實有效,“不過,碳水化合物是分解最快的能量物質,當它的攝入減少,人就會感到疲勞、精力不濟、頭髮脆弱、情緒波動等等,進而引發酮症等一系列問題。”

蔣彤提醒大家,糖類是人類三大能源供應之首,分解最快也十分潔淨,是身體熱量的主要來源,“沒有好壞之分,要根據身體情況每天補充,不要‘談糖色變’。”

土豆能“勝任”主糧角色嗎?

前年,農業部宣佈啟動“土豆主糧化”戰略,至2020年,土豆產量的50%要作為食品進行消費。土豆將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以外的,第四大主糧。過去一直以“蔬菜”的身份示人的土豆,怎麼就成了主糧作物了呢?其營養成分含量能夠“勝任”主糧的角色嗎?

蔣彤解釋,這一戰略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土豆每公頃產量要比水稻等高,同時其耗水量又相對較少。此外,在土豆種植的整個過程中,需要人的參與很少,可以機械化耕作。“綜上,不是說‘食物危機’要來了,而是土豆非常適合作為主糧推廣。”

但“土豆主糧化”容易實現嗎?蔣彤認為,至少還需要非常漫長的過程。“最明顯的一點,現在市面上土豆澱粉比普通的小麥澱粉要貴,這是由於其製作成本較高,給它的推廣帶來了難度。”蔣彤認為,目前“土豆主糧化”對百姓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什麼時候產生影響呢?當你發現超市裡土豆澱粉與小麥粉價格持平,甚至更低的時候,這種影響會逐步顯現出來。到時候,咱們可能吃的就是土豆粉做成的饅頭啦。”

而從營養成分上,蔣彤表示,“土豆很不錯”。除此之外,它與白麵、白米飯比還有更突出的優勢:“土豆中含有氨基酸等物質,經過烹調之後,會發出鮮味,在口味、口感上,比之其他主糧甚至更佳。”

斷主食就能減肥嗎?

許多減肥的人認為,控制主食,就能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這是真的嗎?蔣彤解釋,事實上,就算控制了主食,也沒有完全阻斷碳水化合物在其他地方的補給,因為現在的食物之中,除了調味料以外,幾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碳水化合物,“連蔬菜也不例外,只是含量多少的問題。”

蔣彤提醒大家,不要因為減肥就將某一類食物“一棍子打死”,“大的方法上,先要了解食物含有的熱量情況。這對於存在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綜合徵問題的人群來說尤其重要,保持總量的平衡是原則。”

比如,米和麵含有的熱量就是不同的,過去有句老話“三十里米,五十里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100克熟米飯中含有熱量116大卡,而100克面中則含有熱量280大卡,比米飯高了一倍還多。“有的專家說,米熱量比面高,這是按生米、生面來計算的,一般我們以食物烹飪完成後計算,麵條絕對比米飯熱量更高。”因此,熱量高的食物得少吃,熱量稍低的可以多吃些,“前幾年推行的‘食物交換份’就是這個道理。”

蔣彤告訴記者,男性和女性由於性別和結構特點不同,每天需要的能量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男性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為400克,女性則每天需要300克。吃下去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三個功能,首先是供能,“沒有能量就沒有力氣”;其次,讓胃有飽腹感,“尤其是糖類中的膳食纖維,由於其不可溶性的特點而具有很強的飽腹感”;第三是構成細胞,參與脂代謝,維持腦細胞的運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