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的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lingzisea


其实,我并不反对家长向孩子透露孩子家庭的财务状况,我反而支持所有的家长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当然跟孩子“透露”的同时,身为家长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心态。

就拿我自身来说吧,今年大年初三带着晨晨去朋友家里做客,进门没多久,晨晨就被客厅电视机旁的漫威超人半身模型吸引住了,晨晨在这个1比1大的超人半身像旁仰头观望了许久,这还没完,因为模型是放在展架上的,晨晨摸不着,于是乎他着急地让我抱着他去抚摸超人,下午分别时,晨晨时还恋恋不忘地盯着超人看。晨晨的动态我一直看在眼里,心想看来这次这小子肯定把持不住,回家后向我要超人了。

在回去的路上,晨晨一路上不停地讨论着那个超人模型多么威风,多么像,突然话锋一转小声地说道:“妈妈,你可以给我买那个超人模型么?我非常想要”。虽然我内心已经做好了听到这话的准备了,但是听后内心还是咯噔了一下,毕竟那个超人半身模型得要5000多块。

调整好心态后,我心平气和地说:“儿子,你知道那个超人模型要多少钱么?要5000多块,那可是妈妈大半月工资呀,如果把这个钱换成硬币存在你那储蓄罐里,可以存满10个储蓄罐!如果拿这个钱买家里你那辆遥控赛车的话,你知道可以买多少辆不?可以买将近20辆咯!如果拿这个钱买家里你那滑板车的话,也能买将近30多辆呢!咱们真的要买么?”

晨晨听到5000多块能买20多辆遥控赛车、30多辆滑板车时,惊讶地长大了嘴巴。立马说:“妈妈,我不要那个超人模型啦,太不划算了”。

“是呀,很不划算!如果妈妈真的给你买了,爸爸也会生我们气的。当然啦,妈妈发现你真的很喜欢超人,回家后我会在网上给你买一套超人战衣,咱们自己当小超人好不好?”我的话音刚落,晨晨再次兴奋了起来,连忙说好。

面对晨晨的需求,如果我答应了,对于我们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意外支出,我们毕竟只是普通家庭,并不是家缠万贯的主。对于晨晨而言,超人模型不像普通的玩具,可以拿着随意玩耍,它只是一个摆件,肯定要不了不久就会对它失去了兴趣。既然这样,我又何必打肿脸充胖子,去满足孩子一时对一物的好奇呢?

但是,我并不想晨晨因为我拒绝为他买模型这件事儿,使他幼小的心灵里产生对我,对这个家庭以及对超人这个正面人物失去了原本的纯真地喜爱之情。为此,我采用了心平气和地口吻,以他能听得懂的话语,告诉他5000多块钱的分量,让他在内心有一个很好的对比。让他自己去衡量值与不值,他当然能感觉出不值,但是想得到又得不到,对他而言内心多少有些失落,为此我就用超人衣服去满足他对超人的喜爱之情, 迎合他需求得到了另一种不错的“得到”的满足感。

回过头,我们再来讨论那位知乎题主在KFC所看见的场景,我觉得那位父亲告诉孩子,“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并没有任何不妥,这或许真的是那个家庭的真实现状,为什么不能告诉孩子呢?当然,如果这位父亲如果能在这句话后面再补充道:“不过,今天你某事表现的不错,爸爸觉得这钱花的值!”之类的话,孩子在懂得了父亲辛苦赚钱不易的同时,也得到了父亲的激励,这对孩子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父母是孩子的避风港,身为父母我们都想无微不至地关爱我们的孩子,为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但是我们更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

然而,中国有太多父母不顾家庭的真实环境,倾其所有,宠溺着孩子,想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优质生活,为了所谓的不亏欠孩子,在面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时,就算便省吃俭用,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没有自信、无比自卑、怯懦、畏畏缩缩。最终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丧失了爱的能力,人格扭曲如恶魔一般!这,真的是我们家长希望看到的么?!

所以,只要带有技巧性地向透露孩子家庭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自卑、怯懦,反而能帮助孩子更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宝镓教育


对于很多家庭的父母而言,跟孩子谈及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家庭财务状况,似乎是一个很难启齿或者认为没必要讨论的话题,我父母在我年少的时候也是这样,从不跟我谈及这个话题,即便是我年过40,父母早已退休,我父亲也从不跟我谈及家庭的储备和退休金的情况,虽然,我知道他们的储备远远不够将来满足养老院的需求,而我也一直为此做着专门的准备。

在我看来,家长将家庭的财政和收入状况,以及财务方面的计划,如实的告知自己的孩子,是相当有必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不少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兴趣培养、衣食住行方面的投入可谓不计成本,读高档幼儿园、私立学校,买高档玩具、服装,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刺激孩子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水平。但实际上很大比例的家庭是工薪阶层,收入水平有限,在支付了家庭日常开支和孩子的支出之后,往往所剩无几,随着孩子升入中学,开支的增加,尤其是孩子个人社交等诉求的金钱需求的增长,会给小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此外,如果孩子不了解家庭的状况,盲目追求一些大投入的兴趣,报考学费高昂的大学和相关专业,会给父母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


我有一个亲戚家就是这样的情况,平时只能靠孩子妈妈的收入来支撑一家的开支,孩子爸爸收入低,喜欢抽烟打网游,从来不交家用,孩子的日常生活开支、零花钱、买衣服、兴趣班等所有开支都是孩子妈妈支付的,但是这位大姐从来不跟孩子诉苦、谈及家庭的财务压力,总是尽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孩子完全意识不到妈妈的辛苦,在花钱方面一直存在大手大脚的问题。等到上了高中,孩子可能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提出来要学声乐,走艺考路线,这下可苦了她的妈妈,因为没有任何基础,需要花很多钱请老师补课,每年十几万的补课费用一下子把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积蓄花的精光,而这还只是高中的支出,一旦考上大学的艺术专业,几年的学费还是一个不可知的无底洞。

有一些孩子,不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盲目追求物质条件,无视家庭的经济压力,非要报读学费高昂的专业和国外的学校,既不打工挣生活费,也不努力考取奖学金,心安理得的消费父母的血汗钱,类似这样的问题,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怎么做更合适?

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收支水平告知孩子,不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还需要从这几方面来入手。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和财商意识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的通过零花钱、压岁钱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金钱观念,让孩子产生金钱意识,学会货比三家、量入为出的观念,培养财商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观念

让孩子明白,任何金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报酬,钱更不是从爸爸的钱包、ATM机器上变出来的。

三、合理控制消费诉求

对于孩子的消费诉求,不管是买玩具、零食,还是旅游、兴趣班,都需要跟孩子设定一些原则边界,不能随意的满足,要让孩子知道,消费必须量力而行。

四、对于大额消费计划,跟孩子一起讨论

对于家庭的大额消费计划,不管是外出旅行,还是购置大宗家电等,建议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过程中来,学习决策的过程,也能了解家庭的经济情况和消费水平。

五、将你的财务现状和未来的计划告知孩子

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孩子具备了较为理性的金钱观之后,年龄到了十几岁,就可以跟孩子探讨这些问题了,包括父母的收入水平,家庭的财务状况,储蓄和负债的水平,将来能够支持孩子上大学的经济条件,你们退休以后的养老计划、资金需求,对于孩子读书、工作、买房以及赡养老人所能提供的可能条件和潜在风险,都可以逐步的跟孩子讲解说明,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承担了很多的压力和责任,作为儿女,需要为父母分担,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更好的明天。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元宝爸爸聊育儿


对于自己家的财政真正情况,我认为家长告诉还是不告诉要根本自己家的贫富情况而定。家庭财政基本就是工薪家庭、富裕家庭、贫困家庭。

一、工薪家庭

工薪家庭的孩子应该占大多数的。这样家庭的财政状况就是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家长能够基本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要求,我认为工薪的家庭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哪个方面的,一定要慎重面对,培养孩子正确辨别是非对错的意识和金钱意识,知道父母日常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能不需要和父母张口要的,就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坏毛病。工薪家庭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可上可下,家长要很好地把握,那些个上网刷父母手机卡里钱玩游戏的孩子,不是没有;给网红赠送礼物花掉看病钱的孩子,不是没有;嫉妒、羡慕同学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不是没有;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找到好工作买套房和车的孩子,不是没有、、、、也许家里真穷就死心,正是这样的工薪层面的家庭,让孩子在错觉中容易觉得自己家“很有钱”。

二、富裕家庭

富裕的家庭出生的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是不犯愁的,这些孩子父母会开豪车接送上下学,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都是高于一般的孩子,本身自带有优越感,这样的家庭,父母应该低调一些,不要培养孩子从小浪费奢侈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要有所节制。虽然,他们并不太清楚自己家的财政到底会有多少钱,但是,不要有意识告诉孩子“家里如何富有,甚至于将来考不上大学,也不愁吃喝等”。“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孩子都会背,但是作为真正的贵族,霍启刚和郭晶晶带着孩子一起去香港二澳村,体验插秧,感受农民伯伯种粮的辛苦。孩子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这才是富人的真正的教育观。

三、贫困家庭

生活的艰难,就应让孩子知道,自己家的真实财政情况,如果孩子有攀比、自卑的想法,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引导。千万不能穷孩子富养,这是很多经济拮据的家庭最喜欢勒紧裤腰带做的事情。自己在苦在累也不能亏了孩子。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我曾经网上看过一则采访:一个家庭中只有父女俩,父亲在工地打工干活,女儿读高中,一天,父亲累的正在休息,女儿来电话,张嘴就要父亲给买刚上市的新款手机,父亲没有拒绝,摸摸口袋,连声说:”好,好,爸爸给买“。放下电话,父亲的眉头皱成了川字。最后,父亲是如何满足女儿的要求,不得而之,但是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女儿对于自己家庭的状况是一无所知的,孩子认为父亲的钱赚的很容易,没有丝毫的心疼和犹豫,这样打肿脸充胖子的结局,可想而知,女儿只会一天天地继续榨干父亲,等到父亲干不动那天,怎么办?

结束语:无论是工薪、富裕、贫穷,让孩子知道应该知道的,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很重要的,孩子是否成才,是否有出息,有家庭财政的多少不是成正比的,很多贫穷的孩子反而有出息,富人之家的孩子反而一事无成,这是不是就和家庭的“教育观”有直接的关系呢?一个家庭钱多钱少,和孩子没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没有权利选择降生在一个富裕或贫穷的家庭,但是家长有责任可以让孩子成为什么的人。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没钱,是父母的错,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这样的家教已经出现问题了。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月亮姐姐Nancy


书生每年都会问学生这个问题,就是他们知道不知道家里的收入情况,结果基本一致,学生们不清楚家里的收入情况。

书生给学生的建议就是,了解家庭收入情况,同时汇报自己每月的消费情况。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如果家庭特别富裕,适度隐瞒一点收入还是应该的;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财务自由,根本不需要学习,就可以享受生活了。如此,告诉了真实的收入情况,其实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而对多数家庭来说,应该都是工薪阶层,收入是相对确定的,而支出却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如果孩子不知道家庭的经济情况,特别是大学生,去了经济发达地区,和其他同学攀比着生活,家里就有可能无法承担起他四年的学业。

而且,更严重的是,可能孩子在报考学校的时候,就给家庭带来压力;如果孩子不清楚家庭情况,自作主张报考了中外合作的专业,如上海纽约大学,前两年的每年学费12万,后两年每年学费18万,四年只算学费就是60万元,如果家庭一般,而孩子却报考并录取到了这样的学校,就有可能引发家庭大的矛盾。

极端一点的情况,像机场杀母的汪佳晶案,在日本每月房租12000元(人民币),每年开销要30~40万元,虽然他家应该还是很不错的样子,但这样的支出仍然使得汪的母亲不得不四处借钱,而汪在日本却留学五年从不打工;如果家长能在平时就多给孩子灌输点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孩子就可能不需要去日本留学,就算是去,也可以先在国内过了语言关,就可以节约出一大笔费用来了。

而且,如果孩子能了解家长们的收入情况,对他们将来就业也有好处。

就在去年临近毕业的时候,有毕业班的学生在办公室,书生问她毕业之后的打算,说到收入的时候,她说她的目标是第一年月收入5000元,书生就问她要去什么地方工作,她说就在本地,正好有几个刚分配来的研究生在场,书生就问她,你知道这些研究生的月收入是多少吗?其实,其他人在听到她说5000元的时候,都已经悄悄开始笑了。

如果学生知道了家长的收入情况,应该就会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最少不会在工资上闹什么笑话了。

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他知道家庭收入了100元,99元都给了他,他才会知道父母是多少爱他;如果他以为父母其实是收入了1000元,那么,他就可能觉得父母对他并没有付出多少;所以,越是经济不富裕的,越应该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

总体上,书生是赞成家长们告诉孩子家庭经济情况的,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也能让孩子知道家长们为孩子的学业等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特别是家中有男孩的,将来还要负责给他娶妻,更应该让孩子知道家庭经济情况。


一介书生945


非常有必要。

我做班主任曾经做个一个调查,85%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从事什么职业,更不知道家庭经济状况。有一次收交费用,有一位家长交的都是零碎的钱,里面还有许多1元的。

孩子一方面不知道家庭资金来源,一方面又大手大脚没有节制。买零食,买手机,购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花起钱来毫不心疼。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家庭经济真实情况,我想就不会这样大手大脚花钱了吧?因此,我还以了解家庭经济情况为主题召开过一个班会。

这个班会开过之后,收看学生的感受文章,有的同学在文章中表达了怅悔,有的表达了歉意,有的表达了从此要改掉大手大脚花钱毛病,有的同学表示要加强学习,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让孩子知道家庭真实的经济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知道父母从事的工作,可以体味到父母手挣钱不易,从而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用心学习;

第二,知道家庭经济情况,有助于孩子量入为出,能戒掉攀比之心、虚荣之心;

第三,孩子知道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把自己当作家庭成员,确立主人翁意认,有助于孩子早日自立。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为什么能够早当家,就是因为他们早早地了解到家庭经济的艰辛,因而能够主动参与家庭生活中去,成为“小大人”、“小主人”。


乱语三千


这也是要分情况的,第一种:比如家里财政状况很好,而你的孩子呢又是属于自卑的孩子,那么我建议你把家里良好的财政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做支撑,这样呢,孩子在与人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不至于自卑,反而会在与人交往中收获自信。第二种:家中财政状况很好,而孩子是属于那种过分自信,不知道刻苦勤奋。那么我建议你不要把家中财政状况说得太好,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社会里,与人交往中,性格有所收敛,甚至还可以改变之前不勤奋的状态。第三种:家里财政状况不好,而家里的孩子是属于自卑型的,那么我建议你把家里财政说得好一些,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第四种:家里财政状况不好,孩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那就毫不保留的告诉孩子,家中状况,让孩子好好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希望我的建议是你有用。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对于家长该不该把家里的收支财政告诉孩子。

一:这个取决于孩子的年纪。孩子太小,你把所有的财政告诉孩子,难免孩子现在还是不会掌控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有各种攀比心理。处于小学低年纪阶段,孩子乐于分享,会把家里的各种事情都和全班同学分享。小朋友又回家和家长分享,导致以后家长见面都是一种尴尬的状。如果要说,我觉得把生活开销,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规划就可以了。

二:孩子年纪大的,是可以将家庭大部分的开销,及家长的收入告诉孩子,如果家庭收入高,建议保留一部分不将告知,一个小家庭公开财政,其实最终的目标是要求孩子不要乱花钱,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他的一份小理财。同时也是要让孩子在思想上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而做到不乱花乱买。

把自己为什么公开家庭小财政目的想好,就明朗的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摩羯囚活


要分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孩子的品性而定。

孩子成年前不建议把家里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未成年的孩子面临很多成长的困惑和烦恼,还有学业上的压力。这个阶段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就行,没必要将财政情况告诉他,因为即使告诉他,他也没时间、精力和足够的理性来关心和消化这对于他的意义。

我家是在大儿子高考结束后将家庭总收支及资产情况告诉他的。并且每年都会将最新情况告诉他。一方面觉得他成年了,做为家庭成员他有知情权,也有为家庭更上一层楼的目标出谋划策、甚至可以出力的义务。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启发他对待接下来的学业乃至将来职业的规划。

我们选择这个时间点告诉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金钱观还不错。他不会刻意省钱,但不必花的线也没花的冲动。

如果孩子很不懂事,不能体谅父母的不易,整天想着怎么花父母的钱,那就没必要将家里财政情况告诉他了。等他长大了、懂事了再说。


静待花开Lu


适可而止,因人而异。首先家长最应该灌输给孩子的观念是:家里钱多少,与你无关。家境殷实,代表父母很努力,孩子也要为自己的未来生活打拼,父母就是你的榜样;家境一般,孩子基本生活要求都可以满足,是小富即安还是想出人头地,父母能力有限,要孩子自己选择;家境贫寒,父母不必说可能孩子也会感觉到,那父母既要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拼搏,更得格外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穷有各种原因,未必都是父母的错。让孩子保持和家长收支的一致性,最怕的是穷家富养孩子,那真是养了一头白眼狼,也不能怪孩子大了虚荣,不感恩。倒是太多富人对孩子非常严格,洛克菲勒对孩子的零花钱控制到分,也鼓励孩子打工。“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还有就是看孩子的性格了。本来就有点自卑的孩子,如果正常愿望也很难被满足,那穷养可能严重伤害他的自尊心,未来也容易导致性格缺陷,贪官很多这种类型。如果本来豪放不拘小节的孩子,从小跟父母吃得苦中苦,说不定以后就是人上人,李嘉诚,牛根生太多中外企业家都走的这条路,因为起点低,需要格外的努力,察言观色,与人为善,把握时机,坚韧不拔,都是成功者的磨刀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就是这类人的注脚。而如果这样孩子生在富家,父母又疏于教育,那富不过三代的咒语也是屡试不爽的。综上所述,说与不说,因人而异;说多说少,因情而异。






桃子2420250


根据自己的情况,我觉得家长可以不把家里财政情况完全告诉孩子,可以有所保留。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给孩子一个概念,起码孩子不会因为钱多胡乱挥霍,也不会因为钱少而自卑。因为家里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一旦影响,无法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