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草莓君,今天草莓君带你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记忆里的呼和浩特。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归化城席力图召】席力图召坐落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石头巷北端,坐北向南。大召无量寺斜对面一路之隔,是呼和浩特规模最大的寺院。主要建筑有汉白玉石塔,天王殿,大雄宝殿,古佛殿等。山门上悬挂着“灵光四澈”四个大字的匾额。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绥远城西门箭楼】当初修建绥远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敌,所以这座城市原本是一座军事驻防城,清代乾隆四年时(1739年),这里增设了绥远城理事同知厅,简称绥远城厅,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绥远县,民国二年(1913年),绥远县并入归化县,合称归绥县,绥远城从此结束了独立治理的局面。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归化城的新娘】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蒙古族首领阿拉塔汗率领土默特部进入呼和浩特,并建造了库库河屯,由蒙汉等族工匠动工兴建,该城于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应阿拉塔汗之请,由明神宗命名为“归化”。意为服从朝廷,归顺化一,阿拉坦汗卒后,其夫人三娘子久居城内,主政30余年,故又被称为“三娘子城”。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归化城大南街】大南街是归化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多家商店聚集在此,药店、茶馆、饭馆、杂货铺、当铺、布店、水果铺、钟表行、玻璃铺等等商店玲琅满目。但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归化城的三面城墙均被拆除,只留有北门尚在,五十年代初北门也被拆除,即现在的回民区旧城北门。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归化城魁星楼】魁星楼是我国传统的祭祀建筑,魁星楼大多是在地势较高处,或者是在市井中心地带建造,归化城魁星楼位于归化城小东街。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归化城皮货摊位】呼和浩特市又叫归绥城,是由绥远城和归化城两城合并而来,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立归绥省,归绥市为省会。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绥远城人像】1949年,傅作义促成了绥远城和平解放,古老的绥远城虽然功能大变,但是仍然保留了早期的基本布局,然而在50年代左右,绥远城的城墙等建筑被陆续拆除。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归化城小召】小召位于呼和浩特玉泉区的小召街,原本是明朝所建的寺院,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小召开始了大规模的修整和扩建,最后在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工程竣工,皇帝赐名为崇福寺。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归化城甘绥清真礼拜堂】清真北寺早期建筑是座清真小学堂(北学),清朝咸丰年间建成。民国十年(1921年),回族民众历经三年,捐资、购地、建寺,建成甘绥清真礼拜堂。在这座礼拜寺所位于的街道,因其位置在更早的清真大寺北面,故称清真北寺。【【

老照片:三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归化城与绥远城

【归化城大召】大召寺是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位置在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