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怎麼用 學會攝影中的白加黑減 合理設置照片曝光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曝光補償

我們把這個詞拆分為"曝光"和"補償"兩個詞來理解,那麼我們日常拍攝時,總會提到曝光,這個曝光究竟是什麼?

攝影中的曝光,用大白話來解釋,就是每按一次快門,光線就通過鏡頭,經過光圈,在快門開啟的時間裡,照射到感光元件上,並且留下成像記錄的過程,就是曝光。

平時小夥伴們拍照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三個詞彙:曝光正常曝光不足曝光過度。該怎樣去理解這三個名詞呢?在這裡用我自己的理解,簡單的聊一下,並找幾張照片作為例子。當然,這裡使泛指,是指大多數照片,追求個別效果的現象除外。


曝光正常:

光線通過鏡頭和光圈,再經過快門,進入到傳感器上的進光量,剛好合適,曝光就是準確的,這樣的照片,就是曝光正常。

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怎麼用 學會攝影中的白加黑減 合理設置照片曝光

曝光不足:

在上述拍攝過程中,進入到傳感器上的光線較少,照片拍出來很黑很暗,就是曝光不足。

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怎麼用 學會攝影中的白加黑減 合理設置照片曝光

曝光不足的照片

曝光過度:

在上述拍攝過程中,進入到傳感器上的光線過多,照片拍出來很白很亮,就是曝光過度。

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怎麼用 學會攝影中的白加黑減 合理設置照片曝光

曝光過度的照片

從上面的示例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曝光正常的照片,視覺上最讓人覺得舒服,那麼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其實攝影曝光與人的視覺關係是一樣的。攝影曝光的合適,與人眼視覺的舒適相同,就是進光量比較適中。當光線強弱產生變化時,人眼是以瞳孔來調節控制進光量,而相機則是以光圈和快門共同控制進光量。

但是,相機與人眼相比,還有另外一個功能,它可以調節傳感器的敏感程度,這個敏感程度,就是感光度。以前在ISO一節中,我們詳細聊過感光度的作用。當我們把感光度數值調整的較高時,弱一點的光線,相機就能達到準確曝光。

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明白,攝影曝光是通過光圈、快門一起控制進入相機的光線,剛好滿足了對應感光度的情況下,傳感器對光線需求量的多少


光線多了,就曝光過度,光線少了,就曝光不足。

如何來控制進入相機的光線量呢?我們就需要對之前的課程進行一下複習了:

光圈和快門提供的光線剛好合適——曝光準確。

光圈和快門提供的光線量過多——曝光過度。

分析一下光線量過多的原因:

1、光圈開的太大。

2、快門時間太長,也可以說是快門速度太慢。

光圈和快門提供的光線量不夠——曝光不足。

再分析一下光線量不夠的原因:

1、光圈縮的太小。

2、快門時間太短,或者說快門速度太快,導致光線進入的量不夠。


如何使用準確的光圈快門組合,來為傳感器提供一個剛好的曝光量呢?

我們以前講過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的拍攝模式,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輸入一個值,相機會主動去測量另外一個值。比如光圈優先模式,我們將光圈設置為F5.6,相機則會自動給出快門數值。

那在手動模式(M檔)下,光圈和快門全靠自己手動設置,相機不會做任何干涉,這時怎樣得到一個正常的曝光數值呢?需要去看一個參考工具:相機的測光表

相機內置的測光表,在中端以上的相機肩屏上都有顯示:

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怎麼用 學會攝影中的白加黑減 合理設置照片曝光

相機肩屏上的測光表

沒有肩屏的入門級相機,會在液晶屏上顯示測光表。

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怎麼用 學會攝影中的白加黑減 合理設置照片曝光

液晶屏上的測光表

還有,不管高中低端相機類型,所有相機的光學取景器下方,也就是你相機的取景器窗口下方,也會有測光表。

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怎麼用 學會攝影中的白加黑減 合理設置照片曝光

這就是相機給我們提供曝光標準的工具。

測光表上會有一個遊離的光標,當調整光圈或快門數值後,光標會左右移動,光標位於測光表正中間位置上,這是相機認為的準確曝光。

當光標位於"-"的一邊,也就是負數的一邊,說明此時相機認為當前光圈和快門的設置會導致曝光不足。

當光標位於"+"的一邊,也就是正數的一邊,說明此時相機認為當前光圈和快門的設置會導致曝光過度。

學會觀看測光表,那麼曝光相對就容易多了,只需要通過調整光圈大小或快門速度,把光標移動到測光表中間,就能得到一張相對曝光準確的照片了。

但是,請注意,這只是相機認為,具體還要看拍攝題材對於光線的需求量。


到這裡,我們能夠明白,其實手動曝光就是一個把測光表校正到零的過程,對不對?

看似如此,那麼會不會有即使將測光表校正為零之後,仍然無法控制曝光的情況呢?我們看張比較典型的照片:

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怎麼用 學會攝影中的白加黑減 合理設置照片曝光

一張雪景照片,我們概念中的雪,應該是非常潔白的,對吧。但是這張照片中的雪,卻是偏灰色,看起來髒兮兮的。但是這就偏偏是在測光表校正為零的情況下拍攝出來的照片,是什麼原因出現這種曝光現象呢?

現在的相機已經非常先進,但仍然不如我們的眼睛智能,依然要靠固定的模式化,通過鏡頭進行測光,然後給出相機所認為對的數值。相機所測量的,是物體反射光線的量,並不是當前場景的全部受光量,能不能理解?以上面照片為例,如果你是攝影師,你肯定要把對焦點放在人物面部進行測光,那麼此時相機偵測到的,是光線照射在人物臉上之後反射光線的量,而不是當前整張照片全部的自然光受光量,這樣說就能明白了吧?經過測量後,相機會把被 測量區域還原為中間灰。

那又需要聊一下什麼是中間灰了。

我不想引用膠片時代的銀鹽密度以及膠片的反應,以及18%的灰卡來解釋,我只能最大限度的用我個人理解,翻譯成大白話,來告訴大家:

人的眼睛,能分辨出來什麼是黑色白色,什麼是灰。知道黑色反光少,白色反光多,灰色的反光介乎於兩者之間。而相機不同,在它的測光表中,有一個技術上的準繩,它會把所有外界的物體,不管本身是黑色白色還是中間灰色,都認為是中間灰色。有些難理解對吧,彆著急,慢慢來。

剛才說過,相機不認識黑色和白色,它只認識一個固定的標準,就是中間灰。那麼當我們拍攝白色的時候,它會認為中間灰在受光過強的情況下,表現出來更亮的淺色調,既然此時光線太強,相機就會在測光表上用光標告訴我們,調整光圈和快門,用推薦的曝光數值,把白色拍成中間灰色。這種推薦值,就發生了錯誤。

而當我們拍攝黑色的時候,相機認為中間灰在受光非常弱的情況下變成了更黑的暗調,所以它會在測光表上提示攝影師要增加曝光,以使得黑色通過過度的曝光,還原為中間灰色。這種提示的數值,也同樣是錯的。

也就是說,在拍攝大面積白色的時候,相機錯誤的減少了曝光;在拍攝大面積黑色的時候,相機又錯誤的增加了曝光,那我們該怎麼辦?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糾正相機的錯誤。

可以在拍攝上述題材的情況下,我們做曝光補償,這種曝光補償,就是"白加黑減"。

越是拍白色的時候,越要增加曝光;越是黑色的時候,我們越要減少曝光。這樣就可以糾正相機的錯誤了。白加黑減,加多少,減多少,就取悅於當前的白色或黑色比中間灰色亮多少或暗多少。

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怎麼用 學會攝影中的白加黑減 合理設置照片曝光

關於"白加黑減",網上也有公式和表格,大家自行查找一下吧。這段很拗口是吧,我盡最大努力用大白話去解釋了,多看兩遍總能理解。

從上圖中就可以看到,左側圖片是測光表光標為零時,拍攝的雪景,照片很灰。而右邊圖片就是增加了曝光補償後的效果,其實就是把照片拍過曝一點,雪景整體看起來就很白了。

當相機模式為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增減EV值來進行曝光調整。在手動模式下,直接觀察測光表,調整光標位置,以達到增加或減少曝光的目的就可以了。

本節內容就到這裡,歡迎大家評論交流,感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