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共和国首都-维也纳

维也纳(德语:Wien;法语:Vienne;英语:Vienna)是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也是该国最大城市,同时是奥地利九个联州之一。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要型都市,有着172.3万人口

[5](若包含都会区则约240万人,将近奥地利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是奥地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市人口数在欧盟城市中名列第七。二十世纪初,维也纳是世界上最大的德语都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瓦解前,该市有两百万居民,时至今日,维也纳仍是德语区第二大都市,仅次于柏林。维也纳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包含联合国以及OPEC。城市坐落于奥地利东部,紧邻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这些地区紧密相连,形成欧洲中部地区。如果加上布拉提斯拉瓦,维也纳就是个拥有三百万居民的大都会区。2001年维也纳市中心古城区被指定为联合国世界遗产。2017年7月它被移至濒危世界遗产的名录中。

奥地利共和国首都-维也纳

维也纳除了因为丰富的音乐历史遗产而被称作“音乐之都”,也因为它是世界第一个心理治疗师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家乡而被称作“梦之都”。该城市最早是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定居点,随后逐渐转变为中世纪及巴洛克时期的都市,接着成为奥匈帝国的首都。众所周知,从古典主义时代至20世纪初期,维也纳是具有领导地位的的欧洲音乐中心。维也纳历史中心有着丰富的建筑群,包含巴洛克式的城堡和花园、19世纪末期环城大道上雄伟的建筑物、雕像以及公园。

维也纳也以高品质的生活著称。在2005年的研究中,经济学人智库在 127个全球都市中,将维也纳选为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第一名,与温哥华及旧金山同列。2011到2015年之间,名列第二,仅次于墨尔本。2018年,维也纳取代墨尔本,再次成为第一。连续八年(2009年至2016年),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美世将维也纳列为年度生活质素调查的第一名。以此为基础,Monocle 的2015年生活品质调查,在世界最佳25个城市中将维也纳列为第二。

2012及2013年,联合国人居署将维也纳列为世界最繁荣的都市。2007及2008年,该城市在创新文化名列世界第一,并且在2014年的创新城市指数中从256个城市中拿到第六名,该指数分析162项指标,内容涵盖三大领域:文化、基础设施和市场。维也纳定期举办城市规划会议,而该城市本身也经常被城市规划者用作案例研究。

2005年至2010年间,维也纳是世界上国际会议和大会的首选城市。维也纳每年吸引超过 680万游客。

维也纳面积414.677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州州,也是唯一不同邻国邻接的联州州。因维也纳的首都地位,其联州州内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比例,其中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 ,2.2%为铁路轨道。维也纳亦是绿化面积最大的联州州,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达28.4%。 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千米,占4.6%,仅次布尔根兰州。维也纳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州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 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重要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岸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自从1989年铁幕降下以后,奥地利同北部和东部邻国的交通和经济关系明显发展,与东欧之间的距离之近引人注目,维也纳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仅60公里,这是欧洲除梵蒂冈城与罗马以外,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最近距离。

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

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凯尔特人在约公元前500年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有记载的维也纳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7],在巴本堡王朝的统治下,维也纳第一次崛起,直到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作为首都和统治中心而闻名世界,此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维也纳会议在维也纳举行。

随著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的维也纳,跟德国的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冷战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其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奥地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