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聖地在關山

莊浪聖地在關山

般若寺冬景一角

關山之內,湫水岸邊,桃木山間,魏然挺立著兩座金碧輝煌的聖殿,一座是般若寺,一座是廣濟龍王殿,兩座殿宇宛若鑲嵌在關山之巔的兩顆夜明珠,普照莊山浪水,承載一方神聖淨土。

莊浪聖地在關山

龍王大殿

般若寺建成已有數十年的歷史,而廣濟龍王殿,起建於2016年,2018年年底竣工,這兩座殿宇恰似盛開在湫水之畔的兩朵金蓮,清淨典雅,莊嚴威儀,左右扶搖,吞吐日月之精華,吸納天地之靈氣,佇立於大美關山的懷抱,彷彿人間天堂一般。

莊浪聖地在關山

善男信女安坐龍王像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的確不假,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昨日的般若寺,還是今天的廣濟龍王殿,都是當地老百姓自發捐款,集資修建的。正如偉人所說: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希望。般若寺和龍王殿的落城,彰顯著一方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昭示著莊浪兒女的聰明與智慧,她是一方民眾精神文化提升和思想文明進步的有力證明。

莊浪聖地在關山

龍王殿

般若寺是佛教聖地,寺內佛像雕塑數十尊,其中有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等。而相輔相承的廣濟龍王殿,殿內七尊龍王像,是根據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的龍王坐像尺寸大小量身定做的。據說廣濟龍王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廣濟龍王亦稱黑五爺,而黑五爺,是佛教傳說中的財神,龍王的第五個兒子,本相鰲龍,名叫聖衍。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當年順治皇帝在五臺山出家,有一天,康熙皇帝一路舟車勞頓,趕往五臺山,去尋找父親,正要登臨五臺山,忽然一陣狂風吹來,頓覺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眾人當即迷失了方向,康熙皇帝自然也被飛沙迷濛,睜不開眼睛。恍惚中,見面前站立一人,黑臉金身,體魄健壯,大聲問道:“我主何事驚慌?”康熙答道:“朕來中臺寺廟朝禮已畢,正要返回,卻遇狂風驟起,迷失了途徑。”黑臉人說道:“我主莫急,佛臣即刻引駕回宮。”待康熙皇帝睜開雙眼,人已不見,眼前卻出現一道亮光,彷彿是誰在黑暗中點燃了一盞明燈,指引眾人順著亮光趕路,順利回到皇城行宮。

莊浪聖地在關山

夜幕下的關山

次日,康熙皇帝想起了昨天朝拜五臺山迷失方向的事,就想起了那位救駕回宮的黑臉人。於是,康熙皇帝詢問陪同的僧會長:五臺山寺廟有沒有一位黑臉僧人?僧會長想了許久,也沒想起哪個寺廟有這樣一位僧人。吃過早飯,康熙皇帝信步走出行宮,來到萬佛閣。他登上五龍王殿,抬頭一看,正中供奉的那尊黑臉金身塑像與昨天所見到的救駕人一模一樣。康熙非常激動,張口便說:原來昨日救駕脫險的就是你啊!朕封你為龍王菩薩。言畢,還賜半副鑾駕,以顯威嚴,又賞封龍王為“人間第一財神”,總管人間財富,並將萬佛閣更名為“龍五爺財神廟”,以佑天下蒼生,財運興旺,四季風調雨順,生活富裕安康。

莊浪聖地在關山

朝那湫冬景

改革開放四十年,勤勞勇敢的莊浪兒女,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層次越來越高,他們興修名勝古蹟、振興宗教文化聖地,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信仰,在關山之巔,修建了龍王聖殿,目的是仰仗天地之靈氣,創建和諧美好新莊浪,讓父老鄉親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實現小康社會生活的夢想。

莊浪聖地在關山

莽莽雪山

目前,般若寺、龍王殿並駕於莽莽關山的懷抱,坐擁青山綠水,接受善男信女的頂禮膜拜,長年香火旺盛,吸引四方僧眾、國內外文人墨客前來朝拜,賞大美關山盛景,睹一方山水文化魅力,為促進莊浪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大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莊浪聖地在關山

關山冬景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也是歷史的創造者。般若寺、廣濟龍王殿的興起,給予了黎民百姓嚮往美好生活的崇高願望,讓世人明真理,懂敬畏,熱愛一方神聖樂土,讓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可謂功在千秋,利在當下。願莊浪兒女同心同德,共襄盛舉,創建和諧社會,促進當地文化向文明縱深發展,造福社會,福及子孫後代!

莊浪聖地在關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