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苦水地名探源

苦水地名探源

祁韻士在《萬里行程記》中這樣描述苦水:“嘉慶十年,由沙井驛西行七十里,北折至苦水驛,平番第一驛也。地名苦水,而水味實甘,惟色稍濁,原田萬頃,灌溉沃饒。” 既然“水味實甘”又為何名為苦水呢?原來“苦水”之得名,歷來有三種說法:

苦水地名探源


一說:苦水原叫古水,由“古河莊浪”而得名。由此推斷,在距今10200——10500年之前,苦水川就有原始人群居住。漢代時,由於枝陽縣城的設置,苦水川獲得了歷史上第一次大開發,在金城郡管轄的屯田裡大量種植果林,蔚為大觀。故在“古”字之上又形象地添加了“草”頭,遂之更名“苦水”——喻為有樹木生長和河流存在的地方。

苦水地名探源


二說:苦水川位於莊浪河谷末梢,由於祁連山脈在這裡“鍾情”地留下了一片獨特的山形地貌——南至河口的古城子,北至紅城的東嘴子,形成了苦水川兩頭狹窄中間寬闊,似人眼眸的地形。加之明洪武年間,苦水川獲得了歷史上第二次大開發。在官府“眼眸”寬闊地帶(今苦水街村)築城堡一座,名曰“苦水灣驛”。這座城堡的建築風格恰如眼睛中的瞳孔一般,栩栩如生。由於苦水人的方言土語中,眼睛被稱為“苦水”。,於是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苦水”一詞便隨之誕生,並含有美麗動人的深意。

苦水地名探源


第三:清乾隆年間編著的《甘肅通志》中評價苦水是:“其地產硝,水味稍苦而得名。”

不論說出哪種說法,苦水寶地,歷史悠久,文化綿長的事實是不容置疑的。



苦水地名探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