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01

西北小縣多次獲殊榮,她什麼來歷?

這是大西北黃土高原裡毫不起眼的地方,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屢屢震驚中外。對於她來說,1998年是個值得銘記的年份。這一年,小小的她竟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還先後被國家授予“中國梯田化模範縣”、“全國生態環境建設先進縣”等稱號。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2002年,中宣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莊浪精神——再造一個秀美山川》報告會。如果說登上人民日報讓這個小小的她被更多人知曉;那麼這個報告會,則讓全世界對她刮目相看。

隨後,日本、以色列、美國等十多個國家都派出了考察團,這些專家嘖嘖稱讚:“這是莊浪人民在黃土高原上精心描繪的一幅景色迷人的風景畫,簡直是世界奇蹟!”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她,究竟是誰?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02

蔓延在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梯田

這個她,不是個體,而是甘肅莊浪縣。莊浪縣在甘肅省中部,六盤山以西,海拔高度在1405~2857米之間。莊浪本是黃土高原裡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縣城,因為莊浪梯田一舉成了全世界矚目的明星,後來還誕生了莊浪精神,鼓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看吧,眼前這梯田一層層,由高向低鋪陳開來,從這座山蔓延到那座山。四面八方都是山,山連著山;漫山遍野都是梯田,梯田挨著梯田……放眼望去,視線裡除了廣袤的天,就是無邊無際的梯田。這景象是何等壯觀?這氣勢是何等磅礴?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那一片片井然有序的梯田裡,因地制宜種有苜蓿、麥子、玉米、土豆、果樹等各種農作物。雖還未到生長旺季,但不少農作物已在地裡冒著油油的綠。這鮮豔的綠色和樸實無華的黃土地形成巨大反差。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梯田腳下若隱若現著一棟棟農家小院,房前屋後莫不妝點著繁茂的綠樹。仔細聽,風中還傳來雞鳴狗吠的聲音。這景象讓我想起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一條盤山公路沿著山蜿蜒逶迤開來……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其實,中國的梯田有很多,如雲南元陽梯田,廣西龍脊梯田,湖南紫鵲界梯田等等。平心而論,這些梯田都很美,若要在審美的角度比高低,莊浪梯田並不佔優勢。那麼,莊浪梯田就不美嗎?不,她當然美,但她的美,更多在於其精神之美,在於那段艱苦卓絕的滄桑歷史……

03

40萬人經34年,黃土溝壑變成梯田王國

莊浪境內除了群山,便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那時的莊浪是個不折不扣的貧困縣,經常水土流失,遇旱地裂,逢雨泥瀉。當地順口溜“十山九坡頭,耕地滾了牛”、“麥子長得像馬毛,一畝難達100斤”唱出了無盡的心酸。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物極必反,窮則思變,窮怕了的莊浪人終於開始反思。1964年,莊浪人決定要把這片貧瘠的大地建設成梯田。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40萬莊浪兒女,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無論黃髮還是垂髫,一個個揮著鐵鍬,推著手推車,在這黃色深溝裡揮汗如雨,夜以繼日。人們揮動鐵鍬的聲音,騾馬的嘶鳴聲,手推車吱呀吱呀的聲音,相互交雜在一起,彷彿一曲有力的黃土地大合唱,盤旋在那個時代的上空。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據當地人說,修建梯田累計移動的土方高達2.76億立方米,堆成1米的長堤,可以繞地球六圈半。在那個特殊年代,沒有機器,純靠人力移動土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說是蚍蜉撼樹,但她們偏偏做到了……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從1964年開始,一直到1998年,40萬莊浪兒女,憑著一雙手、一把鐵鍬、一輛手推車,歷經34年的開墾,終於把貧瘠的千溝萬壑改造成了綠色梯田王國,再現了當代愚公移山的感人畫面。當地人樂呵呵地告訴我,昔日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終於成了過去式,搖身一變成了保土、保肥、保水的三保田。

40萬莊浪兒女,用34年造100萬畝梯田王國,一舉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04

結束語

在那個年代,對貧困縣莊浪來說,甚至對全國來說,要把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變成梯田,簡直就是一個天方夜譚似的笑話。但一貧如洗的莊浪兒女,不僅把笑話變成了神話,還把莊浪精神、莊浪經驗推向了全世界……這樣的莊浪梯田,怎能不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