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七十年惊涛拍岸

七十年栉风沐雨

七十年薪火相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为庆祝祖国华诞

今天

“传承乡土文化 喜庆祖国华诞”

高淳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俗展演活动

在高淳老街隆重举办

高淳民俗文化是千年的历史积淀

是当地传统文化的瑰宝

不雕琢,不粉饰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东坝大马灯》作为高淳的民间艺术,呈现出高淳独特的人文魅力。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东坝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

2006年,参加第二届青墩文化节,荣获江浙沪皖民间绝技展演金奖。

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原生态的音乐,舞动的马灯,带我们回到那个历史年代,感受那份自然淳朴。

//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传统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将民俗表演旱船、挑花篮、扇子舞相组合,通过队形动作变化,呈现一派舞动中国年的欢乐景象,热闹喜庆,充满民俗风情。

//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在高淳,赛龙舟的习俗流传甚久。《拨开龙头摆开梢》将龙舟承载的历史人文演绎得淋漓尽致,并彰显着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理念。

//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在高淳流传着许多动人有趣的民间故事,《蚌仙舞》就是由高淳所传“渔哥遇蚌仙”的故事演变而成。渔翁捕捞遇到蚌仙,蚌仙背负一竹篾纺织的大蚌壳,张开时活动自如,合闲时隐身壳中。剧中除了渔翁、渔婆、划船人外还增添了蚌仙、鱼虾多种角色,欢快奇趣。

//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打罗汉》是砖墙镇洪户村的传统性节目,始兴于宋,后盛于明清,2011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罗汉”分别由“打斗”和“堆叠”两部分组成。重头戏在于“堆罗汉”“箍炸盆”“荷花瓣”和“装马”武舞造型表演,表演过程中嘻口罗汉穿场嬉戏,贯连节目,增加谐趣,并以真刀真枪真功夫令人叹为观止。

//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固城蒋山的“武五猖”和“十番锣鼓”,都为市级非遗。

武五猖是一种古老的傩舞,表演者面带傩具,扮演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神,祭拜天地,祈求保一方平安。

十番锣鼓以大鼓点为指挥,连续敲打出十套不同的“锣鼓经”。

伴随锣鼓节奏的武五猖更是气势磅礴、震天撼地。

//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高淳是江南鱼米之乡,沿湖百姓以捕渔为业,因此男女老少练就了一身好水性,特别是撑船功夫。通过几百年的演绎,演变成独特的荡旱船舞蹈《荡旱船》,以期来年丰收,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桠溪狮子灯》始于清末民国初, 改革开放后,村民利用农闲时间进行重新创编,由扑水、对穿、筋斗、爬山、高台、醒狮等惊险动作表演。进入新世纪后,以赵运辉、赵正洪、赵玉林等第三代传承人,对原来的传统跳法结合北狮的表演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现代舞狮表演方式。

//

70华诞,高淳这么为祖国献礼!

最后

活动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七十年

正当风华正茂

让我们以乡土文化为献礼

传承中华文化

温润时代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