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測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9年4月22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博智宏觀論壇第三十七次月度例會召開。會議主題為“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與潛在增長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博智宏觀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張平出席會議並發表評論。

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測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多年做TFP的角度來看,主要存在的問題是,TFP在西方是作為成熟市場經濟討論的,所以它的產業主體結構是均衡的。這使得我們在計算TFP的時候,要考慮很多的結構變革對它的影響。第一,我們對資本存量如何折舊,因為我們過去都是工業設備投資,城市化以後,我們住房投資量規模佔比已經上升的非常快。工業設備、房屋投資折舊率的差距是巨大的,在計算整個資本存量的時候,如何去區分這一點,這都是花了很大的力氣。

第二,關於勞動力供給,統計局已經做了一個很大的努力,其實中國也是個結構問題。我們一般來講,勞動力供給的數據客觀上都是負增長,實際上城市工作主要看勞動時間,農民工他從農業轉移到工業,勞動時間是大幅度提高的。勞動供給應該是不斷提高,而且再加上教育素質,教育年限等人力資本因素,勞動供給真實是在增長的。在測算的時候,還是要把勞動素質和勞動教育年限放在裡面,這也是我們現在做TFP比較難的原因。

第三,TFP是非常不穩定的。我們從很早就做這個計算,最先用微觀數據有很大的問題,行業分的越細,TFP波動越大。本質上因為中國的不均勻性,區間越短,波動越大。此外,值得非常關注是TFP的貢獻率,我們不需要過度關注TFP的增長速度,而是要關注區間的TFP增長的貢獻率,我們測算的貢獻率下降比較快。關於貢獻率的控制,發達國家現在靠要素增長很難了,所以主要是靠TFP增長。TFP增長的本質是它的貢獻率,我們認為應該穩定在40%以上,才能到內生的增長狀態。

第四就是產出問題。現在的產出都是按照工業化的物質生產來討論,服務業裡關於使得人們生活更加便利,消費者剩餘增加,如何計算服務業的產出效率,這個也是現在大家研究一個很大的困惑。我們困惑於服務業,怎麼能更好的刻畫服務業的技術產出進步,這個也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