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又一子公司在汉投产 8月地铁“心脏”有望实现武汉造

7日上午,湖北武汉江夏区山湖路中车产业园内,身着浅灰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围着一个个布满电路的大“铁箱子”在忙碌。“这是地铁列车的牵引系统,类似汽车的发动机,地铁就是从这里获得动力得以运行的。”工作人员说。

继2014年地铁列车整车实现“武汉造”之后,其核心零部件系统也将实现本地制造:当天,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宣布开工投产,这家由中车旗下株洲时代电气公司投资的子公司初期将聚焦打造地铁牵引系统,为武汉及周边区域城轨、机车、动车、高铁车辆提供牵引系统的生产制造与维保服务。

5号线列车将用上汉产“心脏”

“这是中国中车第三家落地武汉江夏区的子公司,前两家主要致力于整车制造,而我们是首家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商。”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生产基地已筹建完毕,具备年产100列地铁车辆牵引系统的能力。

中车时代电气公司投产初期将聚焦地铁动力牵引系统的生产,这被誉为列车“心脏”。此前中车时代电气已为武汉地铁提供1244辆地铁列车牵引控制系统与相关设备,用于3号线、4号线、7号线、11号线等。按计划,到今年8月,武汉分公司制造的牵引系统便可用于地铁5号线的列车上。“届时武汉地铁将用上‘武汉心’。”这名负责人表示。

武汉将拥有地铁整车+配套产业

几年前,武汉地铁列车整车制造已实现大批量本地化生产,生产基地分别布局于江夏和黄陂。据媒体报道,2012年4月,武汉南车株机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在江夏开建;同年12月,武汉北车长客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在黄陂奠基。随着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两大集团合并,同为中车在汉生产基地。2014年5月,“木兰号”在中车长客黄陂基地下线,用于4号线一期,开启了地铁列车整车“武汉造”时代。

如今,列车的配套产业也开始落地。“我们是中车旗下最大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其城轨牵引系统目前已实现从底层芯片研发到机电系统集成的完全自主化,近1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上述负责人说,“武汉公司投产后,我们将利用产品和技术优势,积极带动武汉及周边区域轨道交通领域的高端制造业发展。”

2012年11月,原中国北车武汉长客轨道装备修造基地在黄陂区开工建设,基地总规划用地约1500亩,计划分三期建设,总投资约32亿元,规划建成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和轨道交通一体化实施中心。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基地已经实现产品下线。去年5月16日,首列“武汉造”地铁列车“木兰号”在基地正式下线,这是中国中车武汉基地制造的首列车,实现了武汉市民梦寐以求的“武汉车、武汉造”。此举被看作是填充了武汉轨道客车在装备制造产业上的空白,标志着武汉市拥有了自己的轨道交通客车装备产业。

“武汉造”的实现助推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据悉,2015年11月份,武汉地铁3号线的29列车全部在基地下线并交付投用。未来几年,还将有更多基地生产的列车在武汉地铁和周边城市投入使用。

装备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与完善

中车武汉基地在实现“武汉制造”的同时,正加速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条的形成与完善。

2014年5月,中国中车大连电牵公司、今创集团、新誉集团分别与黄陂区签订协议,将把轨道交通装备配套牵引与网络控制系统、零配件落户武汉北车产业园,武汉已成为城轨产业链最齐全的省会城市。

同年11月,武汉市委表示,诚邀北车(现中国中车)在汉布局生产、维修、培训等更多产业,从“工厂式”建设迈向 “基地式”发展,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服务,支持北车武汉基地做大做强,培育完备产业链。

根据规划,基地三期将规划建设相关配套区和人文服务区,引入风电设备及柴油机、船舶制造、地产开发等新兴产业,项目建成后基地将实现包括产品和服务在内的100亿元以上产值。届时,一个拥有完整链条的武汉基地,将在高端轨道交通产品制造和服务领域,发挥出更大更强更优的效能。

“武汉制造”把中国列车推向世界

昨日,在基地现场,李宝安向大v们介绍,中车武汉基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产品线齐全的轨道车辆研发制造能力,在行业内技术、产品、制造、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

“技术引领是立企之本,也是推动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走向世界的根基、动力和信心”,早在一年前,李宝安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称,“我们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设计、制造和试验,将‘中国创造’贯穿产品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

中车武汉基地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实现 从“武汉制造”到“中国制造”的跨越。中国制造将是强国之路的先锋,并迈向“世界制造”。来源:人民网、楚天都市报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