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院拉美所成立,秦刚:中拉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的新时期

近一段时间以来,拉美地区形势稳中蕴变,右翼领导人博索纳罗成为新任巴西总统、中美洲难民危机持续发酵、委内瑞拉国内局势动荡更是引发世界各方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对外投资仅次于亚太地区的第二大目的地,开展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国研院拉美所成立,秦刚:中拉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的新时期

会议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于潇清 图

5月8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与加勒比研究所成立仪式暨中拉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秦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巴西驻华大使保罗·瓦莱、古巴驻华大使米格尔·安赫尔·拉米雷斯·拉莫斯等十多位拉美国家在京使节出席成立仪式。

秦刚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从1960年中国同古巴建交算起,中拉关系已经走过60个年头,近60年来,中拉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拉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的新时期,双方明确了共建新时代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中拉关系和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这一方向。”

秦刚进一步指出,“中国发展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不排斥或针对任何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地缘政治考虑,不搞任何战略博弈,我们乐见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也愿意在尊重国家地区意愿的基础上开展三方合作,多方合作,通过合作做大利益蛋糕、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繁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说,“拉美地区总体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研究所的成立旨在加强对拉美与加勒比地区的研究,服务中拉合作,深化双边政策沟通、人心相通以及互利合作。”

国研院拉美所成立,秦刚:中拉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的新时期

与会者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于潇清 图

近年来,中拉经贸合作取得诸多成果。2000年,中拉贸易额为100多亿美元,而2018年则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截止2017年底,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存量3868.9亿美元,拉美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在拉中资企业超过2200家。

在双边交往逐渐走深走实的态势下,中拉更需要开展相互之间的研究探索,以求更好的了解对方。巴西驻华大使保罗·瓦莱表示,“中拉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强劲,而双方在沟通交流方面则缺少中介机构,因此建立这一研究所并开展直接交流是十分重要并且及时的。这一趋势同时也发生在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去年十月,我们举办了‘巴西中国研究网’第一次会议,约有150位中国专家与会,共同推动以及加强巴西对于中国以及中国道路的了解。”

新任拉美与加勒比研究所所长宋均营也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采访时表示,“随着拉美地区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急剧上升,中拉关系发展中美国因素也更加凸显,研究所建成后会在政策调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二轨外交、公共外交等方面积极配合一线外交,同时加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发声力度,使我们秉持国际正义以及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基本立场更为外方了解。”

2018年,中拉政治交往密切,拉美地区共有6位总统,1位总理到访中国;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已延伸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目前已有19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不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也批评指责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使得当地国家陷入“债务陷阱”。

对此,秦刚也在面对现场十多位拉美国家驻华大使发言时明确回应,“ 中国对拉美国家的投融资合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帮助地区国家突破资金短缺这一发展瓶颈,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投融资的使用者是企业,并不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事实上,没有任何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因为接受中国投融资而陷入所谓的债务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