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贵妃死后为何不愿与雍正合葬?

燕子李三fighting


乾隆元年九月,负责清西陵雍正泰陵建造的官员向乾隆请示,是否在泰陵地宫内留出当今皇太后棺椁的位置,这个建议相当正常普通,一般就属于走流程,但这次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孝圣皇太后却没有按常理出牌,她拒绝了将来和自己老公雍正合葬。其理由是卑不动尊,地宫门已经合上,就没有必要再打开惊扰了先灵,太后打算仿照孝庄太后单独建陵。



反正现在是自己儿子弘历当皇帝,这位雍正皇帝时的熹妃钮钴禄氏,如今的皇太后几十年风雨总算熬出头,在弘历继位之前,她一直默默无闻,如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钮钴禄氏是大清最有福气的后宫妃子,自己亲儿子是乾隆皇帝,享尽荣华富贵,是清朝三百年最长寿的皇太后,寿终正寝86岁。但是她的雍容华贵,美满福分和她老公雍正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她儿子弘历给她带来的。


钮钴禄氏生弘历时才19岁,直到康熙61年初,康熙帝召见12岁弘历,她正好30岁,这12年来钮钴禄氏没有入住雍亲王府,而是住在热河行宫外的一处叫狮子园的地方,并且这12年钮钴禄氏也没有再生育。

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初四阿哥胤禛和钮钴禄氏产下弘历有相当大的偶然因素,之后12年四阿哥远在京城对她极其冷淡,钮钴禄氏则在别处长期单身生活,一直到弘历被康熙引起重视,母子被康熙召见。

即使四阿哥胤禛当了雍正皇帝,钮钴禄氏被封为熹妃,在封妃之后直到雍正驾崩,她也没有再次生育,这又只能说明雍正对待钮钴禄氏是一点都不上心的。就算钮钴禄氏是四阿哥以前的外室,他有各种原因没有办法让钮钴禄氏进入雍亲王府,可是当了皇帝,钮钴禄氏都封熹妃了,长达13年她也没有得到雍正的再次垂青,看来她的熹妃名号,雍正还是看在弘历的面子上给她的。


别认为雍正清心寡欲,他除了乌喇那拉氏皇后,年妃齐妃熹妃还有四个嫔。雍正当政13年后宫从皇后到答应总共近40名,在清西陵可以看到,后妃陵寝里都是他的女人,无名无姓的都不少。前12年后13年,这位熹妃也够能忍的,雍正对她并没有很深的感情,她的一腔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弘历身上。

也别被清宫剧《甄嬛传》误导,甄嬛的原型确实是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但她始终是一个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人。和现代人的想法不同,她不会因为替四阿哥产下儿子提要求要条件,被封熹妃后她也不会凭着弘历去和别人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即使弘历作为继承人是公开的秘密,钮钴禄氏也没有趾高气昂高人一等,没有记载过她任何发言,一切都是那么平淡而听天由命,不然怎么说钮钴禄氏福星高照呢。


在雍正死后,钮钴禄氏终于开了口,这么多年她看透了雍正,对这位皇帝也是自己名义上的老公,她看地很透。她将来不愿意跟着雍正葬入西陵,活着没办法,死了也要和雍正分居两地,是报复前12年的孤独,还是埋怨后13年的冷漠,不难想象。

乾隆二年应钮钴禄氏的要求,在雍正泰陵东北三里地的东正峪建造了一座规制宏伟的泰东陵,完成了皇太后和雍正死不同穴的愿望。


看遍山川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自古皇家就有母凭子贵的说法,也是每个地位卑微的妃嫔们的终极梦想,一旦儿子能继承皇位,自己也就山鸡变凤凰了,雍正帝的熹贵妃也是如此。


乾隆帝的生母钮钴禄氏系原任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钮钴禄氏虽然属于满洲镶黄旗人,姓氏高贵,可父亲只是个四品官,她z13岁时被赐给当时还只是贝勒的胤禛当侍女,也叫“入侍格格”,由于父亲职位低下,在当时政治联姻兴盛的情况下,自然就得不到宠爱,几年间一直被当做丫鬟使用,连雍正面都见不着,十年间一直是格格身份。

当时府内的嫡福晋是出身名门的乌拉那拉氏,按理说钮钴禄氏是没有机会接近雍正的,可就在康熙四十九年的时候,胤禛不慎得了传染病,在其他的福晋都不愿意侍候时,钮钴禄氏却煎汤熬药,伺奉殷勤周到,她性格温柔可爱,近身侍候了60多天,自此雍正对她心存感激,就留下来侍寝,在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了四王子弘历。


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感情甚好,雍正继位后就封钮钴禄氏为熹妃,雍正八年又册封她为熹贵妃,并私下册立弘历为皇位继承人。

乾隆登基后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熹贵妃以前被孝敬皇后压着没少吃苦头,但在儿子当上皇帝后,可谓是苦尽甘来,乾隆对母亲非常孝敬,有言必参、有求必应,乾隆帝曾伺奉母亲游五台,下江南,还多次到塞外避暑,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


可母亲的后事问题却给乾隆出了个难题,自古帝王和皇后都是合葬的,可是当时孝敬皇后和年妃已经随着雍正帝葬入泰陵地宫,对于母亲他不知道然后安排,他只好去请示母亲。

皇太后就下了一道懿旨: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在先,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乾隆的母亲知道懿旨帝的墓里已有孝敬皇后,自己如果真的进去,也只能屈居于孝敬皇后之下,她不愿意这么做;另外她也觉得自己身份卑微,配不上雍正帝,更何况雍正已去世四十多年了,不想去打扰早已仙逝的雍正帝。

她只想依照孝庄皇太后的昭西陵的宪制,另见一座陵墓,自己单独居住。


这样在乾隆帝大手笔下,一座最豪华的皇后陵--泰东陵兴建而成。

遗产君


《甄嬛传》中的熹贵妃甄嬛,历史上的原型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

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凌柱之女,与康熙朝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一样,都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的后代。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钮钴禄氏被指婚嫁给雍正,为藩邸格格,但是同当时的王府福晋乌拉那拉氏和侧福晋年氏相比,地位还是低了许多。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为雍正诞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雍正登基后被封为熹妃,雍正八年(1730年)封为熹贵妃,乾隆继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钮钴禄氏去世,谥号为孝圣宪皇后,并葬在了泰东陵。


熹贵妃葬在了泰东陵,而不是同雍正合葬在了泰陵地宫。

乾隆四十二年(1777),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去世,乾隆将其葬在了泰东陵。泰东陵,并不属于雍正的泰陵,而是乾隆为其生母在距离泰陵东北1500米处的东正峪修建的一座独立陵寝。

雍正去世后,乾隆将雍正及孝敬先皇后乌拉那拉氏、敦肃皇贵妃年氏安葬在了泰陵地宫,同时询问自己的生母、当时已经是皇太后的熹贵妃钮钴禄氏是否要在泰陵的地宫中给她留一个位置。

乾隆这样做是有先例可循的,当年自己的老爹雍正,在康熙死后就将自己的生母,当时仅仅是德妃的乌雅氏册封为孝恭仁皇后,随同康熙一起安葬在了景陵地宫中。钮钴禄氏去世以后,也是可以凭借“母以子贵”,随同雍正葬入泰陵地宫的。

但是钮钴禄氏却并不同意进入泰陵地宫与雍正合葬,于是,讲求孝道的乾隆皇帝自乾隆二年(1737)在东正峪开始修建泰东陵,并在乾隆八年(1743)建成,乾隆四十二年(1777)钮钴禄氏去世后,被乾隆安葬在了这里,而泰东陵也成为了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熹贵妃不愿意与雍正合葬,是不是真的因为与十七阿哥果亲王胤礼有不同寻常的关系,自觉无颜面对雍正而选择单独建陵埋葬。

当然不是,这只是影视作品的杜撰,绝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当年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的那段惊奇的传说,于是也给雍正安了这样一段故事。

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在乾隆料理雍正后事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了死后不会葬入泰陵地宫的想法:“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在先,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按照钮钴禄氏的懿旨,她不愿意葬入泰陵地宫的理由有三:

一来,是因为雍正皇帝已经被下葬,若干年之后打开雍正陵寝地宫,打扰了雍正,是她所不愿意的。

二来,雍正再世时,不管是在王府,还是在皇宫,钮钴禄氏同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以及敦肃皇贵妃年氏,在身份、地位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因而自觉位卑,不陪与之合葬。

三来,在这之前,并不是没有皇后单独修建陵寝的先例,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都是单独修建的皇后陵寝,因而可以遵照祖制单独修建一座独立的陵寝,这样既不打扰雍正的休息,也可以顾及尊卑名分,还能彰显乾隆的孝心,而自己心中的那份后宫小老太太的虚荣心也可以得到满足。


除了为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修泰东陵,乾隆还在康熙景陵内修建了双妃园寝。

乾隆二年(1737),乾隆正式开始修建泰东陵。而乾隆在修建陵寝、安葬长辈上所体现出来的孝心,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对于当年被康熙安排抚养自己的两位小奶奶,也就是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以及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乾隆登基后,对于两位皇贵妃给予了很好的照顾,给予的赏赐与恩典比他的生母钮钴禄氏也是只多不少。同时,乾隆四年(1739年),为她们在康熙的景陵内修建的景陵双妃园寝,用以安葬两位皇贵妃,以示对于她们二位尊崇,而纵观明、清两代,妃子单独建寝,也是唯此一处。


雍亲王府


熹贵妃作为雍正的妻子,乾隆的生母,地位尊贵,按说死后自然是与雍正帝合葬的,可是当时修建西陵时询问她是否留棺椁位置时,却被她委婉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

熹贵妃嫁给雍正时,雍正是个贝勒爷,而熹贵妃的父亲职位低下,在当时政治联姻兴盛的情况下,熹贵妃

自然是得不到宠爱,面貌也不是特别出色,几年间一直被当做丫鬟使用,连雍正面都没见过,十年时间一直都是格格的身份。



康熙年间,雍正患上了瘟疫,病情十分严重,差点嗝屁,而当时熹贵妃才有机会照顾雍正,每天煎汤熬药,悉心照顾,雍正好后,很是感动,这才宠幸了熹贵妃,于是生下了弘历,母凭子贵,这才坐到贵妃的位置上。


而她不愿与雍正合葬的原因我认为是一方面感情不深,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出身卑微,配不上雍正皇帝,也不想打扰已经下葬四十多年的雍正皇帝。


绿球万象


熹贵妃为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死后葬于泰东陵。泰东陵也是清西陵三座皇后陵中最大的一座。

前些年大火的甄嬛传原型就是熹贵妃。因为太火了,所以现在清西陵也开始着手修缮泰东陵了,现在基本接近尾声了,相信不久就能开放,游客也可以参观这位传奇人物的陵寝。

(泰东陵)

泰东陵位于今清西陵泰陵东北约1.5公里处的东正峪,晓新村村西侧的山坡下。有神道和泰陵相连接。

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整整活了86岁,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当时正值乾隆太平盛世,皇太后跟着儿子乾隆享尽荣华富贵,几下江南,见识大清王朝的大好河山。可以说在当时无人能及。




在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逝世以后,熹贵妃为什么没有葬入泰陵呢?

原因有几:

1、当时在料理雍正后事的时候,皇太后还很年轻。在太平盛世享尽一切优势资源的情况下,身体状况非常的好,或许可以在活很长的时间。到时候再打开地宫葬入,怕是打扰了雍正皇帝。所以不变打开地宫。

2、当时地宫中以有了两位皇后的陪葬,即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以及敦肃皇贵妃年氏(即年妃),她们都是先于雍正逝世而葬于地宫。在当时的后宫之中,熹贵妃位置略低,而自己的儿子又做了皇帝,自然不在愿意与她们葬在一起了。

3、清朝的历史上已有单独见陵的太后了。比如孝庄皇太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所以再单独建陵并不违反祖制。

所以在便和乾隆示下:“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在先,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所以便单独建陵了。

(泰陵隆恩殿)

泰东陵始建于乾隆二年,完工于乾隆八年。由于孝圣宪皇后逝世于乾隆四十二年,这期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泰东陵略显破旧。所以在葬入之前,有紧急施工修缮。至此,一代传奇皇后安静的躺入了她最终的归宿。



泰东陵在清西陵的皇后陵中是规模最大的,建制最完整的。之前虽没有昌西陵的回音壁名声在外。随着甄嬛传的热播,近几年的修缮。也即将对外开放。目前仍然是免费的状态,可以去实地感受一下一代太后的辉煌和落寂。


像少年啦飞驰97


熹贵妃

熹贵妃,孝圣宪皇后(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满洲镶黄旗人。十三岁入雍亲王府,封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雍正元年封为熹妃,后封熹贵妃。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卒,后葬于泰东陵。

熹贵妃为何不与雍正合葬?

据说雍正驾崩的时候,有专人曾请示乾隆是否要给乾隆的生母也就是熹贵妃留个一个位置,乾隆去母亲那里咨询,而熹贵妃却不想死后入住泰陵。按照熹贵妃的说法,自己的身份卑微,不适合和雍正埋在一起。

对于这种自谦的说法,我个人认为还是熹贵妃有自己的私心,她不愿意生前地位卑微(入雍亲王府,仅仅是一个格格身份,之后最高也就是个熹贵妃,直到雍正死后,才母凭子贵做了太后),死后依然如此(泰陵当中有皇后和其他妃嫔),出于个人考虑,才不想和雍正葬在一起。

飞翼君言:熹贵妃在普通人眼里享尽了荣华富贵,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身在帝王家的凄凉。她的前半生默默无闻,直到乾隆登基,才到了她人生的巅峰。所以,不愿意在死后依然位居人后,这种想法很正常。


拓跋飞翼


乾隆生母钮祜禄氏,清朝开国功臣宏毅公巴图鲁额亦都的曾孙女,比雍正皇帝小十四岁,于康熙四十三年被赐给皇四子胤禛为格格。钮祜禄氏刚刚进入胤禛的贝勒府时地位并不高,二十岁的时候生下弘历。

雍正元年,钮祜禄氏被封为熹妃,这是破格的提升,应该是因为儿子弘历的缘故。雍正八年,钮祜禄氏晋为贵妃。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崩逝的当天,弘历就封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后在圆明园长春仙馆病逝,谥号简称“孝圣宪皇后”,“宪”是附上了帝谥。

作为乾隆朝唯一的皇太后,钮祜禄氏是天下至尊,但如果葬入世宗宪皇帝的地宫,地位尊卑又要重新排列。世宗宪皇帝比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早逝四十多年,葬入地宫时附葬了比雍正死得早的嫡后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还有附葬地宫的敦肃皇贵妃年氏,都是与雍正帝一起下葬的。

孝敬宪皇后是十四岁就嫁给皇子做嫡福晋的,名正言顺的原配皇后,就算是钮祜禄氏母以子贵做了皇太后,谥号也成为皇后,地位还是比孝敬宪皇后低。敦肃皇贵妃年氏是雍正的宠妃,于康熙末年及雍正初年获得了胤禛的专房之宠,连连生育子女。从感情和喜爱程度上说,恐怕钮祜禄氏也比不过去。既然是这样,何必还非要去泰陵的地宫里挤一挤,挣个并不可能有好位置的一席之地呢?

其实早在世宗宪皇帝和孝敬宪皇后葬入地宫之前,负责办理泰陵事务的大臣就已经向乾隆皇帝奏请是否要在泰陵地宫里给皇太后预留位置。这种事乾隆做不了主,也奏请了皇太后懿旨。当时皇太后明确表示:“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这样就是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将来被葬入泰陵地宫。

然后又明确下旨说,“况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昭西陵葬的是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孝东陵葬的是顺治孝惠章皇后。皇太后钮祜禄氏的意思就是自己也要效仿两位皇后单独建陵。


沅汰


事不过三,祖宗家法这个东西一般是不成文的,都是依据惯例。

我们来看以前的皇太后的情况。

第一位,孝端文皇后,也就是孝庄太后的姑姑,顺治朝皇太后,顺治六年崩。与皇太极合葬昭陵。

第二位,孝康章皇后,康熙朝皇太后,康熙二年崩。与顺治合葬孝陵。

第三位,孝庄文皇后,顺治朝皇太后,康熙朝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崩。未与皇太极合葬,雍正年间葬于昭西陵。

第四位,孝惠章皇后,康熙朝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崩。寻孝庄太后例,未与顺治合葬,葬于孝东陵。

第五位,孝恭仁皇后,雍正朝皇太后,雍正元年崩,与康熙合葬景陵。这个合葬比较特殊,雍正元年四月送康熙梓宫到景陵暂安奉殿,五月皇太后崩逝,康熙入葬仪式因而推迟。八月,皇太后葬仪完成。九月初一,帝后梓宫一起葬入。

题目中提到的熹贵妃也就是孝圣宪皇后是清朝第六位皇太后。

看到了吗?孝庄太后入葬昭西陵以后,由于她的崇高地位,孝惠章皇后不能超越她的丧葬礼仪,也按例另葬,这也就形成了皇太后不与皇帝合葬的祖宗家法。

那么为什么要再请示太后是否合葬呢?就是因为孝恭仁皇后造成的特例,似乎给这个祖制开了口子。

这时候皇太后正常就是自谦一下,把这个口子缝上就好了,恢复祖制皆大欢喜。

人家就是让你帮忙走一下形式,别太把自己当块料了好不好?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子随父葬、夫妻合葬的传统。夫妻的最高境界,就是生能同房,死能同穴。在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一个女人能与自己的男人合葬,那是结发妻子才能享受的到的。尤其是自己的男人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能与最尊贵的皇帝合葬在一个地宫里,是后宫每个女人的梦想,是他们最大的心愿,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女人尊贵身份的象征。然而,后宫佳丽里面,也只有只有皇后、继后以及太后可以跟帝王合葬。

雍正帝熹贵妃,即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乾隆皇帝的生母,虽不是皇后,但母凭子贵,儿子是皇上,自己是太后,自然有资格跟先帝合葬,然而她却恰恰相反,不愿与雍正合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她为什么这么拒绝跟自己丈夫合葬呢?

一《家到中落》

钮祜禄氏岁为满清八大贵族形式之一,祖上又是清朝开国元勋,但她这一支实为旁支,到他父亲这一辈,已没落至与平民无异,她父亲凌柱也只是个四品典仪的职位,这也可以说明为何身为名门之后却只能在王府当格格,说白了就是一个通房丫头,低阶侍妾。另外从钦定八旗通志来看,是在乾隆即位后才将其母家与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家族重编为一族。

二《不得宠爱》

《甄嬛传》里面,雍正也只是把嬛嬛当作纯元的影子,而历史上,雍正对钮祜禄氏也没有爱情。众所周知,钮祜禄氏12岁嫁给雍正,19岁生下弘历,31岁封为熹妃,38岁封为熹贵妃,43岁成为太后,86岁去世。在王府的18年里,她一直都是以一个通房丫头的身份存在,即使是生下了弘历,位份也依旧没有上升,雍正登基后,钮祜禄氏虽为四妃之一,却7年后才母以子贵的封为贵妃,生下弘历之后到雍正去世,她再也没有生育过。可见,雍正对她最多也只是尊敬,没有过多的爱。所以,她不愿与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合葬,哪怕这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

三《尊卑有序》

清朝最讲究尊卑有别了,不仅人生前要有尊卑等级排列,就是死后在棺椁的摆放位置上也有尊卑之别。而当时葬入泰陵地宫的已有三人,一帝、一后、一妃。后是指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妃是指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帝位于棺床正中,孝敬皇后是原配嫡皇后,自然要安放在雍正帝的左旁。而钮祜禄氏在雍正在世的时候最高也只是个贵妃,位妃低于皇贵妃年氏,所以合葬的话岂不是位列第三。在雍正活着的时候,她已经受太多委屈了,深宫后院,一个不得宠的妃子,好不容易位居后宫之首,受万人仰慕的太后,死后却还要被打回最开始,这种委屈为何要受?何况自己又有一个孝顺儿子,为何不独享一间陵寝呢?这或许是熹贵妃最不愿意与雍正合葬的原因吧。

后来,乾隆为自己的母亲修了单独的陵寝,位于雍正帝的泰陵东北约1500米的东正峪。泰东陵是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单独受后代祭拜。

四《卑不动尊》

钮祜禄氏贵为太后时曾说过“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孝圣皇太后的意思很明显,她不想与雍正帝合葬,其理由是卑不动尊,这或许也是她留给后人书面性的答案吧。



殷蜜密


对于历史不了解,就电视剧而言,第一弘力不是熹贵妃亲生的,第二熹妃心中爱的是老十七,而老十七又是雍正迫使熹妃亲自毒死的,作为一个精明女人的熹妃.,她可能与雍正合葬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