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MINI 60岁:新能源的战场上,不为情怀掉眼泪


宝马MINI 60岁:新能源的战场上,不为情怀掉眼泪

2019年,对于MINI这个品牌而言,似乎已经走到了变与不变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进口汽车市场的变数多多,中国关税下调、英国脱欧等因素让MINI喜忧半掺;另一方面,在宝马集团新四化战略下,MINI正在迅速朝着电气化方面转型,而与长城汽车的合资国产基地落户于长三角重镇张家港,也让MINI在中国市场迎来了新一轮转机。

60岁生日在即,不再年轻的MINI,能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重获新生吗?

1

德企中的英伦贵族

我们先来看看MINI的诞生,这款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汽车充满了“极客”的气息:打破常规,不拘传统。

1956年,埃及总统赛纳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并且关闭了运河,切断的运输线导致汽油价格暴涨。英国政府甚至考虑进行汽油配给,每车每月限用10加仑,这使得人们需要一种非常经济的汽车。

1956年底,时任英国汽车公司 (BMC)董事长的莱昂纳德爵士要求工程师亚历克·伊斯哥尼斯尽快设计制造一辆“真正的小型汽车”,这就是MINI。

伊斯哥尼斯是个极具个性的家伙,“数学是创新的大敌”、“我憎恨一切大的东西!”是他的口头禅。正是基于这样的DNA,MINI成了彼时嬉皮士文化的新宠。

发自MINI的灵感,伦敦的服装设计师设计出了风靡全球的迷你裙。而当奥黛丽赫本在1966年开着MINI车出现在荧幕之际,更是将这款充满格调的车定位于时尚的潮流先锋。


宝马MINI 60岁:新能源的战场上,不为情怀掉眼泪


从1959到1994年,老MINI几经转手最后归于英国罗孚集团。1994年罗孚被宝马吞并,MINI自然也归入了宝马麾下。

不过,身为英国骄傲和名片的MINI,被历史级老冤家德国人收购,这对当初英国绅士们的刺激可不小。宝马为了安抚MINI粉丝,特意花巨资在英国牛津重建了MINI工厂,以延续它的英国血统。

2

寄“马”篱下,初心难维

当MINI并入宝马集团的那刻起,它注定在品牌调性与利益之间挣扎。

最初,宝马生产的第一和第二版MINI还保持着品牌原有的风格,使用专门为其开发的平台。但是到了2014年生产的第三代MINI,便开始采用与宝马共享的X1平台,以此来节省经费及研发支出。

2014年是MINI核心产品的换代年,也是从那时开始,MINI逐渐“宝马化”了。

改款后的第三代MINI虽然还有些许的MINI神韵,但已经完全属于脱胎换骨的重新设计,从底盘到发动机,从外观到内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致连BMW官方都将其定义为:全新MINI。

这无疑是一次改朝换代,不仅继续加大的尺寸和重量,甚至还推出了五门版。因此,新款车型受到了空前的争议,在许多MINI粉丝看来,这根本就是一辆披着MINI外衣的BMW 1系。


宝马MINI 60岁:新能源的战场上,不为情怀掉眼泪


目前在售的MINI Countryman和Clubman则在五门版的基础上又拉长了身段,体型完全不再 “mini”,Countryman更是以SUV自居。

现在MINI的产品线,除了核心三门版及其敞篷版以外,剩下的就只有“加长版”和“超级加长版”了。

这一系列的操作,虽然让MINI的销量在2014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内上涨了近20%,然而在近期公布的2018年财报中,MINI却产生了2.8%的全球销量下滑。

事实上,2015-2017 这三年MINI虽然保持着销量上升,但增长率却在不断往下掉:从12% 到6.5%再到2.8%。2018年的负增长并不是偶然。

而同样也是主打小型车的奔驰smart,2018年在全球销量约为12.9万辆,出现了约4.6%的同比下滑。

早已被磨灭的粉丝情怀,高昂的品牌溢价,出于太多原因,属于MINI这类小车的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

转道新能源,MINI再出发


现在,MINI开始加入宝马的电动车阵营。

早在两年前,宝马已经计划将MINI未来的核心产品缩减成5个系列。除了目前已有的MINI Cooper、MINI Cooper敞篷版、MINI Clubman、MINI Countryman,第5款产品将是一台全新的纯电动车型,计划今年正式上市销售。

虽然英国脱欧这只“黑天鹅”对多个汽车厂商在英国本土的汽车生产带来直接影响,但是宝马近期确认,今年底将在英国的牛津工厂生产全新电动车型。

但MINI未来在英国的生产会受到政治变局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恐怕宝马现在也回答不了。

因此,宝马在中国的计划颇有未雨绸缪的意思。宝马与长城合作的首款带有MINI血统的电动车预计要到2021年正式上市,但心急的中国车迷已经开始到处挖掘新车型的线索。

毕竟,这可是宝马啊!

根据宝马此前发布的MINI Electric Concept 纯电动概念车,MINI电动车基本延续了MINI品牌系列的经典造型,采用三门设计,车型一如既往小巧精致,但是行驶参数就“犹抱琵琶半遮面”。


宝马MINI 60岁:新能源的战场上,不为情怀掉眼泪


从续航能力看,该车预计搭载与BMW i3s相同的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84马力,续航里程预计在300公里左右 。一言蔽之——缺乏惊喜。

如果以与BMW i3系列类似的性能指标搏杀新能源车市场,MINI电动车的表现可能很难给人太大期待。

虽然顶着品牌的光环,但是i3系列这一宝马旗下目前仅有的真正纯电动车型,除去在加速能力上可以让驾驶者略感兴奋之外,续航能力不佳和充电费时却屡遭车迷们诟病。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哪怕宝马以对其品牌来说足够“亲民”的30-40万元的价格将i3推出市场,大家仍不买账。

整个2018年,即使欧美市场表现相对给力,宝马i3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上也难挤进前十,全年销量不到3万5千台,仅仅排名第十八位。

对于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花费三四十万买台车,却出不了远门,实在是“人傻钱多”。

4

为什么是长城?


宝马如果看看奇瑞eQ,口碑平平,实际续航仅100多公里,一年的销量都有近4万台,就会明白自己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其实“很陌生”。

因此,宝马将MINI的“中国伙伴”锁定为长城,就不难理解。

2018年,长城共销售新车105.3万辆,连续第三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风光无限的哈弗系列SUV更是以76.6万辆的销售成绩夺取SUV销售冠军。

不得不说,长城在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和销售渠道上依然有过人之处。而且正面临着利润增长压力的长城一边在加大销售投入,一边也在寻找新的盈利点。

对长城来说,SUV和皮卡产品足够成功,新能源车恰恰是那个短板,但也是希望所在。

长城去年新成立了新能源车品牌欧拉,并推出iQ和R1两款产品,市场反响良好,与宝马的合作无疑有助长城提升在新能源车领域的“身价”。

何况,对宝马和长城而言,市场竞争已经时不我待。戴姆勒与吉利宣布将合作共同经营smart品牌电动车,小型高端电动车领域的斗法已经升级。

市场目标定位更明确,且价格相比MINI已经有优势的smart,必将进一步走向“降成本,扩销量,增利润”之路,毕竟smart不能继续无法盈利了。

未来的MINI电动车,看起来也没有第二条道路可选。因此,长城的成本管理和背后的中国市场变得十分重要。何况,宝马的另一位中国伙伴华晨实在不给力。

2018年,华晨中国[0114]收益为43.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7.48%,创下近10年来最低。

大家都看得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企业似乎已经玩不转,于是宝马和长城将合资新厂定在了江苏,而奔驰选择的吉利来自浙江。

5

进军“后补贴时代”的新战场


宝马对于电动车的态度带着德国式的谨慎。

公司管理层去年就曾宣称:燃油车依然会是未来的主流,电动车不会取代燃油车的地位;甚至电动车未来大规模生产后的成本下降,也是个“伪命题”。

其实大家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电池技术短期没有突破,即使特斯拉的续航也只够吓吓其他电动车;还有充电桩,即使不考虑充电时长问题,大规模建设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

有趣的是,处境类似的宝马和奔驰,在新能源车战场上也在“媾和”。两家正在联合开发一款新的纯电动车型——宝马i2系列。据说定价不足30万元人民币,较i3系列的品牌定位更低。

越来越平民化,很难想象这是出自“奔驰+宝马”的策略。但是对消费者而言,如果还不习惯“长城宝马”或者“吉利奔驰”,那么“奔驰宝马”应该sounds good。

德国人自家握手,强强联合。只是不知长城和吉利,作何感想。

国内外汽车商摩拳擦掌,侧面折射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进入新的阶段。就在本周,中国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出现重大收紧。

国家补贴平均下降了60-70%,对于个别车型,甚至下降100%,地方补贴将逐步退出。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购买新能源车,每台要多花5-10万元不等。

政府开始将市场开放给新能源车企自由竞争,反而将不少企业置于取舍两难的尴尬。车企与消费者如何在价格上进行博弈?失去了补贴的“诱惑”,中国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认同能有多高?

行业icon特斯拉都因为销售压力在中国搞起了“降价促销”,也拉不回去年中国市场收入下滑15%的现实。宝马和他的MINI电动车,能否站直了还把钱挣了,挑战并不算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