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四代主坦阿玛塔亮相胜利日阅兵!无人炮塔红外隐身,动力逊色

自从2007年俄罗斯国防部宣布恢复红场阅兵后,一年一度的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将于明天5月9日拉开帷幕,同时在俄国内多座城市同时举办。2015年俄罗斯的"第四代"主战坦克T-14"阿玛塔"公开亮相,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今年的胜利日阅兵上,T-14又将再度隆重登场。

在对T14的三大性能和信息化能力进行拆解分析之前,我们需要首先了解阿玛塔的结构布局和车体尺寸,并分析其对坦克主要性能和升级空间的影响。相较传统的T系列坦克而言,阿玛塔的车体尺寸可谓"身宽体长",其车体长度达到8.7米,车宽也和车高分别达到了3.6米和3,3米;作为对比,俄军目前现役的T90主战坦克,其对应的车体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6.8米,3.4米和2.3米。

首款四代主坦阿玛塔亮相胜利日阅兵!无人炮塔红外隐身,动力逊色

作为强调低矮外形和减小坦克正面投影的T系列坦克家族的一员,阿玛塔着实属于一个异类。造成这一结果一方面的原因是俄罗斯坦克工程师在坦克性能和低矮外形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通过设计更大的车体来容纳更多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和装甲火力系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t14的新型悬挂装置体积较大,占用了车体底部过高的空间,导致t14显得"人高马大"。T14车体部分的整体布局为大倾角大厚度复合装甲在前,中间为两排式乘员舱,车长和驾驶员位于前排,炮长则位于乘员舱后排。自动装弹机仓位于乘员舱之后,在其身后则布置了耐火隔离舱和发动机舱;从理论上分析,两排式的驾驶员仓并不会导致阿玛塔的车体长度相比于t90加长两米,因此笔者判断,其新型的1103kw柴油机可能存在体积过大的问题,导致阿玛塔的进一步增大和增重。

首款四代主坦阿玛塔亮相胜利日阅兵!无人炮塔红外隐身,动力逊色

阿玛塔虽然采用了新型无人炮塔以减少车重,但由于其车体过高过长(即使相比于西方三代坦克和我国99A也是如此),其无人炮塔带来的额外可利用重量很大部分均已被其过大车体带来的额外重量所抵消,考虑到目前阿玛塔的战斗全重已达到接近55吨,可以认为大量的车体死重将会对未来其战斗力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下面将主要从火力,防护,机动性和信息化能力四方面对T14的技术特性进行简单分析。相比于之前的T系列坦克,阿玛塔换装了一门2A82型125mm高压滑膛炮,相比于传统的2A46型48倍径火炮,其身管长度略有增长,并通过优化工艺使得其膛压数值有了一定的提升,而其身管寿命则在2A46的水平上获得了较大的进步。长期以来,限制t系列坦克穿甲威力的,并不是其火炮本身,而是其糟糕的穿甲弹结构设计,过短的穿甲弹弹芯,以及糟糕的弹芯加工工艺,使得苏系坦克的穿深威力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首款四代主坦阿玛塔亮相胜利日阅兵!无人炮塔红外隐身,动力逊色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俄罗斯为T14配备了新型装弹机,相比于之前T系列坦克的弹丸平置,发射药筒立置的装弹机构型,T14的自动装弹机采用了弹丸立置,发射药筒横置相反设计思路;这种设计思路可以放宽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对于弹芯长度的限制。至于阿玛塔新型穿甲弹的弹芯工艺目前笔者还没有足够的信息和数据加以分析;如果其主力穿甲弹选用钨芯穿甲弹,客观上来讲俄罗斯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较为先进的钨制弹芯样品,能否对其进行借鉴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全取决于俄罗斯特种金属加工工业目前的技术水平和产能。考虑到3BM32和3BM42穿甲弹的糟糕实战表现,经过火炮,弹芯长度,弹芯工艺三重提升的阿玛塔主炮火力,应当可以与豹2A6的DM63和我国某期弹威力平起平坐,但不太可能达到美军M829A4的水平。

首款四代主坦阿玛塔亮相胜利日阅兵!无人炮塔红外隐身,动力逊色

据俄罗斯官方口径宣称,阿玛塔拥有独一无二的四层防护系统。其防护层次分为,隐身防护,主动防护,爆炸反应装甲,和车体主装甲。笔者在此将对其四层防护进行一一分析。所谓隐身防护,指的是削减坦克热辐射特征,电磁信号特征,光学偏振特征以及视觉可辨识度,实现坦克整体的低可探测度。值得一提的是,提出坦克隐身概念的俄罗斯,同时也提出了战机隐身无用论,不禁令人莞尔。

与战机隐身不同,坦克隐身的重点为红外隐身,而实现红外隐身的常用做法是为坦克发动机舱和战斗室包裹隔热材料,将其置于由红外吸波材料构成的隔热仓内,考虑到阿玛塔发动机舱空间较大,无人炮塔战斗室可布置灵活性较高,其实现红外隐身具有先天优势,可以认为阿玛塔的隐身能力相比于目前各类三代坦克都有明显的提升。阿玛塔的主动防护系统与之前俄军定型的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有所不同,其雷达探测范围可覆盖车体前的整个四分之一球面,对来自车体前方,侧前方和攻顶反坦克导弹有较好的防护效果。考虑到无人炮塔对攻顶导弹的防护有先天优势,可以认为,只要阿玛塔对弹药仓的隔离设计合理有效,其防御"标枪"等攻顶反坦克导弹的能力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首款四代主坦阿玛塔亮相胜利日阅兵!无人炮塔红外隐身,动力逊色

阿玛塔的车体主装甲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大倾角陶瓷复合装甲。根据对其实物的观察,和对其车长舱盖位置的分析,可以认为其正面车体装甲达到了350-400mm/60度的水平,参考T80U车体首上装甲的防弹系数远超2.0,以及T14的前身,90年代的195工程(T95)的纸面防穿甲能力超过1000mm;即使假设俄罗斯的复合装甲技术较冷战末期没有任何提高,可以认为,阿玛塔的车体首上防穿性能在没有爆炸反应装甲加强的前提下,至少达到了800mm以上的水平。这一数值在三代坦克之中可以认为极其优秀,达到了我国99A车体首上的防护水平,并远超M1A2sep2。但另一方面,无论阿玛塔的装甲内容陶瓷柱是传统的圆柱形,或是理想状态下的正六边形,相比于"乔巴姆"系复合装甲,俄式陶瓷复合装甲对破甲弹的防护性能都较为一般。几乎可以认为其防破甲能力与防穿甲能力相当。

因此阿玛塔对于化学能武器的防护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靠其披挂的爆炸反应装甲。可以判断,T14的理论防护能力可以达到防穿接近1000mm,防破接近1500mm的水平。而在实战中,假如T14的爆炸反应装甲被穿甲弹或榴弹大范围触发,其失去爆反保护的裸露车体可能难以承受以红箭10为代表的重型反坦克导弹的致命一击。阿玛塔的无人炮塔防护极为薄弱,其基甲只能承受小口径穿甲弹和榴弹破片的打击。俄罗斯坦克设计师认为,T14炮塔内实际有效的火炮所占空间及正面投影极小,并无必要为炮塔配置与车体相当的装甲防护。而笔者对这一点并不完全认同:一旦破甲弹打入炮塔内部,虽然炮塔内不会产生人员损失,但金属射流四溅会大范围破坏炮塔内车长周视仪,炮长自动化瞄具等一系列电子光学设备,并有可能对主炮造成波坏性伤害。而穿甲弹从炮塔侧前方入射,其贯穿伤也足以破坏坦克主炮,使坦克失去战斗力。

首款四代主坦阿玛塔亮相胜利日阅兵!无人炮塔红外隐身,动力逊色

阿玛塔的动力系统为1103kw(1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其变速箱仍为落后的手动变速箱,因此阿玛塔的操纵性相比于四方及我国新式主战坦克仍有明显差距。而俄制发动机的加速和倒车性能也一直为人所诟病,因此可以认为,在主要机动性指标上,阿玛塔可能略逊色与目前主流的三代及三代半坦克。谈到阿玛塔的信息化能力,笔者在此需要强调,信息化能力是一种体系化能力,脱离了作战体系,或作战体系内其他作战单位的信息化能力很差的条件下,单车信息化能力再高也无济于事,而目前俄军的信息化能力提升障碍,远远不是一两辆阿玛塔可以实质性解决的。

首款四代主坦阿玛塔亮相胜利日阅兵!无人炮塔红外隐身,动力逊色

综上所述,阿玛塔的单车作战能力在目前世界范围内三代坦克中处于第一集团位置,部分性能或具有领先优势。但在阿玛塔的技术框架下,我国或西方发达国家应用更先进的局部技术和整体设计能力,完全可以开发出性能和潜力超过阿玛塔的主战坦克。考虑到车载大功率大容量电池,车载电磁炮和电磁装甲还未实现工程化突破,第四代主战坦克可能仍然会以隐身能力和无人炮塔为标志,在不超过现有60吨重量大关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发射药或适当增长主炮身管,分装弹转定装弹,提升复合装甲技术和厚度等来提升坦克的火力和防护性能,以实现远超过现役三代坦克的作战性能。阿玛塔的作战性能能否达到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标准仍需时间验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阿玛塔是世界上第一款遵循四代坦克设计思路研制而成的主战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