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雲南,只知道吃過橋米線你就虧大了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在各種關於“哪裡的米粉最好吃”、“哪裡的人最能吃辣”的爭論中,很少看到雲南人站出來為自己爭辯,低調的性格或許跟地處邊陲的位置有關。

但在私底下,雲南人又對自己的飲食文化表現出充足的自信:哪裡最能吃辣,看看中國最辣的辣椒(涮涮辣)長在哪兒不就知道了?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阿昌族過手米線,是比過橋米線更具儀式感的存在。圖/西夏

在諸多雲南人引以為傲的飲食中,米線也應擁有姓名。彩雲之南,分佈著26個民族,而米線的種類,也正如這多元的民族文化一樣,從帽子到粉的形態,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

米線是主流,餌絲為特色

第一次來雲南吃米線的人,大概都遭遇過這樣的情景:

- 老闆,來一份小鍋米線。

- 粗的細的?

- 啊?就是小鍋米線。

- 幹漿酸漿?

- (???)

就像麵條有粗細、軟硬之分,雲南人對米線口感的在意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帽子”,主要分為較細的幹漿和較粗的酸漿兩種。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酸漿米線,口感爽滑有筋骨,但不及幹漿米線易於保存。圖/網絡

酸漿米線的工藝相對複雜,新鮮發酵,口感爽滑筋道。

小鍋米線、豆花米線、涼米線,都是偏愛酸漿的人更多;

而幹漿米線則較為乾澀,吃起來缺少一番與齒牙糾纏的樂趣,但因為更易於攜帶和保存,也培養了一批忠實的擁躉。

如果說米線還不夠獨特,那麼餌絲絕對能為雲南代言。“餌”字聽起來唬人,其本質就是一種米制品。

大米舂成坨,再擀成薄片切絲,乍看跟米線一樣都是條狀物,其實剖面是有稜角的小方塊,而非圓柱體,吃起來也比米線更加細膩、耐嚼。

汪曾祺說餌絲更頂飽,跟它的口感不無關係。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餌絲是切出來的,跟米線的口感截然不同。圖/blog.sina.com

北宋以後,大批移民流入雲南,不僅孕育出了從屬於北方語系的雲南官話,還有堪比麵食花樣的米食。

除了米線、餌絲,還有寬如面片的卷粉、像麵餅一樣的“米餅”餌塊,而好看又營養的“紅米線”,則是紅河州的特產。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顏色討喜的紅米線,用紅糙米做成。圖/西夏

正因為有著一副“好骨架”,再加上雲南複雜多變的自然氣候和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才讓雲南米線有了花式搭配的資本和底氣。

來雲南,只知道吃過橋米線你就虧大了

外地人認識雲南米線,大多是從名聲在外的過橋米線開始的。其實雲南米線的“帽子”,就像蘇杭麵條的澆頭一樣豐富。

信口數下去,夠你吃一個月不帶重樣的,但要想在這裡面摸出個門道,還得從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米線說起。

昆明小鍋米線VS豆花米線

昆明作為省會城市,是雲南各種米線的薈萃之地。但對於地道的昆明人來說,唯有小鍋米線和豆花米線才關乎鄉愁。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昆明人最難以割捨的小鍋米線。圖/網絡

小鍋米線最講究的是“一人一鍋,私人定製”,不同口味的人都能從中得到滿足。豆醬奠定基調,肉末、韭菜根和酸醃菜提鮮,一塊煮到半融化的臭豆腐,是隻有老饕才能體會的神助攻。

喜歡這一口的,儘可以移步更硬核的“罐罐臭豆腐米線”。其實,昆明的臭豆腐更像腐乳,臭的溫柔,鮮的綿長。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豆花米線。圖/西夏

而另一邊的豆花黨,則形成了與小鍋米線最強有力的競爭。爽滑的酸漿米線裹著細嫩的豆花和辣椒油,再來一碗豆麵湯圓才是絕配。

在昆明人心目中,小鍋米線和豆花米線“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個都難以取捨。

蒙自過橋米線VS文山汆肉米線

比起昆明人的心頭好,雲南更為人所知的是源於蒙自的過橋米線。

我們平時所見的過橋米線,各種配料是與米線分開來放的,而回到“老家”蒙自,則更接近於自助的形式。

配料大多為熟食,看上哪些用手一指,後廚便會跟米線一起燙好了端上來。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蒙自菊花過橋米線,碗比臉還大。圖/sohu.com

這種形式,廣泛流傳於滇東南的紅河州與文山州,作為湯粉來說,蒙自的過橋米線、建水的草芽米線,文山的汆肉米線,絕對都算箇中翹楚。

好湯底自不必說,再加上炸豬皮(當地稱之“葉子”)、豬肉、豬肝、小黃牛肉、豆皮、草芽等等中的一種或幾種,就能變換出不同的形式。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汆肉米線。圖/sohu.com

離開紅河州與文山州,最讓人懷念的就是那一口悉心熬製、回味悠長的湯底。

玉溪涼米線VS阿昌族過手米線

北方人夏天有吃涼麵的習慣,而在雲南,這樁生意無疑要被涼米線、涼卷粉搶佔。

過了涼水的米線,比熱著吃更加爽滑有彈性,配上酸甜得宜的醋汁和油辣椒,吃的直叫人神清氣爽、大呼過癮。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玉溪涼米線。圖/dianping.com

如果說“涼”在滇中是一種調劑,那麼對於滇西南的德宏州來說,則是剛需。

阿昌族的過手米線,跟名聲大噪的“過橋米線”只有一字之差,卻成了“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小眾美食。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阿昌族過手米線。圖/《風味人間》

過手米線的蘸水,製作起來頗為複雜和講究。

炙烤後的豬肉剁碎,加上烤豬皮、豬肝、大蒜、花生碎、稀豆粉、芫荽等配料,再澆上一勺用酸楊梅或米湯發酵的“靈魂酸水”,才算大功告成。

吃的時候將“顏值”極佳的紅米線置於手心,上覆蘸料送入口中。對於初次嘗試的人來說,米線“過手”的形式,往往比它的美味更令人印象深刻。

騰衝稀豆粉餌絲VS巍山粑肉餌絲

遊歷過大理和騰衝的人,無不感嘆古大理國無異於“世外桃源”的代名詞,而對於今人來說,這種感嘆當然也離不開兩地的飲食。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騰衝稀豆粉加餌絲。圖/wangyi.com

在餌絲的發祥地,騰衝人把它和另一種本地特色——稀豆粉加以結合,再加上各種調料,就是本地人在早餐時段點擊率極高的稀豆粉餌絲。

也只有在這裡,你才會暫時忘卻米線,轉投韌度更勝一籌的餌絲懷抱。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大理巍山肉餌絲。圖/網絡

不知道是否得益於地理相近,大理巍山古城的肉餌絲也是當地早餐的頭牌。“”,在川渝和雲南一帶形容食物的方言裡,意味著“軟爛”。

燉到脫骨的豬肉,配上柔滑的餌絲,可清淡亦可重口,在大理州的“美食重鎮”巍山,也是扛把子般的存在。

雲南米線多達幾十種品類,除上述之外,還有腸旺米線、大酥牛肉米線、會澤羊肉米線、曲靖蒸餌絲、昆明滷餌絲;更有不分地域的雜醬米線、三鮮米線、燜肉米線、辣雞米線、排骨米線等家常品類。

具體的數字,可能連本地人都說不清,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下次再來雲南,可以不言必稱“過橋米線”。

今日作者

西夏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獨自行走二十餘國

現為美食撰稿人

排版 | 小跟班

商務合作請添加:Tortoise_Li

請註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請勾搭老藝術家 chujanfung

来云南,只知道吃过桥米线你就亏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