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數據與數據、數據與系統、數據與業務聯繫的基礎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5月8日訊(中國藍融媒體中心 新藍網記者 餘麗燕)

今天(8日)下午,杭州城市大腦下城平臺正式發佈。下城區公佈了平臺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等領域的初步成果和未來建設規劃。

這個平臺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在建立數據與數據、數據與系統、數據與業務聯繫的基礎


先停車再繳費 每天可為車主節約5000分鐘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很多人都體驗了“武林商圈先停車再繳費”的服務。這正是停車系統,接入城市大腦下城平臺後在全市率先“激活”的一項功能。該舉措將大大提高武林商圈運營效率。以嘉裡中心為例——擁有1300個停車位,每天流轉約10000輛車,如果每個車主節約30秒的繳費時間,一天下來,所有車主總共能節約5000分鐘,車位週轉率也將隨之提高。


在建立數據與數據、數據與系統、數據與業務聯繫的基礎


“五一”假期前,武林商圈核心區域內9個社會停車場和3個公共停車場全部開通“先離場後繳費”功能,並採用了下城智慧停車系統,效果立竿見影:把五一小長假與清明小長假做對比,以嘉裡中心停車場為例,五一期間嘉裡中心停車場空位利用率平均提高了9.7%,車輛平均每天增加7.8%,按每輛車平均1.5個人計算,嘉裡中心每天增加人流412.8人。

杭州下城區副區長李都金介紹,後期還將與高德導航等主流應用合作,結合嘉裡中心等商業體的優惠政策,繼續優化動態停車系統,通過智能算法,實現錯時計費,讓車主在商圈停車也能享受“峰谷電”模式,在快速停車的同時,還能享受優惠的停車價格,真正做到讓利於民。通過測算,預計能夠提高單個停車場5%-30%的場庫利用率,增加每日人流10%-20%,平均為每輛車每小時節約1-4元,切實緩解商圈停車難問題,吸引人流,促進消費。

推進城市大腦 賦能高質量發展

停車應用只是城市大腦下城平臺的一次“小試牛刀”。

李都金表示,下城平臺的接入,相當於為下城區打造了一個數字 “孿生”城市。


在建立數據與數據、數據與系統、數據與業務聯繫的基礎


目前,城市大腦下城平臺已經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城市管理三大領域取得初步成效。

經濟發展領域,比如,為新武林商圈導入“互聯網+商圈”發展的創新模式;不僅智慧停車場模塊成功試運行,還引入了智慧金融和智慧物流,為消費者提供商品購物配送和餐飲外賣配送等即時送達服務,平均送達時間28分鐘,每日為武林商圈配送訂單超過30000單;開通“樂游下城”模塊功能,將旅遊資源大數據應用直接觸達下城遊客,向他們及時提供賓館、餐飲、景點、交通、文娛活動等組合信息。

在社會治理方面,城市大腦下城平臺探索智慧社區建設,通過建立各類前端感知設備的數據標準,實現小區數據的統一歸集和調用。比如,推進門禁、道閘、監控、煙感和充電樁等智能終端建設,加快水、電、煤和煙感等數據的歸集,為街道、社區、公安、小區等相關部門提供精確的數據服務,探索社區養老方面的智慧運用等。

提高基層治理智慧水平,緊扣“街道政務信息化標準流程建設”實驗主題,全面推進街道服務管理創新,通過建立數字化綜合管理平臺,梳理消防、民政、城管和市場監管等應用系統和業務流程,實現數據共享共用,系統環節再造。今年年初,下城區被民政部確定為浙江省唯一的“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

下一步,在建立數據與數據、數據與系統、數據與業務聯繫的基礎上,將探索多維數據結果輸出,推進城市大腦下城平臺的智慧處置能力,加速實現數字化轉型,從而完善其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方面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