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金三角是产毒地区,那为什么不派军队铲除毒贩呢?

我是隔壁小王


所谓金三角,是指缅老泰三国交界的东南亚地区,总面积大概在15~20万平方公里,这个地方交通闭塞,峰峦叠嶂,是一个非常适合隐藏的地方,泰国政府,曾经在这个三国交界处设立一块,有金三角字样的,所以这一代才会命名为金三角。

金三角由来

金三角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重要的产毒地带,首先,在于他所处的地方非常适合种植罂粟,金三角地处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水热,条件良好,种植罂粟非常合适,而这里的地形则以山地为主,崎岖复杂,而且人烟稀少,所以种植也适合管理和隐藏。

金三角的由来还要从历史方面来说一下,在近代时期,西方列强涌入东方,大量对东方地区进行殖民,东南亚地区自然也是一块肥肉,追求经济利益的西方人,当然不会放过的在此地种植暴利的罂粟。

他们在金三角地区开始传播并种植罂粟,教会当地人进行简单的提炼成毒品之后进行销售,将这些东西大量的销往人口规模比较庞大的印度和中国,牟取暴利,这人也因此而学会了种植罂粟的方法,多年以后他们子孙都以种植罂粟为生,贩卖毒品为业,而且种植罂粟,贩卖毒品成为了当地的支柱性产业,还出现了毒品加工厂。

甚至一度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后来二战之后,殖民者离去,这个地方因为各民族忙于独立内战,导致此地一度成为三不管地带,很多失败军阀纷纷跑到这里,由于是三国交界,所以管理上,自然是有很多难以触及的地方,金三角地区的军阀,在此得以有喘息之机,通过武装力量进行毒品生产销售,我在以毒品来的钱继续扩充武装力量,形成了一个以军护毒,以毒养军的恶性循环。

军阀势力贩毒猖獗

这里曾经的贩毒集团最主要的有在1951年,败退到缅甸边境地区的,国民党残军贩毒集团,他们先后控制住缅甸掸邦的很多地区,总兵力最高时多达18,000余人,鸦片产量最高时达到600多吨。

除此之外还有罗星汉贩毒集团和坤沙贩毒集团,他们都在金三角地区武装贩毒,罗星汉在1973年被缅军击溃,坤沙趁势崛起,庞大到拥有3万以上训练有素的武装队伍,还有诸如彭家声,林明贤,赵尼莱等人是武装贩毒集团。

在金三角地带有这么多的军阀势力控制着毒品产业,周边国家真的没有围剿吗?

当然不可能,在金三角崛起的过程中,周边的国家和政府,曾经多次去清剿金三角的毒枭,毒品对这些国家的伤害是巨大的。

但是清剿毒枭失败的因素是客观的。

首先金三角地带的人们长期都是以种植罂粟,加工毒品为生的,这甚至是他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职业,那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农民或者是其他劳动者,种植罂粟和制度,或许是他们真正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百姓,你说是会拥护毒枭,还是会拥护周边政府呢?

所以在周边的国家派兵去清剿金三角毒枭的时候,很多百姓都会给毒枭们通风报信,然后以金三角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他们随便就可以找一个地方躲起来,而不被找到。

只要金三角地区的毒枭和军法,和老百姓打好关系,那么他们就有无限的游击战术,所以周边国家往往都是无功而返,即便是摧毁来一定的毒性势力,但不久之后他们就像春风吹又生一样,重新生起来。

此外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在于,由于这个地方是一个三国交界地带,三国之间的共同管理上是会出现障碍的,比如军事行动可能会出现问题,或者是不同的国家中可能会因为腐败或者是种种原因,因为经济利益而把军事行动的消息通传给毒枭。

而且各国之间沟通也会有差异,联合行动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单边行动则很容易触碰敏感的外交关系,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金三角的军事行动难以收获意想的效果。

即便如此,军事行动还是起到过很多效果的,在国际社会给予的压力下,缅甸政府多次采取武装行动,一度击败了罗兴汉贩毒集团并击毙罗兴汉,1996年1月,在缅甸政府的压力下,坤沙领导的武装向缅甸政府投降,即便此时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产量依旧极其巨大,仍是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鸦片产区。

2006年金三角地区种植的罂粟面积大概还有20万亩,这已经是100年来的最低点了。

各国除了通过武装行动打压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之外,他们还通过经济发展的方式来转移当地人们的支柱性产业。比如老挝地区就在金三角设立经济地区,善于通过旅游行业,增加人们的收入,改变毒品问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生存空间会越来越被缩小,直至成为一块净土。


历史好奇怪


金三角是世界三大毒品源之一,真可谓臭名昭著的。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金三角地区依然是毒品泛滥。那么,为何就不能将金三角这个毒瘤给铲除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二。

关于金三角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在地理上,金三角位于泰国、越南和老挝三国的交界处,属于三不管的地区,再加上当地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不便于三国执法和军队清剿,很难彻底将当地的毒枭铲除干净。



二是当地军阀势力强大。金三角地区大部分地区被当地的军阀势力所控制,虽然他们表面上臣服于三国政府,但是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三国政府无权干涉,反而为其制毒和贩卖毒品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当地都有多股实力强大的反政府武装和毒品武装,他们装备精良,敢公开与泰国、缅甸和老挝的中央政府对抗,并且是毫不逊色,令三国头疼不已。

三是利益是毒瘤难以拔除的根源。金三角的毒品贸易带了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这些毒枭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制毒基地,建立一个上到政府高官、军队将领,下到毒品种植农民的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并且牢不可破。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中央政府想彻底摧毁这个利益集团,简直就是难以上青天。

四、金三角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也不敢彻底摧毁它。金三角每年的毒品贸易在给毒枭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拉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向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缴纳了巨额的保护费,是他们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就是金三角的毒品贸易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三国的中央政府胆敢跟当地的毒枭过不去,就是断了当地百姓的财路,就是以人民为敌,必将引起国家的剧烈震动。因此,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中央政府不敢下死手,只会做点表面文章,应付国际舆论压力罢了!



综上所述,正是基于错综复杂历史、经济等原因,金三角的毒品贸易是春风吹又生,不论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怎么清剿,都无法彻底将这个毒瘤铲除。如果没有人吸食毒品,金三角必将不攻自破,但显然是不可能的。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说起毒品的泛滥区,金三角地区可谓是首当其中,臭名昭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制造区,每年从这里流出的毒品就有3000吨之多,占到了世界毒品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在那里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就如同我们中国的商场一样,金三角到处都是毒品的店铺,可以说,金三角俨然发展成了毒品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

其实好多网友曾经提出,这还不简单,当地政府的枪炮是干什么吃的,直接派兵三下五除二不就剿灭了吗?其实,说得容易,真要付出实施还真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三不管地带

世界上著名的三大制毒区域,像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交界的金新月地区,以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交界的的银三角地区,甚至是金三角地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处于多国的边境地区,政令和军令很难得到统一,且多国各有各的小算盘,谁都不想自己吃亏,也不想别人占到任何便宜。

金三角地区的地质条件也不利于政府大规模的作战,此地崇山峻岭,丛林密布,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当地的土匪和军民可躲至深山,进可攻,退可守,泰国部队来了,他们可以跑到缅甸,缅甸的部队来了,他们可以逃窜到老挝,政府部队很难将他们一网打尽,多次的征讨结果都是政府军无功而返。

悍匪军阀盘踞

金三角这个地方可谓是龙蛇混杂,军阀、土匪、刁民各有各的势力,能够在这个利益链上站稳脚跟,谁都是软柿子。

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大毒枭坤沙了,坤沙出生在当地一个没落土司的家里,据说他的父亲可能是汉族人,坤沙也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名叫“张奇夫”。

坤沙是极其幸运的,长大成人后,他接触到了毒品生意,他的岳父就是一个靠毒品发家的部落首领,坤沙跟着岳父慢慢成为了毒枭集团的左膀右臂,期间,被解放军赶到缅甸的国民党残部也对坤沙进行了专业的军事指导。

坤沙就这样一步步发展壮大,他最辉煌的时候,手下有将近3万人,还配备各式轻重武器,甚至还有直升飞机。只不过后来他的毒枭集团发生了分裂,1996年,坤沙被迫向缅甸政府缴械,后来一直过着被拘禁的生活。

坤沙只不过是金三角地区一支势力较大的军阀,在他败亡后,各路小军阀开始疯狂侵占地盘,缅甸政府虽多次派兵征剿,然而最终也没能彻底剿灭。

无利不起早

其实上述的两大原因只不过是客观原因,真正的主因那就是利益!毒品有多么暴利我们无需多言,在三国的政府中,不乏有拿着“两份薪水”的政府高官,他们是毒品的既得利益者,利益链错综复杂,不是哪一个人就能轻易解决的。

金三角地区乃烟瘴之地,种植其他的谷物不行,也只有种植罂粟能有个不错的收成。当地的军阀和政府的关系说到底是一种附属的关系,承认国家的领导,却有一定的自治权利。金三角每年占据了三国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这一点在老挝和缅甸表现的更为突出。

金三角如此,世界也是如此,从金三角走出来的毒品,给世界各地的毒枭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种利益比抢劫银行还要恐怖,虽然各国都在谴责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但我认为,各国的贩卖毒品的勾当并没有彻底根除,销售控制不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毒品从金三角走出来。即使派兵剿灭,还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博取巨额的利益,换句话说,难道诸如美国、英国的高官也能不被高昂的利益打动吗?


小小嬴政


金三角在我们国内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如果要说到金三角的形成历史,很多人可能就有点陌生了。

说起来,金三角的形成与我们历史中的一支国军是有非常必然联系的。


逃到缅甸的国军士兵

金三角最早的开创者是一些国军士兵,这些国军士兵原本是蒋介石派驻在云南的第八军93师士兵。

只不过由于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时,他们的长官李弥把他们抛弃在云南、自己逃到了台湾,他们这才为求生在团长李国辉的带领下逃到了缅甸。

当时从云南逃到缅甸的国军士兵不仅只有93师的士兵,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其他部队的零散士兵从云南逃到了缅甸。

接下来,这些散兵在缅甸的丛林中渐渐汇聚到了一起,然后以93师的团长李国辉为主,组建成了一支在异国他乡土地上漂泊的部队。

而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有着严重的双标性,如果把他们的战斗力放在当时的国内,他们根本就不是“雷霆天威”的对手,可以说是如同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

但要是把他们的处境放在缅甸,情况就会有180度的不同。

这些部队在来到缅甸之后,他们就首度遭受到了缅甸部队的驱逐,而在缅甸部队驱逐他们的过程中,他们却犹如无敌的存在一般,缅甸军队难以对他们进行驱逐、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在缅甸部队数次驱逐这些国军部队都被无情碾压后,他们就只能请求起了我们的帮助。

不过由于其中种种原因的限制,我们的出手也没能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帮助,这些国军部队仿佛在缅甸的丛林中扎根了一般,难以被驱逐。

毒品王朝的初露峥嵘

而著名的金三角,就是由这些国军部队一手缔造出来的。

金三角最早跟毒品搭上关系起源于殖民时代,在欧洲列强殖民统治中南半岛期间,他们为获取利益就首度在金三角地区种植起了罂粟,由此提炼了不少鸦片。


不过那些时期金三角出产的鸦片数量并不是特别庞大,跟后期“金三角毒品王朝”所出产的鸦片、毒品数量根本就无法相比。

金三角是一直到了50年代,才首次出现了鸦片出产的喷发期,然后在60、70、80、90年代,金三角的毒品、鸦片浪潮才汹涌而起,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成为了举世皆知的“毒窟”。

其中金三角50年代的第一次鸦片出产高潮,就是在这些国军士兵们的影响下出现的。

那时候这些国军部队为了能在缅甸生存、为了能获取钱财购买武器、购买各种生活物资,他们就在走投无路下干起了出产鸦片的勾当,正是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金三角地区才出现了大规模的鸦片出产。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他们本身士兵数量的稀少,他们就在金三角地区大量开办了各种军事训练学校,专门培养起了一些可以在未来替补进自己部队中的后备力量。

最开始的时候,金三角就是这些国军部队的天下。

但是由于后来联合国干涉、蒋介石在联合国压迫下把这些部队大部分抽调回了台湾,使得这些部队失去了最核心的力量,最终再加上这些士兵渐渐变老、很难再继续和那些年轻人争斗的原因,所以大概从60年代开始,金三角的霸主地位开始转移到了那些被这些国军培育出来的本地人身上。

这些人在实力强大起来后,逐渐发展成了当地的毒枭军阀,实力强大时期,一点都不比缅甸的国家部队差上多少。

而那些原本的国军部队,则因为年老不堪、实在无处可去,因此就只能无奈地接受了泰国的招安,以帮泰国清剿泰国境内的毒枭部队为代价,在泰国的美斯乐镇安家落户了起来。


不是不想派军队清剿

而在金三角毒品王朝崛起的过程中,要说缅甸以及泰国、老挝等国家没有清剿金三角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金三角崛起的过程中,这几个国家都曾花费了巨大力气想去清剿金三角的毒枭部队,只不过由于他们的实力不允许,才一直迟迟无法动摇这些毒枭部队的根基。

其次,就算他们的实力足够,凭借着当地百姓对这些毒枭们的拥护、给他们的通风报信,凭借着这些毒枭们对金三角丛林地区的熟捻,这些国家的部队想清剿干净这些毒枭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算他们清剿干净了一波毒枭,这里面蕴藏着的巨大利益也会很快地催生出另一波毒枭,就如同那不除根的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

在这个过程中,金三角附近的国家也曾经打算过从根源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过程中,他们对当地百姓进行了长时间的引导劝诫,从外面大量引进了咖啡、甘蔗等亚热带农作物让这些百姓们种植来替代罂粟获利。

他们这些方法在历史中也曾几次达到压制金三角鸦片生产的效果,不过由于当地百姓们发现种植这些农作物的利益根本比不过种植罂粟带来的利益,因此在这些国家推广了一段时间后,金三角地区在利益的驱使下,就再度处处开出了妖艳的罂粟花。

所以说并不是金三角周边的国家不想派军队铲除这些金三角毒枭,而是因为这些毒枭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实在难以铲除,就算他们铲除了,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出现的毒枭,仍旧会一茬茬地出现。


孤客生




金三角早已不是以前那个金三角了,所谓的超级毒贩只是存在历史当中,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在过去很长的岁月里,金三角毒贩确实很难被铲除,直到2009年,一切尘埃落定,金三角大部分地区成了旅游特区,毒贩们的生存空间极大幅度减小,除了个别人在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的地方偷偷种植和加工外,再无大规模种植和加工。

为什么在历史当中,金三角毒贩难以被铲除?

金三角的初始



广义金三角,是老挝、泰国、缅甸三国之间交界处的三不管地带,这块面积大约为20万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六个台湾岛大,面积确实不小。

狭义的金三角,是湄公河与美塞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区。

通常说的金三角,就是广义的金三角。此区域山峦屏障,郁郁葱葱,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交通及其不便。难能可贵的是,这里虽然山高林密,但土地肥沃,温度适宜,日照时间长,成为了全球罂粟花生长的绝佳区域。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英国人发现这一良好的罂粟种植区域,开始提供种子,让农民种植罂粟,丰收之际,再有英国人收购。可以说,这罂粟产业救活了当时金三角的农民,让大家有饭吃,有衣服穿。至于罂粟的危害,英国人为了利益不顾及,金三角当地农民为了糊口顾不上。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内战失败的国民党的一支军队,在李国辉带领下开始在金三角一带“安营扎寨”了,看到有国民党军队进入了金三角,独立国家缅甸政府派军队前来围剿,但缅甸军队两万多人竟然打不过李国辉两三千的部队,于是就此作罢!

金三角的发展



李国辉带着士兵们开始大力种植鸦片,发展鸦片贸易,日子红红火火。后来,应蒋介石的安排,李国辉离开了金三角,而接着有他的老长官李弥接替了李国辉。

蒋介石的意思很明白,是要在金三角发展自己的势力,以便机会成熟时,打回大陆。

因此,李弥快速发展队伍,没多久,发展队伍人数达到了35000多人,同时打着“反共抗俄”的名义,成立训练机构。

这批训练的人员后来成为了金三角的中流砥柱,成为了军阀或者毒枭。坤沙、罗星汉、彭家声等人都是从李弥部队训练出来的。

面对得天独厚的优势,李弥一家独大,鸦片贸易蒸蒸日上,缅甸政府也没什么好的办法,而泰国、老挝也是鞭长莫及。

看李弥逐渐增大,缅甸政府把“状”告到了联合国,蒋介石很无奈,将金三角大部分士兵分批逐渐撤回到台湾,只余下5000多人国民党残部,也许李弥等人想留一个“可能”的备用点。



但是,1961年后,台湾和金三角的关系基本断了,原因还是利益关系。之后,坤沙,罗星汉,彭家声,魏学刚先后成为了名震一时的毒枭,而国民党残部作为武装力量也继续存在,但是,后面毒枭发展势头特别猛,特别是坤沙,更是厉害,最多时候,控制了金三角80%鸦片贸易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三大毒品基地金三角、银三角、金新月当中,金三角的鸦片量占到了75%左右。在1998年达到了鼎盛,年产鸦片达到了三千吨到四千吨。

随着国际社会的大力反对,特别是中美两国一起施加影响,给缅甸、老挝、泰国带来了巨大压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金三角开始逐渐衰落。2009年,金三角被开发成经济特区(主要是老挝和泰国方面),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区。

从此,当地的农民开始种植其它农作物,至于鸦片,也许有人偷偷种,但数量已经少得很了。

金三角曾经发展到那么大的体量,难道没有国家军队管?当然有国家管,但前期收效甚微。为什么这样呢?

金三角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金三角的地势非常险要,可以说易守难攻,对于这个“毒瘤”,早期没人管,后期缅甸等国出兵攻打,但非常吃力,因为金三角地理位置太特殊,陆军进攻非常不容易,而且金三角的私人武装武器先进,坤沙等人还有直升机,可以说这是颗难啃的骨头。

到九十年代,坤沙实在是太过“强大”,而且成立了“掸邦共和国”,并自任总统。此时,坤沙实力达到了最顶点,而且海洛因的提取工业也非常先进,影响实在太大,于是乎,泰国、老挝、缅甸三国政府军开始围剿坤沙的部队,再加上美国的支援,坤沙集团无法扛得住,于是就向缅甸政府投降了。

之后,金三角帮派林立,各有山头,情况异常复杂,政府军追击私人武装,那些武装先是对抗,不行再逃蹿,在三个国家边境穿插徘徊。对于正规军来说,随意进入他国区域进行斗争,是不可以的,所以“剿匪”变得特别不容易。

毒品产业链庞大,利益链条上人太多,周边国围剿不坚决。



除了地形特殊外,铲除毒枭不容易,和整个链条上有着数不清的关系户,有着巨大关系。

首先当地农民种植户是受益的第一批人,因为罂粟的存在,他们得以活命,解决了就业,让百姓富裕,这让政府省了不少劲。

其次,很多相近区域的各国地方领导,在金三角有着自己的利益。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真心“剿匪”。

谁愿意置利益于不顾?估计很少有人不看重自己的利益。

因此,围剿“金三角”毒枭成了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地人和当地国家的支持度太不够,否则,以举国之力剿匪怎么会那么难呢?

正是后来泰国、老挝、缅甸政府军在各种国际压力下,不得已联合去剿匪,再加上中国和美国的影响,使得“铲除金三角各毒贩”取得了卓有成效,让金三角大部分区域后来成为了经济特区。

历史当中,铲除金三角毒贩比较难,是因为:武装势力庞大,地形太过独特,利益链条上人太多。


蓝风破晓


“金三角”位于泰国、缅甸、老挝三国边境的一个三角型地带,三国在“金三角”均有所属国土,面积15——20万平方公里,散落着3000多个村镇。

这里山峦叠嶂,交通闭塞,民族纷繁,军阀众多,历来国家对此地,难以采取有较的控制和管理,这为毒品的种植、生产、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

要彻底铲除金三角的毒品来源,首先必须打掉众多的地方武装,或将地方武装收编国有,其次改变当地农民以种植鸦片为生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该地区的资金投资力度,加强对该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普及,这就需要三国通力合作,国际社会全力支持,方能实现。

如果该三国在国际社会支持下,密切合作,全力进剿金三角的地方武装,短时间内肯定会扼制住毒品的泛滥,但要全部铲除毒品犯罪集团是不可能的,因为贩毒集团不会和正规军打阵地消耗战的,一旦战事全面展开,他们会循入村镇为民,化整为零。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收编这些部队,让他们继续管理所属的地方,一直以来政府方面也是这样做的,即然让他们继续管理,那么政府的财政就需拨给军费、办公费、地方建设等费用,如果不能满足的话,鸦片种植随时都会死灰复燃。


农民问题也是政府头疼的事,在金三角大约有一百多万人,有许多个的少数民族组成,到底谁属于哪个国家?有的人自己都不很明确,再说,不让种植鸦片了,百姓如何为生呢?这就需要政府按排好其它农作物的种植,本来金三角的地理环境就差,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很难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现在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就算农民获得了丰收,那么销售出去也是个很大的难题,政府还得投资交通设施,就算道路畅通了,还有个运输成本的问题,这些和我们国内的有点相似,我们国家可以集国家之力,将贫困山区的人搬迁出来,他们这些国家恐怕还没这个能力。


想想是这也难、那也难,可是再难也得办,打击毒品犯罪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世界禁毒运动的支持下,近来泰国,缅甸和老挝的禁毒措施还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老挝成立了金三角经济特区,发展赌场、酒店、高尔夫球场等高挡娱乐产业,有效地降低了鸦片种植面积,泰国和缅甸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将境内的毒品之源减少了九成以上,相信经过各国的不懈努力,最终金三角的毒品一定会彻底解决的。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金三角位于缅甸掸邦高原东部,其土地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因地形类似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而得名。

金三角地区居民多以掸族、佤族、克耶族等少数民族居民为主,这些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较低,直到今天该地区有些部落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

金三角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故交通落后,导致该地区各部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金三角潮湿炎热的典型热带雨林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烟草、可可和罂粟等高回报经济作物。加上当地人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能带给罂粟充足的养料,最终导致该地区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罂粟种植和生产加工基地。

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历史已久,那么到底是谁最早把罂粟种子带到这片神奇的土地呢?

19世纪初,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征服了古老的印度后,又把魔爪伸向了东南亚小国缅甸。在经历了两次对缅作战后,英国终于在1852年梦想成真,开始了对缅甸的殖民统治。大英帝国在给落后的缅甸带来先进的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把罂粟的魔种撒在了这片土地上。


到1885年,随着第三次对缅战争的胜利,英国彻底地征服了整个缅甸,并将罂粟种植扩散到金三角大部分地区。等到罂粟收成后,英国殖民者就在当地直接加工成鸦片,然后买给各个国家。这其中就包括被英国殖民者用鸦片敲开国门的中国。

随着殖民地的持续扩张,英国的鸦片生意也越做越大,而遭受鸦片摧残的人们也愈来愈多,于是世界各国开始谴责英国的强盗行为。

面临着国际舆论的一片谴责,即便是无比强大的英国也不得不告停在东南亚的贩毒活动。然而有钱能使鬼推磨,鸦片生意所带来的巨大的利益还是能吸引人为之冒险一搏的,比如法国。英国人退出缅甸鸦片市场后,法国殖民者接手了他们的生意,并获得非常可观的利润回报。



金三角毒品的扩张之路

前有狼后有虎。法国狼狈地败退越南后,美国又发动了越南战争,并最终深陷其中。在越南战争期间,为了发动当地割据武装对付越共,作为交换美国不得不收购当地少数民族部落种植的罂粟。同时面对着美国国内的社会谴责和政治压力,气急败坏的美军为了尽快退出越南战场的泥潭,甚至不惜大力收购金三角地区生产的鸦片,并与金三角毒枭合作贩卖鸦片到各个国家,甚至包括美国。通过与美军的合作,金三角逐步扩大了毒品销路和市场,直到成为世界头号毒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1950年,在解放军的乘胜追击下,国民党一部分残军逃向缅甸,并与驻守在金三角的国民党军队组成“复兴部队”。同年,蒋介石派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前往金三角收拢原国军势力,并组建“云南反共救国军”,企图反攻大陆。为了养兵练兵,云南反共救国军选择与当地割据武装势力合作种植鸦片,以此获取军费,壮大势力。后来,在中缅两国军队的合力打击下,国民党军队才陆续退回台湾,但仍有一部分国军将士留在了金三角,继续为金三角毒枭贩毒。




金三角毒品为何生生不息?

1948年独立以前,缅甸与果敢、佤邦等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签订了和平友好协议——《彬龙协议》。但独立之后的缅甸却单方面“撕毁”了《彬龙协议》,开始打压少数民族势力,尤其是在吴努和奈温执政时期,缅甸陆续出台了诸多不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的高压政策,欲以武力实现缅甸真正的统一。

面对咄咄逼人的缅甸中央,果敢、佤邦等少数民族聚集地陆续涌现了罗兴汉、坤沙和彭家声等地方割据武装。而为了招兵买马,缅甸民族割据武装一般都走以毒养兵、以毒抗战的道路。所以罗兴汉和坤沙同时也是金三角地区势力最大的毒枭。这也是金三角地区的特色:民族割据武装本身充当了毒枭的保护伞。所以缅甸来说,缉毒与打击地方割据武装是一体化的。




由于金三角毒枭是双方共同的敌人,所以从上个世纪以来,缅甸就一直在为配合国家禁毒组织打击金三角毒枭而努力。从打击计划到具体实施,缅甸中央军队都走在了缉毒第一线,甚至几乎每年缅甸都会发动代号为“摩亨”的禁毒行动。

1973年,在国际禁毒组织和缅甸中央军的联合打击下,金三角罗兴汉贩毒集团走向消亡。罗兴汉倒下后,坤沙又成了金三角的头号毒枭,其武装兵力一度达2万之多。1996年,面对国际社会和缅甸中央的联合施压,走投无路的坤沙只能选择投降。坤沙的投降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抑制了金三角毒枭的猖獗活动,但由于缅甸中央始终无法和克钦、佤邦、果敢等少数民族达成民族和解,所以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金三角的毒品问题。


故只有等到缅甸与地方少数民族武装化干戈为玉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金三角的毒品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夏目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说来说去,原因就两个:

第一,毒品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

毒品的利益链上有很多人,从最底层的种植罂粟的农民,到负责销售的美国黑帮。

中间更为无数环节,甚至包裹泰国、老挝、缅甸的很多高层人物。

说通俗点,人人都希望通过毒品赚钱,因为它的利润太大了,连赌博也比不了。


第二,毒品产地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让联合国无法强行某个国家,根除毒品的种植和生产。

以金三角为例,就算泰国、缅甸、老挝政府都愿意彻底禁毒。

但这三个国家都很难对付金三角的军阀。

直到今天,金三角仍然盘踞大量军阀力量,有自己的武装,和缅甸政府军作对。


看看萨沙的文章。

海洛因将军坤沙投降:创造了双狮地球牌毒品 [


1996年1月12日 金三角大毒枭坤沙向缅政府军投降。这里我们就要说说坤沙,和他创造鼎鼎大名的 双狮地球牌海洛因。在当年,双狮地球牌堪称毒品界的王牌。听萨沙说一说吧。

看过电影《美国黑帮》的朋友,都记得一个情节。

美国黑人毒贩弗兰克,因毒品渠道被垃圾警察垄断,生存越来越困难。无奈之下,弗兰克破釜沉舟,亲自赶往金三角地区。从一个讲中文的当地军阀头子手中,弗兰克购买了大批毒品。

美国市面上的海洛因纯度,基本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弗兰克带回来的毒品,纯度则高达百分之百。由此,弗兰克的生意大赚特赚,瞬间成为纽约最有实力的黑帮头子之一。

电影中这个军阀头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坤沙。

坤沙原名张奇夫,是一个混血儿。他的父亲是汉人,母亲则是掸族,也就是中国的傣族人。

坤沙从小失去了父母,又被掸族仇人追杀,被迫四处流浪以从军为生。

在那个年代,缅甸刚刚独立不久,仰光政权的势力还无法深入缅北。

缅北山区群雄割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李弥的国军残部93师也雄踞一方,曾经2次将缅甸政府军打的屁滚尿流,占据了金三角地区。

此时的坤沙在缅北混迹,加入了李弥在金三角建立的“反共抗俄大学”:同罗星汉、彭家声都是同学。

这段时期的学习,让坤沙成为一个正规的军官,对他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缅甸人打不过93师只能玩阴的,在苏联支持下向联合国控告中国人侵略。

在联合国压力下,50年代国军残部陆续撤回台湾,留下了大片真空区。

而60年代缅共迅速崛起又有强大的后援,成为缅甸政府军的头号敌人。

政府军忙于围剿缅共,无暇顾及缅北中小军阀。

在这种情况下,坤沙这种草头王有了发展的空间。

在成为当地掸族土司女婿后,他组建了八百多人的地方武装“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指挥官”,受到缅甸政府的承认。

当时的缅北就是三国初期的局面,弱肉强食,看谁厉害。坤沙以自己卓越的军政能力,一军突起,击溃老同学罗星汉等军阀,成为金三角的霸主。

随后的坤沙在金三角生存了30年,部队一度发展到2.5万军队(其中骨干4000人)和2万民兵的规模,装备包括直升机在内的各种新式武器。

对于坤沙的起起伏伏,萨沙不想多说,主要就说说它的双狮地球牌。

在缅北,鸦片种植是很寻常的事情。

缅北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奇差,农业技术落后。

资料写到:金三角山区里的许多土著民族如苗、僳僳、瑶、阿卡等族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习惯,其村寨围绕着新辟耕地不时迁移。这一原始生产方式很适宜种植罂粟。因为种罂粟无须高明复杂的技术,当人们把一片片茂密的丛林砍倒烧毁后,仅肥沃的腐殖层就可以连续几年使鸦片丰收。当地力耗尽时,又开辟新的耕地,反正那里眼下还有无边无际的土地可供利用。

这种地方即便农业丰收也无法运出去。上千年来,缅北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是赤贫,经常大批饿死。

从英国人带来鸦片以后,缅北山民开始找到维持生命的东西。缅北的山区非常适合鸦片的种植,而鸦片外号叫做懒庄稼,不需要精心打理,即便山区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种植。

罂粟收割以后,制成的鸦片生膏重量很轻,根本不需要什么公路运输,几匹马就背的出去。

由此,缅北山民普遍种植鸦片,以维持一家的生计。在缅北,鸦片就是流通货币。山民可以用鸦片能买金银首饰、枪支、牲畜和收音机,还可求医看病。

而盘踞缅北的军阀,也对鸦片种植进行鼓励。

缅北这个地方除了玉石、木材以外,特产就是只有鸦片。

玉石不容易赚大钱,木材又难以运输,说来说去,就是鸦片利润最高。

靠山吃山,从李国辉时代开始,缅北各种武装包括缅共,都不干涉山民的鸦片种植,还从中抽税。

鸦片从缅北卖到泰国价格翻了很多倍,足以满足军阀的军费需要。

不过,军阀通常是只是卖鸦片或者吗啡,由泰国、老挝的买家自行提炼为海洛因。

但鸦片和吗啡的价格较低,海洛因价格则很高,毒品的大头收入被中间买家赚走。在缅北,坤沙从山民手上购买生鸦片,不过每公斤70到90美元。提炼为海洛因后运到曼谷黑市时,每公斤海洛因的价值1.5万至2万美元。

于是,一些精明的军阀自行组织工厂生产海洛因,以挤压中间商的利润空间。

可惜,军阀邀请的化学工程师水平不高,加上工人多是本地文盲农民,导致海洛因质量不高,纯度甚至只有百分之二三十。

早在七十年代垄断金三角绝大部分的毒品市场以后,坤沙扭转了这个局面,甚至创造了著名的海洛因品牌。

所谓的双狮地球牌,就是纯度高达百分之百的海洛因。

双狮地球牌的包装很简单,用普通的油纸包裹。

油纸上印有红色的图标,是两个狮子抱着地球,上面有一帆风顺、纯净100%字样。

有意思的是,标志上还写着“提放假冒”四个字。

一块是1公斤,海洛因砖上还印着999三个数字,表明纯度是99.9%。

就是以这种品牌效应,坤沙从毒品贸易中获利极大,能够支持数万人的军队。

1988年,坤沙毒品收入高达2亿美元(当时币值),1989年为4亿。

双狮地球牌可以看出坤沙精明的一面,做毒品生意都能够形成品牌化。

也就是双狮地球牌,让坤沙的名气过大,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垮台。

萨沙需要补充的是,坤沙虽打成掸邦共和国的口号,其实他基本是一个地道的华人。


萨沙


电影《湄公河行动》也上映了有一段时间了,相信大家对剧情也有所了解,讲的就是中国船员在金三角一带惨遭毒贩毒手的真实案例。

这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经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可想而知金三角这一地区有多么混乱。那里毒枭猖獗,贩毒成为常态,尽人皆知,可是为什么三国政府不派军队将其铲除呢?



任何事情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缘由,这件事情也不例外。

从客观因素来讲,首先金三角在地理位置上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位于泰国、缅甸、老挝三国的交界处,主要以山地丛林为主,地形复杂,交通状况及其之恶劣,单就这一项原因就使得打击工作及其不顺利,更何况目前的局势是金三角地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毒枭,其中一个被清除了,马上就会有另外一个顶替上来,接手这块"大蛋糕"。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剿不胜剿。



其次,一旦发动全面清剿,会给整个金三角地区造成极大的动荡,因为这一带分布着大小村镇3000多个,许多百姓都是靠种植罂粟来谋生的,一旦毒枭没了,那就等于百姓的饭碗没了,这么多村镇里的人怎么安抚下来,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财政方面要付出巨大的开支,更是难以掌控这么多的人心,难免会有极端分子趁机寻衅挑事。

这是三个国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更何况全面清剿还不可能实现,原因何在?上文也说过了,它位于三国交界地带,哪国政府想要清剿他们,他们就逃到另外一国去,“你们能奈我何?”

有的网友要问了,三国不能协手作战吗?这样他们就跑不脱了,迟早被清剿完。

这又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三国联合作战,这不是说说就能成功的,那些毒枭为何能屡屡逃脱追剿至今逍遥法外?

呵呵,你懂得。三国联合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却是不可能成功。这里面利益盘根错节,动用力量越多,走漏风声可能性越大,所谓联合围剿只是为了应付舆论压力,做做样子罢了,全面清剿在目前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还有一个原因,当地军阀势力强大,装备精良,战斗力颇为可观。金三角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地方军阀所控制,他们可以说是“听调不听宣”,虽说表面臣服三国,但实际上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三国政府想管也管不了。

而且这些军阀大多来自于少数民族,与政府向心力不强,有民族矛盾因素在里面,剿灭起来更是棘手。

更何况这些军阀还有一部分是国军残军李弥旧部后裔,虽然他们这帮江湖元老大部分已经脱离了这个买卖(谁愿意一直做这种刀口舔血的买卖呢?暴利是暴利,但有命赚没命花一切都是枉然,现在他们是一茬一茬的转到了正经行业),现在做毒品交易的只是以前小弟的小弟罢了,即便是小弟的小弟,但是那战斗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彪悍,说不定剿匪不成反被剿,所以泰国、缅甸和老挝这三国政府想要彻底铲除他们,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上都是客观因素,其实主观因素就只有两个字——利益。

金三角每年都会有巨大的毒品产出量,那赚得钱都给毒枭们分了吗?并不是,每年金三角地区都会上缴巨额“保护费”,是当地支柱产业,为了高额利润,各国家地区背后有无数隐藏的既得利益者。

而且上文也提到,当地百姓是靠种植毒品才过活的,毒枭们的贩毒活动,极大的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三国政府要动毒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老百姓的死活。


当今世界是舆论的世界,会运用舆论的不止有三国政府,贩毒分子也会利用舆论,毕竟眼红三个国家利益的不在少数,毒贩们给老百姓一点甜头,“政府不保护弱势群体”的舆论还不是满天飞?

只能是说利益捆绑人心,毕竟利益才是最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想要彻底铲除金三角地区的毒贩,不是不可以,只是没有更大的利益关系去替代之前的利益关系、推动三国政府去这么做罢了。

目前的国际形势一片大好,各国都在积极打击毒品交易、展开禁毒活动,金三角已经式微。慢慢的不用剿,也没多少人干这一行了,而我们能做得就只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让这种式微继续延续下去,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遏制毒品贸易,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真正灭掉了这个行业,没有人吸毒,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贩毒。


历来现实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泰国、越南、老挝有心铲除所有的毒贩,金三角的毒贩是不会那么猖狂的!

金三角这个地方,是泰国、老挝、越南三国的交界,这三国的交界实际上早就成了三不管地带,在历史上,如果不是因为金三角的军阀胃口太大,想要吞掉一个国家,也不会遭到重创!

正因为金三角这个地方是三不管,就成了很多残余势力的摇篮,例如国民党当年的一个师,就是逃到了这里,还成立学校培养的坤沙这样有军事才能的大毒枭,一下子拉起了几万人的队伍,就连缅甸政府诱捕坤沙之后,都值得被迫释放坤沙,就可以看出金三角当地军方的实力,现在虽然大毒枭基本上没有了,但是分散的毒贩更加难缠,再加上三国都不愿意自己独自去消灭毒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没有一点实际行动!

都说是药三分毒,实际上金三角生产的罂粟等毒品,也是可以用于医药方面的制药,再加上产毒非常的暴利,他的双重价值不但毒贩喜欢,就连金三角的穷苦百姓也喜欢,这是他们赚钱最快的捷径。其次,金三角虽然是三不管地带,但是他们的产毒也让泰国、缅甸、老挝受惠了,肯定是毒贩和政府勾结,当地军阀也和政府高层有联系,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三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如果不是金三角的政府放水,毒品怎么可能运出去!

在利益的诱惑之下,金三角三国压根就不愿意彻底消灭毒贩,让全世界的毒品泛滥,害人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