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來飯店:威海現存體量最大的老洋房

康來飯店:威海現存體量最大的老洋房

康來飯店全景

到過劉公島的遊客會有這樣的印象,一出島內候船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北面沿街商鋪上方高聳著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背依青山,面朝大海,巍峨壯麗,建築雄渾,鍍鋅鐵瓦屋面、白色外廊相互貫通、垂脊歐式建築格局,這座充溢著濃郁歐式風格的建築群,就是上世紀初英國人建造的康來飯店,也是威海現存體量最大的老洋房。

威海衛成為洋商“淘金”熱土

中國在甲午戰爭的失敗,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他們在加強對華經濟侵略的同時,加緊侵佔中國沿海重要港口,在華展開了搶佔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的激烈爭奪。在這場瓜分豆剖的競爭中,英國作為最早侵華、在華擁有政治經濟權益最多的資本主義國家,以武力為後盾逼迫清政府就範,強行租借威海衛。

威海衛在日本佔據三年後,於1898年又陷入英國的魔掌,並開啟了32年(劉公島被強租42年)被租借的屈辱歲月。

康來飯店:威海現存體量最大的老洋房

劉公島附近海面上的英國軍艦

英國租佔威海衛的最初目的是把威海衛建成其海軍在遠東地區永久性基地,並制定了規模宏大的威海衛防禦設施建設規劃,其中劉公島海軍基地的建設是重中之重。然而,由於英國與南非布爾人爆發戰爭,英國海陸軍受損嚴重,國庫空虛,已無力承擔威海衛建設,加上20世紀初德國海軍的崛起和俄法聯盟的形成威脅到英國的海上霸權,英國海軍發展重點隨之迅速轉移到造艦業。1902年,英國隨之放棄了其原本宏大的計劃,最終將威海衛重新定位為英國海軍軍事訓練基地和療養基地。於是有著“海山仙山”和“世外桃源”美譽的劉公島作為一處療養勝地的價值便凸現出來。

英國海軍投資重點緊接著轉移到物資供應、裝備檢修、衛生醫療、勤務保障、旅遊娛樂等方面,並在島上修建了大批炮臺、兵營、碼頭、醫院、別墅、俱樂部、高爾夫等軍事訓練和各種生活娛樂設施,艦隊停泊地點也全部停泊在劉公島海面。

在英國人租借威海衛及劉公島的中後期,每年有大批英國海軍官兵及家屬前來休憩度假,這也極大刺激了英國工商界逐利的慾望,幻想威海衛成為第二個香港,這時的英國媒體也大肆渲染,推波助瀾,認為威海衛商機無限,是個“淘金”的寶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偏居一隅的威海衛突然間熱鬧起來,既吸引了英國商人,也吸引了世界各地商賈達官貴人蜂擁而至,紛紛到此經商、購地和置業。這其中就有康來洋行的創辦人、捷足先登者的英商鄧肯·克拉克。

威海近代第一家外資洋行

1898年英租威海衛後,英商鄧肯·克拉克辭去海關工作,從煙臺舉家遷往威海,購買了粵商梁皓池、黃華英在威海設立的財泰號,在劉公島租下北洋海軍的部分營房創辦了康來洋行,這是威海近代第一家外資洋行。

康來飯店:威海現存體量最大的老洋房

北洋海軍時期軍官宿舍(康來飯店原址)

創始人鄧肯1856年11月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由於父親早亡,為供養母親和7個姐妹,鄧肯少年時代便開始了打工生涯。來中國後,鄧肯相繼供職於上海和芝罘海關。1892年因參與救助倫敦商船“斯坦菲爾德”號遇難乘客,被英國政府授予維多利亞勳章。次年4月,鄧肯與在芝罘的著名家庭旅館創辦人愛德華·紐曼的女兒成婚。

康來洋行早期主要業務是替英國駐軍和殖民當局進行官方採購。在英租時期,由於康來洋行牌子老、資歷深,與官方擁有深厚的人脈關係以及經營郵政這一重要市政機構,因而在威海衛各項經濟和社會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此後隨著威海商貿和旅遊業不斷興盛,完成資本積累的康來洋行也不斷向民用領域擴展業務,在旅遊、水上公共交通、房地產業和教育等領域都有投資。

康來飯店:威海現存體量最大的老洋房

康來洋行與改擴建後的康來飯店(1933年)

康來洋行在劉公島和商貿區擁有眾多的店鋪和貨棧,除進口大量一般性的商品外,還進口煤炭等重要物質,是威海衛當時最大的煤炭和洋貨批發商之一。同時,它還是威海最大軍事採購商,特別是每年夏天英國遠東艦隊來威避暑時,該行幾乎包攬了艦隊所有的後勤供應業務。它還是香港郵政總局在威海的獨家代理,經營劉公島和商貿區兩處郵局,包攬了全區的郵政業務。

隨著來威避暑療養的洋人不斷增多,康來洋行敏銳地撲捉到這一商機,投資旅遊接待服務設施,成為威海衛最大的旅館業主。它除了於1898年在劉公島創辦了克拉克飯店,後期接管了島外位於今東山賓館西側的國王飯店,在規模和檔次上都是最高的。另外,它還在劉公島上建設了一處日產能力達1.8萬瓶的汽水廠和每小時產麵包454公斤的麵包房。

在交通方面,成立了供水船公司和駁船公司,專為來威的各類船隻提供淡水,並向遊客和商船出租遊艇及駁船。它還建有兩處專用旅遊碼頭,是最早在威海開展水上輪渡業務的商行。此外,該行還經營果蔬種植園,專種外國蔬菜瓜果,產品除供應本地市場外,部分對外出口。1904年,康來洋行在劉公島上創辦了一所國王學校,招收中國學生,主要講授英語和商業課程。可以說,康來洋行在吃住行遊購娛上無不涉獵,軍民商學方面無不參與,是當時實力最雄厚、門類最齊全的商業王國。

康來飯店:威海歐式建築典範

康來洋行是鄧肯·克拉克在劉公島最早的紮根地,康來飯店也是其家族發跡的地方。康來飯店原址為北洋海軍軍官宿舍,從歷史老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北洋海軍軍官宿舍雖然都是平房,但房屋密集、建築規整、鱗次櫛比,是一處規模很大的建築群。1898年,初到劉公島的鄧肯·克拉克看好這處建築,便租用後開設飯店,接待暑期來威的英國海軍軍官家屬和外籍人士。

康來飯店:威海現存體量最大的老洋房

當年英國康來飯店東部的附屬設施

據記載,康來飯店初建於1900年,但對整個建築並未作大的改造。隨著來劉公島療養度假人員的驟升,原有接待設施已不敷使用。侵略者的雙手都是沾滿鮮血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的鄧肯·克拉克在1920年拆除了北洋海軍軍官宿舍,在原址建新飯店,也是平房,但北洋海軍軍官宿舍就這樣屈辱地消失在英國殖民者的手中。

1933年和1934年,為了擴大規模和提升接待能力,再由平房改建為今天的二層樓房。康來飯店佔地1.4公頃,建築面積3287平方米,是當年劉公島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威海現存老洋房建築面積中最大的一組建築群。整個建築擁有大小客房40多間,分東西兩院,東院主樓2棟,附屬房3棟。西院主樓1棟,附屬房2棟。主體建築座北朝南“一”字排開,東、西側均為兩層客房,磚石結構,黑色鐵皮瓦屋面,上下層南面均設有走廊,同開三個山花。中間為西餐廳,可供上百人同時就餐,大型宴會和富家子女婚禮多在此舉行,其豪華程度和規格在當時遠東地區首屈一指,堪與當今五星級飯店相媲美。

康來飯店:威海現存體量最大的老洋房

康來飯店主體建築背面(1970年代)

在康來飯店前面的海岸,還有一處接送遊客和運送貨物的專用碼頭——康來碼頭。實際上該碼頭建於北洋海軍時期,軍民合用,因此得名“官碼頭”,又因其由花崗岩塊石砌成,又俗稱“石碼頭”。英租時期,因其主要為康來飯店服務,又被殖民當局稱為“康來碼頭”,打上了殖民者的印記。這座歷經百餘年風雨的碼頭,在現在使用的旅遊碼頭建成之前,它是島上惟一的民用碼頭,劉公島自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每年上百萬遊客進島後的第一個腳印,都是最先留在了這個碼頭上的,儘管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也見證了曾經的輝煌和恥辱。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0年之後,康來飯店由鄧肯·克拉克長子約翰·克拉克經營。約翰因中風留下後遺症(腿瘸),當地人稱為“張瘸子”,1940年離開威海衛,康來飯店也隨之結束了其昔日繁華盛景,重新回到中國人手中。

新中國成立後,康來飯店一直由駐島海軍某部使用,保存完好。由於康來飯店屬於軍事管理區,遊客不能近距離接觸,但異國的風格、氣派的建築、醒目的位置,褪盡繁華、寫滿殖民屈辱記憶的康來飯店令每位初次進島的遊客都會駐足注目。

2006年,康來飯店舊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