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啃老到底对不对?

街头流浪看世界


中国人啃老对不对?

这个提法范围仿佛太大了,啃老肯定存在,但是绝对不能称中国人啃老对不对啊?

不能把此类现象如此扩大化,因为这也是一种局部现象而已。

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为父母经济条件好,对儿女从小到大宠爱有加,舍不得孩子吃苦,就在家甘心尽愿养着儿女。

也有些是儿女不思上进,不愿意参加工作,怕吃苦受累,父母出于无奈被逼的现象也很多。

这些啃老属的存在,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必竟自食其力参加工作的,还是占绝大多数,啃老确实有,但是没哪么严重。





靠山4


01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改成,会养儿才防老。

很多人都有儿子,但会养儿子的人却很少,这就造成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虐老案杀母案等等,当然,这种极端的情况也只是个例。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却是占了很大一份比例的现象,那就是啃老。

说起啃老,严格程度上来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年轻人都不同程度上在啃老,或者说曾啃过老。

比如说,毕业一两年还待业在家的,比如谈婚论嫁父母帮忙买房买车的,再比如有了孩子父母帮着养的等等。

父母爱子女,能力范围内有所帮衬无可厚非,但若一味大包大揽,那你们就是变相的摧毁自己的子女。

02

蔡阿姨今年五十岁,本还指望能在五十岁生日寿宴上补拍一张全家福,谁知全家福没拍上,一家人倒是搞得四分五裂。

年初的时候,儿媳怀上二胎,一家人都很开心,二宝来的正是时候,大宝三岁多了,过了夏天就可以送托儿所,正好腾出时间来迎接二宝,这样两个孩子年纪相差的也不大。

可儿媳却一直闷闷不乐,三番五次催促儿子出去工作,儿子一直不为所动,小两口之间三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家里硝烟一直不断。

儿媳说:"马上有了二宝,压力越来越大,你还天天窝在家里打游戏像什么话?"

儿子说:"我是没赚钱,但是也没花你的钱,也没少了你吃少了你喝的,你在这跟我较什么劲?"

蔡阿姨家里开了个五金小店,说不上赚钱,养活一家子是够了,不过也只能说勉强养活得上,吃喝倒没什么,但如果想改善下生活层次,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因为开了这个小店,儿子就一直在家做做收银,打打游戏。早几年儿媳逼着儿子也出去做了几份工作,往往都熬不过一个月,儿子就跑回来了。

然后在家大发牢骚,累死了苦死了,要么就无聊死了难熬死了。

蔡阿姨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每次见状都心疼不已:"好了好了,那就不要去了,就在家收银吧,在家里也能搭把手。"

儿媳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和儿子再一次因为出去工作的事大吵了一架,见公婆明里暗里和老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儿媳死了心。

她一个人跑到医院打掉了孩子,一家人期盼的二宝就这么胎死腹中了,儿媳从医院回来后,第一时间收拾东西回了娘家,桌上留下了一份离婚协议。

谁也没能劝回儿媳,儿媳在深夜曾给蔡阿姨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妈,我不是攀比,您看家里亲戚谁不比我们家条件好?我不指望您儿子能赚大钱发大财,我只是希望他能靠自己养活我们的小家,毕竟您们不能帮他养一辈子。

蔡阿姨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她也像儿媳一样逼着儿子出去工作,可年过三十的儿子已经不买她的帐了,催促多了,还常常对她恶语相向。

蔡阿姨无奈,只得断了儿子的经济,从那以后,他们这个家就再也没有安宁过。

蔡阿姨搂着小孙子,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03

为人父母者,恨不得能替孩子打点好一切,照顾他们一辈子。

可是天道轮回的自然规律是我们人类所无法改变的,父母终究会走在子女前面,无法给予一辈子的照顾和陪伴。

你给他留下金山银山,如果不教会他生存之道,他也只会坐吃山空。

如果有一天,你们老了,甚至不在了,将一无是处的他们留在这个冷漠现实的世界上,他们将何去何从呢?

往往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都是有点狠心的,狠心得将孩子扔到满是飞禽走兽的丛林,冷眼看着他们摸滚爬打。

等他们伤痕累累的站起来,他们才会露出心疼而又安慰的笑,这才是为人父母真正该做的。

如果你很爱你的孩子,那么,请你对他们狠心一点。


暖心文笔


也不是说啃老就一定是错误的,也不能说啃老就是正确的,还是要看情况分家庭。


中国人家庭都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比自己这一代更强更厉害,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超越自己,所以老人都是在无限制的帮助孩子成长,小的时候帮孩子去报名各种的特长班,学习各种的东西,稍微大一点,让孩子去名校去更好的学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将来还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学习。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是最棒的,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种老人的无限制的对孩子的帮助,有时候也需要问问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孩子不是家庭的产品,还是希望他能够自由的长大,长成一个他自己,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背负着光宗耀祖长大,是不是太累了?

当然有一些孩子,确实是不求上进,不努力,无论家长怎么去讲怎么去说,他都无法主动去做,没有兴趣。每天不学无术,蹭吃蹭喝,到了一个能够独立自主的年纪仍然靠父母的救济过日子,那就是非常不对的了。

自立、自强、自信还是很重要的。


心态决定一切


前十年社会批判啃老的房奴,当时的主流的评价,都是认为啃老是没有本事的体现,年轻人应该靠自己的奋斗。一套房掏空了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辈的养老钱,于心何忍?

现在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声音了,因为那些当年当上房奴的人,现在都至少身家百万以上了,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100平以上的户型至少500万以上了。 反而是那些要自己争气不愿啃老买房的,想啃老当房奴,可能都没有机会了,从财富的角度讲,同一起跑线的两人,现在可能已经差了一个阶层了。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节操当不了饭吃。

现在呢,舆论似乎再也没有觉得因为买房啃老是什么问题了。前不久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鼓励大家“六个口袋买房”:小夫妻俩上面的六个钱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个钱包,爷爷奶奶一个钱包,姥姥姥爷一个钱包,爱人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父母,这六个钱包凑在一块儿能够帮着支付首付的话,建议还是买房子的好。

所以有时候想想确实无奈,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状态下,不啃老的年轻人基本上是寸步难行的,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城市要买商品房,那农村很多年轻人结个婚,也要盖个房子,还有彩礼、买个车等等,如果没有家里人的支持的话,估计也就只能当光棍了。

所以在中国这个环境下,虽然鼓励不啃老是一个正确的导向,但在现实中可能确实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最苦的还是那些无老可以啃的那个群体,真的是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奋斗出来的。


水禾田


“啃老”似乎把老人放在了被动地位,儿女成了受指责的对象,其实“啃老”并非如此简单。

孩子力何"啃老”?

不工作无收入或入不敷出。

年轻人为何不工作或入不敷出?

能力不够可以学习提高。

不想工作或懒得工作挣钱就是心态和习惯的问题了。

这种心态是怎么养成的呢?

这依然有父母家长在儿女成长中付出的"功劳”。

遍观周围此类家庭,莫不如此。控制型家长、保姆式养育,限制了儿女性格的独立,扼杀儿女独立生活能力。很多父母一方面抱怨儿女不独立,把自己拴得死死的,另一方面儿女要独立,不让自己操心,则满肚子的不高心,抱怨儿女不孝,其实这样的家长真的是他们自己不舍得放手儿女独立,他们真的很可怜,看似大爱无边,也真是把儿女包存在了自己无边的爱中,这样的儿女其实心里也很累、矛盾。

当然上述家长只是部分,可"啃老"只是人们看到的表象,形成啃老是有个过程的,必定存原因的,表象不是原因。




快乐庭院


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有的父母硬是把非常努力上进的孩子逼成了所谓的啃老族。实际上这是养老制度的缺陷,当老年人,特别是患病的老人唯一的指望是子女,他们可能支持子女工作吗?我当初的想法太天真了,觉得找份好工作给父母钱就好,其实以我本人的能力和家庭的状况来说,根本不可能。那么父母就会有打算,与其孩子从事挣钱少受累多的工作,不如留在身边。表面上看两个病人养着我一个健康人(我身体也不好),这样过了七八年,他们都退休了,后来有工作机会,我拒绝了。有个干部就说了,等你年龄也大了,有谁还会用你?岂有此理,她拿我当三岁孩子呢,家政服务也是工作,而公益性岗位倒是有合同,但是很累,社保交的钱和自由职业一样,不划算。父母也说过,我们并不阻拦你去打工,不过我们要卖了房子去养老院。姥姥的,卖一个也够我受的!为了赌这口气,落个贫病交加,值得吗?现在连我们老板都知道,我是住着13万一米的房子挣着30元/小时。我妈的同事是另一个状况,三个儿子只有一个是健康人,儿媳生完孩子就辞职带娃,老两口资助他们,反正是比保姆省钱哈,从一开始的每月300,到现在3000。这也是啃老,可是有孙子毕竟是天伦之乐,他们花钱是否心甘情愿我就不得而知了。


冬天里的大懒猫


你好,何为啃老,传统上人们以经济独立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但啃老族生活的主要来源是父母,“长大不成人”是这些人及社会面临的共同尴尬。据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年龄都在23-4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我们在看待啃老这件事情上很多时候想当然的会将问题归结于个人的好吃懒做,对工作态度的好高骛远等等,然而忽略了家庭成长过程中教育的缺失,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啃老啃老,也要有老可以啃才算是啃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宠溺,让孩子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无法承受他所能承受的压力,这是教育的缺失,父母允许孩子在面临压力无所事事在家的这种行为,则是父母无法面对与孩子进行割舍的一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还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这种时候孩子就不能成长为成人。

让自己处于自己的舒适区是每个人都会去做的事情,很少一部分人能够选择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有个故事就很说明一个人处于自己舒适区会给这个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北京有个人好交友,凡是北漂的朋友都会到他家去住上一住,他也乐意接待,心想无非就是多双筷子多张嘴,而后来大家普遍都会发现这些人在北京都没混出名堂,因为他们实在是太舒适了,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又有多少人是能为着自己的目标果敢前行的。

我们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要知道我们允许自己子女啃老的初衷是什么, 是为了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那如果一直这样的生活状态,那么对他们的生活在长远上是否存在帮助呢?只有双方都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消除啃老才变得更有可能。


鹈鹕心理


现今社会啃老到底对不对?我觉得啃老这个问题有三种情况。一是祖上传下来的财产或父母挣下积累的财富,子女就依靠父母的财富不劳而生活;二是父母怕儿女工作吃苦受累,宁愿将他们供养起,也不让他们去自食其为;再就是子女好吃懒做,依赖父母生活。

这几种啃老方式的生活,如长久下去,父母都要老,依靠父母的财富、父母无奈养起的或是懒着父母生活的,他们生活能力差,父母总要老去,自身没有生活能力,父母留下的哪怕是家财万贯也会被他坐吃山空而败光。啃老族的存在对社会,对家庭都十分不利。

所以啃老绝对是不对的,应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真珍实时再现


第二种没有劳动能力或者意外情况发生,这样的“啃老”不是“啃老”,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无奈之举。社会应该多给予关心,国家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


清枫阁


如果能公平竞争,如果社会不那么浮躁,如果贫富差距没那么大,如果物价没那么高,如果中国人口没那么多,如果年青人能吃苦耐劳,如果中国的父母不那么惯养孩子。中国人不应该会啃老吧,即便是啃老,也应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吧,怪不得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