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欣赏自己母亲哪一个优点?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敬爱的母亲去世已三十四个年头,回顾母亲的一生,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母亲的勤劳节俭和朴实坚韧。

记得在七十年的人民公社化时,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靠工分挣口粮,生产队打下的粮食,先是缴上公粮,留足战备粮和储备粮后,才按人口和工分分配到各家各户,当时单位亩产很低,若遭遇旱、涝年景,基本口粮都难以自给,经常闹饥荒,填不饱肚子的滋味是很难受的,特别是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们。可我家则不同,这得益于母亲的精打细算和合理调配,在现实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母亲总是含辛茹苦,勤劳朴素地安排好我们一家的粗茶淡饭,那时主要口粮是玉米和红薯干,小麦面小的可怜,为了让一家人吃饱并且能坚持到新粮食打下来,母亲便不辞劳苦,想方设法地做到粗粮细作,量入为出,精心调配,即是红薯面也会有多种做法,红薯面条,红薯面油馍,红薯粉做成粉条,凉粉等,白菜帮,红薯叶经母亲捡拾和采摘来,泡成酸菜,箩卜制成箩卜干,这样即是冬春缺菜的季节我们也得以有菜蔬就饭,同时菜蔬的合理食用也缓解了口粮不足的难题。我们北方人以面食为主,一般每天必有一餐面条饭,母亲亲手幹的红薯面条,和小面条两掺,捣些蒜和辣子汁,用自家泡制的柿子醋兑上,再加入一点猪油,热腾腾的两掺面条酸辣香咸,严冬里吃上两碗,头上直冒汗,味道美极了,可如今我尝试着仿效母亲的方法去做两掺面条,可就是吃不出当时的味道来。面条饭在母亲手中也是花样翻新,有栘叶面,榆叶面和菠菜面,也就是把叶子掺和到面粉里,吃着即新鲜又可口。因母亲的合理调配,勤于打理,我家生活得即朴实又稳健,没有被饿肚子。母亲的勤劳朴实和精于缝补浆洗,我们的衣着在村里也常常令人羡慕。母亲会剪裁衣服,当时虽然是凭布票供应布匹,但母亲亲手织的绵布,为我们缝制了合身的衣服,即是也穿过补丁衣服,但补丁补得整洁而适宜,衣服总是干净利落,就是母亲用碎布块拼制的小书包也非常别致。


山高水长159172087


我的妈妈,一个善良纯朴任劳任怨的农村妇女,今年已经75岁了。我们家四个兄弟姐妹,现在有的出嫁了,有的出去打工了,侄子们去年也有了自己的工作。打工的一年到头回不了一两次家,我在相对近家的县城工作,就时不时回家看望二老,父亲79岁了,现在家里就两个老人在坚守着,有田有地有乡亲,二老哪也不爱去,就要待在家里。父亲哮喘干不了什么活了,每天只在家中看看电视,练练毛笔字,要么在门口堂屋与村里老人们打打字牌聊聊天。我的老母亲却是一刻也停不下来,只要天不下雨,她天天去茶地采茶叶,一叶一芽,采一天也得不到4、5斤,10元左右一斤,明前茶就可以得一些价钱。她老人家一站就一天,我们也建议她不要干了,可她不听,说我自己还能干,找些零用钱,等我哪天动不了再说!说茶地的茶这么好,荒了多可惜,村里和老妈年龄相仿的老人都这样,只要能走能站,都还在劳作。我家这几年不种稻田了,很好的水田荒着免费给别人种也没人领,每次我回家帮她采茶走过我家水田时,她都要停下来叹息。每次看着老妈因一辈子劳累导致稍微弯曲的身子,我内心无比沉痛。和老妈在一起,我既踏实又倍感内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只有尽量多的抽空回家陪伴,也许是我能做得最好的呵护和孝顺了。你要我说她老人家的优点吗?无处不是!无以回报!




小草金妹


勤力,乐于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