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特点,概括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借钱的人

<head>/<head><body>

三个特点,概括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借钱的人

发现一个问题。

蜗牛写的内容都是网贷理财相关的,但经常有人问网络借贷的问题,比如:这家平台上不上征信,在某平台借的钱能不能赖掉,某平台暴力催收等。

遇到这样的问题,蜗牛都会劝一下,能不借尽量不借。

一般应急的话一张信用卡基本够了,如果真的要借,也要找银行旗下的借贷产品,不要找一些乱七八糟的平台,这些平台虽然门槛低,但是套路多,利息高。

但很少有人听劝,因为这个事情一旦沾上,就很难上岸,代价太大了。

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蜗牛的小表弟,刚毕业就带着小女朋友到深圳,一开始确实是正儿八经的到处找工作上班,虽然找到的工作不是很满意,工资也不高,但总算是有个好的开始。

中间问蜗牛借了好几次钱,想着两个人刚到深圳,租房子、生活费、找工作,这些都需要钱,就没问太多。

直到有一天接到我姑姑(表弟的妈妈)电话。

“怎么点点在深圳花了列么多钱,两个月还不到,我给他打了三万多块钱,你不晓得列个伢在深圳弄个么事鬼?”

我姑姑担心小表弟摊上什么事了,还是染上什么赌博之类的不好的习惯。

也把我吓一跳,当天找小表弟了解情况,说是女朋友病了去了趟医院,花了点钱,具体什么病花了多少钱,我也不好意思多问。

只要班还是在正常上,没惹事,没染上什么坏习惯就行。

后来,没多久小表弟就离开深圳了,也没有跟我说,想来应该是不好意思说。

过年回家跟我奶奶唠嗑才知道,小表弟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找一些网贷平台借钱,那时候在深圳问家里要的钱都拿去还债了,后来就回家坦白了,家里又还了8万多,才还清,我姑姑又生气,又无奈。

说这个事情,就是想告诫一下还没有下水的人,借钱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一下自己的还款能力,不要拖累你的家人。

再就是告诫一下想要上岸的人,有能力上岸就不要拖着,时间越长,利息越高,果断一点。

三个特点,概括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借钱的人

从一个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

现在很多业内的人都把小额信贷、消费金融吹上了天,用各种调性包装,什么小资生活、把握美好、助力理想等等。

动不动再来上一场金融科技论坛,高大上的包装一下,实际上背后对应的是各种套路贷、裸贷、暴力催收这种让人恶心的东西。

在蜗牛看来,消费金融平台做的就是故意引导放大年轻一代的物欲,透支年青一代的消费能力。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一份报告,我们就能看到借钱的都是什么人:

年龄层:我国消费金融的使用者中18-39岁的群体占比超过66%。

收入情况:我国消费金融的主要群体集中在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群体,其中,月收入在2000-4999元的群体占比70%。而2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和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消费金融行为较少。

学历:消费金融的客户中,专科生占比57.5%,本科生占比24.5%。

我们可将这三点简化为三个标签:年轻、低收入、低学历,综合成一点就是还款能力低下。

三个特点,概括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借钱的人

明明知道借钱的都是这些人,为什么还要弄这么高的利息?

表面上,这些小额信贷平台融资利率高,运营成本高,这些转移到借款人身上就变成了高息。

实质上,小额信贷平台都是靠规模吃饭,假定有10个借款人,每人借1块钱,如果利息足够高,一个月后,每个借款人要还11块钱,只要其中有一个人还清了,就算是回本了,剩下的都是赚的,只要分配一点利益,外包给催收公司处理就行了。

暴力催收就这样衍生出来了,对应的就是借款人背后的一个个家庭备受摧残!

虽然可恶,但就蜗牛个人走访感受,当前很多小额信贷平台都过的很滋润,特别是宏观利率下行,融资成本降低,但好日子不会一直这样下去,监管对网络小贷的管制会越来越严,特别是套路贷和暴力催收这一块。

再者,从宏观角度,这根本就不是在拉动消费,而是在透支消费,而且透支的都是一些高风险人群,一旦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一点,这些人没有收入来源,拿什么还钱?

如果回款覆盖不了逾期,这些小额信贷平台就玩完了。

对应理财端的投资人,就是投出去的钱回不来。

之前,有一个粉丝说,让蜗牛讲下一网贷理财平台的资产来源,这些借款人产生的借款协议就是资产来源之一,被网贷理财平台包装成小额分散的资产卖给投资人。

不然,凭什么网贷理财能获得9%以上的年化?

我们都知道一条金融规律:风险越大的人借到的钱利率越高。而网贷理财平台对应的供应链、车贷、小额信贷,都是银行不愿意做的垃圾资产,高风险资产。

总结一下蜗牛个人看法:

消费金额、小额信贷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玩意儿,只是借着便捷的网上支付条件,结合各种消费场景,引诱你借钱的一个平台,这些平台,无视监管,迟早被“砍”。

借钱的话最好是不要碰这些网络借贷平台,可以备上一张信用卡解决突发性的资金需求,怕自己管不住的,不想用信用卡的,可以直接跟家里人说明情况,千万不要瞒着家里人搞这些事情。

最后,教一个识别网络借贷平台利率是否合法的窍门:

根据监管规定,网络借贷平台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规定,以贷款年利率36%为界限,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很多平台为了合规,对外包装的利率一般都是36%以下,我们一般算的话,也是用借款成本/借款金额。

但实际上大多数借款人都是分期还款,如果按照较科学的利率计算公式(IRR),实际借款利率其实远超表面利率,因为借款人已经还了的金额还在计息。

内部收益率(IRR)公式比较复杂,可以直接搜索IRR计算器,填入相应数据就行了。

三个特点,概括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借钱的人

你会到网络借贷平台借钱么? (单选)
0人
0%
不会,套路太多
0人
0%
会,不借白不借
0人
0%
从来不借钱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