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學老師佈置作業,家長批改作業,好像已經成為了天經地意的條律,你怎麼認為呢?

ManTianFeiXue



我在一所城市周邊學校工作,是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我想說這種現象只是在城市裡有,並不是什麼天經地義的條律。

1、老師讓家長“批改”的是家庭作業。

孩子回到家寫作業,家長順便的看一看作業,這不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你照管的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老師的孩子。我兒子上學那會兒,老師從來沒有要求我們批改作業,但是我們也會主動檢查孩子的作業,一旦發現孩子的作業有問題,馬上就讓孩子糾正過來,讓孩子養成了有錯立即改正的習慣。 這樣對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有幫助的。

其實老師讓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主要是針對小學生,而且是年紀比較低的小學生。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低年級的孩子學習自控力很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就會落下一大截,後面再想趕上來要花很多力氣,我想這不是家長們願意看到的吧!

2、老師這麼做不是推卸責任,只是希望起到一個共同教育的目的。


雖然我從來不讓家長改作業,因為我們這是農村學校,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也喜歡自己檢查孩子的作業,包括家庭作業。但是,即使是家長批改了孩子的家庭作業,老師在第二天依然會收回來檢查。老師這麼做,並不是推卸責任,是希望讓家長也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當中來。孩子如果有什麼地方沒有掌握,家長可以及時幫助孩子,讓孩子更快地掌握知識。 真正做到當天的知識當天掌握。

家長朋友在面對這樣的老師的時候,不妨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孩子是我自己的。家長的辛苦每個人都理解,但是你下班後回到家的辛苦是為了你自己的孩子。 當然你不願意改批改孩子的作業,老師頂多發發脾氣,批評一下你和孩子,但是如果你實在不願意改,老師拿你也沒有多大的辦法呀!

教育從來都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家長朋友千萬不要認為我把孩子交到學校,就是老師的責任。老師要面對那麼多個孩子,沒有哪一個孩子是他自己生的。老師乾的,只是良心工程,教師也只是一份職業,他和你的孩子相處頂多也就六年的時間,而你自己和孩子相處是一輩子的事情。

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不太好,吃苦受罪的是孩子和你自己。

你面對你一個孩子都覺得頭疼,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也會頭痛。家長的付出僅僅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幫老師完成任務。對於家庭作業,老師的責任是檢查,如果經常不完成作業,老師只能提醒、教育、聯繫家長,如果聯繫家長,最後家長也不理不睬,老師也無可奈何。

家長朋友千萬不要對老師讓你批改孩子家庭作業有意見,你的負面情緒更不要傳遞給孩子,否則你的做法會讓你的孩子失去對老師的敬畏心,孩子會不喜歡老師,不喜歡老師的課。

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沫沫1408037


兒子正在上小學,對於這個問題,我感觸很深。

孩子剛上一年級時,我每天積極按老師的要求批改簽名孩子的作業,但是慢慢地就懈怠了,有時批改有時不批改,最後發展成完全不批改,當然這期間也被老師多次在群內點名,不過我多是抱著死豬不拍怕開水燙的心理,見怪不怪了。就這樣渾渾噩噩的地過了一個學期。

有一次翻看兒子的作業,發現他都是胡亂做的,我才慌了神。猛然意識到,每個班級那麼多學生,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老師課堂上講解一遍,我們的孩子可能根本沒聽懂,家庭作業當然不會做,如果我們不及時批改訂正孩子的作業,當天所學的知識他或許根本不會或者理解是錯誤的,不會的知識越積越多,最後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落後,然後老師會批評,孩子或許會變得自卑,嚴重者導致厭學或者心心理問題。

我們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老師身上以及孩子自身。因為老師也是人,現在老師的教學任務也很重,一個老師每天上課時間也有限,不可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當堂消化吸收所有的知識。而孩子年齡又小,自主學習的能力欠缺。這些因素決定了家長必須從旁協助!

孩子是我們的寶貝,有時承載了我們的希望,就像一棵種子,種在了田裡,但是如果我們疏於管理,可能它永遠不會發芽或者長成歪瓜裂棗。每天花費幾分鐘,幾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幾個小時的時間陪伴輔導孩子,是很值得的事情!

另外,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們可以選擇性的來批改,試卷和練習冊是一定要批改的,因為這是知識點的彙總,是對知識的強化,批改的過程中,可以幫孩子查漏補缺。對於知識性不強的作業,或者可以選擇簡單批改或者不批改。就像人生一樣,必須學會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


南國木末芙蓉花


其實跟家長互動最多的就是我們小學老師。跟老師產生矛盾最多的還是小學生的家長。而矛盾主要根源就是學習問題,其中包括學習成績問題和寫作業的問題。

雖然現在明文規定,一二年級不能有任何的書面家庭作業,我們也儘可能的不留作業,但是家長不滿意呀。天天微信問有什麼作業,如果說沒有,家長的語氣裡就會帶出來,怎麼可以不留作業呢,沒有作業,孩子就有更多的時間去玩手機,去上網玩遊戲。家長自己留的作業孩子們不配合,說不是老師留的作業,拒絕寫。家長也沒有辦法。令家長更擔憂的事,現在低年級不留作業,形不成放學回家寫作業的好習慣,等著到了高年級放學回家後還是不願意寫作業,所以大多家長請求老師還是留點作業吧。於是我就把重點的掌握的題型,稍微留幾道。



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是孩子回家獨立完成的,不是給家長留的,這點家長要清楚。但是孩子做完了,家長可以給他看看作業完成的質量問題,如果完成的挺好,家長直接簽字就可以了,表明孩子已完成作業了。這是老師為了讓家長促使學生完成作業的一個監督手段而已。

可是大家要清楚,現在小學考試的題型靈活多變,有的家長看一年級的題還要琢磨半天才有答案。也就是低年級的題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孩子們的智力不會是在一條線上,所以在課堂上,老師面對的是全體,教會的是絕大部分同學,不會是全部,有一些同學掌握起來是比別人慢半拍,或者慢好多拍的。



老師回家留的家庭作業,孩子在做的過程中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哪裡掌握的不太好,這時家長的作用就是要頂上去幫助孩子呀。

不要寄希望於第二天老師的講解,老師當然會對留的作業進行講解的。其實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就是當天的新學的知識點,誰學會沒學會,老師知道的清清楚楚。反饋練習時,老師會多加註意這些學生的。

可是畢竟時間有限,老師不可能把全部精力用在一個孩子的身上。老師永遠面對的是大多數。

那麼你家孩子回家後,通過寫作業,你發現了問題,及時出手幫助這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可是很多家長有怨言,說這是老師的責任,老師把責任轉嫁給了家長,老師不負責……老師的工作就是把學生教會,家長要是都會,那還要老師幹什麼……

猛一聽家長說的也有道理。老師的職責是教學生,但是老師不是你家一個孩子的老師,老師把班級裡90%的學生教會了,那麼這個老師就是個負責任的老師。而你家孩子就在這5%裡面,怎麼也教不會,孩子是你的,你要不管也可以呀,因為他的好賴真的跟老師沒有多大關係。你家孩子就是考上了清華、北大,老師除了精神上感到高興外,與有榮焉,其他沒有任何好處吧。家長卻是直接的受益者吧。

世界上難道只有想受益,不想付出的美事嗎?你看看哪個學霸的家長不在孩子最初的時候幫助過孩子們呢,幫助他們打好基礎,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摸索屬於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為將來的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家長有能力,有時間幫助孩子的就要毫無怨言的去幫助孩子。如果連這點你都做不到,你不是個稱職的家長。



如果有的家長沒時間,沒精力去幫助孩子,那麼你也要想辦法克服困難去幫助孩子,等孩子一切都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家長可以慢慢減少對孩子的關注,畢竟學習最終還是孩子個人的事情。家長可是在孩子最初的時候選擇幫助孩子,就是為給孩子以後的獨立自主打基礎。

如果有的家長看了後,還是覺得回家看著自己孩子寫作業,是老師的懶惰,老師把自己的任務轉嫁給了你,你拒絕好了,拒絕幫助孩子,你試試,看一個學期過去後,你的孩子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如果進步了,恭喜你,你的孩子是個非常自律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退步了很多,功課跟的很費勁,我看家長你就別在發你那滿腹牢騷了,趕緊幫助孩子才是重要的大事。

這是我的一點個人看法,或許有失偏頗,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友友們海涵,也可以留言一起討論!期待大家的精彩留言。


心中百合靜靜開




小學老師佈置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確屬常事,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一、家長不批閱找誰去?哪有不管自己的孩子之理?

二、小學作業對於現代年輕家長沒有難度,完全能勝任輔導,況且家庭作業多屬於複習鞏固型的,即使預習類的也只是佈置的皮毛內容。

三、家長檢查批閱家庭作業好處大。

一是隨時瞭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掌握準確材料,以備與老師溝通;

二是常與學校老師互動才能更好督促自己孩子的進步,以免臨時抱佛腳悔之晚矣;


三是經常檢查批改家庭作業,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情關係,讓孩子自信自慰!

四是利用檢查評閱之機,瞭解和學習現代教育教學觀念和發展情況,與時俱進,不落後腿。


手機用戶桂承銀


小學老師到底好不好當?我相信大家內心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親自教過小學生,大部分會覺得小學生很好教;但是如果問小學老師的感受,我相信大部分老師會覺得工作很辛苦。


小學的知識看起來是不多的,但是這是一個從0到有的過程。就像是汽車啟動那一下,慢,而且耗油。而真正速度起來之後,之後的行駛過程就會又快又省油。

學習也是一樣的,低年級的孩子其實特別難教。這是一個學習建立的過程,一方面要給孩子建立學習的習慣,另外一方面還得對孩子的學習成果精益求精。


一二年級的孩子沒有考到95分,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認為這分數不達標。而實際上,這個分數也就是錯一兩個空的事情。

我們認為孩子考高分是應該的,考滿分都還體現不出自己孩子的能力,何況得不到滿分?對於滿分的追求,是老師和家長都有的。這必將成為一種壓力。


為了讓孩子糾正學習上面的習慣,為了讓孩子修補學習上的漏洞,為了讓孩子考試的時候能夠做到會做的一定對,只能通過不斷地練習,不斷的修正,直到變成再熟悉不過的題型。

以上的要求光靠老師上課時間很難達到,必須要靠孩子課外的練習。所以老師要求家長協助培養孩子也變得非常正常。但是,也有一部分老師,把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完全地推給家長,讓課後的學習變成了主體,而課堂上的學習反而變成了次要的部分,這,實際上才是真正的矛盾所在。


家長應該在早期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但是在教孩子知識上面,應該適可而止。畢竟孩子學習的主要場所應該是學校,如果老師無法在課堂上做好教學,完全地依靠家長給孩子“補”。那麼這樣的成績即便很好,也是不可持續的。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也是個老師,同時也是學生家長,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家長批改作業很有必要,特別是小學生。

家長批改作業能清楚掌握孩子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知道孩子那個地方薄弱,可以立馬想辦法幫孩子解決。

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小學生相對來說自制力比較差,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會的題寫錯,家長改作業能剛好的監督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全部幾十個人,老師不能一對一的看管,但是這點是家長在家可以做到的。

老師時間不允許,不要認為老師在學校的一天只是單純的給孩子上上課就行了,作業也不用改,很輕鬆,事實上你錯了,老師需要備課,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安排進度,說實話,在學校一天挺累的。經常是學生放學之後還要加班很久。

給孩子批改作業有這幾點需要注意

1.看到錯題就批評,

有時是孩子粗心,或者是不會做,所以最好分析孩子做錯的原因,不要只是單純的吵。

2.講題不要講太透

經常有學生在家作業做得挺好,一到考試就不會了,這種主要原因就是家長給孩子講題的時候講的太詳細了,孩子不用動腦子,答案直接出來了,導致孩子不想動腦子,很容易做錯。

家長批改作業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可以留言討論哦


快樂兒童ing


我覺得這主要看家長個人理解

每天學生上多少節課,又有多少科目要學,每堂課只有45分鐘,一個班又有多少學生?所以許多老師只會在課堂上授課,如果批改作業,需要一節課不講課,才可以全部批改完成。

小學、初中、高中,作業越來越難,老師的工作量也會特別大,遇到一個難點,老師逐一講解,又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可能老師給一個孩子講解,就沒有多餘的時間給其他學生講解其他問題。

家長和老師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老師也會累,老師也需要一定的休息。雖然老師做的就是這份工作,賺的這個錢,但是真的很累。家長也會累,每天工作,回家還要輔導孩子作業,誰不累?

都是為了孩子,互相理解吧。

我是梵馨居,專注孩子成長與教育的創作者。


梵馨居


個人認為,學校要求家長批改老師佈置的作業,其出發點是想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現實卻與學校的初衷漸行漸遠,現在很多學校都有要求家長批改孩子的作業這一要求,批改的作業項也越來越多,這無疑加大了家長的負擔。

學校要求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早在幾年前就在社會上引起熱議。其實早在 2014年 4 月,北京教育部門就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給學生家長佈置作業,或讓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家長批改學生的作業模糊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界限。

學生的作業理應由老師批改。學生通過作業來強化新學習的知識,而老師批改作業能跟蹤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實際上學生的作業也是對教師教學的一種反饋,然後老師再根據學生作業中反應的問題進一步調整教學深度、難度和進度,於老師於學生來說,都是極為有幫助的。

而當老師要求家長批改學生的作業後,學生交上去的作業看似全對,實則減弱了作業的作用。面對一本本全對的作業,老師很難判斷出學生在完成作業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學生有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學生在知識點的掌握方面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老師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可以看做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批改作業的責任和義務也應該由教師來承擔。教師讓家長批改學生的作業,某種意義上減輕了教師自己的負擔。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學生的發展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但家校合作不應當普遍體現在教師要求家長批改學生的作業上,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權責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牧雲慕育


這個可以理解呀。

首先,學校老師面對的學生確實有點多。不能每個都顧及到是很正常的,家長作為孩子生命中最最親密的人,應該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們也應該明白,家長並不是專職的老師,也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對於教育、輔導這些工作不擅長,這也是很常見的。

所以我們要怎麼去解決問題呢?

首先:應該儘可能擴大教師團隊,讓教師人均帶生數減少,這樣老師可以教學、輔導到位。

其次:學校或班級應該組織家長教育課堂,讓家長學會怎麼去高效督促和輔導孩子作業。要知道,英國近幾年就出現了培訓家長的機構,目的就是教會家長如何正確輔導和教育孩子。

我認為這也是中國教育會走向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