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項伯兄弟倆為什麼不幫自己的侄子項羽,卻助劉邦得到了天下?

揮弓探賾


項梁幫助劉邦,是因為當時大家都面臨秦國這個共同而強大的敵人,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劉邦主動跑來歸附項梁,項梁實在沒有理由拒劉邦於門外。而且,項梁當時也迫切需要將楚國故地的各路起義軍整合在一起,這樣他的地位才能更上一層樓。

所以,與其說項梁幫助劉邦,還不如說兩人是相互幫助和相互成就。同時,也糾正一個錯誤,那就是項梁活著的時候,是項羽跟著項梁混,以項梁馬首是瞻,而不是項梁跟著項羽混,所以不能說是項梁不幫助項羽。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說項伯,他是項羽老爸的三弟,作為項羽的親叔叔,他在鴻門宴上的行為,確實讓人感覺是吃裡扒外。據說,項伯幫助劉邦,最開始是因為張良的緣故,因為項伯早年犯下命案,是張良將他救下,所以在鴻門宴開始之前,項伯才偷偷跑去見張良,要張良和他一起離開。

後來,張良把這個消息告訴劉邦後,劉邦便用糖衣炮彈賄賂項伯,還與項伯結成兄弟和親家,最後項伯被劉邦成功迷惑和拉攏,這才在鴻門宴上替劉邦擋劍,並幫助劉邦等人逃走。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項伯應該算得上是項羽失敗的罪魁禍首。



但是,這種說法顯然是經不起推敲。因為,項伯作為項羽的親叔叔兼左膀右臂,如果項羽能夠統一天下,他所獲得的權力和地位,是劉邦永遠都給不了的,項伯實在沒有理由吃裡扒外。更重要的是,項羽向來都是舉手不留情,憑項伯在鴻門宴上這樣大張旗鼓的維護劉邦,事後項羽還會放過項伯?

即便項羽看著親情的份上對項伯既往不咎,那他後面至少也會對項伯各種疏遠,尤其是後來劉邦在榮陽一線和項羽打得難捨難分時,項羽心裡會不記恨項伯?然而,後來項羽在決定打擊英布時,仍然是讓項伯領銜指揮。甚至直到項羽兵敗垓下時,他對項伯仍然是深信不疑。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項羽從來沒有認為項伯的行為是吃裡扒外。所以,鴻門宴的真實情況,顯然並不是大家看到的這麼簡單。事實上,當時在項羽集團的內部,關於如何處置劉邦,有兩種不同的呼聲:一是以范增為代表的激進派,他們認為應當趁劉邦羽翼未滿時,在鴻門宴上直接將其殺死,以絕後患。二是以項伯為代表的保守派,他們不建議立即殺死劉邦。

因為,當時項羽雖然位列上將軍,但實力和項羽分庭抗禮的傭兵大佬還有很多,除了劉邦之外,還有控制中原、河北的魏王、趙王,控制山東的田氏兄弟,控制遼東的臧荼、控制江淮附近的英布、彭越等。雖然說,這些人如果和項羽一對一單挑,自然都不是項羽的對手,但如果大家聯合起來群毆項羽,項羽恐怕也很難招架住。



在這種背景下,項羽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儘可能的避免這些人實現聯合,同時讓大家承認他的霸主地位。因為,只有取得霸主地位,他才能擁有政治上的主動,才能利用分封天下的權力,使自己佔據最有利的政治、軍事地位,進而最大限度的削弱和瓦解對手的勢力,這樣項羽就完全有機會統一天下。

如果,劉邦敢公然挑戰項羽的霸主地位,那項羽殺他,其他人自然沒什麼話說。但是,如果劉邦已表示完全臣服項羽,項羽再借宴會之機殺劉邦,那所帶來的後果就是驚人的。首先,是劉邦留在關中的10萬大軍,自然會與項羽拼死到底。

其次,是田氏兄弟、陳餘、張耳、彭越、英布等人,顯然不可能再承認項羽的霸主地位。因為,劉邦不僅為滅秦立下大功,又已經表示完全臣服項羽,卻仍被項羽猜忌而被殺。那其他人,誰還敢再傻乎乎的接受項羽的命令呢?這不是把自己送上門給項羽殺。

如果這些人都拒絕承認項羽的霸主地位,那項羽馬上就會控制不了局勢。甚至而言,如果這些人都出於對項羽的害怕,聯合在一起對項羽進行群毆,那項羽恐怕當即就被淘汰出局。也正因為如此,項伯才強烈反對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

客觀來說,項伯和范增的觀點,都有道理,所以項羽一時間無法抉擇,這也才導致他在鴻門宴上表現得優柔寡斷和猶豫不決,只能坐視自己手下的范增和項伯去去替他決定,但總來說,項羽內心還是更傾向於項伯的觀點,而這也是劉邦能夠逃脫的關鍵。否則,如果項羽真想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恐怕沒有誰能夠攔得住。


我是趙帥鍋


可以說終項羽一生,他最親近的人也就只有他的兩個叔叔項梁和項伯了,項梁對項羽可謂是情同父子,而項伯則有點“胳膊肘向外拐”的嫌疑。但是項梁死後,他的職位卻被“卿子冠軍”宋義越級頂替,項羽是通過“矯詔”,冒著被殺的風險除掉了宋義才成為楚國的“上將軍”,為什麼項梁死前沒有給項羽留好後路呢?項伯到底為何沒有忠於自己的侄子反而是多次在關鍵時刻幫助劉邦呢?他真的是劉邦的奸細嗎?

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先來看項梁

項羽從小就跟著項梁生活,可以說是項梁把他拉扯大的,從小讀書、學劍、學兵法都是項梁指點的。項梁殺人後,也是帶著項羽一塊到吳中避難;秦始皇巡遊會稽之時,也是帶著項羽一塊圍觀;聽說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項梁也是帶著項羽一塊殺了會稽守,隨後就把項羽提拔為“裨將”,在之後的反秦戰爭中,他們爺倆也是勠力同心,互為支援。可以說,項羽項梁的侄子、部下、戰友,又是項梁的關門弟子,他是項羽唯一一個可以依靠、可以信任的人。在別人面前,項羽是一個“以征伐經營天下”的霸王,但是在項梁面前,項羽是個孩子。

項梁墓

楚軍可以說是項梁一手打造的,楚懷王也是項梁所立,項氏家族在天下起義軍中都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他卻沒有給項羽留好後路——在項梁死後,楚懷王越級提拔了宋義為“卿子冠軍”,成為楚軍的大將軍。在命令項羽率兵北上救趙的同時與天下諸侯約定“先入關者王之”,這明顯就是在打壓項羽。項羽是在冒著矯詔被殺的風險才奪取了楚國的軍權。對此,我們並不能怪項梁沒有給項羽留好後路——畢竟項梁年富力強,他的死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個意外。在此之前,項梁已經給了項羽很多次鍛鍊的機會,比如他曾經“使項羽別攻襄城”、“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沛公、項羽乃攻定陶”等。項梁知道,一個出色的領導人,在靠實力拼搏出來的,而不是憑裙帶關係提拔起來的。所以,項梁從來都沒有對不起項羽,反而是始終在教他成長。

再來看項伯

霸上孤軍勢莫支,鴻門一劍事尤危。

射陽不與留侯舊,楚漢興亡未可知。

——宋·徐鈞 《項伯》

項伯與項梁就完全不一樣了,在現存的史料中來看,項伯有多次“胳膊肘向外拐”的表現。他最起碼救了劉邦兩次:

第一次是偷偷給劉邦送去情報,避免了劉邦過早被項羽部隊全殲。

留侯張良畫像

最著名的一次當然就是劉邦剛剛入關,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宣佈秦朝滅亡之後,項羽接到了了沛公左司馬曹無傷的情報:“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聽說之後震怒不已,所以他下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軍令都已經下了,且不說項羽擁軍四十萬,劉邦只有十萬,憑項羽的戰鬥力,就算雙方軍隊數量相顛倒,劉邦也絕對不是項羽的對手,畢竟後來的彭城之戰中,項羽僅用三萬兵力就擊潰了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

但是在這關鍵的時刻,項伯卻偷偷跑到了劉邦的陣營,他本來想想救自己的恩人張良,畢竟劉邦已經危在旦夕了,不世出的人傑張良就沒有必要跟著送死。而張良卻把這個情報傳達給了劉邦,並拉著項伯一起去給劉邦出謀劃策,這就引出了著名的“鴻門宴”。

第二次是在“鴻門宴”上,避免了項莊刺殺劉邦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劉邦決定參與鴻門宴,目的就是憑藉自己出色的口才給項羽賠罪,給自己解脫的,但是老謀深算的亞父范增卻不吃這一套,他“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他是在暗示項羽,劉邦這個人“其志不在小”,必須要當機立斷,否則將養虎遺患。

在項羽猶豫之際,范增命項莊舞劍,意在刺殺劉邦,沒想到半路再次殺出個程咬金——項伯主動起身“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這就再次保住了劉邦的性命。

另外,項伯還救了劉邦的父親及妻兒的性命

楚漢爭霸形勢圖

自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開始之後,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就始終沒有與兒子相見,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戰中劉邦失敗後,劉太公和呂雉等人都被楚軍俘虜,在項羽部隊中充當人質。公元前203年,楚軍已經接連失利,氣急敗壞的項羽把劉太公置在砧板上,威脅劉邦說如果他再不投降,就對劉太公使用烹刑。劉邦的回答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項羽可是一條耿直的漢子,但是就在他真的準備烹了劉太公之時,項伯再次站出來,他說:

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

這句話就耐人尋味了——項伯若是忠心於項羽,那就該有堅定的信仰啊,為何此時說“天下事未可知”呢?對於殺人無數的項羽來說,為什麼殺了劉太公就會給自己“益禍”呢?項伯之前的表現我們尚且不能夠妄下定論,但是從這句“天下事未可知”明顯地可以看出項伯已經認識到楚漢爭霸中項羽必敗。而“益禍”二字也不是說的項羽,而是他自己!即如果劉太公等人被劉邦所殺,那麼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自己再找劉邦投降就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了!

事實證明,拯救劉太公的性命成了項伯一生中最大的功勞,他因此而在漢朝建立之後被封為射陽侯(漢王與項羽有郄於鴻門,項伯纏解難,以破羽纏嘗有功,封射陽侯)。

綜上所述,項梁在任何方面來說都是項羽的恩人——養育他承認,培養他成才,給他樹立威望的機會等等。而項伯則明顯的是個投機分子,“鴻門宴”之時他是個兩面派,楚漢爭霸後期他就已經完全倒向了劉邦的陣營。


國史通論


劉邦在遇項梁項伯兄弟倆之前,是蕭何擁護其起事,推上了政治的舞臺。

年輕時候,劉邦是秦末泗水亭的亭長,與主吏掾蕭何、獄掾曹參、車伕夏侯嬰、吹鼓手周勃、屠夫樊噲是好朋友。劉邦因押運路上釋放刑徒被通緝,躲在芒碭山上,被迫跟在陳勝吳廣的後邊,集合了一幫兄弟,加入到了時代的大潮。

政治上和軍事上都玩不轉的劉邦,感覺自己勢單力薄,歸附到了項梁的麾下。也就是在項梁這裡,劉邦鍛鍊了一支自己的隊伍,才有了後來奪取天下的資本。

項梁,楚國名將項燕的二兒子。項梁與侄子項羽因殺了人,避仇在吳中暗中招兵買馬,又收編了英布、呂臣、陳嬰、秦嘉的隊伍,總兵力達到了十多萬人。

劉邦隊伍的擴充,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項梁的援助。項梁不但提供給劉邦五千精兵、五大夫將十人,還讓劉邦隨項羽一起去攻城掠地,教他如何排兵佈陣和打仗,幫助劉邦提升了權謀與手段,以及自身的能力。

項伯更是經常在暗中幫助劉邦說話、做事,鴻門宴是項羽給劉邦設置了一個有去無回的飯局,就是因為項伯的通風報信,並用身體阻止項莊下手,這才使得劉邦很難的逃過了這一劫。

本來英布還在項羽、劉邦之間搖擺不定,還沒有下決心選擇效命於誰,項伯卻殺死了英布的老婆,英布只好收兵,歸順了劉邦。

更有想不到的是,項伯居然放了劉邦的家人。劉邦的這一家老小,可是項羽手裡的人質,是對付劉邦的一大砝碼啊。

項羽身為貴族,秦末起義軍的領袖,西楚霸王,行事光明磊落,敢於在人群中指著秦始皇說 “取而代之”,也有三萬對十萬 “破釜沉舟”的勇氣,卻被自己的兩位叔叔害慘了,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

如果不是農夫的錯指方向,耽誤了逃脫的時間,或許項羽就不會被劉邦追及至烏江;如果改走其他方向,會不會絕處逢生?歷史會不會因此改寫?


那為什麼項梁、項伯兄弟倆要幫助劉邦得天下?楚國破滅後,項梁終不忘家仇國恨,在天下大亂時起兵反秦,和弟弟項伯都是仁義之人,尤其是張良這位昔日舊交的恩人,從內心不希望項羽攻打劉邦,畢竟項羽與劉邦也算是結拜弟兄,劉邦也有仁義之心。

兄弟倆人都覺得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是大貴之相,必成大事。對自己侄子的性格,很瞭解,是難以最終得到天下的。

二哥項梁死後,項伯很不服氣受到侄子的管控。再就是任何軍政大事項羽都和范增商量討論決定,自己都不如個外人。

劉邦稱帝后,為感念項伯的幫助,賜項伯劉姓,並封為射陽侯。有人大膽的臆測項羽敗走烏江,是當年農夫的有意為之的錯指方向,有可能跟項伯有關。


揮弓探賾


項伯是項羽的叔叔,但是知道看過《鴻門宴》的都知道,項羽想擺鴻門宴殺了劉邦的時候項伯通風報信讓劉邦逃過一劫。很多人就在想為什麼項伯作為項羽的叔叔卻要幫著一個外人。

如果你縱觀項伯的一生的話,你會發現項伯幫劉邦的不止這一次。一共有四次,那麼為什麼作為項羽的叔叔為什麼要幫劉邦呢?



那我們一次次的來分析:

一、鴻門宴上通風報信

《史記》上說,劉邦的手下曹無傷給項羽告密說:“劉邦想做關中王,要吞了秦的財產。”其實這些曹無傷不來報,項羽估計也能猜到一二,曹無傷的這些告密其實也並沒什麼新鮮貨色。

那麼項羽知道這些後自然不可能立即去打工劉邦,按照慣例都是先進行武裝警告,實在不行才是真刀真槍的進行廝殺。



項羽當時立刻就說:“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這樣發狠話說給誰聽,可以是說給旁邊的人聽,也可以說給世人聽,但是項羽最主要的是說給劉幫聽,威脅劉邦,以武力威脅劉邦。

但是誰敢保證他說的話就一定能讓劉邦聽到呢?這時候是不是需要有一個人能夠透漏給劉邦呢?



這個項伯是不是最合適呢?項伯是項羽的叔叔,自然瞭解項羽的真實意圖,項羽並不是現在誅殺劉邦而是警告,但是又不能明說,這個時候就要有一個能理解真實意圖的人。而項伯就是了解項羽真實意圖的人,是不二的人選。二來,項伯有通風報信的藉口。《史記》中也有記載,我們知道項伯當年殺人是張良救了他,他去通風報信自然是報恩。



所以,利用項伯去通風報信間接的警告劉邦比直接警告要強的多。而且項伯沒有項羽的默許真的能逃出去報信,而且在報信後沒有收到項羽的懲罰?

二、說情分封

《史記》中記載,:“ “漢元年正月, 沛公為漢王, 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 珠二斗, 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 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 遂得漢中地”



從中可以看出來,劉邦分得漢中地是因為張良私下找了項伯,項伯為劉邦說情,才分得漢中地。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項伯是知道項羽的真實意圖的人。這次項伯為什麼會幫劉邦,明顯也是知道項羽的意圖的。這裡項羽又是什麼意圖呢?自然的是維穩。項伯幫劉邦說情,給點甜頭給劉邦不就可以安撫人心,不讓劉邦造反。如果項羽沒有這個意思,為何項伯敢幫劉邦說情。



三、逼走英布

當時全國叛局明顯的時候,項羽兵力不足,將領不足,非常需要得力干將的支持,但是這時候的英布卻不肯乖乖合作。按照之前的合作,大家可是合作愉快的,這次有難不救,搞得項羽心理完全不是個滋味。項羽潛意識裡是想英布死的,當時英布自己也知道在關鍵時候沒有幫項羽,項羽肯定也不會讓他好過。所以英布投降劉邦,而項伯殺死了英布的妻女,完全逼英布投靠劉邦。而項伯殺了英布妻兒不正是符合項羽的潛意識嗎?



四、項伯救劉太公

最後一次幫劉邦是救劉邦的老爸。當時項羽要烹了劉太公。項伯為劉太公求情,但是想想項羽真的是要烹了劉太公嗎?自然不是,一個劉太公能有多少用途,這只不過是項羽拿來威脅的一個籌碼,但是你說要烹了,總要有人出來說千萬不能烹才能給項羽一個臺階下吧?不然項羽一會說烹然後又沒下手,讓項羽顏面何存?



五、總結

所以從上面分析,項伯的這些做法,明面上是為了劉邦,實際上很大程度是符合項羽的意圖的,不然的話為何這麼多次幫劉邦項伯一點事情的都沒有。當然他做的這些事情,也確實實實在在的幫到了劉邦,最後劉邦的天下後感謝項伯在鴻門宴幫過自己封了項伯,可惜在他死後,劉邦找了個藉口說項伯的孩子有罪,剝奪了繼承權。從中也可以看出,劉邦封項伯只不過為了安撫項羽的舊部,讓他們失去反抗之心。政治需要罷了。


非說不凡


咱們不提項梁,畢竟項梁的歷史活動範圍是在反秦起義中,算不得幫不幫劉邦,說說項伯為什麼幫助劉邦而坑害自己的子侄項羽吧。

我們都知道,項伯坑害項目三件很明顯的事例:

第一,洩密之事

劉項二人都在關中時,項羽已經在范增的勸諫下決定“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時劉邦和項羽那力量對比太懸殊了,可以說如果實施,劉邦必死!而這個時候項伯趕來,跟張良報信,這才救了劉邦集團啊!

第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舞劍救沛公。

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殺沛公。而項羽沒有阻攔,說明其聽之任之,劉邦隨時都有被殺掉的可能。在這危機時刻,又是項伯挺身而出,舞劍救下劉邦。

第三,離間項羽內部,范增慘死。

陳平的反間計,如果沒有項伯的配合,恐怕很難取得殺死范增的效果。項伯去了趟劉邦軍營,回來後跟被洗腦一樣,被利用的分裂了楚軍。

給項羽挖的這三處坑,項伯都在裡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麼項伯為什麼會坑害自己的親侄子勒?小編認為有三點:

一、心胸狹窄,借勢打壓項羽與范增。

楚軍起義,在項梁未死之前,作為大哥的項梁主事,項伯心服口服。但是項梁去世之後,全力應該屬於自己,但是卻落到了子侄輩項羽頭上,項伯感到憋屈,這是其一。其二、范增是項羽的外姓長輩,但是在楚軍中,名望卻比自己還高,心生嫉妒。

二、項伯幫的不是劉邦,而是張良。

早年的時候,項伯因為殺了人,就跟隨張良在下邳躲避,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如果劉邦被殺,作為劉邦的主要謀士,張良很可能也會被處死,這是項伯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他太瞭解侄子項羽了,那是殺人不眨眼。為了保張良,才幫劉邦,我們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消息還是計劃討論,項伯只跟張良說,而沒有直接面對劉邦。

三、謀後路。

無論是項伯還是項羽,對於最後究竟誰能奪得天下,心裡都沒譜。項伯經常接觸張良,其實也得到項羽一定程度上的默許。

萬一失敗了,有項伯幫助過劉邦的這段歷史,項家人可以得到延續而不必被夷族,後來也證實也項伯幫助過劉邦,劉邦只殺了項羽,保住了其他項家的人賜姓劉,還封了侯。


笑嘗歷史百態


項梁和項伯作為項羽的長輩,他們肯定是幫助項羽爭奪天下的,但是,劉邦的成功確實和項梁、項伯的幫助分不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下面我們逐一分析一下,項梁和項伯在幫助劉邦的時候,劉邦究竟是個什麼狀況?

因為項梁幫助劉邦在先,我們就先從項梁開始說起吧。

項梁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他們項家在楚地很有威望,有一呼百應的聲望。

項梁也是緊隨陳勝,吳廣最早起義的一批人,他們從江東招募了八千子弟兵,就開始北上抗秦去了。

就是在項梁北上的時候,劉邦吃了敗仗。

劉邦的老窩沛縣被叛徒雍齒給出賣了,現在整個沛縣都是在魏國的統治之下。

劉邦很惱火,他想把雍齒給抓起來碎屍萬段,但是,很無奈的是,劉邦根本攻破不了城池,他的兵力實在是太弱了。

這時候,劉邦就想到了威望勢力都比較大的項梁,項梁這個人也很夠意思,他覺得劉邦是個人物,就借了五千人馬給劉邦,讓劉邦去收拾叛徒雍齒,拿下本該屬於他的沛縣。

劉邦有人了,力量也大了,他們這一夥人來到沛縣,三下五除二就把雍齒打敗了,劉邦又佔領了沛縣,雍齒逃亡了。

此刻天下反秦的形勢是,章邯帶著秦軍殺出關中來,而且是連戰連捷。

可以說整個起義軍的士氣都進入了低迷狀態,而且很多小勢力的反秦力量全部被章邯給滅掉了。

劉邦一看自己這麼少的人,肯定不會是章邯的對手,索性他也就投靠了項梁。

在這期間項梁把劉邦和項羽當成了左膀右臂,而且劉邦和項羽也拜了兄弟。可是好景不長,項梁戰死了,這時候項家軍到了楚懷王熊心的手中。

項羽是楚懷王重點打擊的對象,在跟著項羽就沒有什麼前途了,所以,劉邦也就和項羽分道揚鑣了。

可以說這次項梁無疑中幫助劉邦,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因為他們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秦國。

至於後來,劉邦把項羽打敗了,項梁是想不到的,至少在當時的情況看來,劉邦是沒有這個能力統一全國當皇帝的。所以說,項梁幫助劉邦,而不幫助項羽,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我們在看看項伯是如何幫助劉邦,毀了項羽的?

接著上面的楚懷王把項家軍握在了自己手裡的話題繼續往下講。

楚懷王手握大權,他把項羽,劉邦等當時的英雄豪傑聚集在了一起開了一個會,這個會就是歷史上極其有名的懷王之約,內容就是無論是誰,先到關中者為王。

劉邦帶著自己的部隊,直接殺入到了關中。項羽被分配的任務比較重,他要先去北方解了趙國的鉅鹿之圍,才能殺到關中去。

結果,鉅鹿之戰讓項羽成名了,但是,項羽也因此耽擱了時間,劉邦已經到了咸陽城,並且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

項羽打勝了鉅鹿之戰,他也要殺到關中去,但是,當他來到函谷關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進不去了,劉邦派了兵把守了關口。

項羽命令英布作為先鋒撕開了一個口子,他們打進去了關中,駐軍在鴻門。而且項羽還開了一個會,說的是休息一晚上,明天去滅掉劉邦。

當時劉邦的軍隊只有十萬,號稱四十萬。項羽的大軍四十萬,號稱一百萬。

可以說項羽若是想滅劉邦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但是,這件事項羽最終沒有做成,原因是項伯把這個軍事機密告訴了張良。

張良早年救過項伯的命,項伯想把跟著劉邦的張良救出來,省的他明天會無緣無故地喪命。可是,當張良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他就告訴了劉邦,就這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

鴻門宴之前,項伯去給張良通風報信的時候,那一晚他還和劉邦喝了酒拜了把子,結了兒女親家,項伯答應劉邦給他說好話,讓項羽放劉邦一馬。

結果鴻門宴上,范增想摔杯為號殺了劉邦,可是,項羽終究不忍心,所以,他就對范增的舉動選擇視而不見。

范增沒辦法把項羽的弟弟項莊叫來,想讓他舞劍的時候,殺了劉邦。

這種把戲被項伯看穿了,項伯也拿起劍來和項莊一起舞劍了,項莊想下手,結果都被項伯給擋了回去。

劉邦就是在項伯的掩護下,撿回來了一條小命。

可以說沒有項伯這一次劉邦就死定了,但是,當時項伯救劉邦的時候,劉邦的勢力並不怎麼大,他肯定也不會想到,劉邦最終會給項羽爭奪天下,並且還把項羽打敗了。

畢竟當時項羽的勢力如日中天,在項伯看來這個天下最終是他們項家的,是項羽的。所以,他才出於人道幫助劉邦的。

基於以上原因,可以說項伯無意間的幫忙,是成就劉邦稱帝的先天條件。我相信,若是項伯預料到,劉邦最終打敗項羽的話,他肯定是不會幫助劉邦的。

無論是項梁還是項伯對劉邦的幫忙都是間接的,但是,就是這種間接的幫忙最後成就了劉邦。


史學達人





你確定你看的是《資治通鑑》,而不是路邊攤看到的所謂的稗官野史?

項伯這個“家賊”先不說,項梁算得上是在幫劉邦對付項羽嗎?

項梁與劉邦幾乎同時起事,但是項梁是故楚國將軍項燕的兒子,妥妥的貴族,劉邦呢?劉邦只是普普通通的鄉鎮公務員罷了,論影響力,劉邦又怎可能與項梁相提?項梁只用1年時間便成功復辟楚國,當時的小人物劉邦雖然在沛縣起事後號稱沛公,可後來仍然灰溜溜地跑去投靠項梁,然後項梁給了劉邦5000兵馬,如果說項梁幫劉邦的話,也許便是這件事了。但是,劉邦是沛縣的領袖,人家辛辛苦苦投靠併成為項梁麾下的將領,項梁給劉邦兵馬不是很正常嗎?

公元前208年9月,這時的劉邦正與項羽合攻陳留,項梁則在定陶遭到秦朝將領章邯的反攻,結果是項梁戰死。此時的劉邦影響力仍然比不過項梁,或者說比不過項家,仍然從屬於楚國,而項羽則在項梁死後迅速取代甚至超過項梁曾經的地位,劉邦看到項羽也得老老實實聞聲羽哥好。請問,已經死了的項梁如何助劉邦奪取江山?難道是項梁陰魂不散?細思極恐。



那麼,“家賊”項伯又為何會胳膊肘往外拐?

說到項伯,我不得不替項羽感慨,真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啊!說到項伯幫助劉邦,則不得不說歷史上聲名赫赫的“鴻門宴”事件。當然,也不能不說張良,項伯曾經因殺人,是張良幫他逃過法律的制裁,項伯投桃報李,在得知范增設宴誘殺劉邦後,便急忙趕去告訴張良,並勸張良跟自己走,可是張良怎肯離去?張良知道範增的陰謀了,劉邦自然也知道了,直呼:“為之奈何。”如果說項伯告訴張良鴻門宴的陰謀只是單純想救張良的話,那麼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便值得深思了。

項伯反水當真只是因為與張良交情深厚嗎?可這又有劉邦什麼事?顯然,項伯救劉邦絕不只是因為與張良存在私交。對此,我們可作猜測,項伯為什麼會當“家賊”:

首先,項梁與項伯皆是項羽的叔叔,項梁死後,楚軍的實際領袖地位由項羽取代,而不是項伯,這是否讓項伯因此對項羽產生忌恨?從項伯早年殺人後逃跑的表現可以看出,項伯絕不是善茬,當時陳勝發出世紀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項梁死後,項伯未必沒有這種想法,可是,結果卻讓項羽得手了,項伯不說,又有誰知道他心裡作何想?咬人的狗不會叫,沉默寡言的人發起狠來更難以想象。

然後,在項伯夜見張良的時候,張良是否策反過項伯呢?我們應該都聽過“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這句話,說明張良智謀厲害吧!因此,當時的張良也許為項伯分析過時勢,更可能的是以項梁作為反面教材,對項羽進行評價,項伯對項羽的性格自然清楚,經過張良的分析,最終得出的結果是,項羽會和項梁的結果相同。張良說完項羽,繼續吹捧劉邦,說劉邦待人處事如何如何,引得豪傑投靠,分析的結果是得天下者沛公也。於是,項伯便開始為自己留後路,項羽得天下他自然能得富貴,而如果是劉邦得天下,那麼他因為曾經救助過劉邦,即使談不上富貴,命總是無虞的。因此,項伯決定在宴上救劉邦。



最後,項羽逃到陰陵時,為項羽指路的農夫又是何許人也?

《資治通鑑》記載:“項王渡淮,騎能屬者才百餘人。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項羽逃到陰陵的時候,迷路了,於是向當時正好在場的老夫問路,結果老農為他指了條不歸路——向東逃吧。當時的項羽也沒細想,老農說向東,他們便向東了,結果跑到了沼澤地,沒法跑了,然後追兵到了。那麼問題來了,這位老農為何讓他們向東逃呢?這裡面有什麼陰謀呢?

沒錯,是陰謀。老農指路的目的性是很明顯的,便是指向死路,讓項羽逃無可逃。

項伯在漢朝建立以後,被劉邦封侯了,然後再結合我的猜測,應該足夠喚起我們的聯想力了吧?項羽陷入險境,必然派人去搬救兵,如果這個人成功將消息帶出去了,那麼便意味著項伯知道了。這時項羽失敗的跡象已經顯露無遺,於是項伯開始謀求後路,那便是在劉邦取得天下前為劉邦錦上添花!於是,項伯項伯即刻佈局,原本只是想派人到陰陵查探情勢,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讓這個“老農”出乎意料並且啼笑皆非的是,項羽竟然迷路了!於是,老農很肯定地告訴項羽向東跑,如果稍有猶豫的話,很可能便會被項羽察覺。

最終,項羽烏江自刎。項羽的敗,既是因為自己的傲,也是因為項伯的反,可悲可嘆。


吾與吾國


項梁、項伯主觀上肯定傾向項羽,只是客觀上幫了劉邦的忙。關鍵誰也沒想到劉邦能成事。

劉邦起事後並不順,四處碰壁還被雍齒斷了後路,這才投奔項梁。項梁彼時正在擴張,劉邦自然是籠絡對象,所以給了他5000人的支持。劉邦此後聽從項梁指揮,屬於雙方共贏,並不算單純的幫忙。

項伯三次幫劉邦也不是拆項羽的臺。鴻門宴是為了救張良,張良引薦才認識了劉邦,倆人聊成了親家。那時劉邦處於絕對弱勢,項伯不會想到他將來能和侄子做對。而且殺劉邦是范增的主意,項羽並不想,真殺了對他影響也不好。

幫劉邦要漢中是張良行賄的結果,也是報答張良的繼續。當然,其中也有向親家賣好的意思,但此時劉邦是和項羽一樣的諸侯——共主是楚懷王,並非敵人,不算吃裡扒外。而且給漢中應該是項羽和范增商量的結果,二人不想讓劉邦佔關中又不想讓人說違約,多劃點地盤才說得過去。

救劉邦他爹其實是幫項羽。項羽拿劉太公威脅未果,反被劉邦道德綁架,說咱倆是兄弟,殺我爹就是殺你爹。項羽騎虎難下:殺,有損威名;不殺又沒法收場。項伯說情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關鍵殺一個老頭也沒什麼用。

至於項羽敗亡時遇到的指路農夫,我在之前的問答中有過說明。應該就是偶遇,不是陰謀,跟項伯也沒關係。


路衛兵


其實不止《資治通鑑》,《史記·項羽本紀》也記載了項羽在垓下失敗後,乘坐烏騅馬率領百名精騎連夜突圍,路過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迷失了道路。問一位田間老翁,這老頭瞎指道,害的項羽陷入了沼澤地,被漢軍追上,逃離沼澤時,身邊只剩28位騎兵了。

這個老農是誰,受誰暗中指使,估計只有司馬遷知道了,因為線索實在太少了,突然就出現個農夫指路,還指錯了,除此再無記載。蘿蔔估計,這很有可能是司馬遷根據項羽的逃亡路線杜撰的。

接下來再來說題目,首先這個題目就有問題。項梁和項伯一直是在幫助項羽,只不過,項羽的性格和所作所為,導致最後的形勢偏向於劉邦取得了天下。

項梁和項伯都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燕是唯一一個能和王剪勢均力敵的將軍,相當的牛,導致秦滅楚國相當的艱難。

分開來說。項梁作為項羽的叔叔,除了教導項羽之外,最開始是反秦部隊的首領,擁立了楚王熊心,最後在定陶敗給了章邯,力戰而死。

項梁死的時候,劉邦只是個沛公,兵馬估計都不過萬,可以說是反秦武裝中很不起眼的一支。項梁怎麼幫劉邦。但正是項梁的死,推動了熊心要削弱項羽勢力,給了劉邦兵馬,讓他西進滅秦。

再說項伯,項伯這裡就是個例外。項伯是因為犯過殺人罪,被張良救了。劉邦率先入關,項羽挺進後,兩軍對峙,而張良又正好是劉邦的謀士,項伯要救張良,反被張良和劉邦兩人一通忽悠,還和劉邦結成了兒女親家。所以在鴻門宴上,項伯阻止范增殺親家劉邦。

項羽戰敗死去之後,劉邦赦免了所有的項氏家族,並賜姓為劉。項伯就是靠著鴻門宴護駕的功勞,最後被劉邦封侯。

另外,項伯一直是跟隨項羽和劉邦作戰的,只不過史書最項伯的記載太簡陋了。


蘿蔔說


首先,得糾正一下題主的一個錯誤,說不幫自己的侄子項羽,而幫劉邦取得了天下,這個用來形容項伯,還說得過去,但用來形容項梁那就十分的不準確的。

我們先來說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是楚國名將,是他讓項羽殺了會稽太守殷通,率領了八千江東子弟兵渡過了長江,加入了反秦的陣營中,項梁是楚軍的首領,義帝楚懷王熊心也是他聽了范增的建議下扶立的。

也就是說,一旦項梁成功,那麼取得天下的將會是項梁,而不會是項羽,所以說項梁不幫自己的侄子項羽是不對的,項梁不死,楚軍就不會由項羽來統率,而項梁對項羽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先是學文,再是學劍,再接著學兵法。

項梁確實對劉邦有過幫助,雍齒利用劉邦外出打仗的時候,把豐縣獻給魏國的周市,劉邦打了幾次打不下來,只能向項梁求救,項梁就給了劉邦五千士兵和十名將領,劉邦最終拿下了豐縣。

項梁為什麼要幫劉邦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雍齒向魏國的周市投降,而劉邦和項梁一樣,都是楚國人,項梁幫了劉邦,劉邦就會加入到項梁的隊伍中來,這是一個雙嬴的局面。

而項伯為什麼要幫劉邦呢?我們知道,項伯幫劉邦做了三個事情,第一,鴻門宴上面救了劉邦。第二,幫劉邦要到了漢中之地。第三,說明項羽不要殺劉太公。

那我們依次來說,項伯為什麼要這樣做。對於第一個事情,項伯來是沒想救劉邦,他只是想救張良,因為張良救過他的命,但是張良也同時告訴了劉邦,劉邦就直接與項伯約為兒女親家。

然後在鴻門宴上面,面對著舞劍的項莊,項伯再次挺身而出,救下了劉邦,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項伯與范增之間的矛盾,做為項羽唯一的叔叔,他看到項羽稱范增為亞父,對他言聽計從,是十分不滿的,另外,他也覺得不應該殺劉邦。

對於第二件事情,是張良和劉邦用重金向項伯表示了謝意,項伯自然有所表示,不過,他不覺得劉邦能成功。對於第三件事情,那確實是項伯在為自己留退路了,這樣,不管劉邦和項羽誰能勝出,他的結局肯定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