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不爱吃饭的孩子怎么办,每次吃的量很少,连妹妹都比她吃得多?

农人瓶子


孩子不爱吃饭是许多妈妈头疼的问题。

不过,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不好好吃饭”的标准是什么?

仅仅是我或者某一个他人觉得孩子没有好好吃饭?或者我的孩子饭量不如别人家的同龄孩子?又或者我的孩子没有按照喂养指南上的标准吃饭?

一个比较准确的描述性定义应该是:

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吃的食量或者多样性不足以支持孩子健康的情感、身体和社交的发展。或者,孩子的饮食习惯是造成家庭纷争、忧虑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吃饭?

孩子为什么要吃饭?

这个问题分解开来看其实涉及到两个主体:

1、我们为什么要孩子吃饭?

2、孩子自己为什么吃饭?

很多家长在孩子吃饭这件事情上寄托了太多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既期望孩子健康,又期望孩子长得好,长得高,长得壮;还期望孩子通过饮食中的营养促进某些智能和体能的增长,期望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而对于孩子而言,他才不担心自己长得高不高,壮不壮,聪不聪明,会不会营养不良。他也完全无所谓要不要养成好习惯。

他只需要“我饿了,我觉得好吃,我喜欢吃”,这就是他进食的全部理由。

所以啊,你和他讲,吃饭才能长高,才能怎样怎样,人家完全不Care。

饭桌不是战场

人天然能够从吃当中获得愉悦、快乐和满足。

所以,当你的孩子一脸愁容的面对着面前的食物,你就知道,吃饭对于他来说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场景1

爸爸:你吃不吃?你不吃我今天揍你!

宝宝:不吃!就是不吃!

哇哇哇……

场景2

妈妈:宝宝,来把饭饭吃完,吃完了,妈妈给你买汪汪队。

宝宝:不行,不行。还要给我买佩奇!

场景3

妈妈:你今天吃青菜了,妈妈好高兴啊,宝宝真棒!

第二天。

宝宝:妈妈,你看,我今天吃青菜了。我棒不棒?

妈妈:……

久而久之,这样的场景一再上演,吃饭不再是吃饭,它脱离了吃饭的本质,变成了任务或者工具甚至武器。

饭桌变成了权力斗争的战场,关于管理权与自主权的斗争,一方压迫,一方反抗。或者变成了谈条件的谈判桌,又或者变成了取悦表演的舞台。

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一个好的就餐环境,应该是其乐融融的,安静的,不被打扰的, 围绕着“吃饭“这一个主题。

最重要的自然是隔离干扰源。

一是零食,二是电子设备。

吃的前提是“饿了”,如果在吃饭前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零食水果获得了饱足感,“吃饭“自然就失去了吸引力。

电视上的娱乐节目,动画片,PAD上的游戏,时时刻刻给人超限的痛快和满足感,自然比“吃饭“更能刺激人的神经,撩拨人的情绪。

所以,如果不能隔绝电子设备的干扰,自然就会让它们喧宾夺主,”吃饭“这件事退居二线,变得不重要起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就餐习惯

以下所有关于“吃“和”不吃“的陈述中,包裹的都是妈妈们对于孩子偏食会不会营养不良或者营养缺乏的担忧。

如果我不强迫他吃,怎样才能让他吃?

我的孩子只吃肉/

我的孩子不吃鱼/

我的孩子只吃面食/

我的孩子不吃米饭/

我的孩子只吃这个菜不吃那个菜/

01

坚持提供

对于大类食物来说,你可以不喜欢吃,也可以不吃,但是我也会坚持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给你。

对于小类食物,我会尽可能的尊重你,提供含有同类营养素的替代性食物给你。

例如

你不喜欢喝牛奶。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喝豆浆,喝酸奶就行。

你不喜欢吃青菜。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吃西兰花,胡萝卜,以及其它蔬菜就行。

但是,如果你只爱肉蛋奶,不吃米饭,不吃蔬菜。虽然我不强迫你吃,但是我会坚持把这些食物摆到你的面前。

02

坚持营养知识的教育

教育的关键点在于,不是我希望你怎样,而是你自己希望你变成什么样?

吃过多的甜食,油炸食品会变成一个胖子。你需要自己考虑要不要变成那样?

因为不吃蔬菜,缺乏维生素,会便秘,会掉皮,会口角发炎,你愿意变成那样吗?

因为所有的结果都是你自己承受的,所以需要你自己决定。

03

坚持示范

你要孩子认真吃饭,可你自己却看电视,玩手机?

你要孩子不挑食,可自己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

你要孩子不吃零食,可自己却吃起零食就停不下来?

大道理讲得再溜也没有实际行动有说服力。

04

放轻松

人生的路很长,一天两天,甚至一两个星期的短时间之内,或者不吃肉,或者不吃鱼,或者不吃菜并不会对孩子的整个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不会造成灾难性的结果。

毕竟,养孩子有波动,有反复都很正常。放轻松,平常心看待。

你不焦虑,孩子才不焦虑。

你焦虑,孩子自然也能感受你的情绪。他也会自然而然的把“焦虑情绪”和“吃饭”连接起来。

要不要“饿他两天”?

我们的回答是,可以饿,但出发点不是“饿他两天他就乖了”。“饿他两天”往往更多是基于发泄家长心中的愤怒和挫败感。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缺乏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的时代,人们不会因为饥饿而恐慌,所以,饥饿对于孩子的威慑力也已经大大下降。

比较合理的基于“饿”的惩罚应该是:

因为你在该吃饭补充能量的时间没有好好吃饭,我们的理解是你不饿,你已经饱了。既然你已经饱了,那么到下一次饭点之前,除了白开水,我们不提供任何食物供应。

这样处理的原理在于,我们塑造的是孩子关于“进食规矩”的认知,而不是消极的惩罚:你在饭点没有吃饭,就需要承受下一次饭点之前的饥饿。

以上。

最后,针对你个人的提问,有几点建议:

1、放轻松,家庭中所有人包括学校的老师忽略吃饭问题至少一个月。所有人达成一致:严禁谈及或者讨论孩子的不爱吃饭问题。但是,一旦孩子有好转的迹象,就拼命放大他在吃饭问题上的进步。心理学原理叫做,进行正强化。但是如果继续给他贴不爱吃饭的标签的话,就是进行负强化,会越来越严重。

2、营造一个奇乐融融的就餐环境,大家都开心的吃饭。他可以不吃,但是必须坐在餐桌上。

3、零食和牛奶就不要心软了。一旦随意破坏规矩,会前功尽弃。

ps:小茉家亲子餐厅专注于亲子餐饮开拓与探索,将亲子餐饮、亲子烘焙、生日派对、亲子阅读、儿童游乐等核心板块融为一体,打造多元化、一站式体验的儿童中心。一直以来,小茉家以尊重孩子、制造快乐、表达爱意、传递幸福为经营理念。坚持美味、健康、创新、乐趣、品质的服务理念,以期带给更多的中国儿童健康与快乐,帮助中国家庭树立正确亲子理念和家庭观念。


爱吃草莓的老仙女


你好,不管孩子多大,吃饭这件事情父母总有操不完的心!其实是不是因为父母操太多心了呢?

根据你的描述大宝应该是到了会自己吃饭的年龄了,而且比较懂事了。这种情况下需要清楚孩子是一直以来都这样比较不爱吃饭,还是突然间这几天不爱吃饭。如果是突然间不爱吃饭那么家长要排除孩子身体不舒服,但如果是一直都这样的话家长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养方式可以稍微改动一下。



首先,还不饿就稍微缓一缓再吃。没有必要每次都是跟大家一起吃饭的,有时候真的就是还不饿,那么可以缓一缓。我女儿三周2,经常我已经准备吃饭了,可是她说她不饿,那我就告诉她妈妈先吃饭,一会儿你饿了就吃。不出二十分钟她就会很乖地自己吃完。吃饭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不需要搞的这么严肃,没必要必须规定大家一起吃。而且上学的很多孩子也就晚餐才在家吃。



其次,饭菜以及餐具当面不用太过于强调。每餐准备一两个饭菜是孩子喜欢吃的,餐具安全就可以了。只要孩子饿了那么自然而然就好好吃饭了。经常看到很多家长煞费苦心准备非常精致漂亮的餐具,饭菜也是精心准备的,色香味俱全,可是也还在抱怨孩子不爱吃饭。原因之一就是家长操太多心了。多带孩子去跑跑跳跳,做些运动,孩子体力消耗大,有饥饿感了自然什么碗装的饭都会吃。



再次,餐前的点心必须要控制。如果体力得到提前补充的话那就别怪孩子正餐不吃饭了。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给孩子喝各种口味的饮料,少用果汁来代替水,少吃非常甜的零食比如棒棒糖之类的。长期这样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积食和挑食,孩子自然就不喜欢吃饭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经验,希望对你有些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