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認為膠質瘤手術中切多切少都一樣,是真的嗎?

膠質瘤是源於神經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40%-50%。年發生率約為5/100000,每年新發病例超越14000例,65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顯著增高。依據WHO 分級分為Ⅰ-Ⅳ級,等級越高,惡性程度約高。惡性膠質瘤一般指Ⅲ級及以上的膠質瘤,複發率高,預後較差。

文獻報道,腦膠質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3.3%,平均生存期僅約1 年。最近研究表明,完全切除惡性腦膠質瘤輔以規範的42 天同步放化療,並聯合服用6 個療程替莫唑胺的膠質瘤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平均為16.7個月,不同級別的膠質瘤預後不一樣,有些低級別膠質瘤生存期可達10年以上甚至治癒。如何治癒膠質瘤,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是廣大醫生非常重視的問題。


有些患者認為膠質瘤手術中切多切少都一樣,是真的嗎?


對於低級別膠質瘤的治療手術是第一步,目的是明確病理診斷及切除病灶。但膠質瘤常呈“樹根”樣生長,與正常腦組織邊界不清,因此,超過半數的患者手術難於完全切除。即使部分患者術後影像學(CT及MRI)複查顯示“全切除”,但在細胞學水平上,仍有微小腫瘤細胞殘留在腦組織內,是日後腫瘤復發的根源。

有很多患者會問,是不是膠質瘤手術中切多切少都一樣呢?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為什麼這麼說呢?

客觀的講,膠質瘤不是一個手術所能解決的病變。但是因為顱內容積的有限性,也因為腦內病變的極其複雜性,所以手術能幫助醫生獲得診斷,能幫助病人消除頭痛、嘔吐、視物模糊。所以大多數膠質瘤的治療,手術切除還是很重要的。


有些患者認為膠質瘤手術中切多切少都一樣,是真的嗎?


我們都知道,腦組織都有各自的功能,如手術影響到重要功能區,會產生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進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手術中會避開重要功能區而不是全切。對於非功能區的膠質瘤,在不會產生任何的後遺症或導致肢體偏癱、語言等這些功能喪失的情況下,原則上可以是可以全切的。

對於膠質瘤這種浸潤生長的病變,雖然其惡性程度較低,但如果切除程度不足,殘留病灶遲早會復發,甚至更快進展為高級別。低級別膠質瘤最後大多因為惡性進展為高級別膠質瘤而影響生命。


有些患者認為膠質瘤手術中切多切少都一樣,是真的嗎?


雖然部分患者發現低級別膠質瘤時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但建議一旦發現應儘早手術,不要觀望。有關臨床證據顯示,手術可以延緩或者避免病情惡性進展、甚至實現臨床治癒。

一般來講,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最好能實現根治性切除,如果為了保留運動或語言等重要功能,不能根治性切除,就需要術後接受放化療的輔助治療,從而延緩病情復發及惡性進展,爭取患者長時間、高質量帶瘤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