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恆:經濟新常態下,做到這些企業就能獲得新的增長

大家好,我是弘典文化蔡元恆。2019年的第一個季度已經結束,很多企業都在做第一季度的總結。我們發現當下的經營環境確確實實就像專家所說的越來越困難,企業的經營壓力也越來越大。那如何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使得企業獲得新的增長呢?

蔡元恆:經濟新常態下,做到這些企業就能獲得新的增長

我個人有一些建議給各位企業家朋友。

第一點,砍掉表現不佳的區域市場或者細分市場。

砍掉一些表現不佳的細分市場對很多企業來講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多的企業家習慣於眉毛鬍子一把抓,想把所有地方的市場都抓到手裡。特別是我們做全國市場的生產產品的實體企業,好像每一個市場都有自己的陣地,而且都不肯放手,所以都是片面的追求“大”與“全”。

那今天企業想要獲得很好的成長,就需要高質量發展,首先就要學會砍掉那些表現不佳的細分市場或者細分的區域。

蔡元恆:經濟新常態下,做到這些企業就能獲得新的增長

因為我們的精力是有限的,人力也是有限的,砍掉這些表現不佳的細分市場,就會讓我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那些能給我們帶來收益的市場或產品上面。

第二點,砍掉細分市場裡面表現不佳的客戶或者客戶群體。

在每個細分市場裡面,都會有很多的渠道或者客戶,那我們就要對這些客戶進行一個重新的梳理。砍掉那些在該細分領域中給我們不能再增長的客戶,特別是一些做渠道的企業,還總想著把每一個渠道和細分群體都牢牢抓住,這種思維現在需要改變,要學會抓大放小。

我們不是講一個二八定律嗎?也就是20%的重點客戶決定了我們80%的收入。所以我們要砍掉那些在細分市場裡面創造不了太多價值的客戶群體。

蔡元恆:經濟新常態下,做到這些企業就能獲得新的增長

第三點,砍掉表現不佳的細分產品。

我們都知道很多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從生產某一個產品開始創業,然後慢慢的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有的企業甚至有上千種產品,一個也不想放棄,覺得每一個產品都能掙到錢。但更多的企業是靠規模支撐著往前走,將所有的產品加起來,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產品生產規模。

企業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們需要砍掉那些表現不佳的產品或者產品線。寶潔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寶潔公司每年都會動態調整自己的產品線,對那些不掙錢或者盈利不佳的產品線或者產品就會進行及時的調整或者出局,或者用增長力更強的新產品來替代舊產品。這個案例在我的公眾號中也多次講到過。

所以我們一定要冷靜下來分析,我們的哪些產品是未來之星,哪些產品是今日之星。哪些產品是經過策劃感覺很好,但依然不能代表未來任何增長的落後產品。這些都需要企業去砍掉和放棄。

蔡元恆:經濟新常態下,做到這些企業就能獲得新的增長

第四點,降低產品價格和低價品牌的促銷。

這些措施也可以讓我們獲得一些增長,但這是有選擇性地來做,因為有些產品是不能降價的。我之前講過,企業需要堅守原則,不是任何產品都可以降價。

可以通過降價促銷來獲得新的增長的產品大概有這麼兩類:一類是一些產品感覺能賣,但又不見得會有大發展的細分產品;另一類是一些感覺沒有大的發展前景但眼下又不能放棄的產品品牌。

第五點,停止或者減少無效的廣告與促銷活動。

這些年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大規模的做廣告宣傳,也未必能取得一個很好的宣傳效果。所以很多企業對廣告的投入在縮減,廣告公司的業績也在不斷下滑,包括我們知道的分眾傳媒。

蔡元恆:經濟新常態下,做到這些企業就能獲得新的增長

但是企業不做宣傳是不行,那我們就要想辦法如何通過效果付費,通過更精準的營銷來達到更好的效果。這也是像今日頭條等可以精準營銷的平臺獲得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通過精準的營銷,我們砍掉或者停止一些很難去量化評估效果的營銷廣告。而且還要對很多的促銷活動進行評估,如果效果不佳或者產生不了價值,那就應該停止這些活動,或者是改變它的一些策略。

通過這樣的組合,就要求企業要對整個市場的不確定變化做出及時的動態調整,這樣企業才會獲得一些更好的增長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