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要求老师与学生同时考试,并与学生试卷一起电脑阅卷,大会公布分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

有心栽柳人


我参加过两次。

第一次是刚参加工作一年。市教育局组织全市所有高中老师分科考试,试题是请其他市教研员出的。监考是初中老师,改卷是请出卷的市里老师改。我估计花了不少钱。不知道有没有人缺考,我们学校老师都参加了,因为不考要全市通报,且扣工资。

关键是我才教完必修一,其它的几本教材都不熟悉。凭借大学里学的一点印象,考了106分,算是中等成绩。最高132,最低74。

第二次是2017年秋。学校管教学的校长要求高三老师必须考试。强调说许多名校都有这个制度,我们学校今后也要形成制度,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二统考试。鸭梨山大啊,本来高二进高三就是末位淘汰制,进了高三,还有教师考试制。然后,在高三教师会上,领导就把这一次考得最好的(按百分制,达到90以上),和考得最差的(按百分制70以下)会上点名。这一次考了个满分。不过也没有奖金哈。

下面说这种做法好不好。

我的看法是,不好。组织者一定是不懂教育。

先说这个做法的优点。一是增加老师紧迫感,提高敬业精神,避免部分老师混日子。二是迫使老师做题,有助于提升老师专业知识水平。三是有助于老师更深地领悟考试方向,对命题和预测高考方向有间接帮助。

再说这个做法的弊端。一是增加老师精神压力。说真的,现在老师工作量大对老师来说还抗得住。而更大的是精神压力,有时真T M抗不住啊。网上经常报道有老师病倒了,我认为主要是精神把身体压垮了。二是治标不治本,督促力很微弱,关键是这个压力主要对老实本分的老师压力大。对那些不在乎或游上水的老师压力也不是很大。三是一次考试真的不能反映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只能说有一些关联。

最后来讲讲我的看法。

一个学校的发展肯定离不开老师、学生,但更重要的是校长。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目前高考只看成绩而言,学生成绩的好坏首先是生源质量。那么在生源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学校的成绩大小就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投入度,也就是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却不是你想让他有就有的,有的学校拼命喊口号,那是喊不来的。你让老师参加考试,也不能真正地获得这些东西。因为这是一种精神品质。

精神品质是怎么来的?90%以上取决于校长。校长不是监督老师的,也不是整天巡课看学生是不是上课睡觉的。校长是负责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建设的。看校长是不是真心实意为老师办事,为老师解决困难,有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看透教育的本质和未来。

从我国教育历史来看,凡是学校声誉隆起的,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校长。民国时期这样的校长非常多,如春晖中学,南开中学,包括清华,北大等。因为那时的校长是真正为了民族复兴,祖国强大,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从而老师也专心地教,学生也努力的学。反观现在很多很多学校的校长,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前途,所以也只好靠权力的强制了。因为他们不具备那些优良品质和担当,拿不出来,能拿出手的只有权力。





静听的小屋


有一件真事,我校有次英语考试,出卷教师一时疏忽给错了答案,结果还真闹出了笑话。

同年级4名英语教师有两人自己先做过一遍试卷,所以在阅卷时便发现了答案有误,他们也比较自信,没有跟出题教师索要答案。

有两人直接看答案改的试卷,发下去之后不少程度好的学生发现了问题,向老师提出了异议。其中一名老师迅速认识到了问题所在,通过讲评进行修正,并诚恳地向学生道了歉,由于该老师基本功扎实,又勇于认错,反倒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而另一名老师就做得不那么磊落,硬是照着错误答案讲评了一节课!也难为他竟然能东拉西扯到自圆其说。

下课后,命题人把正确答案送到教师办公室,4个老师各自对了一下答案,脸上倒看不出来太大变化,心理活动肯定是异常丰富了!

除了机械记忆的题目和特别烧脑的题目,按理说,一份本科目的试卷,授课老师没有理由做不好做不对,你想啊,一天到晚就搞这一门课,有的还是一轮又一轮,怎么着也应该熟能生巧了吧?连这点基本功都没有,还怎么有底气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滔滔不绝呢?难道说勇气都是参考书和答案给的?

有人说教练的本事在于教,而不在于自己能考,他们喜欢举竞技体育的例子。但这个类比并不合适,竞技体育里,教练掌握了先进的理论和训练方法,就可以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身体潜能,让他们在肢体动作的重复加码练习中,逐渐形成几乎超过大脑思考速度的下意识反应,等同于形成了肌肉记忆。而教师是在脑思考的范畴内启发学生,如果自己对于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甚至理解错误,断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路上去!“师不必贤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指的不是全体,也不是全部的知识。而是,有些学生有些方面超过老师很正常。比如数学尖子在拔高题上比老师能力强,很正常,但这绝不能成为极少数教师专业水平低下而仍然心安理得的理由。

在我们语文组也有这样的老师,从来不写下水作文,真不知道他们指导学生作文口若悬河的本事是从哪里来的?

我很佩服那些数十年如一日,认真钻研教材,亲自做题写文章的老师,这是起码的敬业态度。而那些离开教参,离开教案,离开答案,离开PPT就心慌意乱、手足无措的老师,实在不配“教师”这个称谓。

有句糙话叫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常年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老师的专业水平也会下降。老师与学生一起考试,能增加紧迫感,让混进来的南郭先生们不敢再大吹其竽,是件好事。但某些校领导借机整人,却是歪嘴和尚念错了经。


剑客谈教育


我当了16年的高中教师,还真遇到过一次和学生一起考试。那一年我教高三,我们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就提出来所有高三教师都参加市里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说实话10多年不考试,冷不丁考一下心里还有点紧张,生怕考不好丢人。我记得当时会议一结束很多老师都非常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没有人愿意考试!最后考完试结果出来,我们同年级一共2个生物老师,我比另一个老师成绩高,我们负责人事的老师和我说姜还是老的辣,那个时候心里有点窃喜。好多人可能觉得老师考的好才能教的好,其实不然,教的好的老师基本会考的好,但是考得好的老师不一定能教的好。

学校让教师参加考试肯定对教师有个督促作用,能更好的梳理知识,发现易错点,对试卷分析也会更上一层楼,毕竟多花了时间去分析试卷才能提炼出试卷的精华,考试成绩只代表知识水平,授课水平和知识水平并不完全一致,这里面还有人格魅力,语言魅力,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授课水平很重要的一环。

学校让老师考试也是无奈之举,包括给每个班级排名次,这些都是督促老师在教学上下功夫,老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你付出的时间越多,相当于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会越好,怎么去抓重点,押题,老师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的好,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拿到最高的成绩,这就是一些知名教师的整个班级成绩高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有机会参加一次大型考试的命题,评卷工作,就真的能迅速提高自己,我记得我毕业第二年就参加了省会考的评卷,后来又参加了市高考模拟考试的命题工作,都是受益匪浅,评卷让你知道学生的形形色色错误,命题让你知道如何把握教材及在试卷中知识点的占比分配,命题原则等,即使是教了10多年书那次模拟考试的命题还是让我感觉到自己平时给学生出的期中期末试卷的随意性。没有比较你永远不会知道差距。





莱茵河畔金荔枝


个人经历

作为一名21世纪的学生,都是从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淌过来的,记得初中物理考试,每次物理老师监考等试卷发下来,他都是和我们同一时间开始做题,而且他还告诉大家同时开始,看看谁先完成,并且当场给分数,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感觉虽然和老师有差距,但是公平的一张试卷,同样的计算,和老师比比还是有意思的。然而胳膊始终拗不过大腿,每次费尽心思的各种简便方法,各种简要答案,还是比不过,终于在初三的下半学期和老师同时完成了,可是由于一个小失误,最终96分,塞过老师的机会就这样擦肩而过了,也是初中的一大遗憾,后来和同学们交流,大家也是想着和老师比一比的心态来考试,虽然成绩比不过,但是速度还是要快。

说起物理考试想起来一个神奇的同学,高中因为家里的原因,成绩很不好,一般模拟考试也就300刚够的样子,虽然是在尽力学,但因为留下的问题太多,没有办法,最后一次模拟也就是300不到,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高考考场,高考前一天,大家去看位置,发现他和我们班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居然前后桌,这下让他有了信心。考前沟通一切合适,方案是这样,他理综先不填选择题,先填大题,等快结束的时候,让这名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把选择题答案传给他,然而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小时左右的,他的大题基本填完,然后呼叫这名成绩好的同学,可是人死活不理他,还被监考老师发现,这下直接慌了,匆忙开始填选择题,等考试结束也只能说填满了,可是考试成绩一出来,比自己平时模拟考试多了80多分,顺利上了个本科。


兰漂小殊


梦飞扬90

前天 23:08

还真有,我以前的单位每年暑假快开学都会组织各科教师考试,试题难度和数量高于高考。别的科目不说,就物理老师而言,三十来个物理老师基本不会出现低于九十的,满分100!低于95的都不多!满分的近三分之一!

基本功是教学的基础,但要想出成绩,老师还需仔细设置课堂,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出题工作!这需要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头!我至今仍很佩服我的备课组长。

教学成绩的提高不是一两句话的事,小学,初中,高中都很重要,它们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两个老师能扭转的!同时领导的决策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没有担当的领导,就算是好学校也会没落的。




饺子哥i


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考试,虽然我们没有组织过,但我认为很多老师考不过学霸。组织这种形式的考试,应该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去年暑假,我有幸参加省上的骨干教师培训,省教科院的领导为我们精心组织了一场考试,说实话,大家心里都很紧张,毕竟是骨干老师,考差了没有脸面。这次参加的骨干教师,绝大多数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也有个别学校的副校长。


我们这次考试的内容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套中考试题。当得知考试内容时,有的老师在手机上搜索历年的中考试题,也有的老师表现得很沉着,不就是中考题吗?每年都要给学生做和评讲,这应该难不倒老师吧!

第二天,教科院的专家给我们宣布了考场纪律,然后给我们发了一套中考试卷,这套题是某某省会城市的B卷,满分为100分,老师们都认真答题。当考试时间结束时,没有一位老师提前交卷。是因为最后的两个题把大家难住了。一个是创新实验探究题,一个是计算压轴题,这两道题共计16分。很多老师都被扣了10分左右。



从这以后,老师的学习不敢马虎和懈怠,都认真聆听专家的讲解。如果师生同堂参加考试,并同时公布考试分数,这会促使老师更加钻研教材,掌握考试的重难点,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Lance课堂


与学生同堂考试,平生没经历过。

但是,上级统一组织的教师专业学科知识考试,确实参加过两次。

记得那是95、96年的时候吧,全县教师每年要统一进行一次所任教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局里统一出试卷,统一监考、统一评卷,并统一公布教师的考试成绩。

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上面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所组织的这种考试目的是什么,意义在哪里。考完就这考完了,老师们考得优秀的,好象也没得到什么嘉奖。倒是一些考得差的,成绩不及格的,名声远扬。记得我们有位语文老师,因作文没写完,不及格,被弄得差不多一学期在老师中抬不起头来!好在,学生并不知道,否则,就麻烦了。

这种考试,也就连续开展了2年。之后再没举行。


"三味"虽然教了30年的初中政治,但如果现在让我同我的学生同场考试,心里还真有点打鼓,没必胜信心!

我的担心有三点:

一是,教材已多次改版,内容变化大,要求也变化大。

二是,初中三年6本教材,要死背死记的东西较多。我的记忆能力肯定不如学生。

三、能否考得过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题者和评卷者。万一出题者所出试题重在知识的死记硬背,评卷者评分死扣参考答案,那我必惨无疑!


我也承认,对自己所教的政治课各知识点,在背记上我不如学生。我这个老师的优势就在于比学生看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以及表述问题的能力上,应该强于学生。

总之,我认为,学校组织老师与学生同考,最大的结果可能是:

成绩优秀者感受不到荣誉,成绩差者必然收获耻辱!

还有其他什么意义,网友们说说!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三味聊教育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样做对老师要求高了些。不过,就我个人经验,学校不要求这样做,我也这样做了,这也是我从教以来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学生做的每份试卷,我都先不看参考答案做一遍,最后再将参考答案上自己考虑不到的答点加上,就行成一份了然于胸的答案。这样在给学生讲授过程中,可以轻车熟路地点拨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用这一招,从不布置课外作业,凭课堂教学学生就考得很不错了。学生免去课外作业,我除了改期中期末卷外从不改本,师生轻松,何乐而不为。


老张132996796


我经历过两次这样的考试,觉得这样做优劣参半,对老师能力的提升还是有好处的;但是会造成老师和领导层的对立,让老师有心理负担,不利于教师情绪的稳定,不利于教学。



第一次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教生物,学校要进行改革,和学生一起考试,心里各种忐忑,生怕考不好,要是比学生还差,不是太丢人了吗,但是结果出乎意料!可能因为刚毕业,各种知识都还在线,我第一,比学生考得好。心里美滋滋的,觉得很自豪,丝毫没注意到其他老师复杂的眼神。第二次是前几年,彼时,我教语文已经好多年了,学校提倡和学生一起做卷子,为了保持题感和对试题的敏感度,其实我们一直和学生一样做卷子,但是和学生一起阅卷公布分数,心里还是挺不安的。后来成绩出来了,我的成绩和班里最好的一样,都是110+,心里不是个滋味,有种被扒光了衣服示众的羞耻感,很不舒服。

下面说说我看法,有好的一面。



1.老师做卷子,非常有必要,可以借以检验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保持对试题的敏感,及时发现考试题型变化的新动向,以学生和老师的双重角度看试卷,就能发现更多问题。

以语文为例,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做卷子,就会思考为什么出这道题,目的是考查学生什么,学生可能出现哪方面的纰漏,怎么教他们解决这一类的问题等等。不做卷子,没有体会,思考的就不会这么细致。

2.另外,和学生参加考试一起做试卷,肯定对老师的工作起到督促作用,因为怕考得差,工作就会更努力一些,在自己的专业上更用心一些,这样才不至于出糗。



但是这个方法也有不好的方面。

1.没有人情味,太冷酷了,让老师和学生一样接受大家(领导)的检查,冷冰冰、赤裸裸,让老师们心生寒意。

2.并且又有故意整治老师之嫌,因为参加考试的都是一线老师,没有领导(领导基本不担课,即使担课,也都是体音美或者安全心理,不用考试)。有的老师就说了,光考老师了,那些不担课的学校领导怎么考,这就是搞特权,搞阶级分化,就是故意整治老师,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其实可以这么办。

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成绩不能公布,只发给老师个人就可以了,这样做,一方面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保护了老师的面子,彰显了人性化管理,老师心里舒服没有情绪,才能更好地工作。


终将长大


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一定要有非常牛的专业能力,比如满分一百分,能平均在90左右就可以了,甚至80分朝上就行,可以给大家讲个我读高中时候的一个老师案例,再讨论。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数学真正感觉比较难的时候肯定是到了高中(学霸除外)。这个时候知识纬度开始变的比较广,很多时候一个题目哪怕是老师都不能当场解答,我们当时的数学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人,而且他还是年级数学科主任。他这个人可能是有点懒,很少备课,拿着一本白书上来就讲:同学们我们开始看下一道题。。。这一步呢我们先把他裂项。。。不对。。。这道题你们有啥好的方法吗?没有就先放着晚上再来解答,下课后我的学霸同桌就拉着我告诉了解答方法。到了晚上他就兴高采烈的来上课,肯定是攻克了那道难题,他上来首先分享上午做题的思维误区,然后再次按照那个误区给我们做演算,接着提问我的学霸同桌哪里出了问题,回答正确后他表扬了我的同桌,接着做出了正确解答,做完后他又说这个题目还有另外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而且这个题目实际上可以分解成三个简单问题,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吧啦吧啦。。。他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还真不低,但是,我那学霸同桌很喜欢他,觉得他的水平是所有老师中最高的!

综上所述,我那个数学老师如果真的和我们一起考试,许多时候未必能比我们分数高,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全班数学成绩领先全年级。其实他的优点也很多,比如思维演绎,他长期模仿学渣审题思维,然后一一做出批判警示。而且他擅长疑难分解,一个难题难点,他长期能旁征博引出很多个知识点,这些小的知识点哪怕是学渣也能搞懂,而且他的口才非常好,比如他把函数中的变量类比人际关系,大家一听便懂,他似乎可以用很多高雅俗气的典故来向我们展示数学的魅力,以至于我们班的学渣数学成绩都不差。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再也没有遇到像他这么优秀的数学老师,很多老师上来就照本宣科,一切都是那么按部就班毫无差错,但是课堂昏沉,我听的似懂非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