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代皇帝皇后不是一起死的,但他們是如何葬在一個墓裡,難道先死的不封墓嗎?


這個問題要分具體情況來看,以漢文帝劉恆的嫡母呂太后與生母薄太后為例。這二人都死在漢高祖劉邦之後,呂太后去世後是與漢高祖合葬於長陵的。但是,二人並不是葬在同一個墓穴之中,而且採取了同塋異穴的葬制,即處於同一個墓園之內,但封為兩個“墳頭”(封土),地宮也是分開的。薄太后去世之後,因為長陵之內只預置了一個後陵的位置,而且已經被呂太后使用了,最後薄太后被孫子漢景帝葬在了兒子漢文帝為其新建的南陵。由此可見,漢朝的所謂帝后合葬,是同塋異穴葬制,並不共用一個地宮,不存在提問者所說的情況。而且,後世很多朝代都採取了同樣的做法。



再以清朝為例,清朝的不少帝后都葬於帝陵地宮之中,是同穴葬。但是,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皇后(包括原為側室的皇太后)必須死於皇帝入葬帝陵之前。如清聖祖(康熙帝)的孝誠、孝昭、孝懿三位皇后,她們都死在清聖祖之前,因此理所當然葬入了景陵地宮。但是,有一位死於清聖祖之後的皇后也葬入了景陵地宮,她就是清世宗(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她之所以能夠入葬景陵地宮,並不是清世宗違規操作,而是她在雍正元年便去世了,彼時清聖祖上位正式入葬景陵地宮,因此孝恭仁皇后才獲得了入葬景陵地宮的機會。再之後,無論是清高宗(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甄嬛原型)還是晚清時期權勢熏天的孝貞、孝欽顯皇后(慈安、慈禧),都是另建後陵,沒能入葬帝陵地宮,是為“卑不擾尊”。但是,無論泰東陵還是定東陵,都屬於泰陵、定陵的組成部分,仍然屬於帝后合葬。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明朝。明朝除了明宣宗廢后胡氏等少數特例,絕大多數皇后(含原為側室的皇太后)都葬入了帝陵地宮。如果皇后死於皇帝之後,通常會採用一些方法打開帝陵地宮大門,然後將皇后梓宮葬入。當然,這一切都是嚴格保密的。從已出土的明朝藩王墓來看,地宮大門很可能是使用暴力撞開的,因為梁莊王墓的地宮大門有一扇是用木頭後補的,與原本的磚石建築格格不入。由此可見,明朝的帝陵地宮很可能也是採取了這種暴力方式。因為明神宗朱翊鈞去世時,原配孝端皇后和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孝靖皇后都已經不在世了。因此,唯一被髮掘的帝陵——明定陵無法幫我們解開這個謎團,我們只能通過藩王墓類推了。



大致就是這三類情況。不過,還有一個特例,那就是元朝,元朝帝陵採取了密葬方式,至今也無人知道元朝皇帝到底葬在了哪裡,就更別說皇后了。更何況,元朝“皇后”太多,直接編號第幾斡兒朵第幾皇后,到底誰算真“皇后”,本就是一筆糊塗賬!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古代的墓葬制度很複雜,每個朝代也不很相同,皇帝和皇后死了,有的合葬,有和分葬。咱就光說皇后比皇帝死的晚怎麼合葬的問題。

皇帝陵封頂是很麻煩的事,要求堅固還要防盜,比如用磚木或巨石板封頂後,上面還要有石砂層,起到易塌陷防盜賊的作用,上面還有黃土灌漿層(用小米汁和泥)特別堅硬。如果一次性封好了,再挖開就會破壞了原來的結構,是不行的。一般情況是先在適當位置留有通道口,再把通道封死,等皇后死了下葬時再挖開。


齊國成語


其他朝代不是很清楚!清朝我還是知道點的!在清朝,皇帝一登基就會修皇陵,皇帝地宮裡的棺床根據皇帝的意思也是預先留好!比如皇帝預留了六個棺床,那麼就說明地宮裡面除皇帝外,可以有五位皇后或者后妃跟皇帝合葬!但是呢,也不一定就真的會葬進去五個!

一般情況下,死在皇帝前面的皇后或者后妃,可以先進入地宮,地宮的門並不關,等皇帝死後進入地宮後,地宮才會真正的關閉!因為皇帝最尊貴,皇帝一旦進入地宮,就再也不能有人打擾了,所以死在皇帝后面的皇后(注意只能是皇后了,沒有後妃了,後面的皇后也就是未來的太后)他們會被繼任的皇帝修太后陵,他們和皇帝是同陵不同穴式的合葬!!這就跟漢朝時期的制度差不多了!漢朝實行的都是同陵不同穴的合葬,也就是說,皇帝和皇后都在同一個陵園裡面,但是不是在一個穴裡,他們分別建穴,皇帝或者皇后他們都是一人獨穴!


小公子49


我們都說墓葬墓葬,其實墓指的是安放屍體的處所及設施,而葬指的就是處理屍體的方式。古代帝王陵的營造方式隨著時代的演變,其陵墓也形式也有所變化。所以皇帝、皇后的合葬方式亦有所變化,下面分類來解答。

土坑豎穴墓

所謂的土坑豎穴墓是什麼樣子?小型的土坑豎穴墓我們至今還在用,當然很多都在外層刷上了水泥。古代帝王級別的陵墓都是大型的土坑豎穴墓,像是西漢帝陵那種。這種墓葬方式,就算皇帝皇后一起死,一般不會合葬到一個墓裡面,何況皇帝皇后很難一起死,所以這種方式下,會葬在一個陵區兩個墓裡面,皇帝的墓最大,然後皇后的墓在旁邊,比皇帝的墓要小一些。


穿山鑿石的洞室墓

古代有一種把山體掏空然後在裡面營造“寢宮”的墓葬方式,這種方式漢朝就已經有了,比如滿城的中山王陵。到了唐朝的時候,唐朝的皇帝們很多都用穿山鑿石的這種墓葬方式。這種墓穴,可以分開葬,也可以合葬在一起。若是合葬到一起,那麼墓道入口首先就不能封死,方便之後打開。

磚石墓

磚石墓中,明清的帝陵算是代表。明定陵是第一座被考古工作者打開的帝王陵,打開明定陵之後,我們知道了皇帝皇后的棺槨是並排擺放的,皇帝的棺槨擺在中間。然後在打開定陵的金剛牆的時候,中間一個三角形的區域曾經是打開過的,這是為了後葬入者預留的通道,包括在找墓道口的時候都發現了古人為了尋找墓門的標記。




總得來說,若是土坑豎穴墓,那麼皇帝皇后一般會合葬到一個陵區內,是兩個墓。若是洞穴式的墓葬,那麼就可以合葬在一個墓裡面,只需要不把封牆封死即可。


淡看天上月


這個不同時期不一樣。

漢朝的時候,帝后合葬的形式是同一個陵園不同的墳墓。皇帝陵坐北朝南,皇后陵在帝陵的右後方,體制規模稍小。如果有兩位以上的皇后,另外一位得葬到別處。比如,漢高祖與呂后合葬,後來的薄太后就只能另葬了。

漢朝的諸侯王大多數也採用類似的葬制,但也有一種巖穴,也就是大石頭山上鑿出來的,王后兩個陵是並排的,規格上相差無幾。有的還在兩墓之間修一條通道,比如徐州龜山漢墓,那個通道很窄僅能通過一人,不容棺槨通行,所以仍然是兩穴。

唐宋以後帝后同葬是同穴葬。如果皇后先死,先葬入帝陵,皇帝死後再打開墓穴,把皇帝葬入。皇后後死的話就要令建皇后陵。有一個例外是武則天,她死於高宗之後,仍被葬入帝陵。

明朝的制度又有所不同。現在已經挖掘了明定陵,結合文獻可以把明朝的葬制完全搞清楚。明陵是一座墳墓,但卻有三個穴。中穴坐北朝南,墓道朝南開。左右兩穴一個坐西朝東,一個坐東朝西,墓道都朝北開。三穴之間有僅供一人通行的通道相連。

中穴就是皇帝墓葬,左右兩穴就是皇后墓葬。不管是先於皇帝而死的,還是後於皇帝而死的皇后都可以葬入,都是葬入偏穴。如果和皇帝一起下葬,也可以一起葬入中穴。

比如萬曆皇帝,他的皇后去世不久還沒下葬他就駕崩了,連同原已下葬多年移葬過來王恭妃,三人一起葬入中穴,所以定陵左右兩穴是空的。

清朝的皇陵以孝莊為界,之前的帝后都是同葬一穴,皇后逝於皇帝之後,也要打開帝陵葬入皇后。孝莊以後形成了一種新的制度,就是先死的皇后葬入帝陵但不關陵門不封土以待皇帝。皇帝死後再去世的皇后另葬。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不葬在一起的,分帝陵和後陵,有一帝一後,也有一帝二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