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兄弟姐妹多,一碗水難端平,為啥更不孝的子女反而更得寵呢?

在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會有多個兄弟姐妹,同時在農村,一直以來養老的觀念就是養兒防老。所以作為父母的,通常年輕的時候再苦再累也會把孩子拉扯大,勞苦一生就盼著孩子早日成家立業,當孩子大了,自己老了,才開始享清福。

那麼當家裡兄弟姐妹多了,一碗水肯定就難以端平了,而且當子女都長大成家立業後,各有各的家庭,自然也會有的更孝順有的不那麼孝順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往往更不孝順的子女反而更得父母寵愛,這是為啥呢?

農村兄弟姐妹多,一碗水難端平,為啥更不孝的子女反而更得寵呢?

1、年齡最小

大多數家裡有多個兄弟姐妹的,通常最小的那個最得父母寵愛,作為家裡最小的那個,當成年步入社會時,家裡的大哥大姐早已成家立業基礎更紮實,所以父母肯定也希望大的能多幫幫小的,自己也會更偏袒小的了。

從小被父母寵著,哥哥姐姐讓著,所以也更晚才擔起家裡的責任,有的或者乾脆就習以為常被寵壞了,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該有的責任及擔當。

農村兄弟姐妹多,一碗水難端平,為啥更不孝的子女反而更得寵呢?

2、條件更差

眾多兄弟姐妹各自步入社會後,肯定會有發展的好或是發展不好的。

作為父母肯定是希望各個子女都能成龍成鳳,兄弟姐妹之間能夠相互扶持了。

當哪個兄弟姐妹條件更差時,父母有能力自然也會多幫著了,可能其他子女孝敬的錢,轉過頭就給條件更差的了。

農村兄弟姐妹多,一碗水難端平,為啥更不孝的子女反而更得寵呢?

3、並非不孝

雖然說很多老人有多個子女,但是一年到頭經常難得和子女見上一面,到了逢年過節兒女大包小包,又是給錢,又是探望,高興是自然的。可惜時間短暫,通常都是沒說上幾句話,吃完飯就走了。

雖然說現在通信發達,隨時可以視頻,不過很多做子女的,平時忙完不會想著抽那個空和父母聯繫,也不喜歡父母的嘮叨。

而有的子女,在兄弟姐妹間平時去看父母,帶的禮品不多也不是最好的,給的錢也不多,但是平時有空就會盡量多抽時間看父母,花時間陪父母說話聊天,平日裡在外也會經常抽空和父母聯繫。這樣自然也更得父母寵愛了,而且給的錢少不代表沒有給的多的更孝順,原多花時間在父母身上才是更孝順的表現。

農村兄弟姐妹多,一碗水難端平,為啥更不孝的子女反而更得寵呢?

其實做父母的看待子女都是心頭肉,所以做子女的不用去在乎一碗水有沒有端平了。當然做父母的雖然偶爾有偏袒沒事,但是也不能一味的縱容,要正確的引導才行,不然從沒有別的子女孝順變成了不孝順,那就晚了。

農村兄弟姐妹多,一碗水難端平,為啥更不孝的子女反而更得寵呢?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子游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今日所謂的孝指的不過是能夠供養照顧父母,可是家中的狗和馬也一樣有人供養照顧啊!

所以說真正的孝不是說你給父母錢花給父母飯吃,父母生病了你給錢看病就代表孝了,這些只不過是你本身就應該有的責任以及擔當而已。

最後,你覺得什麼是真正的孝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與見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