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你對“好人”有所誤會,才會覺得好人常吃虧

一定是你對“好人”有所誤會,才會覺得好人常吃虧

老弟發了個信息給我叫我寫文章探討一下今天的人應不就該遵守社會規則,因為他覺得遵守規則的好人老是吃虧。

我的答案是:應該遵守社會規則,因為通常情況下吃虧的不是因為你是個好人而是因為你老實。

首先說說我對“好人”的定義:只有執行的行為產生了利他的效果的人才能稱之為“好人”。讓座的人可以說他是個好人,扶老太太過馬路也可以說他是個好人,但是按規則排隊的人並不能稱之為好人,因為他只是做了他該做的本分並沒有產生利他的效果。

人們對好人常吃存在著兩大誤區:一個是當他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時;一個是當個別利他行為反被人利用侵害之時。

在公共場合排隊之時通常會遇上一兩個不講規則的人,通常會有人得出以下結論:你看,好人常吃虧吧,我們辛辛苦苦排了幾小時,別人一來就插隊,多省事呀。

首先,那個不守規則的人確實是個壞人,因為他在損害別人的權益。但是,老老實實排隊的人並不能稱之為好人,因為他的行為並沒有產生利他的效果,他只是做了他自己該做的而己。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得出的好人常吃虧的理論是不成立了,因為他根本連個好人都稱不上,有的只是一個不敢維護自己權益的軟弱人而己,還在為自己的壞找藉口。

正常情況下是你無緣無故打了我一巴掌,我還你一巴掌天經地義,但是公共場合的謬論就是,你插了我的隊,我就能去插別人的隊,當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要他回原來的位置之時,他就會說別人都插隊我才插隊的。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恥並且可怕的,他的邏輯跟那些拿刀去幼兒園裡砍小孩的邏輯是如出一轍的,被人欺負了,搞不過別人,甚至連屁都不敢放一個,但他卻會狠狠地報復比他弱小的人,邏輯是一樣的,只是事情的大小不一罷了,總的來說行為可恥。

這就是第一大誤區,當有的人權益受到侵害之時,他沒法接受自己是個軟弱的人的事實,所以就產生了精神制勝法:好人常吃虧的謬論。常見的精神制勝法謬論還有:富人沒一個好東西,他這麼有錢,一定不是什麼正當來路、、、

那麼,這個世界上有好人吃虧的事嗎?有,當然有,而且還很多。

筆者想要告誡讀者的第一條就是:不鼓勵所有人都學雷鋒當個好人去,除非你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或防範本事。就像是有人落水了,一個連自己都不會游泳的人還跳下去救人,這叫做添亂。比起這種添亂一個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人去幫助別人的危害更大,比如說05年的南京彭宇案,自從彭宇案人盡皆知後,再也沒有人敢去扶倒在地上的老人了,全國老人那麼多,每天倒在路上的數不勝數,絕大多數的老人是懂得感恩說謝謝的,但是,就是彭宇案的效應,更多的得不到幫助了,這就是一個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人去幫助別人帶來的第一個惡果。

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人去幫助別人還有一大存在的風險就是可能直接被惡吞噬,前段時間有部電視劇叫做《延禧宮略》裡面的大反派就是這麼來的,他滿心歡喜地對女主好,但是事情的結果沒有按他想象中的去發展,他受不了這樣的結果於是瘋狂的報復女主,這在感情戲裡叫因愛生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狗血劇,有多少人剛開始是滿心熱切的愛著這個世界,想對每一個人好,可是當他被壞人加害或利用後,他心有所不甘,於是用更狠毒的手段去對付加害他的人,甚至是無辜的人,這就是一個自身能量不大還去幫助別人的第二大危險。

在這裡需要澄清的是,關於第一段的彭宇案,筆者之所以拿他出來打比方,絕不是認為他去扶老人有錯,而更多的希望則是希望大家在做利他之事時亦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筆才還是那個觀點:不鼓勵所有人都學雷鋒當個好人去,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當個好人的。

筆者要給讀者的第二條告誡就是:降低做好事的期望,調整做好事的心理,不要對壞人有期待,更不要因為壞人而失去自我。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那麼一些人,當自己的朋友有難之時,他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去幫助別人,但是當他有因難之時,他曾經幫助過的朋友不僅沒有給予他幫助,甚至還落井下石。大多數人是面對不了這樣的結果的,他們會一輩子耿耿於懷隱隱作痛,於是從此不再相信任何的人與事了,有多少人一輩子是陷在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的情感裡不能自拔?

狼能不吃羊嗎?不,羊是他的食物,吃羊吃兔子那是它的天性,壞人能不傷害朋友嗎?不,不傷害朋友或好人的人就不叫壞人了,壞人之所以稱之為壞人就是因為它們沒有底線,不受任何道德或法律的約束所以稱之為壞人,當好人被壞人傷害之後,要做的不是期待壞人良心發現,也沒有必要從此不再相信他人,而是從今往後要學會識人斷事的本領,避免再被壞人加害。漫漫人生路上一輩子遇上幾個壞人再正常不過了,降低做好事的期望,調整做好事的心理,不要對壞人有期待,更不要因為一片壞人而失去自我才是我們要學會的。

接下來我想說說為什麼這個社會到處都是好人得不到好報的事例,以至於一些沒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真的相信了這一言論。

我認為太多的人偏聽偏信,大部分人一定聽過做好事不得好報的事情,比如說江歌事件,比如說彭宇案,那又有多少人聽過,有個農夫因為救了一戶人家的孩子,後來孩子的家人為了感謝農夫培養了農夫的兒子,最後農夫的兒子成為了聞名世界的科學家,他就是青黴素的發明者亞歷山大·弗萊。又有多少普通人人因為做了一件善事認識了相伴一身的愛人或朋友,這些不是既不是沒有也不是發生得少,恰恰是發生得太多以至於太普遍人們才會習以為常,除了像上面那種比較具有傳奇色彩的會被報道出來。不管讀者相不相信,筆者仍堅定地認為這個世界好人多過壞人,因為世界變得越來越好就是一個很有力的證據。

其次,我深信這是一個好人會有好報的世界,一個人一生中遇上一兩次做好事得不到好報的事很正常,但若用一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去看整個人的命運,就會發現好人整體都會有好報的。

儘管存在個體差異,比如說江歌那種,但是整體來講好人好報是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