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起源是什么?

职场漂流者


“宋词”的起源是有别于“词”的,很多答主对于词体嬗变是根本没摸到头脑的,延误了很多初学的朋友。


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词和音乐性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我们可以说词和声乐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很多人对词起源的依据,无非就是杨慎《词品序》中的发言:

诗词同工而异曲,共源而分派。在六朝,若陶弘景之寒夜怨,梁武帝之江南弄,陆琼之饮酒乐,隋炀帝之望江南,填词之体已具矣。

很多人理解错了,杨慎所谓的“填词之体已具矣”,仅仅是指词的“长短句”这种形式是起源于六朝,而非宋词的起源是六朝。词实际上就是歌词,在其发展过程中,直到元明清之前,词都是跟乐曲是伴生关系。如果强行将宋词的起源比附到六朝,甚至更早的时期,那就是牵强附会。


我国例有“礼崩乐坏”的传统。尤其是在汉魏与隋唐时期中,又是一大转折、

宋王灼云:“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碧鸡漫志》)即“词”所依之声;其法原出龟兹人苏祗婆。自周武帝时,传入中国(详《隋书·音乐志》

很简单,汉魏时间的房中祠乐在隋唐时期就开始销声匿迹,而隋唐之后产生的宋词怎么可能是和《房中》旧曲有伴生关系呢?因此,宋词所依托的声乐系统,是隋唐时期产生的声乐体系,叫做《燕乐杂曲》

据崔令钦《教坊记》所载开元以来“燕乐杂曲”,至三百馀曲之多;唐宋人填词,即多用其中“曲调”。

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序言中提到,隋开朝的时候,便由文帝设置了七部乐(《西凉伎》,二曰《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之后又增设了九部乐、十部乐,这些就统称为近代曲,也就是“今曲子”(词)的来源。


其次,宋词的长短句形式,也并非来源于六朝。早年间其实都是用诗入曲,但诗都是齐言的形式,而《燕乐》的节奏变化较多,所以总会有“有乐没词”的时候,早前这些地方是用和声(泛声)代替,但怕在流传过程中这些个和声的地方丢失了,就开始加实字,随即便演变了“长短句”这种形式。

“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朱子语类》百四十)

因此,宋词的“长短句”形式的由来就是通过在“燕乐”之中加实字而言,其起源也就是燕乐。



综上,宋词的渊源实际上就是在隋唐时代,不管是音乐性还是“长短句”的形式,都是跟着“燕乐”而一步步演变的。



无聊到巅峰


小编“人生底色看语文”今日稍有闲暇,正于青云直上翱翔,忽闻悟空之声,遂降下云端。悟空指引,睹此问题,决定擒来拷问一番,让大家一乐。


并期望大家点几个赞,也满足在下和猴哥并无二致的虚荣。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春秋战国的诗经楚辞,两汉的赋,魏晋的文章,唐朝的诗,宋朝的词,明清的小说。

这篇文章,我们单谈一下宋词。宋词的起源是个大问题,一篇小文章,只能挂一漏万。更详细的探讨,可以看后面开列的书目。

下面开始。宋朝的国力不强大,却是一个文学和文化很发达的时代。

两宋的文人,借宋词抒发情怀,体味人生。


宋词起源的几种说法

那么宋词的起源问题,该是怎样的呢?

关于宋词的起源意见并不能统一。主要有这样的几个观点:

起源于远古歌谣;

起源于《诗经》和《楚辞》;

起源于汉魏的乐府;

起源于六朝杂言;起源于唐诗;

起源于五代诗歌。

这种种说法,都是前人提出的,因为时代原因,虽然并不是想混淆视听,而是想探求真相,但探求的姿态往往离真相越来越远,没有抓住问题实质,必然导致偏离方向。

如,从抒写性情的角度,比兴寄托的角度,宋词起源回溯到《诗经》等,也好像说的通,然失之于宽泛。因为相同的手法,其他文体也有。这样,失去了讨论这一特殊文体起源的意义。


宋词起源的几个原因

  • 宋词的发展和音乐有关。

中国初期文学的形态,乃为诗、乐、舞紧密结合的。诗、乐结合的历史形态,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先秦“雅乐”、汉魏清乐”、隋唐“燕乐”。

清代学者凌延堪的《燕乐考原》等专著,加深了人们对词和“燕乐”关系的理解,词起源问题浮出水面。

近现代的吴梅,就是从这一角度给“词的起源”进行了了定位,他的《词话从编·序》说“倚声之学,源于隋之燕乐。三唐导其流,五季扬其波,至宋大盛。”

这从音乐发展角度,指出“词乃配合燕乐歌唱之歌辞”,说明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词和音乐密切相关。

  • 宋词的发展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相关。

但是宋词起源发展,原因并不会这么简单,更有深刻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词,又被称为“艳词”,想来有“词为艳科”、“诗言志,词言情”的说法。从具体的作品看,也多和“艳情”有

关系。正如宋朝的张炎云:“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

这里面说的正是当时的风俗,北宋的统治者汲取了唐代的教训,担心藩镇割据成了结党军权示威局面的出现,开始鼓励大成享受生活,追逐声色犬马。

对世俗生活的迷恋,过度的纵情享乐,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也是宋词得以发展的深厚土壤。


  • 宋词的发展和当时的宗教生活有关。

宋词兴起,与宗教也有关系。隋唐的佛教音乐,为其他乐曲开拓了道路,积累了经验,自然为词体的兴起与词调(词牌)的选择提供了空间。道调法曲,“法曲”融合“佛曲”和“道曲”,具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大家填词,由此而转为词调。

再次,佛道与调名,初始阶段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相互辉映的,后来才慢慢疏离,从而使词的表现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最后是境心禅韵,方外人与尘世人相互眷恋,分别运用各自特有的目光观察世界,使词意的表达更加富有境界和韵味。

由于上述原因和历程,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体制、格调、样式已基本定型,其艺术质素作为一种新的质素,逐渐在文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体式之一。


参考书目

想要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可以读一些参考书:

①《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

②《词话丛编》,唐圭璋著,中华书局,

③《唐宋词与人生》,杨海明著,河北人民出版社,

④《北宋词史》,陶尔夫、诸葛忆兵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5.《南宋词史》,陶尔夫、刘敬圻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人生底色看语文


前言:“宋词的起源是什么?

......

一、诗歌与歌词

最早的歌起源于劳动号子,都是一些简单的感叹词:啊、哦等;随着人类智力的而发展,感情越来越丰富,于是多了一些词加进去。人们用一些容易记住的这些歌来记忆和传播知识,这就是诗和歌结合的雏形。

文字出现以后,文字书写的“歌”就包括两个部分,音乐和歌词,歌词就是最早的诗。但是这些诗歌与宋词却有着一个主要的区别。

二、词与宴乐

宴乐也称为燕乐,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最早的燕乐是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

诗与词的区别在于,词是根据燕乐填写的歌词。唐朝的白居易、李白等人都有词传世,但是数量很少,到了晚唐有温庭筠、韦庄数量才多一些。我们现在看到的《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三、伶工之词:《敦煌曲子词集》

最早的词是”伶工之词“,是一些受教于不高的下层从业者的歌词,从《敦煌曲子词集》中可以看出,宋朝柳永的词风于此很像,因此柳永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格调不高,李清照也在《词论》中指责柳永”词语尘下“。

我们看几首《敦煌曲子词集》中的作品:

1、《敦煌曲子词集》竹枝子

罗幌尘生,帡帏悄悄,笙簧无绪理,恨小郎游荡经年。不施红粉镜台前。只是焚香祷祝天。垂珠泪滴,点点滴成班。待伊来敬共伊言。须改往来段却颠。

2、《敦煌曲子词集》洞仙歌

华烛光辉。深下帡帏。恨征人久镇边夷。酒醒后多风醋。少年夫婿。向渌窗下左偎右倚。拟铺鸳被。把人尤泥。须索琵琶重理。曲中弹到,想夫怜处。转相爱几多恩意。却再叙衷鸳衾枕,愿长与今宵相似。

3、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比较一下: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四、五代《花间集》是文人之词

《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得名书中作品多写贵妇美人生活和装饰容貌,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

这些词作主题基调是描写男女之间的恋情,呈现出婉约绵缠、妩丽香艳的主要风格特征 。其中的著名词人有:温庭筠、皇甫松、和凝、韦庄、欧阳炯等人。

花间词的特点是作者都是用名有姓的文人官员,不同与以前的”伶工“,但是思想内容上没有太多的变化。

不过其中也有风格不同的好作品:【临江仙】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五、 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南唐后主李煜

这句话来自于王国维,原话是: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上面介绍了鹿虔扆 的《临江仙》抒发"暗伤亡国"之情,但是极为罕见。

到了李后主亡国被俘以后,李煜的词风为之一变,不在描写男女之情,变为”士大夫之词“,充满了对于故国的怀念,《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结语

李煜的词风对于宋人影响极大。入宋以后,宋词基本分为两大派,柳永、晏殊、张先、欧阳修、李清照、姜夔等人继承了词风婉约的特点,苏轼辛弃疾一出,豪放词开始分庭抗礼。

词一开始和诗一样都是配乐唱的,后来渐渐脱离了音乐,成为文人之词。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词原是唐代民间的通俗歌词。《云谣集》所收三十首曲子词即是代表,代表的是当时民间的俗文学。

到了北宋,这种歌词为士大夫所用,创作新词,作为交际和宴会妓女歌唱之词。《花间集》所收五百首即是代表,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俗文学。但这时的词仍接近口语,其地位不能与诗相提并论。

到了北宋中页,由于苏东坡的拓展,词才扩大了境界。黄庭坚为晏殊《小山词》作序,称其:嬉弄于乐府之余,而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宋史.乐志》记载:政和三年,以大晟府乐播之教坊,颁于天下,其旧乐悉禁。这时词才从俗曲正式上升为燕乐。

到了南宋,词渐渐脱离音乐,成了具有一定格律的诗体。与诗五.七律,五.七绝,排律一样,词有很多不同格律的词名,独立的词韵,对仗规定,并以词的大.小分为令.引.近.慢,单调,双调,还有独特的领字特点,文情与声情要求。这时的词才被正式称为近体乐府,成了与诗并瑰的文学形式。

综上,词的起源是明确的,但词的发展,完善时期则难以截然划分。


原卉诗词


爱情!

确切地说,宋词的起源是情歌!

只不过,情歌的发展在我国总是历经坎坷。

三千多前年在黄河的边上就有情歌了,一个公子循着关睢的声音,在河之州看到了一个采薇的女子,于是萌生爱慕,吟而为歌。

一个阳光般的少年,走进金黄色的秋天里,在水一方看到一位站在芦苇深处的姑娘,于是心生爱恋,吟而为歌。

一个莘莘学生,站在城外的高山上,抚着青青子衿,望向远方,思念那心爱的姑娘,于是相思入骨,吟而为歌。

这些优美情歌被孔子看到了,偏要认为是政治诗,品德诗,精挑细选了一部分,称之为《诗(经)》。

最好的那些情歌被有文化的人霸占了,不再是情歌。而没有霸占的依然还是情歌,依然在无数百姓和青年男女间传唱。

当时光触碰到了汉朝。汉武大帝的臣子们又发现了一些情歌,自然情难自禁,于是也像孔子那样强行地霸占过来,纳入到乐府里。

有一首情歌叫《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从体裁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词”,只不过没有词谱。

每当出现美好情歌的时候,这些情歌就会被文人抢了过去,变成诗。强迫这些情歌换上士大夫的衣裳,并告诉它们,你们不是情歌了,你们是诗,要言志,要抒怀,要有理想,要有抱负,要有情怀,总之,你们是诗,怎么可以沉浸在儿女情长里?

士大夫写不出情歌,便来抢夺百姓的情歌,然后披上道德的外衣,嫁给王公贵族。

剩下的情歌,也只配是泥腿子唱的情歌。

就这一样,士大夫无耻抢情歌的行为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或许是那些情歌们生气了,激发出了骨子里的骄傲。

为了不让那些坐在高楼大厦里的人抢走,这些情歌固执地给自己取了一个情歌的名字。

我们称之为词牌。

告诉所有人,我们只是情歌,我们除了情爱,相思,离别,羁旅以外,对什么道德,情操,家国,政治,经济,民生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请你们高抬贵手,不要再抢我们的情歌了,我们只是妓女,只是伶人,只是河边洗衣服的贫家女子。

词牌初起的那个时代叫南梁。词牌有《江南弄》、《方诸曲》、《金陵曲》、《桐柏曲》、《凤笙曲》。

文人不抢了!

因为他们也偶尔填一下词,还把一些美美的词刻在莫高窟里,然后就遇到了晚唐,那些天天言志的落魄诗人腻了,于是把情感放在这些称之为情歌的词里,顺着河水四处传唱,并悄悄地开成一束《花间(集)》。

可谁也没有想到,词在宋朝的时候,又被抢了半次!

之所是半次,因为“情”终于可以抬头挺胸地和“志”并肩站在一起!


亦有所思


我们如今说宋词,不是因为词起源于宋代,而是繁荣于宋代,词这种文体其实在唐代就形成了。

词的起源,首先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自古就有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但各时期的辞与乐配合的方式有所不同。沈括《梦溪笔谈》里面说:

“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就音乐而言,先秦用的是雅乐,汉魏六朝用的清乐,唐代则用的是宴乐。宴乐也称燕乐,最早源自于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即胡乐。唐代皇室具有胡人血统,统一以后,胡乐和中原音乐相结合,产生了燕乐。

唐以前所用的雅乐和清乐,一般都是先有诗歌,然后用音乐相配。而唐代流行的燕乐,因为吸收了各种乐的特点,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变化多端的曲调,于是,为配合燕乐的演唱,词也就应运而生了。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排比声谱填词,其入乐之辞,截然与诗两途”,可见唐代燕乐是先有乐后有辞,以辞配乐,是词最根本的发生原理。我们通常说填词,而不是作词,也就是这个原因。

其次,词的起源还与酒令著辞有关。饮宴娱乐的风气,在先秦时候就有了,而伴随着酒桌上的往来,也发展出了丰富的酒令艺术。先秦时期的人们,通常会在酒宴上援引《诗经》,来表达内心所想,进行交流。后世人们创造出的一些歌舞化的酒令,在不断翻新的过程中,常常设计出了种种令格。这些酒令,一部分已经近于词、一部分已经成为了词而保留了下来,我们如今看到的以“令”为名的词牌,有很多都是源于酒令。因为酒令讲究急促迅速,所以令词一般都体制短小。

唐代经济繁荣,市井生活丰富,白居易在诗中写到“歌酒家家花处处”,可见行酒令和音乐作为人们的日常娱乐活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现存的最早的词,大量发现于敦煌石室。词在唐代称为曲子词,敦煌曲子词里面,其中有少数为文人所写,大多数是民间无名氏之作。词起源于民间,已为敦煌曲子词所证明,而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部分可能是盛唐作品,那么此在形成以前必然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而李白现存的作品中,就包含几首词,李白是又是盛唐诗人,可见词的产生时间应该在初盛唐时期。

唐代前期的文人,不屑于写词这种民间俗文学,而后中唐的张志和、白居易和刘禹锡等人,开始较多创作文人词,这时候词的创作才开始流行起来,但此时的词大多是民歌风味,还未单独成体。随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和韦庄,将词的表现手法进行提高,排除了以往词的民歌气息,推动了词体风格的定型。他们的词多写美女体态和闺阁情爱,充满了脂香粉气,被称为“花间词”。

五代早期的文人,都是沿着花间派传统作词的。随后到了南唐冯延巳,不再是描写美女情爱,而是写的一种情感境界,通过对景物意象的勾勒来表达情思。这种清香到了李煜手中更进一步,完成了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

到了宋代,早期的文人如晏殊柳永等人,继承李煜的传统,发展出了婉约词一派。而词到了东坡手上,他以诗入词,在婉约的传统外另辟一宗,创立了豪放派。婉约豪放双峰并峙,后世文人在此二者之上变换,岁形成了宋词的全盛局面。


高念远


宋词,源于唐盛行于宋,大多用是来配乐的,也就是古时候乐曲的歌词,又名曲子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歌词,是可以唱出来的,根据曲子的需要,会满足一定的韵律,所以每一句的字数也不尽相同,不符合诗的规整格式,所以又叫长短句或诗余。

由于朝代的更替、族群的迁徙,文化的交互,所以除了配合本地原生的音乐之外所填的词,自然也有很多根据外来曲调所填的词。


总的来说,宋词的起源如下:

一、由诗的和声演化而来,在当时称作为“诗余”,也不叫“词”。萌芽于唐,经历五代十国的重要发展,盛行于宋;

二、根据曲调(或者叫曲谱、乐谱,)填词,曲调有本地的也有外来的,所以其曲调格式多样;

三、以乐调为主,歌词为辅。根据规定的曲调确定了其音律格式(音律相同)再根据音律格式来填词。


原先的词都是根据音乐而填出来的,后来填词慢慢和音乐失去联系,只作为一种固定的文字声韵格式(曲调不分,平仄相近)从而形成了“词牌”。同一词牌可能会由不同的人填上上很多首词。就成为了一种文学体裁罢了,后来的研究著作者把它称作为“宋词”。


宋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因其词牌规定了固定的文字声韵格式(字数和平仄)才能够流传至今,


以上,大家如有不同的见解,欢迎讨论、更正、补充!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7879220156195726111, "vid": "v02004d30000bechv4suatl5n46sgjr0\

茶墨文化


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开国君主萧衍精通音乐、爱好民歌,在其夺取帝位之前,被称为“竟陵八友”之一。其诗作现存有九十余首,多数为乐府,且多模仿民歌。最著名的诗作有《子夜四时歌》、《襄阳蹋铜蹄》、《江南上云乐》、《江南弄》等。由于他对诗歌的热忱和作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诗歌的演变开始有了向词发展的苗头。


自由的云229821373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壹点民俗


起源于隋唐民间“曲子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