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才愿意播撒爱与美

原文@驿路奇奇 载于中读App

在所有的书目门类中,除了绘本、童话故事、科普类读物,最应该给孩子们读一读的是散文,是诗歌。情节和含义或许最初他们只能一知半解,可我始终相信:其中传递出的那与自然界一以贯通的情怀和独特美感,他们是有感受和体会的。

于是,当看到我爱的作家“大冯”新上市的这本《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心灵散文》,毫不犹豫地入手了。纵然身旁的小儿尚年幼,纵然他并不可能像当年听我读《俗世奇人》一般安分,纵然我只能先自己品读,再待来日回味之时找合适的机会把这书放在他面前,也依旧义无反顾。

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才愿意播撒爱与美

“大冯”何许人也?他的魅力怎会如此之大?细心的朋友看完书名大概已经知道了答案,“大冯”就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我与先生也算有缘,我算半个天津人,而在天津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大冯”。那个身材高大,文字中流淌出浓浓的艺术气息又或者是“老天津风味”的大个子作家。他笔下饱含敬畏之情和文艺之风的《巴黎,艺术至上》《艺写四季》和以天津人为蓝本的《俗世奇人》,都曾经是我的挚爱。

原本,之前看介绍,就知道他这个天津人并不纯粹,从本质上说,人家可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只是“南人北相”,外形上酷似北方人罢了。可这一次,听他自己介绍,才知道先生本是浙江宁波人,虽然骨子里有故乡的灵秀之气,但不可避免地多了很多“津味文化”的基因,于是形成了他独有的豁达幽默、温润细腻的性情。

而这种性情,透过字里行间的那些真实经历和悉心感悟的叙写,让我们品出了不少净化心灵的意味。

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才愿意播撒爱与美

拿到书的时候,原以为这书大概是从孩子的视角来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翻看目录,大概能感受到作家的目之所及:温柔小生灵(动物)、草木生灵(植物)、美的心灵(人类)、时间里的精灵(非物质文化遗产)。

细读之下,才见端倪,发觉作家的表达远比想象中深刻得多,孩子或许能从中找到共鸣,但曾经是孩子的成年人恐怕体会更深,有了生活的历练,他们才更明白那始自心底的一份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更懂得品味那种荡涤和净化心灵的诚意之美。

你看,《珍珠鸟》里那可爱的小家伙在作家创作时,于稿纸间跳来跳去,灵动可人,这样的篇章可遇而不可求,被冰心老人盛赞为“光彩照人”。《挑山工》里挑夫们一门心思向上,只为勉强糊口。

这类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固然是常读常新,读罢感悟深刻,但其余的篇章,同样值得一篇篇、一段段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捅马蜂窝”悟出了不去打扰是一种美德,否则被蛰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再小的生物也不该随随便便受到侵犯。

藏在胡同口的猫婆,放弃个人生活,后半生独自苦守,只为救助那些可怜的流浪猫,离世后仍有猫儿在房前徘徊。

小海蒂在高山上跑来跳去,与每一种生物认真对话,投入的神态让人动容。

这是融入自然之美。

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才愿意播撒爱与美

至于忆起幼年时与乳母的深厚情感,特别是在娘娘庙差一点走失的惊心动魄;青年时受冰心老人关照,与老人家互相打趣,深受爱护;在剪花娘子、唱灯影子、探花瑶的民间艺术里见证那几近失落的文明之美,都是各有各的呈现姿态,是与自然互相映照的人性之美。

书中的种种情境,置身其间,往往如临其境。而跳出来反观,你会发觉,书的谋篇布局是立体的,彼此之间的联系是微妙的,其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每一篇又根据本身所涉的主题不同,做了相应区分,目的是全方位地引导和启发读者。在此过程中,讲道理并非最重要的事,关键是浸透其中的那份情感。

冯先生借由那些看似细微却闪亮的动人瞬间,串联起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把其对“心灵教育”的独特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诠释。一方面让读者认识世界(动植物篇),另一方面引导大家借由自身(孩子和非遗篇)去关照世界、关照自然,如此简单纯粹的情思源自他的初心,那孩童一般的赤子之心。

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才愿意播撒爱与美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配图、附赠的明信片都是冯先生的画作,边读边赏,更添一份宁静澄澈。这也算是内容之外,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又一惊喜,堪称一大彩蛋。

这世界原本浮躁而杂芜,若你有心,不妨静下来,去读一读冯先生的这本《万物生灵》,简单纯粹、干净澄澈。一个心里住着孩子的老人,用他特有的方式播撒爱与美,任谁都会动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