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這是「不只媽媽」遇見的第27位媽媽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從新西蘭學習牙科歸來到中國方案教學法踐行者和管理者,她說自己願意在不同領域嘗試,喜歡像孩子一樣學習:心無旁騖,專心致志;

從備孕期焦頭爛額為女兒尋找理想學校,到如今成為美國NAEYC幼教協會會員,並身兼北京、廣州、成都等地多所知名教學集團教學顧問,教育成為了她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要做真正服務學校裡兒童的好教育。”

她是Nicky, 一位讓美國學前方案教學法在中國落地生根的教育實踐家。

漫長的講座並未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臺下老師聚精會神聽著,時不時拿筆記下關鍵要點。

作為面向幼兒園園長和老師的國培特邀嘉賓,Nicky向大家拋出這樣一個問題:「針對兒童性侵害的預防和處理,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應該如何有效地向孩子傳遞正確理念?」

臺下的老師們熱火朝天討論開來。從兒童生理衛生課設計到戲劇演繹“一個嬰兒的誕生”,大家興致高漲,兩個小時的課堂碩果累累。

其實,不僅是針對老師,作為一種跨學科集成統整的學習方法, 面向學前兒童的“方案教學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PBL)近年來也越來越得到國內業界和家長的認可和推崇。

在課堂上,教師們將提出問題,通過項目設計的形式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在過程中獲得處理問題和邏輯推理的技能,同時進一步激發孩子主動查找信息、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

方案教學法的項目大多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以“輪胎”為主題的方案教學法的課堂上,孩子們會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尋“輪胎有什麼用”、“在什麼樣的機械上會有輪胎”、“輪胎都有什麼材質”等生活化卻兼具物理、化學等科學屬性的問題,並向同學們進行展示。

從問題出發,在現實情境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孩子會更真實地認識自己、瞭解社會,這也是方案教學法被引入學前階段的重要原因。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方案教學法課程示例

這一堂課下來,老師們對方案教學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Nicky欣慰地笑了。

她的思緒卻突然飄到了2011年的一個午夜。電腦提示信息閃過,一封來自《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項目課程教學》作者之一Judy Harris Helm博士的回信靜靜躺在她的郵箱裡:親愛的Nicky,你們的訴求我們已經瞭解。你願意和你的同事來我們的學校參觀嗎?

一顆種子即將飛躍千山萬水,在中國生根發芽。

從牙醫到學前教育的巨大轉變

Nicky笑稱自己是“傳統教育的失敗者”,高中偏科嚴重的她在升學關頭選擇了出國,也是父親出於家族企業發展考慮,希望她在澳洲新西蘭可以拓展更多貨源和人脈。

從國內高中英語50分考到雅思7分,再到選擇在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攻讀牙科醫學(碩士),含金量極高的學位背後滿是獨自求學的酸甜苦辣。

在澳洲私人牙科診所做助理,公立醫院急診室處理重傷患者, 和國外同事拼業績……發生在美劇《實習醫生格蕾》裡的戲劇化表演每天幾乎都在Nicky生活中實實在在上演。

多年的海外生活經歷不僅讓她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培養了她自主學習的能力,更讓她看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個人成長的無限可能。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2008年,家鄉汶川大地震牽動著海外遊子的心。國內通訊斷了聯繫,Nicky心急如焚,趕緊上QQ聯繫上了高中校友,請他幫忙照顧家中的父母。

在頻繁的聯絡中,她逐漸發現了這個男孩的優點:細心,沉穩,果斷。愛情在此刻開始萌芽,二人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在2011年修成正果。

為了發揮家庭最大價值,經過夫妻倆慎重考慮,Nicky決定離開打拼多年的大洋洲回到家鄉成都,開啟了新的事業道路和溫馨家庭生活。

2012年,可愛的女兒降生在這個世界。懷孕期間,作為新手媽媽的Nicky也在為孩子未來的教育籌謀規劃,探索新的領域,由此在她心中萌發幾個想法:

「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能滿足幼兒自主探索,獲得直接經驗,建構知識的需要?」

「什麼樣的教育理念能夠讓她擁有解決問題、批判思考、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等未來社會需要的能力?」

「什麼樣的成長能為未來積極的公民?」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在心中不知不覺埋下一顆種子,懷著那個的探索,為了瞭解國外幼兒教育的不同流派,理解更多的教育理念,學習能力極強的Nicky乾脆自己親自去幼兒園應聘。

2013年,Nicky加入成都一所知名教育集團擔任一線教師。她笑稱:“起因是我看到那所幼兒園,有沙子有樹,環境充滿了挑戰。我覺得挺符合我對一所學校的期望。”

沒想到剛入職就來了個大難題:一個班的老師全體辭職,Nicky臨危受命開始一線教學的工作。35個孩子的班級管理怎麼做?課堂教學應該怎麼開展?

Nicky從棘手的問題倒推,在每個環節精益求精逐一排難,除了白天的工作以外,回到家裡照顧好女兒後,晚上10點到11點定點不辭辛苦地為家長答疑各種解惑。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就這樣憑藉卓越的教學成績和負責任的態度,不久後,Nicky升職為集團對外教研部負責人,負責挖掘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和新理念。

正值美國早幼教協會年會暨博覽會(NAEYC Conference & Expo)召開期間,Nicky對教育真正地追尋讓她在大洋彼岸第一次深入瞭解到方案教學法對學前教育的普適性。思索再三,她決定把機構的訴求以及未來展望,發給學前教育PBL創始人Judy Harris Helm博士以尋求合作機會。

在無數次的懇求、聯繫後,“叮咚。”郵箱終於有了期待已久的回信。就這樣,PBL開始和Nicky接下來的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與美國早期兒童研究院負責人交流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在美國研討會上的發言

不平凡的路

“被大洋環繞的陸地”自古以來都是冒險家的樂土。當下,大洋洲多元文化和發達經濟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留學生來此求學。Nicky還記得,十多年前他們這批學生,比的就是“誰打工得多,誰打工得高級”, 每天忙得像個陀螺,但內心覺得非常充實。

至今Nicky還能回想起剛到牙科診所做助理的情景,一進去完全傻了眼:“1000多個工具,每個鉗子都對應不同的英文。牙醫有自己的操作習慣你必須一一適應,捱罵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而這些操作流程必須在一個星期內熟悉下來。雖然苦不堪言,但是對於初入職場的Nicky來說,她至今記得這份工作教會她的專業精神、服務意識。

還有在真實情境中面對真實病人,逐一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和PBL學習理念不謀而合。回過頭來想,後來無論在國內外何種環境下我都能快速適應下來,也要感謝那段留學歲月的磨礪吧。

對Nicky來說,專業學習不是難事兒,最難的卻是在留學生中,自己似乎顯得“不太會玩兒”。“這一個同學拿鋼琴國際賽事金獎,另外一個同學紐約進修話劇,聯歡會上我倒顯得格格不入了。

從小的教育讓我成為‘死讀書’的學生,對於現在孩子來說:

Γ他們更需要在興趣培養中愉悅學習技能。無論是社交禮儀、動手能力、創造性思維,學習應該是一件自然又主動的事情。這樣一來到了他們讀大學的年紀,將產生量到質的變化。」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和芝加哥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合影

Nicky希望將這些新的理念帶給更多家庭,但單槍匹馬走一條未知的路,總是會充滿多種曲折。

2016年底,Nicky在宜賓合夥開辦的幼兒園遇到最大瓶頸:股東之間發生嚴重分歧,幼兒園面臨著解散。那時候她單獨一人帶女兒在宜賓生活,女兒狀態不佳,她心如刀絞。

一邊是啼哭不止的骨肉,一邊是破敗不堪的學校,沒有當地資源人脈,一切百廢待興,應該如何抉擇?對教育的堅持和期許,她權衡再三,還是決定將這攤死水救活。

「從狠抓食品安全,整頓人事隊伍,到跟班檢查老師課堂教學質量,用數據化管理模式記錄日常運作……」她用了一年的時間讓這所幼兒園“起死回生”, 重新贏得家長的信任。

這期間,她也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三人團隊,用數據建立起生源檔案,走出幼兒園,利用自己從國外留學經歷所學習的演講能力,不斷的去各個早教機構免費演講,去當地單位進行宣講,她的名氣逐漸在當地傳開。這所幼兒園在她的管理下慢慢開始扭虧為盈,成為有口皆碑的孩子的樂園。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同時,學前方案教學法也在Nicky推動下有條不紊地落地實現。2016年底,第一屆中國方案教學法研討會在宜賓召開,之後的第二屆、第三屆相繼圓滿舉辦,Nicky均是主辦人和推廣人。

此外,Nicky還擔任著國內外方案教學法溝通的“橋樑”,帶領和發起國內同仁,⼀起深⼊異國展開⽅案教學學習之旅,包括教學遊學、教學培訓等。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第一次帶中方院長及投資人到美國學習

同仁不斷的反饋,教師隊伍、孩⼦的正向改變,還有家長的⾼度認同,事業穩步推進給足了Nicky信心。

PBL貴在求真,我想我的教育初心也是如此。真正以孩子為中心,就要實實在在服務於具體的學校裡的兒童。

「最好的教育情懷,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照搬國外的東西,而是善於思考內化,培訓一支有極強戰鬥力的教師隊伍,真切地服務於園內的兒童,這才能實現一所學校價值。」

教育的“絕對值”

如今,Nicky的女兒奧莉上小學一年級。談到自己的女兒奧莉,Nicky的話語裡滿是自豪。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Nicky與女兒奧莉

“我和她爸爸都倡導家庭教育民主。雖然我心裡不贊同你這樣做,但是我支持你。撞了南牆也是一種人生經驗。”

Nicky家中有一張大大的網絡圖,上面畫著吃、穿、住、行等各種家庭分工,奧莉當然也在其中有所擔當。

“有時候我和她爸爸在工作上的事情,也會跟她一起討論,記得有一次我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把助理數落了一頓。她聽完後認真跟我說:‘媽媽你要告訴她,幼兒園是大家的,儘量不要犯錯誤。不然耽誤了很多人的工作呀。’真是讓我小吃了一驚。

”奧莉甚至會像朋友一樣在外人面前挺老媽:“有一次碰上帶她和同學出去遊玩,她的同學不小心說我開車太慢了。奧莉就立馬解釋說:‘她以前可是賽車手,因為我們是小孩故意開慢的!’”平等、民主、輕鬆的教育氛圍就像陽光雨露,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如今,很多父母會對平衡學習成績和興趣培養這之間的權重感到頭疼,Nicky結合理論和實踐,也談到了她的心得。

“奧莉考95分我覺得特驕傲,但是一問才知,她們班平均分97.5。如果要追上這2.5分差距,奧莉可能要犧牲週末兩天的時間去補習。

Γ我認為家長不要看到分數差距就自我焦慮,孩子如果利用週末去學攀巖、跳舞等,他們的整體成長的絕對值在上漲,這才是最關鍵的。」

家長要將目光放長遠,看到孩子在主動學習,最終擁有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當奧莉主動告訴我,‘媽媽,我想學魔術’的時候,我就特別高興,她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並擅長什麼,這很重要。”

同時Nicky也強調:“我對女兒的要求是,必須做最好的自己。在這個屋簷下,每個人都必須認真、努力。懶惰會受到處罰,犯了低級錯誤會被批評,這是硬性條件。”

面對著這些孩子,他們未來的教育充滿著無數的可能,其中,創新必然被放在了首位。十九大報告中提出2035年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到那個時候,世界風雲變幻,只有學會終身學習才能勇立浪尖。

而教育者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的學習能力提供長足動力。

「我們想建立一套完備的教育體系,支撐孩子們做好準備,在社會化學習氛圍中真正成為全球化市場中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一塊空地在成都之南留白,等待著Nicky和同事們大筆揮下,展開濃墨重彩的新版圖。

“未來我們將會繼續集中力量在學前教育這一塊,集合一批專家學者設立專門研究部門,研發適合於中國本土特色的方案教學方法,做針對老師、孩子個案的立體體系;同時把孩子經驗學習放在首位,讓他們學會提問,學會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正向氣質。

這樣既有學術產出,又有實踐教學,也有案例成果。我也希望能吸引更多學者或同行,把這一個事業越做越好。”

教育者|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創新 才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Nicky依然每天保持著4點起床的習慣。她堅信“一萬小時定律”, 緊湊忙碌的日程表下是她遊刃有餘對事業、家庭的全情投入。

女兒四歲的時候曾無意識對她脫口而出說,媽媽,以後長大了我想當一個旅行家,在前方看到了葡萄園,我就學釀酒;吃到了最好吃的麵包,我就去學做麵包。

這種看似“無意識”的理想讓Nicky很是吃一驚。“這不就是我想要人生嗎?那麼我願意用接下來人生,為更多孩子和家長打開體驗多格局,豐富多彩世界的門。”

-END -

©Mamore

*本文由「不只媽媽Mamore」原創出品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不只媽媽 | mamore_cd

官方微博 | @不只媽媽

聯繫我們 | [email protected]

合作平臺 |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網易、搜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