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貨車在這裡日夜通行 禁行標誌、電子警察攔不住“闖禁”?

大货车在这里日夜通行 禁行标志、电子警察拦不住“闯禁”?

黃牌大貨車在禁行標誌旁駛過。

明明24小時禁止黃牌貨車通行,為何這些貨車還明目張膽地暢行無阻?在鎮海澥浦鎮的王方段、覺王路、覺林路等路段,大貨車“闖禁”的現象由來已久。

日前,家住澥浦鎮方針村的多位村民向87777777新聞熱線反映,一些大貨車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村旁主幹道上通行,不但噪音擾民,村民出行也受到影響。

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路上到處都是禁行標誌和電子警察,難道管不住這些大貨車嗎?

居民反映

村道上大貨車晝夜不息

記者日前驅車前往方針村,從九龍大道拐入曹楊段,發現路邊就豎立著醒目的標識牌,提醒前方G329方向有禁行路段和2.8米限高欄。駛過王方段後,就到了方針村。一路上,不時有龐大的黃牌大貨車迎面駛過,動靜很大。

村民方女士的家距離路邊不遠,直線距離不到200米。據她說,村裡老年人比較多,每次看到大貨車在路上來來往往,就怕有什麼閃失。

年近七旬的村民俞阿婆說,自己年紀大了,瞌睡淺,好不容易睡著,一聽到大貨車的聲音就醒了。“就跟地震了一樣,房子都感覺在晃動。”白天車子還少一點,到了晚上,從10點多開始大貨車就多了起來,一直到次日凌晨4點多。

王師傅的家距離王方段更近,約100米。據他說,大貨車開過去,家裡牆上掛著的相框、掛件等也跟著晃動。他留意過,這些大貨車都是砂漿車,是從村裡一家砂漿廠開出來的。

村民們的說法,都指向不遠處的一家名為“中欣砂漿”的公司。記者在村口留意到,來往的黃牌大貨車都屬於這家公司。從王方段往南路口左轉(覺王路方向),是24小時禁止黃牌貨車轉彎的。但很顯然,這些貨車對這些標識牌“熟視無睹”。

現場探訪

誰“拔高”了2.8米限高欄?

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相鄰的覺王路、覺林路上的闖禁現象更明顯。覺林路右轉往覺王路方向的路邊,也豎立著黃牌貨車24小時禁止右轉的標誌,但一輛輛黃牌貨車仍在這裡暢行無阻。

在覺王路和王方段路口,有一處標識為2.8米的限高欄,並有電子警察違法抓拍。但僅從肉眼來看,該處限高不止2.8米。據稱,附近村民曾拿來捲尺丈量過,該處限高欄高約4.5米,可容一輛大貨車通過。

在限高欄西側和東側不遠處,分別立著兩塊禁止黃牌貨車24小時通行的標誌牌。現場不時有大貨車駛過,這裡的大貨車已不僅限於砂漿車,還有水泥攪拌車、潤滑油車、槽罐車……比王方段的車輛情況複雜得多。

“砂漿車管不住,其他大貨車見狀也都開過來了。”附近村裡的周師傅介紹,覺王路往東邊通向慈海北路,覺林路往西南方向通向九龍大道,一來二去,這裡成了交通要道了,都在闖禁。

部門回應

拆除限高杆,重裝電子警察

根據路旁的公告牌,記者聯繫上了澥浦鎮農村公路管理站。一名鄭姓負責人透露,他們是管理維護單位,知道王方段附近限行但很多大貨車都在通行的情況,“載重量太大的貨車太多,對路面肯定會有一定影響的。”

隨後,記者聯繫當地相關部門瞭解此事。5月5日,澥浦鎮政府以及鎮海交警大隊均安排專人到現場實地調查情況。5月6日上午,由澥浦鎮政府牽頭,召開了由交警、路政等多部門參加的協調會議。

澥浦鎮政府相關人員在會後向記者介紹,經過調查,發現覺王路上的限高杆並非交警或路政部門設立的,而是當地農業部門立的——2年前,附近在修橋,為了禁止大車通行,設立了2.8米和約4.3米兩個高度的限高杆。後來,橋修好了,2.8米的限高杆拆掉了,但保留了4.3米高的限高杆。

為何有這麼多大貨車闖禁?“這個問題需要澄清,覺王路確實是24小時禁行,但附近一些企業的運營車輛,是在交警部門備案,領取了通行證的,可以通過。”相關工作人員說。

“這條公路上本不應該有這個限高杆,設立得不符合規範,也讓附近村民心生誤會。”據瞭解,交警部門將在一週內拆除先有限高欄,並安裝規範的電子警察。

整改措施

安裝攝像頭,對大貨車“限重”

至於方針村村民們反映的大貨車擾民的問題,是否有妥善解決的辦法?對此,相關部門回應,砂漿廠的引進是符合規定也是經過驗收的,但也必須正視村民們的訴求。因此,在這次協調會上,該砂漿廠的相關負責人也參加了會議。

“砂漿廠距離村子比較近,而方針村村民們反映最強烈的路段,一部分是公路,一部分是村道。”澥浦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沒有明確的交通法規說這些車型的大貨車不可以在公路上行駛,但根據村道設計時的級別,路政部門可以對這些大貨車進行限重。

相關人員也坦承,這些黃牌大貨車有些載重量已達到100噸,行駛起來,確實動靜比較大,在人群聚集區穿過,也是不小的安全隱患。對此,會議上做出的決定是:在王方段的公路和村道連接處,安裝監控攝像頭,只允許載重30噸的貨車通過。

“限重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限制載重量大的貨車。”這名工作人員透露說,鎮裡已明確要求該砂漿廠進行整改,限期一個月,也就是淘汰那些載重量可達100噸的大貨車,更換成符合國家標準的載重30噸的環保型車輛。大車換小車,儘量減少對周邊村民的干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