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曾被魏忠贤以防火为由尽废路灯 和珅僭越配置吓坏后来郡王

作为明清两朝皇宫的紫禁城,明年就将迎来自己的600岁生日。这座面积超12万平方米,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里面宫殿院落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我们现在白天进入游览,如果没有指示牌,根本找不着路。那么在过去,紫禁城的夜晚又如何照亮指路呢?

紫禁城曾被魏忠贤以防火为由尽废路灯 和珅僭越配置吓坏后来郡王

​紫禁城建成之后,在宫殿和宫门两旁都设有路灯。“宫中各长街设有路灯,以石为座,铜为楼,铜丝为门壁。每日晚内府库监工添油点灯,以便巡看关防。”在古代,紫禁城内人们夜晚出行就靠这些路灯来照亮指路。

但紫禁城内这些用于夜晚照亮指路的路灯也曾遭遇不测,尽数遭到废除。

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继位以后,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自称“九千岁”。魏忠贤在当时权势滔天,不但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还同时提督东厂,对于那些不愿意与自己同流合污的明朝忠臣魏忠贤一伙大肆捏造罪名进行迫害。因为魏忠贤等人许多坏事都需要在晚上出入紫禁城,借着夜色下手。但做坏事的人总是心里怕被别人发现,那么紫禁城里的路灯便碍着了魏忠贤等人的眼。于是做贼心虚的他们,便以“慎重火烛”的借口,将紫禁城内的路灯禁废。这一废除后,紫禁城里的路灯直到清朝才又重新恢复。

紫禁城曾被魏忠贤以防火为由尽废路灯 和珅僭越配置吓坏后来郡王

​紫禁城里这种以汉白玉为基座,上为铜质的路灯也成为了皇权的象征,只能紫禁城使用,如果别处使用了这种路灯便是僭越之罪,是要遭来杀头之祸的。

清朝乾隆皇帝时的弄臣和珅,便在自己府中安置了这样的路灯照明。等到和珅被抄家以后,嘉庆皇帝把和珅的府院赐给了庆亲王永璘作王府。到了1820年,永璘的儿子庆良郡王绵慜见到府内和珅留下的36对僭越的路灯,本来就生性谨慎的他知道这些东西留在府内早晚是个祸害,于是赶紧派人将府内的路灯尽数向大内进行了上缴。

紫禁城曾被魏忠贤以防火为由尽废路灯 和珅僭越配置吓坏后来郡王

但紫禁城里路灯的坎坷命运并未就此结束。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战线不断扩大,对金属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战争末期,日本国内金属严重短缺,不但日本国内将市政设施,寺庙里的佛钟等金属制品尽数拿去熔化变成了武器外,也将魔爪伸向了故宫里的路灯。

侵华日军派兵进入故宫的开放区域内,将这些铜质的路灯全部拆除,装车后准备运回国内熔化后制造武器。但幸运的是,这些故宫路灯当日本兵运送到天津港准备装船运走的时候,日本便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最终这些故宫路灯得以重回紫禁城,并一直在故宫里摆放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