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洞察:5G前夜,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醞釀變局

本文由BC資訊肖恩撰寫

5G商用前夜,全球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醞釀變局。回顧手機發展歷史可以發現,通信技術的每一次代際變化都帶來了手機廠商的重新洗牌,有崛起的,自然就有沒落的。現在,拐點信號可能已經出現。

全球手機市場格局生變

國際數據公司(IDC)4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變化:在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6.6%的背景下,華為逆勢增長50%,銷量為5910萬部,不僅在市場份額方面達到19%排名第二,而且還縮小了市場領導者三星的差距。

BC洞察:5G前夜,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醞釀變局

國際數據公司(IDC)4月30日公佈的數據

相比而言,市場老大三星和降為老三的蘋果手機都出現了銷量下滑。第一季度,三星手機出貨量為7190萬部,同比下降8.1%;而蘋果手機出貨量為3640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2%。

雖然統計口徑不同,另一家市場監測機構Counterpoint也給出了相似的數據。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三星手機2019年第一季度出貨量為7200萬部,同比下降8%;而華為手機出貨量為5910萬部,同比增長50%;蘋果手機出貨量為4200萬部,同比下降20%。

BC洞察:5G前夜,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醞釀變局

countpoint數據

兩家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除了市場前三,小米手機排名第四,銷量同比有所下滑,而Oppo和vivo則相差不大佔據了第五、第六位。

與IDC提供的2018年出貨量數據比較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華為手機已經取代蘋果第二的位置,並且出貨量拉開了較大的差距。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有望在今年全面超過蘋果,並挑戰三星的榜首地位。

消費者更關注產品創新與品牌

社交媒體上關於智能手機的討論一直是熱點,專業人士、發燒友和小白用戶的關注點雖然有所不同,但拋去細節,在日益飽和的市場上,手機最後比拼的還是產品創新能力和品牌價值。

當然,渠道很重要,但在手機廠商努力競爭,線上線下日益融合的當下,消費者購買不同品牌手機的便捷程度已經非常接近。

在產品創新和鑄造品牌方面,目前榜單上的各大廠商都獨具特色,各有千秋。

得益於龐大的產業鏈底蘊,三星手機可能比小米手機在成本上更具有競爭力,但三星手機賣的貴利潤高,一方面是零部件採用上的最優,另一方面則是品牌溢價。

從芯片、內存再到屏幕,三星手機佔盡優勢。供應鏈的優勢讓三星在創新方面更有基礎。別的不說,單就屏幕而言,三星手機靠自己生產的曲面屏一度讓其他手機望塵莫及。強大如華為,在屏幕方面也需要靠國產友商京東方的助攻。

華為手機的崛起更有代表性。2014年4G時代至今,回顧華為手機崛起的歷程,我們看到的最突出的幾點包括:自研的海思芯片,徠卡加持不斷提升的影像創新和率先抓住人工智能把握大勢的能力。

自研芯片結合積累的通訊能力讓華為手機在通訊能力上不懼挑戰,而聯合徠卡在拍照和攝像能力上不斷進化贏得了用戶喜愛,率先抓住人工智能的大趨勢推陳出新,則讓華為站在了智能手機創新的最前沿。

作為智能手機開創者,蘋果手機在創新方面無需贅言。蘋果智能手機一度是這個時代工業設計的代表作,但在庫克掌舵之下,蘋果手機正在不如創新者的困境。產品更新亮點越來越少,讓果粉怒其不爭。雖然如此,蘋果手機加上iOS系統和APP Store生態系統堅不可摧。一句話,用戶轉移成本太高,用上就離不開了。

在安卓手機廠商中,通過MIUI起家的小米手機可能是模仿蘋果最像的廠商。可惜的是,小米畢竟發展時間太短,底蘊有限。

而vivo和Oppo兩家廠商從來都不走尋常路,除了在硬件上不落下風,兩家廠商在產品設計上獨樹一幟,收穫了大批粉絲。

5G成為決勝點

2019年5G進入試商用,而2020年5G將會商用。雖然5G手機等終端產品距離大規模商用尚有距離,但毫無疑問,如果廠商抓不住5G的機遇必將落伍。這就是蘋果不得不選擇與高通握手言和的原因。

BC洞察:5G前夜,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醞釀變局

5G手機

高通在近日發佈的2019財年第二財季財報中披露了與蘋果之間和解的細節:蘋果一次性支付高通45億-47億美元專利費,兩家簽訂為期6年的授權協議,蘋果採購高通芯片等。在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推出5G手機的關鍵時刻,蘋果顯然不想在5G競爭中缺席。這也直接導致了英特爾在5G智能手機芯片戰中出局。

從目前的技術儲備來看,排名前三的三星、華為和蘋果仍然是5G手機市場上最有力的競爭者。三星的優勢在於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華為的優勢在中國,而蘋果的競爭力仍不可小覷。即使如此,三強的排名仍然存在諸多變數。

即使如此,華為、小米、vivo和Oppo等中國廠商在5G時代的崛起仍然不可阻擋。不信?我們走著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