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最近有一則新聞:31歲男子用假駕照被罰款,行政拘留15天。他的父母一路陪著他接受調查,得到處罰結果後,男子父母情緒激動地斥責交警:“

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才31歲!

不出所料,評論區出現一片倒的嘲笑和批判。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而當我們作為看客,笑話別人的時候,我們自己是不是這樣一類人呢?

我們是否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還在依賴父母的保護和支援?

我們是否面對漸漸長大的孩子,還沒學會放手,什麼都想包攬和維護?

列寧曾說:年輕人犯了錯,上帝都會原諒的。

實際情況是,這個上帝只是你的父母。一個人無論多大了,在父母眼裡永遠是孩子,但你也只是父母的孩子,不是社會的孩子。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人會永遠拿你當小孩子。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說到溺愛,我想到了家鄉的一個鄰居,男,今年29歲了,初中畢業以來的十幾年,一直在家裡啃老,從沒工作過一天。

不可思議的是,他爸爸是小學老師。每當別人勸他要讓孩子走出去,他都會說:“我有工資,我不花錢,夠他用的,我退休了還有退休金呢!”

別人繼續說的話,他就會瞪大眼睛:“我就這一個獨生子,三代單傳的獨生子!讓他出去做什麼?他又沒做過,怎麼適應?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你負責?”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背地裡把他當成茶餘飯後的笑料,再也沒人去提建議了。

眼看著孩子要到三十歲了,這家父母四處去借錢,給孩子買房買車,希望能有個姑娘願意嫁給他。

他對家門以外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每到了過年的時候,年輕人紛紛返鄉,說著自己的經歷,他會一臉茫然,對著手機低著頭。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

但我們怎麼做到保持愛的分寸,不把孩子慣成廢物呢?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溺愛孩子的危害

美國的親子家教書《反溺愛》提到,被寵壞的孩子主要有四個特徵:很少分擔家務或其他責任;沒什麼作息和行為規範;父母或他人給與過多的幫助;擁有很多個人物品。

那麼,溺愛孩子究竟會有哪些危害呢?

① 溺愛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驕橫乖張

長期被父母過度溺愛的孩子,習慣了特殊待遇,不知道將心比心為他人考慮。他們的要求總會被無限滿足,只要一哭一鬧,父母就會妥協,這樣下去孩子的無理要求會越來越多,只要父母稍有不順從,他們會騎在父母頭上去。出門在外,他們也不會寬容忍讓,和別的孩子相處,會蠻橫霸道,惹人討厭,人際關係一塌糊塗。

② 溺愛會讓孩子懶散無紀律

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在家裡什麼都有人代辦,什麼事也不想做,會日益變得懶散,沒有時間和紀律觀念,更談不上團結協作了。偶爾做一點事,也會做不好,丟三拉四,手忙腳亂。這樣久而久之,別人更不願意讓他們做事,他們自己也會更加逃避做事。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③ 溺愛會讓孩子不懂禮節,目無尊長

有的父母過度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和不禮貌行為不去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禮貌,目無尊長,口無遮攔,最基本的禮節都不懂,去哪裡都是討人嫌的熊孩子。

④ 溺愛會讓孩子變得懦弱,不能經受困難

被父母過度寵愛的孩子,從不知道什麼是困難,一切有父母去解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變得懦弱膽小。他們受不了一點點委屈,遇到批評和挫折,常常情緒失控,或者悲觀厭世。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怎麼做到愛而不溺呢?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企鵝爸爸六條建議

① 不給孩子特殊待遇

正月,我們去親戚家拜年。吃飯的時候,他家剛上小學的女兒把一盤子豬耳朵拿到自己面前,不許任何人吃。我就逗她說:“給我吃一口吧,我最喜歡吃豬耳朵了!”小女孩趕緊雙手護住自己的盤子,大喊媽媽。

她的媽媽立馬從廚房跑出來,帶著歉疚的笑:“這孩子是這樣,她喜歡的菜別人不能吃的,你別介意!”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這種情況很常見,很多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會把孩子的地位捧得最高,好吃的孩子可以獨享,任何事上一家人以孩子優先,這樣孩子自然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不溺愛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不給孩子這種特殊感,讓他覺得自己只是家庭裡普通的一員。

好吃的東西是大家共享的,不可以吃獨食。

大家都沒有昂貴的生日禮物,那孩子過生日也只需簡單慶祝一下。

定下的家庭規則,孩子也必須要遵守。比如最晚睡的關客廳的燈,最後一個吃完飯去洗碗,誰也不搞特殊化,這樣孩子就知道自己和其他人是平等的。

② 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每天上下班路上,總會碰到接送小朋友的爺爺奶奶,他們白髮蒼蒼,還要揹著孩子的揹包,而孩子什麼都不用拿,也絲毫意識不到這有什麼不妥。

回到家的孩子,更是很少會想到媽媽也是上班一天,回來還要做飯洗衣服拖地,會有多辛苦。

不懂感恩的孩子,又怎麼會懂得回報呢?

比爾·蓋茨作為世界首富,從來不給孩子零用錢,任何一點錢都要靠孩子自己去掙,他的孩子也最終成為受人尊敬的人。

香港富豪李嘉誠,深知“千金難買幼時艱”的道理,從小就有意讓孩子們遠離富貴,自食其力,他的孩子個個事業有成。

前段時間,霍啟剛在微博曬照,他和妻子郭晶晶帶著兒子去插秧,一家人快樂地勞作著。他還配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網友紛紛點贊,稱這才是貴族和土豪的區別。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真正的富養,從來都不是給孩子提供過於優厚的物質條件,而是精神上的富養

過於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孩子只會過早學會攀比和虛榮。特別是一些家境並不樂觀的父母,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讓孩子得到最好的。這樣養尊處優的孩子怎麼會知道賺錢的辛苦,又怎麼會知道充滿感激?

從小向孩子灌輸感恩的心態,讓孩子知道一切來之不易,需要珍惜,是家教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③ 不大包大攬,引導孩子獨立

很多家長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還追在屁股後面餵飯;幼兒園大班了,還沒讓孩子學著自己穿衣服;上小學、初中的孩子還不會做比如掃地這樣最簡單的家務;孩子的行李,從來是媽媽準備和收拾,換下來的衣服包括內褲和襪子,也都是媽媽去洗。

記得我大學的時候去報道,看到好多家長扛著所有的行李,讓孩子兩手空空。在寢室裡,鋪床疊被都不讓孩子插手。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

在當今這樣一個快節奏高效率、日新月異的時代,沒有父母可以包辦孩子的一生,要想孩子過得好,就要讓他們學會自立自強,儘早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老鷹在小鷹長大後,會想方設法把它趕出家門,讓它學會飛翔和覓食。學會獨立是萬物生存的法則,人類也不例外。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被剝奪了獨立性的孩子,會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慢慢的失去很多方面的能力。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少一些擔憂,多一些鼓勵,孩子就不會變得怯懦。

④ 不當面袒護孩子

帶孩子出去玩的父母經常會碰到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的情況,可總有那麼一些家長一味地袒護自己的孩子,惹人惱火。

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的孩子更是有一把保護傘,每當孩子做錯了事受到懲罰,爺爺奶奶總會站出來替孩子說好話求情。

孩子犯小錯是最正常不過的事,重要的是改過不再犯同樣的錯,而不是幫他蓋住,說他並沒有錯。做家長的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家裡至少要有一個讓孩子信服的人,該嚴厲的時候一定要嚴厲。

中國有一句古語:“慣子如殺子”。

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也曾經指出:“

溺愛本身是一種偉大的情感,但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作為父母,不嬌慣孩子,才是真正的愛。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⑤ 培養孩子的挫折意識

每次看新聞,中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就跳樓、被父母責備了離家出走、遇到挫折失意衝動釀成大禍……總是很痛心。

從小讓孩子受些挫折,可以養成孩子更強大的內心。

比如帶孩子參加一些小比賽,全力以赴贏取勝利。但遇到失敗的時候,也應該慶幸有這樣的鍛鍊機會,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愈挫愈勇,不必把失敗放在心上。

再比如孩子心情沮喪、被批評或者受到排擠,父母都應該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談談心,幫助孩子化解心結,教育孩子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

在一次次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孩子會越來越堅韌不拔,有了這樣的品質,孩子將來才不會輕易被壓垮。

⑥ 嚴格要求孩子規律生活

孩子平時學習任務繁重,很多家長會很心疼,所以放學和放假後,孩子的生活就會隨心所欲。週末可以睡到十二點直接吃午飯,寒暑假可以晝夜顛倒,學習之外的任何事孩子可以不聞不問……

其實,穩定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孩子在家的時候,在確保休息時間充足的情況下,給孩子制定合理的規劃,學習時間、遊玩時間、睡覺時間都應該安排好。

另外,可以多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一家人一起勞動的氣氛是很愉悅的,這樣可以避免孩子覺得在家裡無聊,精力沒地方發洩,也可以讓娃愛上做家務,不做嬌生慣養的熊孩子。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他的作品《為何家會傷人》裡寫道:溺愛是一種懶惰的、不負責任的愛。與溺愛相對應的是真愛,真愛是尊重孩子獨立的愛,真愛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滿足他不同的成長需要。真愛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並樂於看到孩子的自我獨立和自我成長。

溺愛會害了孩子一生,我們每一個家長,都要剋制住那份過剩的愛心,多做一些理智的規劃,讓孩子將來在任何沒有我們的時候,都能活得很精彩很瀟灑!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太過分!你們竟然欺負我孩子,他才3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