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外围安保有多严 金城汤池飞鸟难渡 亲王以下不行礼


紫禁城的外围安保有多严 金城汤池飞鸟难渡 亲王以下不行礼

作为明清两朝皇宫的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自1420年明朝永乐年间建成以后,这里一直是皇帝和后妃们生活起居的场所。其实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之初,他曾有过打算将老家凤阳作为都城的想法。而且不但想了,还这样去做了,1369年9月的时候便开始进行修建皇宫,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并没能修建完成,便宣布草草结束了。于是才有了后来南京宫城的改建,并直到北京紫禁城的建成。

因为紫禁城里住的是皇帝和宫眷,还有大量的太监、宫女以及皇家工匠,同时里面还有集天下之大成搜罗而来的各种珍宝和书画古籍,因此紫禁城的防卫可以说异常严密。

紫禁城的外围安保有多严 金城汤池飞鸟难渡 亲王以下不行礼

在紫禁城的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都派有重兵把守。对于守卫皇城的士兵,朱元璋早在1394年便有过指示:”自古至今,各朝皇帝差军守卫皇城,务要本队伍正身当直。上至头目,下至军人,不敢顶替。这等守卫是紧要的勾当,若是顶替,干系厉害。“

明朝时内皇城(即紫禁城)周围共有40个哨位,每个哨位有士兵10人,昼夜值守。同时备有28个铜铃,每天晚上起更以后,从第一铺开始发放铜铃,由士兵摇着铜铃沿着紫禁城一个哨位一个哨位的逐次传递。一直传到最后一个哨位那里保存,第二天天亮以后,由最后一个哨位将收到的28个铜铃交给第一个哨位验收。

到了明万历年间,皇帝依然觉得这样的外围安保不够严密,于是重修《大明会典》时,将紫禁城周围的巡逻次数,提高到了41次,代表执勤的铜铃数也增加到了41个。同时还要求紫禁城的轮值官员由“都督载革,改令五府佥书、侯、伯每夜一员轮直”。

紫禁城的外围安保有多严 金城汤池飞鸟难渡 亲王以下不行礼

清朝入关灭了明朝以后,扔将紫禁城作为皇宫禁地。同样对紫禁城的安保极为重视。“国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内,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所自将,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视古羽林、虎贲、旅贲之职。”

所以清朝守卫紫禁城四门的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中的贵族子弟,按日分班把守。守卫紫禁城的八旗子弟人数根据记载“午门,护军参领一员,左右阅门籍(专门负责审查出入证件的人员)护军二名,左右门护军校各二名,护军各13名。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护军参领各二名,阅门籍护军各二名,护军各十八名。紫禁城四门内蹬道栅栏,护军校各一名,护军各九名。”

这仅是紫禁城四门的守卫,在紫禁城周围则有下五旗护军各自轮流值守两日,不过将明朝时的摇铃换乘了传递木筹。到了清朝中期以后,还在靠近护城河内侧,面向紫禁城分四组建了守卫房舍736间。这样紫禁城便成为了真正的“金城汤池”,飞鸟难渡的皇家禁地。

紫禁城的外围安保有多严 金城汤池飞鸟难渡 亲王以下不行礼

紫禁城在外围严密的安保下,别说寻常百姓难以靠近,就连皇帝里的太监夜晚也不许出宫。紫禁城范围内就是彻彻底底的禁区,政府各部门也只能建在紫禁城所在的皇城范围之外。紫禁城从天安门前广场到被北面的雁翅楼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封闭禁区。

在紫禁城禁区内不管你官位多高都不能擅自进入,并立有下马碑,除了皇帝恩许以外,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只能步行应召进入。同时在紫禁城四门还设有红杖,由护军执杖端坐。皇帝特许亲王以下从面前经过都不用起来行礼,凡是有未经许可,不报姓名擅自入内者,乱杖打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