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胸中有數 轉型有路 ——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的融合之道

融合是新時代大數據發展的最大特徵和價值所在。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有一句話被多次重複: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從工業經濟邁向數字經濟,實體經濟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需求越發迫切。隨著相關政策持續完善,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正邁入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期。如何讓二者的融合發展邁向縱深,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本屆峰會大數據分論壇上,嘉賓們紛紛交流探討、建言獻策。

【數字中國】胸中有數 轉型有路 ——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的融合之道

  “智慧社會”展區內,一位媒體記者在與“跳舞機器人”互動。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完善基礎支撐 夯實“硬”底子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深度、高度,依賴於大數據技術、信息基礎設施以及數據安全保障等基礎支撐的完善程度。

“數據驅動,安全為先。”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指出,目前,數據採集已經成為木馬攻擊的跳板,包括醫療機構、保險公司在內的多個行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數據、人工智能似乎什麼都能幹,其實不完全是,哪怕你的模型很好,如果數據質量不高,受到干擾,也會出現問題。”

“大數據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熱點,也是信息安全博弈的焦點。”鄔賀銓表示,大數據的安全既需要從技術、產業、管理多維度來保障,也需要人才、法規來支撐。

“目前大數據行業並不缺乏數據,缺乏的是處理信息的能力。”中國工程院院士、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餘少華認為,發展大數據科技,特別是建立數字中國指標體系,是我國大數據產業的突破口,有利於大數據的量化和考核。

餘少華說,大數據學科被認為是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已經成為繼科學實驗、理論分析、計算機模擬這三個範式之後的第四範式。在中國,大數據學科是目前唯一一個與我國三大產業均有關聯性的產業,因此它是繼路權、海權、空權之外,國家又一核心資產,需要謹慎對待。他認為,對於我國企業來說,發展企業大數據從而預測未來,將是企業贏得主動、把握趨勢、創造未來的關鍵。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寶俊認為,5G是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擴大了帶寬、擴大了連接和提供超低時延,這一輪的升級變革,將重塑整個傳統產業,助力數字化的轉型。

“4G是人和人的互聯,到了5G以後,變成萬物互聯或者萬物智聯。數據產生的量、產生的維度、產生的來源,與以往大大不同。數據不僅僅是一種資源,更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核心要素。”梁寶俊說。

他說,5G能為大數據和雲計算提供高效的網絡,應當面向政府、企業、消費者,以金融、政務、文旅、安全為重點,涉及N個其他的行業,在網絡和平臺、產品孵化、商業創新等等方面提供5G試驗場,提供場景和解決方案。

【數字中國】胸中有數 轉型有路 ——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的融合之道

  在“數字生活”展區內,福建省企業家代表與外商洽談合作項目。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構建融合生態 創造“軟”環境

隨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廣泛融合,需加快構建大數據企業、高校院所、行業組織等各類主體協同發展、互促共進的融合生態。

當前,大數據正在向我國實體經濟各領域滲透融合。

“正從部分先導領域如零售、醫療保健、安防等生活服務和公共服務領域向農業、製造業生產、供應領域拓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餘曉暉說,調査顯示,50%的受訪企業2017年對大數據的投入比2016年提升6.7%,企業應用大數據正在從單個環節如研發、生產向端到端全鏈條的融合延伸,以數據的流動提升全產業鏈的效率。

餘曉暉指出,隨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廣泛融合,應用場景愈加豐富,涉及主體類型和數量也隨之增加,需加快構建大數據企業、高校院所、行業組織等各類主體協同發展、互促共進的融合生態,持續深化大數據融合應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指出,我國正在不同行業領域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網絡化重構、智能化提升,推動行業大數據應用,這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基礎。

他認為,數字經濟有三個顯著特徵:信息化引領、開放化融合、泛在化普惠。在開放化融合方面,就是通過數據的開放、共享,來促進組織內各個部門間,價值鏈上各個企業間,甚至可能跨價值鏈、跨行業、不同組織間進行大規模的協作和跨界融合,實現價值鏈的優化和組合。

“當前大數據應用雖已有很多令人興奮的成功案例,但總體尚處於初級階段,數據的‘關鍵要素’特性遠未達到預期。”梅宏表示,真正的大數據運用就應該體現在數據挖掘的深度。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應用爆發式增長,市場潛力巨大,還有專家指出,未來需要基於包容審慎的治理思路,發展與改革並重,為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創造包容有序的市場環境。

如何健全數據發展體系,構建融合市場環境?餘曉暉認為,要破除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准入障礙,進一步放寬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同時,優化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治理制度。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帶來諸多跨區域、跨領域業務,對現行治理制度帶來挑戰,有必要優化現有治理制度,適應新業務的發展需求,在促進數據充分流通、鼓勵融合充分發展的同時,保障數據安全。”他說。

【數字中國】胸中有數 轉型有路 ——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的融合之道

  在成果展覽會的各個展區,人氣火爆。福建日報記者 遊慶輝 攝

感言:數字時代何以蹄疾步穩?

走進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館,一些參展商展出了自主開發的主板和芯片。這些主板和芯片看似其貌不揚,卻難掩其星光閃耀。

有了強大的芯片,才能開發出強大的產品,提供完善的服務。無人駕駛走進現實、足不出戶辦好證件,一系列變化的背後,正是芯片技術和數字處理能力不斷進步的結果。因此,我們在享受生活更便捷、生產更高效、服務更貼心、經濟更活躍的同時,應清醒地認識到,唯有不斷突破核心技術,數字中國建設才能蹄疾步穩。

時至今日,數字技術不斷進步,為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也開啟了一個廣闊的市場。不少企業摩拳擦掌,試圖搶佔先機。對此,百度CEO李彥宏在峰會開幕式上說,人工智能的“主菜”,吃不上可能會錯過一個時代。現實確實如此,要想吃到這道菜,除了要有好創意,開發新產品新業態,更需要在芯片技術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真正的核心技術買不來要不來。在數字時代搶佔先機,唯一的辦法就是下定決心、保持定力、瞄準目標,不斷突破核心技術,為數字中國建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期待未來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展臺上自主開發的主板和芯片越來越多、越來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